植物种苗栽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6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植物种苗栽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种苗栽种结构,其主要包括培养容器以及水草层或水苔层(Sphagnum?Moss);该培养容器为塑料一体成型的容器,可排列凹设有多个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或凹设有单一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铺设有水草层或水苔层(Sphagnum?Moss),据此定位种苗,且容置空间内充填有培养液,该培养液被水草层或水苔层所吸附,据此提供种苗所需的养分;当种苗成长至一定程度时可直接移至户外继续栽种,重复使用水草层或水苔层(Sphagnum?Moss),完全免除传统种苗栽种结构必须清洗掉含有琼脂(Agar)的培养基的繁锁作业,进而提高种苗的存活率,确实节省人工成本。
【专利说明】植物种苗栽种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种苗栽种结构,特别是涉及可有效降低培育成本、提高种苗存活率,增加种苗产量及质量,达到种苗的最佳培养环境的植物种苗栽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兰花种苗50a的栽种结构如图1所示,将培养液混合琼脂(Agar)之后填充入三角玻璃瓶Ila内,必须搬运至灭菌炉加以高压高温杀菌,再由其温度使培养液混合琼脂的培养基30a冷却为胶冻后,再植入定位种苗50a,当种苗50a成长至一定程度时,就必须先清洗掉含有琼脂(Agar)的培养基30a,才能移至户外继续栽种,不但造成培养基30a的成本损耗,更由于琼脂(Agar)不易清洗,常常需要浪费冗长的清洗时间,导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且在清洗过程中,一不小心即会导致种苗50a断裂而降低其存活率;这些缺点,不但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与困扰,更是从事这一行业人员无法突破的长期弊端;因此,有鉴于此,如何能不使用需要清洗掉的培养基,也能培育定位种苗,在种苗成长至一定程度时,更可直接移至户外进行兰花种苗的培育,其作业程序简单方便,完全不需要耗费培养基,进而降低培育种苗的成本,且能节省清洗培养基的人工成本,大大提高种苗的存活率,达到提升种苗产量及优良质量的功效,乃是当前从事这一行业人员所亟待研发及突破的技术及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发明人有鉴于前述传统种苗栽种结构在使用上及功效方面仍有诸多问题无法突破,对此本发明人乃着手进行研究并积极的研发、创造,希望突破现有的技术功能局限,经多年从事于这一行业的专业经验与心得,从而发明了本实用新型。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种苗栽种结构,其以水草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替代琼脂(Agar),该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铺设于培养容器的容置空间内,其可吸附培养液并定位种苗,当种苗成长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将吸附有培养液的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与种苗直接移至户外继续培养栽种,免除清洗掉含有琼脂(Agar)的培养基的繁琐作业,不但可防止种苗断裂的危险,提高种苗存活率,更可降低培养基损耗的成本,提高种苗产量及快速成长的功效,增进种苗培育的经济效益。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物种苗栽种结构,其主要包括培养容器以及水草层或水苔层;其中,培养容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铺设有至少一水草层或至少一水苔层,据此定位栽种种苗;其中,培养容器开口上端直接黏贴有透明胶带,对培养容器开口加以密封,达到无污染的最佳种苗培养环境;或者,培养容器开口上端盖设有一透明外盖,对培养容器开口加以密封,达到无污染的最佳种苗培养环境;其中,水草层或水苔层吸附有培养液;其中,培养容器为塑料一体成型的容器;其中,种苗为分裂苗;或者,种苗为长叶苗,该长叶苗含有水苔基质,使其出瓶后能直接在温室里栽种;其中,培养容器的容置空间内充填有培养液;其中,培养液被水草层或水苔层所吸附;由上述的技术手段得知,本实用新型种苗栽种结构有效降低培育成本、节省清洗培养基的人工,提高种苗存活率,达到种苗培育的最佳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现有种苗栽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之培养容器立体示意图;
[0008]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09]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10]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11]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12]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13]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Ila:玻璃瓶;30a:培养基;50a:种苗;1:培养容器;10:容置空间;11:隔断部;2:水草层或水苔层;3:培养液;5:种苗;6:透明胶带;7:外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现附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17]请参阅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植物种苗栽种结构主要包括培养容器I以及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2 ;该培养容器I为塑料一体成型的容器,培养容器I可如图2所示,排列凹设有多个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10,容置空间10的形状可依据需要为任何几何形状,该凹设有多个容置空间10的培养容器1,其相邻容置空间10之间形成有隔断部11,使每一容置空间10为一独立空间;其中,培养容器I的每一容置空间10内铺设有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2,该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2经过灭菌后,才铺设于培养容器I的容置空间10内,且培养容器I事先以物理或化学方式加以杀菌,例如:使用放射线杀菌或以消毒水进行消毒,而种苗5 (特别是兰花种苗)所需要的培养液3养分亦经过杀菌炉予以杀菌后,再分装充填至培养容器I内,此时,培养液3即可被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2吸附,而兰花种苗5植入培养容器I的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 2 内,并被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 2所定位,再直接于培养容器I开口上端黏贴贴覆一层透明胶带6,不但作业程序简单方便,更可提供种苗5所需要的充分光线,且能有效阻绝外界微生物或细菌进入培养容器I内,达到无污染并可顺利成长的最佳培养环境;该种苗5可为分裂苗,而分裂苗再成长为长叶苗,其中,分裂苗与长叶苗均可于培养容器I的容置空间10的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2内顺利快速成长;该长叶苗因已含有水苔基质,因此出瓶后能直接在温室里栽种,可节省人工成本并增加存活率;本实用新型培养容器I的每一容置空间10为独立隔绝的空间,每一容置空间10可依据需要培养一棵种苗5,因此,当其中一容置空间10所培育的种苗5不幸遭到污染,只有该污染的种苗5毁损,完全不会相互污染到其它容置空间10的种苗5,能够有效管控种苗5培育的质量。
[0018]请参阅图7-8所示,当种苗5成长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将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 )层2与种苗5同时移至如图7所示,为一具有单一容置空间10的较大的培养容器1,其上端盖设有一外盖7,该外盖7为透明状,可提供种苗5所需要的充分光线,直到种苗再成长至另一更大的一定程度时,即可将外盖7移除,直接将栽种有种苗5的较大培养容器I移到户外继续让其成长;由上述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在种苗5的各个成长阶段,均使用吸附有培养液3的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2来定位成长,并可直接移至户外继续栽种,重复使用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Moss)层2,完全免除传统种苗栽种结构必须清洗掉含有琼脂(Agar)的培养基的繁锁作业,避免因清洗过程而使种苗断裂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种苗的存活率,确实节省人工成本,免除培养基的损耗,大大降低种苗5的培育成本,增加种苗5的产量。
[0019]综合上述实用新型结构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新颖性及进步性在于直接于培养装置的容置空间内铺设有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该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吸附有培养液,据此定位种苗并提供种苗成长所需的养分,等到种苗成长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将水草(Sphagnum Moss)层或水苔(Sphagnum Moss)层与种苗同时移至较大的培养容器并可直接移至户外令其继续生长,完全免除传统种苗栽种结构必须清洗掉含有琼脂(Agar)的培养基的繁锁作业,有效管控种苗培育的质量,达到最佳的培养环境,据此提高种苗存活率及产量。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其它所有依本实用新型相同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任何变化与修改或等同性的设计,均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及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0021]本实用新型基于以上特点而为一相当杰出且优异的设计;其未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满足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种苗栽种结构,其主要包括培养容器以及水草层或水苔层;其中,培养容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铺设有至少一水草层或至少一水苔层,据此定位栽种种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苗栽种结构,其中,培养容器开口上端直接黏贴有透明胶带,对培养容器开口加以密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苗栽种结构,其中,培养容器开口上端盖设有一透明外盖,对培养容器开口加以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苗栽种结构,其中,水草层或水苔层吸附有培养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苗栽种结构,其中,培养容器为塑料一体成型的容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苗栽种结构,其中,培养容器的容置空间内充填有培养液。
【文档编号】A01G31/02GK203523475SQ20132042597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日
【发明者】郑立欣, 郑立捷 申请人:郑立欣, 郑立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