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照明的防蛇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照明的防蛇杖,它由提手、开关、向前照明灯、向下照明灯、直杆、外叉体、夹齿、内叉体、弹簧、电池盒、插座、锂离子电池组成,防蛇杖设有杖体,杖体有直杆,直杆上一侧有横向照明管,横向照明管上有开关,横向照明管有向前照明灯和向下照明灯,直杆与叉体连接,叉体分外叉体和内叉体,在直杆的顶端有环形的提手,提手下有插座,插座下有电池盒,电池盒内有锂离子电池,电池盒下有内直杆,内直杆与内叉体连接,内叉体下有叉齿,在内叉体与内直杆之间有弹簧,内叉体可压缩在外叉体的内腔中,直杆底部与外叉体连接在一起。该防蛇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山区农民的人生安全带来了健康的优点。
【专利说明】带照明的防蛇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蛇杖,一种带照明的防蛇杖。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山区的农民一出门就得翻山越岭,翻山越岭时行走在植物茂盛的森林中有很多虫害和毒蛇出没。特别是晚上行走时,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毒蛇防不胜防被毒蛇咬伤,现在、农民很需要一种能够防止虫害和毒蛇的工具,为农民的健康带来方便。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照明的防蛇杖,防蛇杖设有杖体,杖体有直杆,直杆上一侧有横向照明管,横向照明管上有开关,横向照明管有向前照明灯和向下照明灯,直杆与叉体连接,叉体分外叉体和内叉体,在直杆的顶端有环形的提手,提手下有插座,插座下有电池盒,电池盒内有锂离子电池,电池盒下有内直杆,内直杆与内叉体连接,内叉体下有叉齿,在内叉体与内直杆之间有弹簧,内叉体可压缩在外叉体的内腔中,直杆底部与外叉体连接在一起。
[0004]当农民在晚上翻山越岭行走在植物茂盛的森林时,使用带照明的防蛇杖,首先打开照明管上的开关,手提环形的提手便能行走,这时向前的照明灯就能照明前方,向下的照明灯就能照明脚下,提手底部的叉体既能防滑又能叉住蛇体的功效。
[0005]行走时即便有毒蛇出没便能用杖体下的叉体来叉住蛇体,根据蛇体的大小内叉体会向外叉体中压缩和弹出,因在内直杆上有弹簧,利用弹簧的缩紧内叉体会粗和细,无论蛇体大小都能叉住。
[0006]内叉体设有叉齿,当叉齿扎在蛇体上,蛇体便难以动弹,更不会咬伤农民,为农民人生安全带来了健康的优点。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照明的防蛇杖,它由提手、开关、向前照明灯、向下照明灯、直杆、外叉体、夹齿、内叉体、弹簧、电池盒、插座、锂离子电池组成,防蛇杖设有杖体,杖体有直杆,直杆上一侧有横向照明管,横向照明管上有开关,横向照明管有向前照明灯和向下照明灯,直杆与叉体连接,叉体分外叉体和内叉体,在直杆的顶端有环形的提手,提手下有插座,插座下有电池盒,电池盒内有锂离子电池,电池盒下有内直杆,内直杆与内叉体连接,内叉体下有叉齿,在内叉体与内直杆之间有弹簧,内叉体可压缩在外叉体的内腔中,直杆底部与外叉体连接在一起。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蛇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山区农民的人生安全带来了健康的优点。
[000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照明的防蛇杖纵剖面结构图。
[0012]图中1、提手,2、开关,3、向前照明灯,4、向下照明灯,5、直杆,6、外叉体,7、夹齿,8、内叉体,9、弹簧,10、电池盒,11、插座,12、锂离子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图1中,一种带照明的防蛇杖,它由提1、开关2、向前照明灯3、向下照明灯4、直杆5、外叉体6、夹齿7、内叉体8、弹簧9、电池盒10、插座11、锂离子电池12组成,防蛇杖设有杖体,杖体有直杆5,直杆5上一侧有横向照明管,横向照明管上有开关2,横向照明管有向前照明灯3和向下照明灯4,直杆5与叉体连接,叉体分外叉体6和内叉体8,在直杆5的顶端有环形的提手1,提手I下有插座11,插座11下有电池盒10,电池盒10内有锂离子电池12,电池盒10下有内直杆,内直杆与内叉体8连接,内叉体8下有叉齿7,在内叉体8与内直杆之间有弹簧9,内叉体8可压缩在外叉体6的内腔中,直杆5底部与外叉体6连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照明的防蛇杖,它由提手、开关、向前照明灯、向下照明灯、直杆、外叉体、夹齿、内叉体、弹簧、电池盒、插座、锂离子电池组成,其特征是:防蛇杖设有杖体,杖体有直杆,直杆上一侧有横向照明管,横向照明管上有开关,横向照明管有向前照明灯和向下照明灯,直杆与叉体连接,叉体分外叉体和内叉体,在直杆的顶端有环形的提手,提手下有插座,插座下有电池盒,电池盒内有锂离子电池,电池盒下有内直杆,内直杆与内叉体连接,内叉体下有叉齿,在内叉体与内直杆之间有弹簧,内叉体可压缩在外叉体的内腔中,直杆底部与外叉体连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A01M27/00GK203378650SQ201320462547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吴渭钟 申请人:吴渭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