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涉及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增殖【技术领域】。解决了在水产养殖中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它包括水井、取水泵、V型滤池、紫外线消毒室、提升泵、清水池、室内鱼池、集水井、和人工养殖鱼池,取水泵的进水口与水井连通,取水泵的一号出水口与V型滤池的进水口连通,V型滤池的出水口与紫外线消毒室的进水口连通,紫外线消毒室的出水口与提升泵的进水口连通,提升泵的出水口与清水池的进水口连通,清水池的出水口与室内鱼池的进水口连通,室内鱼池的出水口与集水井的进水口连通,集水井的出水口与人工养殖鱼池进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水产养殖中进行鱼类增殖。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和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增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保护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多样性以及保护物种资源,增殖放流成为必要手段。增殖放流站的建立为增殖放流提供了保证。增殖放流站水处理和利用是增殖放流站的关键,进水水质影响增殖放流站内养殖对象的生长繁殖,出水包含鱼饵残留以及排泄物,C0D、氮、磷、悬浮颗粒物等显著增高,直接排放必定会造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在水产养殖中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
[0004]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它包括取水泵、V型滤池、紫外线消毒室、提升泵、清水池、室内鱼池、集水井和人工养殖鱼池,
[0005]取水泵的一号出水口与V型滤池的进水口连通,
[0006]V型滤池的出水口与紫外线消毒室的进水口连通,
[0007]紫外线消毒室的出水口与提升泵的进水口连通,
[0008]提升泵的出水口与清水池的进水口连通,
[0009]清水池的出水口与室内鱼池的进水口连通,
[0010]室内鱼池的出水口与集水井的进水口连通,
[0011]集水井的出水口与人工养殖鱼池进水口连通。
[0012]人工养殖鱼池包括一级鱼池和二级鱼池,一级鱼池的一号进水口作为人工养殖鱼池的进水口,一级鱼池的出水口与二级鱼池的进水口连通。
[0013]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的取水泵的二号出水口与一级鱼池的二号进水口连通。。
[0014]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的所述V型滤池为V型槽结构,V型槽的侧壁为砂滤网。
[0015]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还包括外部水源,取水泵的进水口与外部水源连通。
[00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鱼类增殖站中增加了人工养殖鱼池,使得在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养殖废水能够在人工养殖鱼池当中继续使用,不仅实现了水的合理综合利用,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V型滤池和紫外线消毒室对地下水进行过滤和消毒,能够充分保证增殖放流站的用水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7]图1为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它包括取水泵2、V型滤池3、紫外线消毒室4、提升泵5、清水池6、室内鱼池
7、集水井8和人工养殖鱼池9,
[0019]取水泵2的一号出水口与V型滤池3的进水口连通,
[0020]V型滤池3的出水口与紫外线消毒室4的进水口连通,
[0021]紫外线消毒室4的出水口与提升泵5的进水口连通,
[0022]提升泵5的出水口与清水池6的进水口连通,
[0023]清水池6的出水口与室内鱼池7的进水口连通,
[0024]室内鱼池7的出水口与集水井8的进水口连通,
[0025]集水井8的出水口与人工养殖鱼池9进水口连通。
[0026]工作原理: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鱼类增殖站中的取水泵2在工作时,用于将水抽至V型滤池3,这些水经V型滤池3过滤后流入紫外线消毒室4,在紫外线消毒室4中,利用紫外线杀菌器对过滤后的地下水进行紫外线消毒,提升泵5将紫外线消毒室4内的消毒后的地下水提升至清水池6,清水池6处在高位位置,用于暂存提升泵5提升的消毒后的地下水,消毒后的地下水经高位处的清水池6流入室内鱼池7,室内鱼池7排出的养殖废水排入集水井8,废水经集水井8集水后进入人工养殖池塘9。
[0027]本实用新型为增加水质的安全保证,在净水工艺中增加一个V型滤池3。
[0028]【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的区别在于,人工养殖鱼池9包括一级鱼池和二级鱼池,一级鱼池的一号进水口作为人工养殖鱼池9的进水口,一级鱼池的出水口与二级鱼池的进水口连通。
[0029]本实施方式中的人工养殖鱼池9分成两部分,其中一级鱼池主要利用养殖废水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的鱼,二级鱼池利用养殖废水养殖对水质要求更低的鱼类,室内鱼池7流出的养殖废水进入人工养殖池塘9的一级鱼池和二级鱼池,从而实现水的充分、合理的综合利用,并且能够实现多种鱼类的养殖。
[0030]【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的区别在于,取水泵2的二号出水口与一级鱼池的二号进水口连通。
[0031]本实施方式中,将取水泵2的二号出水口与一级鱼池的二号进水口连通,使得取水泵2可以直接将外部水源I中的地下水直接输送至一级鱼池,作为人工养殖鱼池9用水的补充,能够保证人工养殖鱼池9中的鱼类正常生活。
[0032]【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的区别在于,所述V型滤池3为V型槽结构,V型槽的侧壁为砂滤网。
[0033]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装设侧壁为砂滤网的V型槽可以将地下水中的颗粒杂质剔除出去,从而使地下水的水质更加安全。
[0034]【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外部水源I,取水泵2的进水口与外部水源I连通。
[0035]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鱼类增殖站中的取水泵2在工作时,与外部水源I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I中的水抽至V型滤池3,在实际情况中,所述外部水源I 一般选用水井,水井中存储的地下水一般都是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中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一级标准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只需对地下水做消毒处理即可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取水泵(2)、V型滤池(3)、紫外线消毒室(4)、提升泵(5)、清水池(6)、室内鱼池(7)、集水井(8)、和人工养殖鱼池(9), 取水泵(2)的一号出水口与V型滤池(3)的进水口连通, V型滤池(3)的出水口与紫外线消毒室(4)的进水口连通, 紫外线消毒室(4)的出水口与提升泵(5)的进水口连通, 提升泵(5 )的出水口与清水池(6 )的进水口连通, 清水池(6)的出水口与室内鱼池(7)的进水口连通, 室内鱼池(7)的出水口与集水井(8)的进水口连通, 集水井(8 )的出水口与人工养殖鱼池(9 )进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其特征在于,人工养殖鱼池(9)包括一级鱼池和二级鱼池,一级鱼池的一号进水口作为人工养殖鱼池(9 )的进水口,一级鱼池的出水口与二级鱼池的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其特征在于,取水泵(2 )的二号出水口与一级鱼池的二号进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滤池(3)为V型槽结构,V型槽的侧壁为砂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的鱼类增殖站,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外部水源(I),取水泵(2 )的进水口与外部水源(I)连通。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3399617SQ201320509725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战培荣, 刘伟, 郝兵兵, 王继隆, 叶剑雄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