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族用外部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586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族用外部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族产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同时具备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开放式水族用外部过滤器,包括壳体及罩在壳体上的上盖,壳体内分为反硝化室、硝化室及水位控制室,反硝化室与硝化室及水位控制室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隔开,在反硝化室内设有建立反硝化室内部水循环的第一水泵;上盖上分别安装有过滤器入口及过滤器出口,过滤器入口与水位控制室相连通;硝化室内设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通过连接管与过滤器出口相连接,由第二水泵建立外部过滤器与水族产品之间的水循环;第一隔板上开有使反硝化室与水位控制室相互连通的开口。本实用新型能将氨氮彻底地消除,实现鱼缸里的水更加洁净,不仅更好地保护观赏鱼等生物,也能减少换水次数和换水量。
【专利说明】一种水族用外部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族产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同时具备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开放式水族用外部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过滤器是封闭式的,而且只有硝化功能。硝化反应是将鱼等生物产生的有毒氨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由于硝酸盐可逆反应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对水族生物造成伤害;另外硝酸盐也是造成暴藻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以去除。
[0003]由于是封闭环境,水泵采用上置式,进入过滤器的气体聚集在过滤器上部无法排除,造成过滤器里的水泵空转,导致水泵过热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备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开放式水族用外部过滤器。该外部过滤器内部分为硝化室、反硝化室和水位控制室,硝化室将有毒氨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室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经由呼吸孔排出,实现去除氮元素作用,解决了现有只具有硝化功能过滤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及罩在壳体上的上盖,其中壳体内分为反硝化室、硝化室及水位控制室,所述反硝化室与硝化室及水位控制室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隔开,在反硝化室内设有建立反硝化室内部水循环的第一水泵;所述上盖上分别安装有过滤器入口及过滤器出口,该过滤器入口与所述水位控制室相连通;所述硝化室内设有第二水泵,该第二水泵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过滤器出口相连接,由第二水泵建立所述外部过滤器与水族产品之间的水循环;所述第一隔板上开有使反硝化室与水位控制室相互连通的开口。
[0007]其中:所述上盖上安装有使所述壳体内部与外界相连通的呼吸孔;所述呼吸孔上套接有软管的一端,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挂在所述水族产品的上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与上盖之间留有供反硝化室与水位控制室之间通气的间隙;所述第一隔板的长度与壳体内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开口开设在第一隔板的底部;所述水位控制室由壳体一侧壁、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水位控制室挡板围成,其中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相对,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与所述上盖抵接;所述水位控制室挡板与所述壳体一侧壁相对,所述水位控制室挡板的顶部低于第一隔板的顶部,所述水位控制室通过水位控制室挡板的顶部与硝化室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相互平行,水位控制室挡板与所述壳体一侧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09]1.本实用新型设有硝化室、反硝化室及水位控制室,能将氨氮彻底地消除,实现鱼缸里的水体更加洁净,不仅更好地保护观赏鱼等生物,也能减少换水次数和换水量。
[0010]2.本实用新型设有呼吸孔,避免了集气造成水泵空转、产生过热而损坏电机。[0011]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板底部开设了使反硝化室与水位控制室相连通的开口,可以控制进入反硝化室的进水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拿掉上盖后的俯视图;
[0014]其中:1为上盖,2为反硝化室,3为第一隔板,4为第一水泵,5为第二水泵,6为硝化室,7为连接管,8为呼吸孔,9为过滤器出口,10为过滤器入口,11为开口,12为水位控制室,13为水位控制室挡板,14为第二隔板,15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1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5及罩在壳体15上的上盖I,其中壳体15内分为反硝化室2、硝化室6及水位控制室12。
[0017]壳体15内设有第一隔板3,该第一隔板3的长度与壳体15内部的宽度相同。第一隔板3的一侧为反硝化室2,另一侧为水位控制室12及硝化室6,水位控制室12由壳体15一侧壁、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14及水位控制室挡板13围成,第二隔板14与第一隔板3相对平行设置,水位控制室挡板13与壳体15 —侧壁相对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14。第一隔板3的顶部与上盖I之间留有供反硝化室2与水位控制室12之间通气的间隙,水位控制室挡板13的顶部低于第一隔板3的顶部,水位控制室12通过水位控制室挡板13的顶部与硝化室6相连通,第二隔板14的顶部与上盖I抵接。在第一隔板3的底部开有使反硝化室2与水位控制室12相互连通的开口 11。
[0018]反硝化室2与硝化室6及水位控制室12之间通过第一隔板3隔开,在反硝化室2内设有建立反硝化室内部水循环的第一水泵4。上盖I上分别安装有过滤器入口 10、过滤器出口 9及呼吸孔8,该过滤器入口 10与水位控制室12相连通,呼吸孔8使壳体15内部与外界相连通。在硝化室6内设有第二水泵5,该第二水泵5通过连接管7与所述过滤器出口 9相连接,由第二水泵5建立外部过滤器与水族产品(本实施例的水族产品为鱼缸)之间的水循环,将鱼缸里的脏东西带进硝化室6进行硝化,产生硝酸盐。由于外部过滤器在鱼缸的下边,为避免漏水,可在呼吸孔8上套接有软管的一端,该软管的另一端挂在鱼缸的上沿。含有硝酸盐的水经过第一隔板3底部的开口 11源源不断地进入反硝化室2,经过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经由呼吸孔8排出,彻底消除氨氮的影响。
[00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20]硝化室6的作用是将有毒氨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室2的作用是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经由呼吸孔8排出,实现去除氮元素作用。水位控制室12与反硝化室2通过第一隔板3上的开口 11相连通,水位控制室12的作用是保持反硝化室2水位保持相对不变的高度。这样,外部过滤器处理氨氮的具体流程是:氨(鱼粪便、鱼饵产生)一硝酸盐(硝化反应)—氮气(反硝化反应)一排出鱼缸(经呼吸孔)。具体为:
[0021]启动硝化室6里的第二水泵5,建立外部过滤器与鱼缸的水循环;即:鱼缸里的水经过过滤器入口 10进入下面的水位控制室12,水通过第一隔板3上的开口 11进入反硝化室2,多余的水经过水位控制室挡板13的顶部排到硝化室6 ;进入硝化室6的水通过第二水泵5返回到鱼缸里,形成鱼缸一外部过滤器之间的水循环。
[0022]启动反硝化室2里的第一水泵4,建立反硝化室2内部的水循环;由于反硝化反应需要在一个缺氧的环境中进行,不能有大量的水进入反硝化室2,因此在第一隔板3的底部开设了一个开口 11来控制进入反硝化室2内的进水量。
[0023]如何控制反硝化室2的进水量?有很多方法,如扩散方法,即含有硝酸盐经过扩散通过第一隔板3底部的开口 11源源不断地扩散到反硝化室2等方法;其它还有如控制反硝化室2里的第一水泵4排到硝化室6的流量、水位涨落等方法解决进水量。
[0024]硝酸盐经过反硝化反应转化氮气,通过水位控制室挡板13与上盖I之间的间隙排到硝化室6,最后经呼吸孔8排出,彻底消除氨氮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族用外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5)及罩在壳体(15)上的上盖(I),其中壳体(15)内分为反硝化室(2)、硝化室(6)及水位控制室(12),所述反硝化室(2)与硝化室(6)及水位控制室(12)之间通过第一隔板(3)隔开,在反硝化室(2)内设有建立反硝化室内部水循环的第一水泵(4);所述上盖(I)上分别安装有过滤器入口(10)及过滤器出口(9),该过滤器入口(10)与所述水位控制室(12)相连通;所述硝化室(6)内设有第二水泵(5 ),该第二水泵(5 )通过连接管(7 )与所述过滤器出口( 9 )相连接,由第二水泵(5 )建立所述外部过滤器与水族产品之间的水循环;所述第一隔板(3)上开有使反硝化室(2)与水位控制室(12)相互连通的开口(11)。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族用外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I)上安装有使所述壳体(15)内部与外界相连通的呼吸孔(8)。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族用外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孔(8)上套接有软管的一端,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挂在所述水族产品的上沿。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族用外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的顶部与上盖(I)之间留有供反硝化室(2 )与水位控制室(12 )之间通气的间隙。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族用外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的长度与壳体(15)内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开口(11)开设在第一隔板(13)的底部。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族用外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控制室(12)由壳体(15)—侧壁、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14)及水位控制室挡板(13)围成,其中第二隔板(14)与第一隔板(3)相对,所述第二隔板(14)的顶部与所述上盖(I)抵接;所述水位控制室挡板(13)与所述壳体(15) —侧壁相对,所述水位控制室挡板(13)的顶部低于第一隔板(3)的顶部,所述水位控制室(12)通过水位控制室挡板(13)的顶部与硝化室(6)相连通。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族用外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14)相互平行,水位控制室挡板(13)与所述壳体(15) —侧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14)。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3492607SQ20132057749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王学俊 申请人:王学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