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采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615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电动采茶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动采茶机,属于采茶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今的电动采茶机电机、电源、采茶剪切机构之间的动力匹配设计不尽合理,其工作效率不高,一款工作效率高、操作傻瓜化的采茶机,成为广大茶农的迫切需求等问题。本电动采茶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是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所述的机架的后端设有收集袋,机架前端的下侧设有切割刀条,机架内设有扫叶板,所述的机架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分别带动扫叶板旋转及切割刀条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动力传递简单,传动稳定可靠,用户使用操作简易,整机结构紧凑,使用顺手方便等优点。
【专利说明】电动采茶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采茶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动采茶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的采茶机品种繁多,按动力分可分为内燃机驱动式采茶机和电动采茶机,但现今的电动采茶机电机、电源、采茶剪切机构之间的动力匹配设计不尽合理,其工作效率不高,一款工作效率高、操作傻瓜化的采茶机,成为广大茶农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采茶机,它以电动机及蓄电池作为电源,结构简单可靠,运行稳定,免维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电动采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是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所述的机架的后端设有收集袋,机架前端的下侧设有切割刀条,机架内设有扫叶板,所述的机架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分别带动扫叶板旋转及切割刀条工作。
[0006]在上述的电动采茶机中,所述的机架内设有扫叶板的结构是:扫叶板上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机架的两侧壁并安装有轴承,转轴的一端连接传动机构。
[0007]在上述的电动采茶机中,所述的机架的一侧一体连接有驱动电机安装壳,所述的机架及驱动电机安装壳上均设有提手。
[0008]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09]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递简单,传动稳定可靠,用户使用操作简易,整机结构紧凑,使用顺手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2:
[0013]电动采茶机,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是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所述的机架的后端设有收集袋2,机架前端的下侧设有切割刀条3,机架内设有扫叶板4,所述的机架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分别带动扫叶板旋转及切割刀条工作。
[00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人工提起本机器,打开控制开关,使得切割刀条往复运动对茶树叶进行切割,同时扫叶板不停地转动,使得切落的茶叶通过扫叶板扫至收集袋2内,所述的收集袋2的尾端通过绳子扎住,在收集满后,解开收集袋2尾端的扎扣,即倒出茶叶。[0015]上述的机架内设有扫叶板的结构是:扫叶板上设有转轴6,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机架的两侧壁并安装有轴承,转轴的一端连接传动机构。
[0016]上述的机架的一侧一体连接有驱动电机安装壳,所述的机架及驱动电机安装壳上均设有提手7。
[0017]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电动采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是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所述的机架的后端设有收集袋,机架前端的下侧设有切割刀条,机架内设有扫叶板,所述的机架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分别带动扫叶板旋转及切割刀条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采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内设有扫叶板的结构是:扫叶板上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机架的两侧壁并安装有轴承,转轴的一端连接传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采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的一侧一体连接有驱动电机安装壳,所述的机架及驱动电机安装壳上均设有提手。
【文档编号】A01D46/04GK203563361SQ201320587629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王金富 申请人:台州市路桥蓬街塑模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