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822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种植播种机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该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包括外壳、种筒和进种外盖,所述外壳内装有种筒,外壳与种筒通过驱动轴和轴承连接,所述外壳上装有进种外盖,进种外盖上装有清种器,所述进种外盖外侧装有进种通道,进种通道内侧底部装有进种口,进种通道底部左侧装有插板,所述外壳右侧装有播种口,所述种筒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种孔,种筒内侧装有内槽,内槽贯穿各种孔,所述进种外盖上的清种器连接至种筒内侧的内槽里。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避免了现有播种器使用毛刷刷掉多余种子的机构,也就避免了卡种的现象,种子与种孔的接触面积更大,避免了空孔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种植播种机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豆类播种器主要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星形卸料阀式,通过星形阀转动控制播种的种子数量,这种播种器会因为转动阀门闭合产生对种子挤压,破碎率较高,只能大概的控制种子数量,只能满足像小麦类对种子数量没有严格要求的情况,另一种是用种轴式,也就是在轴上开孔槽,通过轴转动使种子进入孔内,使用毛刷刷掉多余的种子,这种结构比星形卸料阀式精度高一些,种轴的直径较小与种子接触面积小,会发生种子不能进入孔的情况,还有就是毛刷很多时候刷不掉多余的种子,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准确率,种轴在转动过程中孔外部的种子会与毛刷挤压,挤过毛刷进入种轴外套出现卡种现象,对种子和播种器损伤较大,大大降低了机器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包括外壳、种筒和进种外盖,所述外壳内装有种筒,外壳与种筒通过驱动轴和轴承连接,所述外壳上装有进种外盖,进种外盖上装有清种器,所述进种外盖外侧装有进种通道,进种通道内侧底部装有进种口,进种通道底部左侧装有插板,所述外壳右侧装有播种口,所述种筒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种孔,种筒内侧装有内槽,内槽贯穿各种孔,所述进种外盖上的清种器连接至种筒内侧的内槽里。
[0006]进一步,所述清种器通过两个固定孔与进种外盖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清种器上装有拨片,拨片连接至种筒内侧的内槽里,拨片与清种器通过固定轴和弹簧支架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种筒上的种孔与水平面保持向下倾斜5-30度。
[0009]进一步,所述插板的面积大于进种口的面积。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种筒转动使种筒内种堆在重力作用下与种孔内种子分离,避免了现有播种器使用毛刷刷掉多余种子的机构,也就避免了卡种的现象,种子与种孔的接触面积更大,避免了空孔现象,种子没有硬性的摩擦,大大减小了种子的破碎率,使用弹性清种器,确保了每个种子都能推到出种口外,并且具有弹性即使在特殊的状态下也能不损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种外盖的内侧视图;
[0014]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I外壳,2种筒,3驱动轴,4轴承,5清种器,6进种外盖,7种孔,8内槽,9播种口,10进种通道,11插板,12进种口,13固定孔,14拨片,15弹簧支架,16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包括外壳1、种筒2和进种外盖6,所述外壳I内装有种筒2,外壳I与种筒2通过驱动轴3和轴承4连接,所述外壳I上装有进种外盖6,进种外盖6上装有清种器5,所述进种外盖6外侧装有进种通道10,进种通道10内侧底部装有进种口 12,进种通道10底部左侧装有插板11,所述外壳I右侧装有播种口 9,所述种筒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种孔7,种筒2内侧装有内槽8,内槽8贯穿各种孔7,所述进种外盖6上的清种器5连接至种筒2内侧的内槽8里,所述清种器5通过两个固定孔13与进种外盖6连接,所述清种器5上装有拨片14,拨片14连接至种筒2内侧的内槽8里,拨片14与清种器5通过固定轴16和弹簧支架15连接,所述种筒2上的种孔7与水平面保持向下倾斜5-30度,所述插板11的面积大于进种口12的面积。该实用新型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使用时种子进入进种外盖6的进种通道10,通过进种口 12进入到种筒2内部,种子在经过进种口 12,通过控制进种量调节插板11插入深度控制进种口 12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进种量的目的,种子进入种筒2后形成种堆,因为种筒2与驱动轴3连接固定,通过转动驱动轴3带动种筒2转动,在种筒2转动过程中种子会在摩擦力作用下跟随种筒2转动,当转动到一定角度摩擦力不足以提供转动动力,种子会重力的作用在种筒2内壁滑动,种子在滑动过程中,种子会进入种筒2的种孔7中,种子进入种孔7后,种子会在种孔7和外壳I的支撑下继续跟随种筒2转动,转动到一定高度,种孔7外的种子全部沿种筒2内壁滑落只留下种孔7内的种子,实现了种孔7内的种子与种筒2内种堆分离,当种孔7内的种子与种筒2内的种堆完全分离,种孔7内的种子会在种孔7和外壳I的支撑下继续转动,当种孔7内的种子转动到外壳I的播种口 9,种子失去外壳I的支撑作用,因为种孔7有一定倾斜角度,种子在重力和清种器5的推力共同作用下滑落到外壳I的播种口 9外,完成排种工作,清种器5采用弹性结构,即使发生卡种的情况也能继续转动,提高机器的可靠性,随着种筒2的转动,种筒2内种堆变小,进种外盖6的进种通道10内的种子会通过进种口 12补充,以此保证播种器的连续工作。
[001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8]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包括外壳(I)、种筒(2)和进种外盖(6),其特征是:所述外壳⑴内装有种筒(2),外壳⑴与种筒(2)通过驱动轴(3)和轴承⑷连接,所述外壳⑴上装有进种外盖(6),进种外盖(6)上装有清种器(5),所述进种外盖(6)外侧装有进种通道(10),进种通道(10)内侧底部装有进种口(12),进种通道(10)底部左侧装有插板(11),所述外壳(I)右侧装有播种口(9),所述种筒(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种孔(7),种筒⑵内侧装有内槽(8),内槽⑶贯穿各种孔(7),所述进种外盖(6)上的清种器(5)连接至种筒⑵内侧的内槽⑶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其特征是:所述清种器(5)通过两个固定孔(13)与进种外盖(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其特征是:所述清种器(5)上装有拨片(14),拨片(14)连接至种筒(2)内侧的内槽⑶里,拨片(14)与清种器(5)通过固定轴(16)和弹簧支架(1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其特征是:所述种筒(2)上的种孔(7)与水平面保持向下倾斜5-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类高精度穴播播种器,其特征是:所述插板(11)的面积大于进种口(12)的面`积。
【文档编号】A01C7/20GK203505014SQ201320654595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王世玉 申请人:王世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