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鱼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排水鱼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所述漂尾、漂身、漂脚顺序连接,所述漂脚侧壁上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部位与漂尾顶端贯通,形成空心筒状,漂尾端部有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漂具有排水功能,在漂尾加粗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足够的灵敏度。
【专利说明】一种排水鱼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垂钓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鱼漂。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渔具行业中,无论是渔具的经营者,还是垂钓爱好者,在销售或垂钓时,为了钓到大鱼,往往会加粗鱼漂的漂尾,但是加粗了漂尾的鱼漂,灵敏度大大降低,尤其是中老年的垂钓者,由于视力不佳,往往错过了起竿的最佳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水鱼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所述漂尾、漂身、漂脚顺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脚侧壁上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部位与漂尾顶端贯通,形成空心筒状,漂尾端部开口。
[0004]进一步,所述漂脚侧壁的第一孔为圆形或椭圆型。
[0005]进一步,所述漂脚侧壁的第一孔有多个。
[0006]进一步,所述漂尾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孔。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孔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孔有多个。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鱼漂,在漂尾加粗的情况下,具有排水功能,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灵敏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主视图;
[0011]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12]图3为实用新型发实施2的主视图;
[0013]I开口 2漂尾3漂身4漂脚5第一孔6第二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
[0015]结合图2所示,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鱼漂,包括漂尾2、漂身3、漂脚4,所述漂尾2、漂身3、漂脚4顺序连接,所述漂脚4侧壁上设有第一孔5,所述水第一孔5部位与漂尾顶端贯通,形成空心筒状,漂尾端部开口 1,垂钓者为了钓到大鱼,往往会使用加粗漂尾的鱼漂,加粗的鱼漂在水中会有很大的浮力,会导致鱼咬钩时,鱼漂的灵敏度下降,会直接影响钓到鱼的数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漂,由于在漂脚4侧壁上设有第一孔5,所述水第一孔5部位与漂尾顶端贯通,形成空心筒状,漂尾端部开口 1,鱼漂被甩入水后,水会从鱼漂的漂脚4侧壁上设有的第一孔5进入,将空心筒内空气挤出,由漂尾端部开口 I排出,且在空心筒存有水与水平面一致,这样就减小了对加粗的鱼漂的浮力,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灵敏度,所述漂脚4的第一孔5优选为圆形或椭圆型,还可以选用方孔,所述漂脚4的第一孔5可以有I个,还可以有多个,这样的设计会更好,鱼漂被甩入水后,水会从鱼漂的漂脚4侧壁上设有的第一孔5进入,由于第一孔5数量的增加,会很快将空心筒内空气挤出,由漂尾端部开口 I排出,这样同样会更好减小了加粗鱼漂的浮力,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灵敏度,实现发明目的。
[0016]实施例2
[0017]结合图3所示,具体说明实施例2,实施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漂尾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孔6,所述第二孔6为圆形或者椭圆形,也可以选用方形,第二孔6还可以设计为多个,这样的设计会更容易将在空心筒存有水排出,减小了加粗鱼漂的浮力,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灵敏度,会更容易实现发明目的。
[0018]上述描述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从上述教导中得出多种改进和变形,只要不超出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水鱼漂,包括漂尾(2 )、漂身(3 )、漂脚(4),所述漂尾(2 )、漂身(3 )、漂脚(4)顺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脚(4 )侧壁上设有第一孔(5 ),所述第一孔(5 )与漂尾顶端贯通,形成空心筒状,所述漂尾(2)端部开口(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脚(4)侧壁的第一孔(5)为圆形或椭圆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脚(4)侧壁的第一孔(5)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孔(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6)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排水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6)有多个。
【文档编号】A01K93/00GK203633359SQ201320684881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王继平 申请人:王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