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多功能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多功能机,涉及一种园林绿化电动工具,其结构是由控制杆、工作头、滚轮和工作刀片等构成,主要是将滚轮和工作刀片分别安装在工作头两侧,并使滚轮和工作刀片处于同一轴心线上。同时,工作刀片采用可卸式结构安装在电机组外露的电机轴上,以方便随时更换。工作时通过电机组带动工作刀片在地面上作向前旋转运动,滚轮与地面在摩擦力作用下也向前滚动,故无需施加额外推力即可带动整机向前运行并工作,工作过程更加轻松、省力。
【专利说明】电动多功能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绿化电动工具,尤其是指电动多功能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园林绿化电动工具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既有单独实现清扫、松土、修边或除草等各种功能的电动工具,也有通过安装可卸式的工作刀片来实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集成一体的多功能机,如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210061584.4的“多功能机”,它就是一款可根据使用需要而随时更换工作刀片的电动工具。然而,这种多功能机虽然具备一机多用的优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带有工作刀片的工作头都是需要通过控制杆悬空提拿在操作者手中的,长久使用会非常疲劳。而有些电动工具虽然也有在工作头上加装滚轮的结构,使得工作更加轻松,但却无法实现工作刀片的更换,一旦工作刀片损坏就会带来极大麻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轻松、省力,能方便工作刀片随时更换的电动多功能机。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电动多功能机,包括控制杆和工作头,该控制杆上设有用于机器启动和关闭的主开关,工作头内设有电机组和启闭电机组的副开关,工作头外安装有滚轮和工作刀片,所述的电机组横置安装在工作头内,该电机组的电机轴伸出工作头外露,该外露端设有可卸式安装的工作刀片;所述的滚轮与工作刀片分别安装在工作头两侧,并位于同一轴心线上。
[0006]所述的可卸式安装的工作刀片为清扫刀片、松土刀片、修边刀片和除草刀片。
[0007]所述的清扫刀片为金属丝清扫刀片或尼龙丝清扫刀片。
[0008]所述的工作头外设有罩合在工作刀片上的防护罩。
[0009]所述的工作头包括可卸式插接在控制杆端部的手柄和定角度转动连接在手柄端部的机壳,所述的副开关设置在手柄内,所述的电机组设置在机壳内,所述的滚轮和工作刀片分别安装在机壳两侧。
[0010]所述的控制杆端部与手柄的可卸式插接连接是在手柄后端设有连接孔,相应在控制杆端部设有插装在连接孔内的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与连接孔之间分别设有插装锁定的弹性插片和插孔。
[0011 ] 所述的控制杆端部的连接头上设有导电触片。
[0012]所述的手柄端部与机壳的定角度转动连接是在手柄前端和机壳后端分别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内安装有由弹性元件作向外顶推的锁紧按钮,该锁紧按钮与安装孔的相接触面上分别设有互相啮合的外齿圈和内齿圈;所述的副开关受锁紧按钮在安装孔内移动而被接触关闭或脱离启动。[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滚轮和工作刀片分别安装在工作头的两侦牝并使滚轮和工作刀片处于同一轴心线上。同时,工作刀片采用可卸式结构安装在电机组外露的电机轴上,以方便随时更换。工作时通过电机组带动工作刀片在地面上作向前旋转运动,滚轮与地面在摩擦力作用下也向前滚动,故无需施加额外推力即可带动整机向前运行并工作,工作过程更加轻松、省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0017]如图1、图2所示,1.控制杆、11.连接头、12.导电触片、13.主开关、2.工作头、21.手柄、211.连接孔、22.机壳、23.安装孔、24.内齿圈、25.弹性元件、26.锁紧按钮、261.外齿圈、3.滚轮、4.工作刀片、41.松土刀片、42.清扫刀片、5.防护罩、6.电机组、61.电机轴、7.锁紧螺母、8.副开关、9.压板。
[0018]电动多功能机,属于园林绿化电动工具,其结构是由控制杆1、工作头2、滚轮3和工作刀片4等构成。
[0019]所述的控制杆I是一根带有内置导线的伸缩杆,该控制杆上端部设有用于机器启动和关闭的主开关13,下端部设有连接头11,在连接头的前端部设有导电触片12。
[0020]所述的工作头2是由可卸式插接在控制杆I端部的手柄21和定角度转动连接在手柄端部的机壳22构成,该手柄21和机壳22均是分别由左、右壳体互相扣合并经螺钉连接而成,采用上述插接可卸式结构能方便随身携带。
[0021]所述的控制杆I端部与手柄21的可卸式插接连接是在手柄后端设有连接孔211,而控制杆I端部的连接头11直接插装在该连接孔211内,在连接头11与连接孔211之间分别设有插装锁定的弹性插片和插孔,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得控制杆I端部与手柄21之间形成可卸式插接连接;所述的手柄内设有副开关8和压板9。
[0022]所述的手柄21端部与机壳22的定角度转动连接是在手柄21前端和机壳22后端分别设有同圆心的圆形安装孔23,该安装孔内安装有由弹性元件25作向外顶推的锁紧按钮26,该锁紧按钮与安装孔23的相接触面上分别设有互相啮合的外齿圈261和内齿圈24。当向内按压锁紧按钮26,锁紧按钮上的外齿圈261脱离机壳22安装孔23的内齿圈24,则机壳22相对手柄21进行转动;当释放锁紧按钮26上的按压力,弹性元件25复位并顶推锁紧按钮26的外齿圈261与机壳22安装孔23的内齿圈24重新啮合,则机壳22相对手柄21锁定而无法转动。
[0023]上述机壳22相对手柄21作定角度转动操作时,当向内按压锁紧按钮26,该锁紧按钮内端即会顶推压板9压下接触副开关8,则副开关8关闭导致整机线路断开,电机组6停止工作,从而有效防止在调节角度转动时因误操作主开关13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保护使用者安全。而释放锁紧按钮26使其复位,则锁紧按钮在压板9上的压力消失,压板脱离副开关8,整机重新处于待机状态。因此,该副开关8也是操作机壳22相对手柄21作定角度转动时的安全开关。
[0024]所述的机壳22内设有横置安装的电机组6,该电机组的启闭受手柄I内的主开关13进行控制,电机组6的电机轴61穿过机壳22 —侧外露,该外露端设有由锁紧螺母7旋紧连接的工作刀片4,而通过锁紧螺母7的旋紧连接使得工作刀片4相对电机轴61形成了可卸式安装连接,故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将各种功能的工作刀片4进行更换,如清扫刀片42、松土刀片41、修边刀片和除草刀片等,其中的清扫刀片42为金属丝清扫刀片或尼龙丝清扫刀片。所述的机壳22外设有罩合在工作刀片上的防护罩5,用于防止工作刀片4磕伤。
[0025]所述的机壳22另一侧安装有滚轮3,滚轮和工作刀片4正好设置在机壳22两侧,并处于同一轴心线上。当整机工作时,电机组6带动工作刀片4在地面上作向前旋转运动,滚轮3与地面在摩擦力作用下也向前滚动,故无需施加额外推力即可带动整机向前运行并工作,工作过程更加轻松、省力。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多功能机,包括控制杆(I)和工作头(2),该控制杆(I)上设有用于机器启动和关闭的主开关(13),工作头(2)内设有电机组(6)和启闭电机组(6)的副开关(8),工作头(2)外安装有滚轮(3)和工作刀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组(6)横置安装在工作头(2)内,该电机组(6)的电机轴(61)伸出工作头(2)外露,该外露端设有可卸式安装的工作刀片(4);所述的滚轮(3)与工作刀片(4)分别安装在工作头(2)两侧,并位于同一轴心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卸式安装的工作刀片(4)为清扫刀片(42)、松土刀片(41)、修边刀片和除草刀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扫刀片(42)为金属丝清扫刀片或尼龙丝清扫刀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头(2)外设有罩合在工作刀片(4)上的防护罩(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头(2)包括可卸式插接在控制杆(I)端部的手柄(21)和定角度转动连接在手柄端部的机壳(22),所述的副开关(8)设置在手柄(21)内,所述的电机组(6)设置在机壳(22)内,所述的滚轮(3)和工作刀片(4)分别安装在机壳(22)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杆(I)端部与手柄(21)的可卸式插接连接是在手柄后端设有连接孔(211),相应在控制杆(I)端部设有插装在连接孔(211)内的连接头(11),所述的连接头与连接孔(211)之间分别设有插装锁定的弹性插片和插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杆(I)端部的连接头(11)上设有导电触片(1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21)端部与机壳(22)的定角度转动连接是在手柄(21)前端和机壳(22)后端分别设有安装孔(23),该安装孔内安装有由弹性元件(25)作向外顶推的锁紧按钮(26),该锁紧按钮与安装孔(23)的相接触面上分别设有互相啮合的外齿圈(261)和内齿圈(24);所述的副开关(8)受锁紧按钮(26)在安装孔(23)内移动而被接触关闭或脱离启动。
【文档编号】A01D43/16GK203608567SQ201320693205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李爱良 申请人:宁波伊司达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