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陡峭坡面植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1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陡峭坡面植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它包括竖直设置在陡峭坡面上的埋头沟槽,所述埋头沟槽中设置有植物纤维毯层,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延伸在所述埋头沟槽的底部,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尾部延伸在所述埋头沟槽的外侧,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上方设置有土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植物纤维毯植绿技术,成功完成了陡峭坡面植绿工作,并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及滑坡的可能,同时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及分布均匀度,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陡峭坡面植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矿山复垦的陡峭坡面植绿、河道驳岸植绿、公路护坡植绿、垃圾填埋场植绿、沙漠化治理、屋顶绿化和园林绿化建设等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陡峭坡面由于地心引力,传统草皮无法铺设,表层土壤受风雨直接侵蚀,易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引发滑坡现象。
[0003]在以往众多绿化建植工程中,经常遇到陡峭坡面难以使用传统草皮建植的问题。受风雨侵蚀施工坡面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甚至表层土壤滑坡的现象。
[0004]因此,特别需要一种陡峭坡面植绿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陡峭坡面植绿结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传统草皮无法在陡峭坡面铺设的问题,以及表层土壤遭受风雨直接侵蚀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发生滑坡的问题,达到了陡峭坡面迅速植绿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扬尘污染的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种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竖直设置在陡峭坡面上的埋头沟槽,所述埋头沟槽中设置有植物纤维毯层,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延伸在所述埋头沟槽的底部,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尾部延伸在所述埋头沟槽的外侧,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上方设置有土壤层。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呈U字形并设置在所述埋头沟槽中。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通过U字形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埋头沟槽中。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埋头沟槽的宽度为25cm,深度不小于25cm。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尾部顺坡由上而下地铺设在所述土壤层上方并沿坡面向下延伸。
[0012]进一步,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尾部与所述坡面之间通过U字形固定件互相固定。
[0013]再进一步,所述U字形固定件等间隔地设置,所述间隔距离为50cm。
[0014]本实用新型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植物纤维毯植绿技术,成功完成了陡峭坡面植绿工作,并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及滑坡的可能,同时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及分布均匀度,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15]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植绿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它包括竖直设置在陡峭坡面10上的埋头沟槽100,所述埋头沟槽100中设置有植物纤维毯层200,所述植物纤维毯层200的头部延伸在所述埋头沟槽100的底部,所述植物纤维毯层200的尾部延伸在所述埋头沟槽100的外侧,所述植物纤维毯层200的头部上方设置有土壤层300。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纤维毯层200的头部呈U字形并设置在所述埋头沟槽100中。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纤维毯层200的头部通过U字形固定件210固定在所述埋头沟槽100中。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埋头沟槽100的宽度为25cm,深度不小于25cm。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纤维毯层200的尾部顺坡由上而下地铺设在所述土壤层300上方并沿坡面10向下延伸。
[0024]所述植物纤维毯层200的尾部与所述坡面10之间通过U字形固定件220互相固定。所述U字形固定件220等间隔地设置,所述间隔距离为50cm。
[0025]本实用新型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使用植物纤维毯层200将施工面整体包裹起来并加以固定,使风雨无法对表层土壤造成直接侵蚀,从而有效保护纤维毯层下的植物健康生长,由于土壤不会发生移动,因此,植物种子也不会发生移位,进而提高植物成活率及分布均匀度。
[0026]由于植物纤维毯层200本身由天然纤维构成,具有蓄水性及有机质,可以给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在后期养护过程中可以比传统草皮养护少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水资源。植物自然生长,后期茎叶部分会穿过植物纤维毯层200,根系会和植物纤维毯层200及土壤层300完全结合,进而达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在植物纤维毯层200上再铺设传统草皮,由于植物纤维毯层200的网状结构增加了摩擦系数,因此不会滑落。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竖直设置在陡峭坡面上的埋头沟槽,所述埋头沟槽中设置有植物纤维毯层,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延伸在所述埋头沟槽的底部,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尾部延伸在所述埋头沟槽的外侧,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上方设置有土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呈U字形并设置在所述埋头沟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头部通过U字形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埋头沟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头沟槽的宽度为25cm,深度不小于2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尾部顺坡由上而下地铺设在所述土壤层上方并沿坡面向下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毯层的尾部与所述坡面之间通过U字形固定件互相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陡峭坡面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字形固定件等间隔地设置,所述间隔距离为50cm。
【文档编号】A01G1/00GK203646126SQ201320758111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施年忠, 曹世伟, 顾燕飞, 陈江华 申请人: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