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豆打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075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大豆打顶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大豆打顶机,它包含主机架,所述的主机架包含方钢和方钢,所述的方钢和方钢之间设有等分的轴座支架,该轴座支架上安装有打顶器轴座,所述的打顶器轴座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该第一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该轴承的轴承孔内安装有打顶器轴,所述打顶器轴的下端面安装有打顶器软绳,其上端面安装有带轮,相邻的两个带轮之间通过三角带带传动配合,所述的主机架上设有主动带轮,该主动带轮设置在中部的两个带轮之间,所述主动带轮的圆心处安装有传动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将大豆打顶技术进一步推广,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大豆的整体产量,且降低了常见打顶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大豆打顶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大豆打顶机。
【背景技术】
[0002]大豆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几种经济性农作物之一,但是大豆的亩产一般较低,所以其经济效益也较为有限,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在大豆种植方面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目前出现了一种大豆打顶技术,该种技术可使大豆大幅度提高产量;但是目前,大豆打顶主要还是以人工打顶为主,大豆人工打顶作业不仅效率低,强度大,时间紧,且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大豆打顶技术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大豆打顶机,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主机架I,所述的主机架I包含方钢13和方钢14,所述的方钢13和方钢14之间设有等分的轴座支架15,该轴座支架15上安装有打顶器轴座11,所述的打顶器轴座11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16,该第一轴承座16内安装有轴承,该轴承的轴承孔内安装有打顶器轴10,所述打顶器轴10的下端面安装有打顶器软绳12,其上端面安装有带轮8,相邻的两个带轮8之间通过三角带9带传动配合,所述的主机架I上设有主动带轮7,该主动带轮7设置在中部的两个带轮8之间,所述主动带轮7的圆心处安装有传动轴17,该传动轴17的中部固定有从动锥型齿轮6,其底部与第二轴承座18转动配合,所述的第二轴承座18安装在底座19上,该底座19焊接在主机架I的底面上,所述从动锥型齿轮6的一侧设有与其啮合配合的主动锥形齿轮5,该主动锥形齿轮5的一端安装有动力输入轴3,所述动力输入轴3的另一端经过万向节4与牵引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的方钢14上焊接有输入轴座20,该输入轴座20上开设有轴孔,该轴孔内设有与其转动配合的动力输入轴3。
[0005]所述方钢13的上面焊接有上悬挂连接支架131,其底面焊接有下悬挂连接支架132,所述的上悬挂连接支架131和下悬挂连接支架132上均开设有悬挂连接孔。
[0006]所述方钢13和方钢14的中部分别纵向开设有条形定位槽21,所述轴座支架1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条形定位槽21相对应的螺孔,该螺孔内旋接有定位螺栓22,所述的定位螺栓22从条形定位槽21的外侧穿过与轴座支架15夹持配合。
[0007]所述的打顶器轴10包含转轴101和与之套接配合的伸缩轴套102,所述转轴101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轴向排列的固定孔103,所述伸缩轴套102的顶部附近设有与其旋接配合的定位螺栓104,该定位螺栓104的另一端与固定孔103插接配合。
[0008]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将大豆打顶技术进一步推广,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大豆的整体产量,且降低了常见打顶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便于集约化管理和种植。【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3]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主机架1,所述的主机架I包含方钢13和方钢14,所述的方钢13和方钢14之间设有等分的轴座支架15,该轴座支架15上安装有打顶器轴座11,所述的打顶器轴座11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16,该第一轴承座16内安装有轴承,该轴承的轴承孔内安装有打顶器轴10,所述打顶器轴10的下端面安装有打顶器软绳12,其上端面安装有带轮8,相邻的两个带轮8之间通过三角带9带传动配合,所述的主机架I上设有主动带轮7,该主动带轮7设置在中部的两个带轮8之间,所述主动带轮7的圆心处安装有传动轴17,该传动轴17的中部固定有从动锥型齿轮6,其底部与第二轴承座18转动配合,所述的第二轴承座18安装在底座19上,该底座19焊接在主机架I的底面上,所述从动锥型齿轮6的一侧设有与其啮合配合的主动锥形齿轮5,该主动锥形齿轮5的一端安装有动力输入轴3,所述动力输入轴3的另一端经过万向节4与牵引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的方钢14上焊接有输入轴座20,该输入轴座20上开设有轴孔,该轴孔内设有与其转动配合的动力输入轴3。
[0014]所述方钢13的上面焊接有上悬挂连接支架131,其底面焊接有下悬挂连接支架132,所述的上悬挂连接支架131和下悬挂连接支架132上均开设有悬挂连接孔。
[0015]所述方钢13和方钢14的中部分别纵向开设有条形定位槽21,所述轴座支架1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条形定位槽21相对应的螺孔,该螺孔内旋接有定位螺栓22,所述的定位螺栓22从条形定位槽21的外侧穿过与轴座支架15夹持配合。
[0016]所述的打顶器轴10包含转轴101和与之套接配合的伸缩轴套102,所述转轴101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轴向排列的固定孔103,所述伸缩轴套102的顶部附近设有与其旋接配合的定位螺栓104,该定位螺栓104的另一端与固定孔103插接配合。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技术方案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
[0018]首先通过安装在主机架I上悬挂连接支架131和下悬挂连接支架132与牵引机的悬挂系统相连接,然后将动力输入轴3与牵引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0019]当大豆打顶作业时,驱动牵引机的动力输出轴,该牵引机的动力输出轴带动动力输入轴3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轴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主动锥形齿轮5和从动锥型齿轮6将动力传输给主动带轮7,该主动带轮7分别通过三角带9与两侧的带轮8带传动配合,每个相邻的带轮8之间通过三角带9联动,安装在每个带轮8底部的打顶器轴10在各自带轮8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并带动打顶器软绳12以打顶器轴10为圆心旋转,从而实现高速旋转除去大S.植株顶部生长点的目的。[0020]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将大豆打顶技术进一步推广,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大豆的整体产量,且降低了常见打顶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便于集约化管理和种植。
[0021]由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豆植株生长状况不一,垄距不一的现象;可通过调节打顶器轴10长度的方式,实现根据大豆生长状况而自行调整打顶高度的目的;由于方钢13和方钢14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条形槽21,并通过定位螺栓22与轴座支架15夹持固定的,而定位螺栓22又可以沿条形槽21的方向左右移动,因此可根据垄距的实际大小自行调整轴座支架15之间的距离,并更换相应的三角带9实现。
[00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大豆打顶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主机架(1),所述的主机架(1)包含方钢(13)和方钢(14),所述的方钢(13)和方钢(14)之间设有等分的轴座支架(15),该轴座支架(15)上安装有打顶器轴座(11),所述的打顶器轴座(11)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16),该第一轴承座(16)内安装有轴承,该轴承的轴承孔内安装有打顶器轴(10),所述打顶器轴(10)的下端面安装有打顶器软绳(12),其上端面安装有带轮(8),相邻的两个带轮(8)之间通过三角带(9)带传动配合,所述的主机架(1)上设有主动带轮(7),该主动带轮(7)设置在中部的两个带轮(8)之间,所述主动带轮(7)的圆心处安装有传动轴(17),该传动轴(17)的中部固定有从动锥型齿轮(6),其底部与第二轴承座(18)转动配合,所述的第二轴承座(18)安装在底座(19)上,该底座(19)焊接在主机架(1)的底面上,所述从动锥型齿轮(6)的一侧设有与其啮合配合的主动锥形齿轮(5),该主动锥形齿轮(5)的一端安装有动力输入轴(3),所述动力输入轴(3)的另一端经过万向节(4)与牵引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的方钢(14)上焊接有输入轴座(20),该输入轴座(20)上开设有轴孔,该轴孔内设有与其转动配合的动力输入轴(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豆打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13)的上面焊接有上悬挂连接支架(131),其底面焊接有下悬挂连接支架(132),所述的上悬挂连接支架(131)和下悬挂连接支架(132)上均开设有悬挂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豆打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13)和方钢(14)的中部分别纵向开设有条形定位槽(21),所述轴座支架(1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条形定位槽(21)相对应的螺孔,该螺孔内旋接有定位螺栓(22),所述的定位螺栓(22)从条形定位槽(21)的外侧穿过与轴座支架(15)夹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豆打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顶器轴(10)包含转轴(101)和与之套接配合的伸缩轴套(102),所述转轴(101)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轴向排列的固定孔(103),所述伸缩轴套(`102)的顶部附近设有与其旋接配合的定位螺栓(104),该定位螺栓(104)的另一端与固定孔(103)插接配合。
【文档编号】A01G3/08GK203575186SQ20132075994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3日
【发明者】杨柳, 周长军, 吴耀坤, 李建英, 朱长明, 高国金, 王明泽, 田中艳, 杨丽, 师臣, 金铃, 王宏霞 申请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