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苗床整地、浸种催芽、微喷灌溉系统安装、摆盘播种、苗期管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微喷灌溉代替漫灌,以旱育秧代替湿润育秧,克服漫灌湿润育秧的一些天然缺陷,对秧板平整度要求低,不会出现“浮秧”现象,灌水速度快,可避免秧板因长期泡水而变得泥泞、方便打药等田间作业,节水,微喷带安装、使用、拆卸简单方便,容易移动和保管,投资成本低,灌溉效果好,秧苗素质高,秧毯与插秧机的兼容性好。
【专利说明】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机插秧是水稻生产的主推技术之一,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栽插质量、活棵数量及群体质量,是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不同于手栽稻,机插秧苗在秧盘中生长而不是直接生长在秧床上,由于秧盘保水的性能较差(基质育秧更是如此),适用于手栽稻的旱育秧技术在机插育秧上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机插育秧普遍采用的是漫灌湿润育秧模式。
[0003]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机插稻漫灌湿润育秧技术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对秧板平整度要求过高,费工费时。若秧板平整度不够,则灌水时会出现深浅不一,有的地方已经淹苗,有的地方还没上到水,大的秧田这种问题更突出,这必将造成秧苗生长参差不齐,甚至不出芽、烂芽、干种等现象,严重影响秧苗质量;而高标准的秧板必须要经过“上水验平”、“反复耱平”等繁琐工序,灌水时还要经常揭布查看,水分管理难度大,费工费时;二是采用有机基质育秧时容易出现秧毯浮出秧盘的“浮秧”现象。由于育秧基质多采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制成,容重低,在含水量不足的情况下灌水(漫灌),如果速度过快或水位过高,就会造成秧块浮出秧盘的情况,水位下降后易缺水受旱;三是上水速度慢,效率低,费工费时。四是长期泡水使秧板泥泞、陷脚,不利田间作业。五是水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而工厂化育秧、硬地育秧等旱育秧方式虽然育秧效果较好,但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行。
[0004]因此,探索更为轻简、高效、节水、节本的机插育秧灌溉技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苗床整地:秧田上干做通气式秧板,开设秧沟、围沟;
[0008]b、浸种催芽;
[0009]C、微喷灌溉系统安装:秧田上安装首部系统、干支管道和微喷带;
[0010]d、摆盘播种:包括摆盘和播种;
[0011]e、苗期管理:视秧苗状况喷水灌溉。
[0012]进一步地,干支管道包括干管与支管,干管两端分别与首部系统、支管连接,支管两端分别与干管、微喷带连接,微喷带的一端与支管连接,另一端向外侧铺展开,另一端的末端用软绳扎紧。 [0013]进一步地,干管为100~120毫米直径的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支管为70~90毫米折径的聚乙烯管,微喷带为40~50毫米折径的斜五孔微喷带,微喷带的喷幅为3~6米。[0014]进一步地,摆盘的方法为横向摆四排秧盘,两两分成两组,每组靠紧,两组秧盘之间设有铺设微喷带的间隔。
[0015]进一步地,支管与干管连接处设有支管阀门,微喷带与支管连接处设有微喷带阀门。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克服了漫灌湿润育秧对秧板平整度要求过高的不足。由于是喷灌,水滴自上而下,即使秧板不够平整,也不会出现灌水不匀的现象,秧板制作时省去了“上水验平”、“反复耱平”等繁琐工序,节省了用工成本;2、克服了漫灌湿润育秧会出现“浮秧”现象的不足。由于是喷灌,水滴自上而下,采用有机基质育秧时,即使秧毯较干,也不会出现浮出秧盘的情况;3、与漫灌湿润育秧相比,灌水速度快,可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避免秧板因长期泡水而变得泥泞、陷脚、板硬,方便打药等田间作业;4、微喷灌溉属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高,浪费少;5、微喷带安装、使用、拆卸简单方便,使用配套专用卷收器,容易移动和保管,与其他喷灌设备相比,投资成本低;6、灌溉效果好,秧苗素质高,秧苗整齐度高,根系发达、盘结紧密,秧毯与插秧机的兼容性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首部系统,2.干管,3.支管阀门,4.支管,5.微喷带阀门,6.微喷带,7.软绳,8.秩田,9.秩板,10.秩盘,11.秩沟,12.围沟,13.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0021]实施例
[0022]在江苏省金坛市下杖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进行。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技术,包括苗床整地、浸种催芽、微喷灌溉系统安装、播种摆盘(或摆盘播种)、苗期管理步骤,如图1示,具体步骤如下:
[0023](I)苗床整地:秧田8长41米,宽18米,面积738平方米,垂直长边、干做通气式秧板9,可做14 ±夹,每块秧板9长17.4米,宽2.6米,秧沟11宽25厘米,深15厘米,围沟12宽30厘米,深25厘米。
[0024](2)微喷灌溉系统安装:包括首部系统1、干支管道、微喷带6安装,干支管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干管2和支管4。
[0025]①首部系统1:选用18.5千瓦、100米扬程电水泵;
[0026]②干管2:选用直径110毫米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干管2铺设于秧田8之间的道路13上;
[0027]③支管4:选用80毫米折径聚乙烯管,用合适的接头和支管阀门3与干管2连接,支管4铺设于围沟12内;
[0028]④选用45毫米折径斜五孔微喷带6,喷幅3~6米,一端用微喷带阀门5与支管4连接,另一端顺着秧板9上两组秧盘10的间隙摆放,铺设长18米,喷孔向上,末端用软绳7扎紧。
[0029](3)播种摆盘:浸种后,采用盘育秧播种机播种,室内叠放3天,芽出齐后,摆放到秧板9上,横向摆四排秧盘10,两两分成两组,每组的两排秧盘10靠紧在一起,一组秧盘10为左/右侧紧挨着的两排秧盘10。两组秧盘10之间隔10厘米用以铺设微喷带6,秧板9两侧留边各5厘米。这样,微喷带6两侧的每组秧盘10均在喷射范围之内。
[0030](4)苗期管理:晴天、多云或阴天,视秧苗状况每天喷水灌溉I~2次,确保不淹水、不卷叶;雨天不灌溉,确保排水通畅。
[0031]采用该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技术,使得灌溉效果好,秧苗素质高,秧苗整齐度高,根系发达、盘结紧密,秧毯与插秧机的兼容性好。
[0032]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 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苗床整地:秧田上干做通气式秧板,开设秧沟、围沟; b、浸种催芽; C、微喷灌溉系统安装:秧田上安装首部系统、干支管道和微喷带; d、摆盘播种:包括摆盘和播种; e、苗期管理:视秧苗状况喷水灌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干支管道包括干管与支管,干管两端分别与首部系统、支管连接,支管两端分别与干管、微喷带连接,微喷带的一端与支管连接,另一端向外侧铺展开,另一端的末端用软绳扎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管为100~120毫米直径的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支管为70~90毫米折径的聚乙烯管,微喷带为40~50毫米折径的斜五孔微喷带,微喷带的喷幅为3~6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摆盘的方法为横向摆四排秧盘,两两分成两组,每组靠紧,两组秧盘之间设有铺设微喷带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插水稻旱地育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支管与干管连接处设有支管阀门,微喷带 与支管连接处设有微喷带阀门。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3798089SQ20141006780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6日
【发明者】魏广彬, 孙和平, 段云辉, 季忠, 徐蕊, 顾国洪 申请人:金坛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