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2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中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包括围成了养殖有效水体的围网网衣,连接在围网网衣上端的浮绳框架以及连接在围网网衣下端并陷入在淤泥中的网坠,其中在上述的浮绳框架上连接有三个以上的主锚绳,所述的每个主锚绳的另一端上连接有主锚桩,在上述的围网网衣内、外侧都均匀环布有三个以上的副锚桩,上述的副锚桩均通过副锚绳与围网网衣相连接。其解决了围网在一些沿海台风侵袭频繁,浪高流急且常年水流向多变的海域中长期有效使用的技术问题,其能够在一些沿海台风侵袭频繁,浪高流急且常年水流向多变的海域中长期有效使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检修维护的后续成本投入小,经济效益佳。
【专利说明】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中的养殖设施,特别是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
【背景技术】
[0002]围网养殖是一种混合生态养殖模式,可以根据海区特点开展鱼类、贝类和藻类的立体化混养的模式。依据生产地区的渔业经济特点,选择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如大黄鱼、真鲷、黑鲷等)放养、贝类底播和藻类吊养,实施有选择的饲料喂养。围网养殖也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把网围区域视为一个系统,将人类养殖活动(养殖对象的放养、投饵等)视为干扰,研究系统内部营养盐的收支(生物排泄和吸收、底泥释放等),环境因子(营养盐、溶解氧等)对养殖活动的响应,建立生态养殖容纳量评估模型,通过研究确定多品种混养下各养殖对象的养殖容量和搭配。
[0003]围网养殖是目前养殖模式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围网原在海洋捕捞生产中是指一种捕捞集群鱼类的过滤性渔具,而在养殖生产中应用的是指在湖泊、水库及港湾大面积水域中一种利用网衣等材料围成的进行水产养殖的设施。围网的结构主要由长带形的网衣、绳索、浮子、沉子及桩等组成。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210582874.3的已公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中就公开 了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即围网),其结构具体包括有至少三个浮筒,所述的浮筒之间通过围网相连形成封闭的养殖区域,所述的围网由网片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围网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缆绳,所述的围网的上端设置有浮子,而所述的围网的下端设置有能使围网的下端陷入淤泥中的网坠,所述的围网张开形成网墙而构成无底的养殖装置,所述的围网外间隔设置有沉桩,所述的围网通过连接绳与沉桩连接相配合。上述所提及养殖装置的结构中由于其只在围网网衣外间隔设置了沉桩,围网网衣整体承受水流冲击时,上述布局的沉桩无法对围网网衣的各区域施加一均匀的拉力,特别是背向水流方向的围网网衣一侧外的沉桩基本不受力,而迎向水流方向的围网网衣一侧外的沉桩则是集中受力。因此,将上述的养殖装置在一些沿海台风侵袭频繁,浪高流急且常年水流向多变的海域中使用时,考虑到围网网衣整体的周长较大,其敷设的水面面积较广,水流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会使得沉桩无法有效地控制住围网网衣各区域的浮动情况,导致养殖对象容易受到围网网衣碰伤,如果养殖对象是鱼类则还会导致鱼病多发,养殖效果明显下降,而且上述中这些集中受力的沉桩还会因为受到过大拉力而发生松动、严重的还会产生一定的位移,从而无法保证围网整体的使用稳固性,增加围网的后续维护成本,对外海深水海域养殖带来严重的不安经济因素。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风浪性能好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包括围成了养殖有效水体的围网网衣,连接在围网网衣上端的浮绳框架以及连接在围网网衣下端并陷入在海底淤泥中的网坠,其中在上述的浮绳框架上连接有三个以上的主锚绳,所述的每个主锚绳的另一端上连接有主锚桩,在上述的围网网衣内、外侧都均匀环布有三个以上的副锚桩,上述的副锚桩均通过副锚绳与围网网衣相连接,一般上述中的副锚绳是直接连接在了围网网衣上的纵纲上。
[0006]上述中所提供的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由于其结构中围网网衣内、外侧都均匀环布有三个以上的副锚桩,上述的副锚桩均通过副锚绳与围网网衣相连接。因此,上述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结构中的围网网衣整体承受水流冲击时,迎向水流方向的围网网衣一侧外的副锚桩与背向水流方向的围网网衣一侧内的副锚桩便会同步集中受力,使得围网网衣整体受到的拉力更加均匀、分散,牢牢拉住围网网衣,减少围网网衣在水流冲击力下所产生的浮动情况,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围网网衣碰伤养殖对象,提升围网养殖效益。
[0007]作为优选,上述中位于围网网衣内侧的副锚桩与位于围网网衣外侧的副锚桩相互
之间--对应,所述的每个副锚桩上连接的副锚绳,其一端均连接在了围网网衣的中部位
置,并且围网网衣内、外侧的两个相对应副锚桩上的副锚绳在围网网衣上的连接点均是同一个。上述优选方案中由于围网网衣内、外侧的两个相对应副锚桩上的副锚绳在围网网衣上的连接点均是同一个,且所述的连接点还是位于围网网衣的中部位置。因此,当本发明所提供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所实际使用的海域出现退潮现象,上部分浮绳框架随着海平面的下降而慢慢下降时,围网网衣还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张开,避免围网网衣堆积在一起,碰伤养殖对象。
[0008]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上述中围网网衣的浮绳框架主要由一连串浮筒串联组成,浮筒外围包裹着一层围网 网衣,浮筒下方串着纲缆围成一圈。上述优选方案中浮筒采用泡沫塑料筒,用绳索串联在一起后用网衣包裹,使得围网网衣上浮,有半个高度的浮筒浮于水面,抬高了围网网衣和减流网衣浮出水面的高度,防止养殖对象从水面上逃跑。
[0009]为了减少急流、巨浪对围网网衣的直接冲击力,同时避免海水中固体漂浮物直接堵塞围网网衣,使得本发明所提供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能够在一些沿海台风侵袭频繁,浪高流急且常年水流向多变的海域中更好的使用,本发明中在上述中围网网衣外侧的副锚桩外还围设有一层以上的减流网衣,所述的每一层减流网衣的上端同样连接有浮绳框架,在所述的浮绳框架上同样连接有三个以上的主锚绳,所述的每个主锚绳的另一端上同样连接有主锚桩,并且在每一层减流网衣外同样均匀环布有副锚桩,位于每一层减流网衣内侧的副锚桩与位于该层减流网衣外侧的副锚桩同样相互之间一一对应,上述中每一层减流网衣内、外侧的每个副锚桩上连接的副锚绳,其一端均连接在了对应减流网衣的中部位置,并且相对应两个副锚桩上的副锚绳在对应减流网衣上的连接点均是同一个。同时,为了使得上述中的减流网衣还能够起到防止养殖对象逃脱的功能,上述中的每一层减流网衣的下端均连接有陷入在海底淤泥中的网坠。上述中的减流网衣上的浮绳框架同样主要由一连串浮筒串联组成,浮筒外围包裹着一层减流网衣,浮筒下方串着纲缆围成一圈。
[0010]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中的每一根主锚绳上均串接有浮球和配重,所述的浮球和配重之间相隔有一段距离。上述结构中采用浮球和重物,使得围网网衣和减流网衣上的浮动框架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后能够立即复位,例如当海流从右往左时,浮框和配重之间的主锚绳段会拉开,拉紧,当海流变缓时,由于配重自身的重量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将浮动框架重新拉回到原来的位子上。同时上述中主锚桩上的浮球还能使得与其相连接主锚绳有一段是始终漂浮在海面上,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围网敷设工作。
[0011]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中在围网网衣的腰部位置连接有辅助浮绳框架。上述结构的设计原因是当退潮的时候,上部分浮绳框架随着海平面的下降而慢慢下降,那时候围网网衣就会堆积在一块,如果没有辅助浮绳框架,那时候围网网衣就会在海流的作用下相互摩擦,极大的影响围网网衣的使用寿命。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保护围网网衣底部不会因为海流而飘起来,拉紧围网网衣,使得围网网衣能够有效的围住养殖对象。在上述中的辅助浮绳框架上连接有辅助锚绳,所述的辅助锚绳的另一端连接有埋入海底淤泥中的辅桩。
[0012]为了使得围网网衣在海流冲击下具备充分的松张力,使得围网网衣的孔目不至于在外力作用下扩张,上述中的围网网衣的高度为海域最高潮位的1.2^1.3倍。
[0013]本发明得到的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能够在一些沿海台风侵袭频繁,浪高流急且常年水流向多变的海域中长期有效使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检修维护的后续成本投入小,经济效益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4]图1是实施例1所提供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所提供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的结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所提供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中浮绳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a-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所提供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的结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3所提供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的结构侧视图;
图7是实施例4所提供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的结构侧视图;
图8是实施例5所提供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在去掉了外部减流网衣及相关部件后的结构侧视图。
[0015]图中:围网网衣1、浮绳框架2、网坠3、主锚绳4、主锚桩5、副锚桩6、副锚绳7、浮筒8、纲缆9、减流网衣10、浮球11、配重12、辅助锚绳13、辅桩14、海底淤泥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包括围成了养殖有效水体的围网网衣I,上述的该围网网衣I是圆形,围网网衣I的直径为250米,当然根据实际使用中海域的环境特点,上述中的围网网衣I也可以是多边形。连接在围网网衣I上端的浮绳框架2以及连接在围网网衣I下端并陷入在海底淤泥15中的网坠3,在上述的浮绳框架2上连接有八个主锚绳4,所述的每个主锚绳4的另一端上连接有主锚桩5。其中,上述的围网网衣I主要由多张网片通过绳索缝合围成,网片选用有结节聚乙烯双层网片,其目大45 mm,网线规格36tex3 X 3,菱形网目,在装配中缩结系数为0.707。为了使得围网网衣I在海流冲击下具备充分的松张力,使得围网网衣I的孔目不至于在外力作用下扩张,上述中的网片的高度为海域最高潮位的1.2~1.3倍。上述中的网坠3可以是锚链或者其它具备一定重量的沉子,在上述的围网网衣I内、外侧都均匀环布有三十个副锚桩6,上述的副锚桩6上连接有副锚绳7,上述中位于围网网衣I内侧的副锚桩6与位于围网网衣I外侧的副锚桩6相互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的每个副锚桩6上连接的副锚绳7,其一端均连接在了围网网衣I上纵纲的中部位置,并且围网网衣I内、外侧的两个相对应副锚桩6上的副锚绳7在纵纲上的连接点均是同一个。
[0018]养殖用围网的搭建:首先,工作人员用船只将浮绳框架2放置于指定位置,为了增加浮绳框架2的稳定性,在浮绳框架2的上通过主锚绳4分别均匀的连接上八个主锚桩5,将上述的八个主锚桩5投入到海底,使浮绳框架2在海面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接着,乘坐在船只上的工作人员将预先已经装载在船只上并且底部已经缝合上网坠3的网片逐一的缝合在浮动框架的相应位置;然后,工作人员再将上述中已经固定到浮绳框架2上的网片进行相互之间的纵向缝合,待纵向缝合好后将整个围网投入到海中,从而在海域中围成一个封闭的养殖空间;再然后,工作人员在围网网衣I的内、位置分别均匀投入系有副锚绳7的三十个副锚桩6,工作人员需要潜入水中将上述的副锚绳7的另一端直接系在围网网衣I上纵纲的中部位置;最后,工作人员在将上述中已经沉入海底的围网网衣I底部上的网坠3埋入海底淤泥15中即可。
[0019]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大体结构与实施例1 一致,如图3和图4所示,但是本实施例中围网网衣I的浮绳框架2主要由一连串浮筒8串联组成,浮筒8外围包裹着一层围网网衣1,浮筒8下方串着纲缆9围成一圈;10上的浮绳框架2同样主要由一连串浮筒8串联组成,浮筒8外围包裹着一层围网网衣I。
[0020]上述中浮筒8采 用泡沫塑料筒,用绳索串联在一起后用网衣包裹,使得围网网衣I上浮,有半个高度的浮筒8浮于水面,抬高了围网网衣I浮出水面的高度,防止养殖对象从水面上逃跑。
[0021]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大体结构与实施例1 一致,但是为了减少急流、巨浪对围网网衣I的直接冲击力,同时避免海水中固体漂浮物直接堵塞围网网衣1,使得本实施例中所提供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能够在一些沿海台风侵袭频繁,浪高流急且常年水流向多变的海域中更好的使用。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上述中围网网衣I外侧的副锚桩6外还围设有一层的减流网衣10,所述的减流网衣10的上端同样连接有浮绳框架2,在所述的浮绳框架2上同样连接有八个主锚绳4,所述的每个主锚绳4的另一端上同样连接有主锚桩5,并且在减流网衣10外同样均匀环布有副锚桩6,位于
减流网衣10内侧的副锚桩6与位于该层减流网衣10外侧的副锚桩6同样相互之间--对
应,上述中减流网衣10内、外侧的每个副锚桩6上连接的副锚绳7,其一端均连接在了减流网衣10的中部位置,并且相对应两个副锚桩6上的副锚绳7在减流网衣10上的连接点均是同一个。同时,为了使得上述中的减流网衣10还能够起到防止养殖对象逃脱的功能,上述中减流网衣10的下端同样连接有陷入在淤泥15中的网坠3。
[0022]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大体结构与实施例3 —致,如图7所示,但是本实施例中浮动框架上的每一根主锚绳4上均串接有浮球11和配重12,所述的浮球11和配重12之间相隔有一段距离。上述结构中采用浮球11和重物,使得围网网衣I和减流网衣10上的浮动框架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后能够立即复位,例如当海流从右往左时,浮框和配重12之间的主锚绳会拉开,拉紧,当海流变缓时,由于配重12自身的重量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将浮绳框架2重新拉回到原来的位子上。
[0023]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大体结构与实施例4 一致,如图8所示,但是本实施例中在围网网衣I的腰部位置连接有辅助浮绳框架2。上述结构的设计原因是当退潮的时候,上部分浮绳框架2随着海平面的下降而慢慢下降,那时候围网网衣I就会堆积在一块,如果没有辅助浮绳框架2,那时候围网网衣I就会在海流的作用下相互摩擦,极大的影响围网网衣I的使用寿命。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保护围网网衣I底部不会因为海流而飘起来,拉紧围网网衣1,使得围网网衣I能够有效的围住养殖对象。在上述中的辅助浮绳框架2上连接有辅助锚绳13,所述的辅助锚绳13的另一端连接有埋入海底淤泥15中的辅桩14,上述中的辅桩14与副锚桩6以及主锚桩5均是隔开一定距离设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包括围成了养殖有效水体的围网网衣(1),连接在围网网衣(1)上端的浮绳框架(2)以及连接在围网网衣(1)下端并陷入在海底淤泥(15)中的网坠(3),其中在上述的浮绳框架(2)上连接有三个以上的主锚绳(4),所述的每个主锚绳(4)的另一端上连接有主锚桩(5),其特征是在上述的围网网衣(1)内、外侧都均匀环布有三个以上的副锚桩(6 ),上述的副锚桩(6 )均通过副锚绳(7 )与围网网衣(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特征是上述中位于围网网衣(1)内侧的副锚桩(6 )与位于围网网衣(1)外侧的副锚桩(6 )相互之间--对应,所述的每个副锚桩(6)上连接的副锚绳(7),其一端均连接在了围网网衣(1)的中部位置,并且围网网衣(1)内、外侧的两个相对应副锚桩(6)上的副锚绳(7)在围网网衣(1)上的连接点均是同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特征是在上述中围网网衣(1)外侧的副锚桩(6)外还围设有一层以上的减流网衣(10),所述的每一层减流网衣(10)的上端同样连接有浮绳框架(2),在所述的浮绳框架(2)上同样连接有三个以上的主锚绳(4),所述的每个主锚绳(4)的另一端上同样连接有主锚桩(5),并且在每一层减流网衣(10)外同样均匀环布有副锚桩(6),位于每一层减流网衣(10)内侧的副锚桩(6)与位于该层减流网衣(10)外侧的副锚桩(6)同样相互之间一一对应,上述中每一层减流网衣(10)内、外侧的每个副锚桩(6)上连接的副锚绳(7),其一端均连接在了对应减流网衣(10)的中部位置,并且相对应两个副锚桩(6)上的副锚绳(7)在对应减流网衣(10)上的连接点均是同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特征是上述中每一层减流网衣(10)的下端均连接有陷入在海底淤泥(15)中的网坠(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特征是上述中围网网衣(I)上的浮绳框架(2)主要由一连串浮筒(8)串联组成,浮筒(8)外围包裹着一层围网网衣(1),浮筒(8)下方串着纲缆(9)围成一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特征是上述中围网网衣(I)上的浮绳框架(2)主要由一连串浮筒(8)串联组成,浮筒(8)外围包裹着一层围网网衣(1),浮筒(8)下方串着纲缆(9)围成一圈;上述中减流网衣(10)上的浮绳框架(2)同样主要由一连串浮筒(8)串联组成,该浮筒(8)外围包裹着一层减流网衣(10),浮筒(8)下方串着纲缆(9)围成一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特征是在上述中的每一根主锚绳(4)上均串接有浮球(11)和配重(12),所述的浮球(11)和配重(12)之间相隔有一段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特征是在上述中围网网衣(I)的腰部位置连接有辅助浮绳框架(2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特征是在上述中的辅助浮绳框架(2)上连接有辅助锚绳(13),所述的辅助锚绳(13)的另一端连接有埋入淤泥(15)中的辅桩(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其特征是上述中的围网网衣(I)的高度为海域最高潮位的1.2^1.3倍。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828745SQ201410070814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郑堤, 王丁一, 陈俊华 申请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