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0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其实施方法为:选地整地;种子的选取和处理;播前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时喷除草剂;收获。本发明的特点是:采用新型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种植,突破传统玉米种植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玉米的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玉米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东北地区多以玉米为主要的种植作物,玉米生产的丰歉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的总产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供玉米生产中的各项及时水平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关键。
[0003]但是在传统玉米的种植技术上,因为劳作的繁重,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危害逐渐加重,生产管理的松散,使玉米的产量逐年下降、且质量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采用新型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种植,突破传统玉米种植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玉米的生产。
[0005]本发明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0007](I)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地,利用灭茬机或旋耕机进行精细耕地,耕地深度为8~12cm,根茬块、土块皆小于3.0cm,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
[0008](2)种子的选取和处理: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人工筛选,去除破、秕、霉、病及杂粒等杂质,播种前2~3d用种衣剂进行包衣,放置于干燥处阴干;
[0009](3)播前处理:根据玉米宽窄行密植播种机主梁上的排种器调节株距,使其播种2个窄行的行距是40cm,宽行为80~90cm ;
[0010](4)播种:当地温稳定在7~8°C后,用机械精良平播,播种密度为6.5~7.0万/hm以上,在播种过程中的同时也用施肥机进行施肥,然后用镇压器进行镇压;
[0011](5)田间管理: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并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在玉米开花授粉前,人工隔行去雄;
[0012](6)及时喷除草剂:苗期及时喷施杀虫剂,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及时除治钻心虫、粘虫、棉铃虫等害虫,抽雄至灌浆期及时喷施杀虫、杀菌剂;
[0013](7)完熟后进行收获,确保籽粒饱满。
[0014]步骤(2)中对种子人工筛选后,播种前6~7天先将种子防止干燥向阳处晾晒,并每天翻动几次。
[0015]步骤(2)中所述种衣剂是指浓度为30~40%的多克福种衣剂。
[0016]步骤(4) 中的播种深度为3~5cm,施肥深度于种侧下方5~8cm。
[0017]步骤⑷中的土壤中的含水率为18~20%,镇压器的镇压强度为650g/cm。
[0018]步骤(5)中当玉米苗长至3~5叶时进行定苗,并松土。[0019]步骤(5)中合理灌溉是指分三次浇水,即播种期、攻穗期、攻粒期。
[0020]步骤(5)中合理施肥是指分三次施肥,即播种期每亩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钾肥8~10公斤、锌肥I公斤;攻穗期每亩施尿素35~40公斤、攻粒期尿素8~12公斤。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新型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种植,突破传统玉米种植技术,实 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玉米的生产;本发明的种子包衣能起到晒种和拌种作用,具有杀菌、杀虫、促进幼苗生长,有利于全苗壮苗,增产作用明显;本发明根据玉米的生产周期,对玉米进行合理的间苗、浇水、施肥,并对土壤进行处理,可使玉米增产、优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0024](I)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地,利用灭茬机或旋耕机进行精细耕地,耕地深度为8cm,根茬块、土块皆小于3.0cm,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
[0025](2)种子的选取和处理: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人工筛选,去除破、秕、霉、病及杂粒等杂质,播种前2d用浓度为30%的多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放置于干燥处阴干;播种前6天先将种子防止干燥向阳处晾晒,并每天翻动几次;
[0026](3)播前处理:根据玉米宽窄行密植播种机主梁上的排种器调节株距,使其播种2个窄行的行距是40cm,宽行为80cm ;
[0027](4)播种:当地温稳定在7°C后,用机械精良平播,播种密度为6.5万/hm以上,在播种过程中的同时也用施肥机进行施肥,播种深度为3cm,施肥深度于种侧下方5cm ;然后用镇压强度为650g/cm的镇压器进行镇压;其中,土壤的含水率为18% ;
[0028](5)田间管理:在播种期、攻穗期、攻粒期分别对玉米苗浇水,并施肥:播种期每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钾肥9公斤、锌肥I公斤;攻穗期每亩施尿素40公斤;攻粒期尿素8公斤;并及时查苗补苗,当玉米苗长至3叶时进行间苗定苗,并松土 ;在玉米开花授粉前,人工隔行去雄;
[0029](6)及时喷除草剂:苗期及时喷施杀虫剂,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及时除治钻心虫、粘虫、棉铃虫等害虫,抽雄至灌浆期及时喷施杀虫、杀菌剂;
[0030](7)完熟后进行收获,确保籽粒饱满。
[0031]实施例2
[0032]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0033](I)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地,利用灭茬机或旋耕机进行精细耕地,耕地深度为10cm,根茬块、土块皆小于3.0cm,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
[0034](2)种子的选取和处理: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人工筛选,去除破、秕、霉、病及杂粒等杂质,播种前2d用浓度为30 %的多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放置于干燥处阴干;播种前7天先将种子防止干燥向阳处晾晒,并每天翻动几次;
[0035](3)播前处理:根据玉米宽窄行密植播种机主梁上的排种器调节株距,使其播种2个窄行的行距是40cm,宽行为90cm ;
[0036](4) 播种:当地温稳定在8°C后,用机械精良平播,播种密度为6.8万/hm以上,在播种过程中的同时也用施肥机进行施肥,播种深度为4cm,施肥深度于种侧下方6cm ;然后用镇压强度为650g/cm的镇压器进行镇压;其中,土壤的含水率为19% ;
[0037](5)田间管理:在播种期、攻穗期、攻粒期分别对玉米苗浇水,并施肥:播种期每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钾肥8公斤、锌肥I公斤;攻穗期每亩施尿素35公斤;攻粒期尿素8公斤;并及时查苗补苗,当玉米苗长至4叶时进行间苗定苗,并松土 ;在玉米开花授粉前,人工隔行去雄;
[0038](6)及时喷除草剂:苗期及时喷施杀虫剂,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及时除治钻心虫、粘虫、棉铃虫等害虫,抽雄至灌浆期及时喷施杀虫、杀菌剂;
[0039](7)完熟后进行收获,确保籽粒饱满。
[0040]实施例3
[0041]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0042](I)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地,利用灭茬机或旋耕机进行精细耕地,耕地深度为12cm,根茬块、土块皆小于3.0cm,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
[0043](2)种子的选取和处理: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人工筛选,去除破、秕、霉、病及杂粒等杂质,播种前3d用浓度为30~40%的多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放置于干燥处阴干;播种前7天先将种子防止干燥向阳处晾晒,并每天翻动几次;
[0044](3)播前处理:根据玉米宽窄行密植播种机主梁上的排种器调节株距,使其播种2个窄行的行距是40cm,宽行为90cm ;
[0045](4)播种:当地温稳定在8°C后,用机械精良平播,播种密度为7.0万/hm以上,在播种过程中的同时也用施肥机进行施肥,播种深度为5cm,施肥深度于种侧下方8cm ;然后用镇压强度为650g/cm的镇压器进行镇压;其中,土壤的含水率为18~20% ;
[0046](5)田间管理:在播种期、攻穗期、攻粒期分别对玉米苗浇水,并施肥:播种期每亩施磷酸二铵12公斤、钾肥9公斤、锌肥I公斤;攻穗期每亩施尿素38公斤;攻粒期尿素10公斤;并及时查苗补苗,当玉米苗长至5叶时进行间苗定苗,并松土 ;在玉米开花授粉前,人工隔行去雄;
[0047](6)及时喷除草剂:苗期及时喷施杀虫剂,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及时除治钻心虫、粘虫、棉铃虫等害虫,抽雄至灌浆期及时喷施杀虫、杀菌剂;
[0048](7)完熟后进行收获,确保籽粒饱满。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地,利用灭茬机或旋耕机进行精细耕地,耕地深度为8~12cm,根茬块、土块皆小于3.0cm,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 (2)种子的选取和处理: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人工筛选,去除破、秕、霉、病及杂粒等杂质,播种前2~3d用种衣剂进行包衣,放置于干燥处阴干; (3)播前处理:根据玉米宽窄行密植播种机主梁上的排种器调节株距,使其播种2个窄行的行距是40cm,宽行为80~90cm ; (4)播种:当地温稳定在7~8°C后,用机械精良平播,播种密度为6.5~7.0万/hm以上,在播种过程中的同时也用施肥机进行施肥,然后用镇压器进行镇压; (5)田间管理: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并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在玉米开花授粉前,人工隔行去雄; (6)及时喷除草剂:苗期及时喷施杀虫剂,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及时除治钻心虫、粘虫、棉铃虫等害虫,抽雄至灌浆期及时喷施杀虫、杀菌剂; (7)完熟后进行收获,确保籽粒饱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种子人工筛选后,播种前6~7天先将种子防止干燥向阳处晾晒,并每天翻动几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种衣剂是指浓度为30~40%的多克福种衣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播种深度为3~5cm,施肥深度于种侧下方5~8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土壤中的含水率为18~20%,镇压器的镇压强度为650g/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当玉米苗长至3~5叶时进行定苗,并松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合理灌溉是指分三次浇水,即播种期、攻穗期、攻粒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合理施肥是指分三次施肥,即播种期每亩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钾肥8~10公斤、锌肥I公斤;攻穗期每亩施尿素35~40公斤、攻粒期尿素8~12公斤。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947324SQ201410177019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黎雁欣 申请人:黎雁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