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6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生态护坡结构,于近水区域布置底部基础,河岸斜坡布置砼网阶梯,河岸顶部布置缓冲区;其中:底部基础为水泥砂浆制作而成的浆砌石;砼网阶梯的水平面为菱形镂空的砼网结构,菱形镂空结构内部填充土壤,种置当地的草本植物种籽或种植草本植物;砼网阶梯的垂直面为实心结构;缓冲区内种植当地的乔木和灌木。本发明具有有效稳定河道的岸坡结构、强化净化进入河流的地表径流水质、明显增加河岸的渗透系数、高效防治河岸水土流失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河流水污染防治及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主要包括河流生态系统中各种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点源与面源中各种污染物对河流水体的污染。面源污染是指农业与城区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氮、磷、农药、多环芳烃及其他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透进入河流,增加河流的污染负荷,与河流上游和沿程的其他污染负荷一起,超过河流的承载力,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其发生具有随机性、途径不确定性等特点,很难得到控制。同时,河岸两边植被的砍伐和土地开垦加速了水土流失,增大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
[0003]传统的护坡技术主要为单纯的硬质结构,如采用混凝土和砌块石的材料,虽然在固土和稳定结构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但忽略了其自然属性-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以及娱乐美学价值。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护坡结构,以改进目前生态护坡方法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结构,于近水区域布置底部基础、河岸斜坡布置砼网阶梯,河岸顶部布置缓冲区;其中:
[0006]底部基础为水泥砂浆制作而成的浆砌石;
[0007]砼网阶梯水平面为菱形镂空的砼网结构,菱形镂空结构内部填充土壤,种置当地的草本植物种籽或种植草本植物;砼网阶梯的垂直面为实心结构;
[0008]缓冲区内种植当地的乔木和灌木。
[0009]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缓冲区内部种植的乔木为柳树、樟树、柚木和杨树的一种或几种,灌木为万年青。
[0010]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砼网阶梯为混凝土材质。
[0011]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底部基础的高度不低于河道的最高水位。
[0012]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砼网阶梯水平面种植的草本植物为冷季型植物和暖季型植物,采用阶梯间混植方式。
[0013]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冷季型植物为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的一种或几种;暖季型植物为狗牙根、百喜草、天堂草和结缕草的一种或几种。
[0014]本发明的生态护坡结构的优点是:
[0015]I)缓冲区通过乔木根系对河岸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底部基础和砼网阶梯有效的稳定了河道的坡岸结构,能防止降雨、洪水冲刷造成的土壤流失、滑坡等现象。
[0016]2)缓冲区种植的乔木和砼网阶梯内植物的草本植物,通过过滤和吸附作用去除进入河流的总氮、氨氮、总磷、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面源污染物。
[0017]3)植物的根系增大了坡岸土壤的粗糙率和渗透系数,进而增加了径流下渗量,降低了水流的携沙能力。
[0018]4)草木丛生的坡岸在河岸地带构建出一片绿色的风景,与周围的景观结合,形成了一种舞台层次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景观效应和娱乐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生态护坡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的砼网阶梯菱形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发明的砼网阶梯菱形水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生态护坡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砼网阶梯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符号说明:
[0025]I缓冲区,2砼网阶梯,3底部基础,4浆砌石,5草本植物,6乔木,7灌木,8砼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7]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稳定岸坡结构、净化进入河流水质、增加土壤渗透系数、防治水土流失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
[0028]请参阅图1。
[0029]本发明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缓冲区1、砼网阶梯2和底部基础3。具体布置次序为:
[0030]河岸道路布置缓冲区1,河岸斜坡布置砼网阶梯2,近水区域布置底部基础3。其中:
[0031 ] 底部基础3为浆砌石4,高度不低于河流的最高水位,水泥砂浆作为凝胶材料。
[0032]砼网阶梯2的材质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砼网阶梯2的水平面为菱形镂空的砼网8结构(如图2所示),垂直面为实心结构(如图3所示)。菱形镂空结构内部填充土壤,用于种植草本植物5,草本植物5包括冷季型植物(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和暖季型植物(狗牙根、百喜草、天堂草和结缕草)两种,种植方式采用阶梯间混植方式。
[0033]缓冲区I内种植有乔木6和灌木7,乔木6包括柳树、樟树、柚木和杨树的一种或几种;灌木7为万年青。
[0034]实施例一:
[0035]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论述,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36]以重庆某河岸宽度为15m,坡度为40°的缓坡工程施工为例:
[0037]近水区域布置底部基础3,河岸斜坡布置砼网阶梯2 ;河岸顶部道路两侧布置缓冲区I。
[0038]在近水区域布置底部基础3,截止到最高水位2m处。河岸坡面进行清理后,选择上下平面基本平整的砂岩(厚度> 20cm,单轴抗压强度> 30MPa)铺设,采用强度为7.5MPa的浆砌石4作为凝胶材料。
[0039]坡面的砼网阶梯2,选用C30的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底部基础3以上沿坡面布设100节阶梯,阶梯的水平面为砼网8结构,水平面尺寸,长X宽为1000 X 50mm;垂直面尺寸,宽X高为1000X 150mm,水平面内的砼网8呈菱形镂空结构,较小夹角为60°,较大夹角120°,边长为50mm,壁厚10mm,内部填充当地土壤,种植草本植物5。草本植物5选择重庆本地典型的冷季型植物,也可以采用阶梯间混植方式,选择重庆本地典型的冷季型植物(如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暖季型植物(如狗牙根、百喜草、天堂草和结缕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0]缓冲区3种植单排乔木6,如柳树、樟树、柚木和杨树中的任何一种,与岸上道路平行,植株间距为3m。乔木之间种植灌木7,灌木7可以选择万年青。
[0041]本实施例适用于坡度较缓的小河流坡岸,能很好的加强稳定岸坡的稳定性,同时对地表径流和周边农田渗水的净化效果非常显著,对悬浮固体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总磷的去除率达到25%以上。与公知的混凝土和砌块石的护坡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砼护岸的去除率高15%以上,且成本远低于公知的护坡技术。
[0042]实施例二
[0043]以河岸宽度为8m,坡度为35°的缓坡工程施工为例,如图4。
[0044]近水区域布置底部基础3,河岸斜坡布置砼网阶梯2,河岸顶部布置缓冲区I。
[0045]在近水区域布置底部基础3,截止高度Im处。河岸坡面去除杂草,夯实整平之后,选择外形大致方形,用平面基本平整的花岗岩(厚度>20cm,单轴抗压强度>40MPa)铺设,采用强度为1MPa的水泥砂浆作为凝胶材料。
[0046]坡面的砼网阶梯2选用C30的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底部基础3以上沿坡面布设40节阶梯,阶梯的水平面为砼网8结构,水平面尺寸:长X宽为1000X50mm;垂直面尺寸:宽X高为1000 X 150mm。水平面内的砼网8菱形镂空结构,较小夹角为60 °,较大夹角120°,边长为50mm,壁厚1mm(具体平面如图5所示),内部填充当地土壤种植草本植物5,草本植物5选择与实施例一相同。
[0047]缓冲区种植单排乔木,与岸线平行,植株间距为4m。乔木之间种植灌木。
[0048]本实施例适用于坡度较缓的河流坡岸,不仅加强了坡岸的稳定性,对面源水的净化效果非常显著,对悬浮固体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总磷去除率30%以上。本实施例的砼护岸的去除率高20%以上,且成本远低于公知的护坡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生态护坡结构,于近水区域布置底部基础,河岸斜坡布置砼网阶梯,河岸顶部布置缓冲区;其中: 底部基础为水泥砂浆制作而成的浆砌石; 砼网阶梯的水平面为菱形镂空的砼网结构,菱形镂空结构内部填充土壤,种置当地的草本植物种籽或种植草本植物;砼网阶梯的垂直面为实心结构; 缓冲区内种植当地的乔木和灌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缓冲区内部种植的乔木为柳树、樟树、柚木和杨树的一种或几种,灌木为万年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砼网阶梯为混凝土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底部基础的高度不低于河道的最高水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砼网阶梯水平面种植的草本植物为冷季型植物和暖季型植物,采用阶梯间混植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中,冷季型植物为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的一种或几种;暖季型植物为狗牙根、百喜草、天堂草和结缕草的一种或几种。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179150SQ201410421335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郑丙辉, 卢少勇, 蔡珉敏 申请人:郑丙辉, 卢少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