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1)清塘消毒;(2)培育条件;(3)夏花培育;(4)鱼种培育。本发明的方法率先突破了在中国北方地区鳜鱼养殖后期适宜活饵料鱼鲮鱼越冬不能存活的关键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了使用耐低温能力强的高产养殖鱼类赤眼鳟作为鳜鱼养殖后期的饵料鱼,通过不同月份放苗法的高效养殖模式,有力地保证了鳜鱼越冬以及来年春天到8月养殖后期饵料鱼的供应,彻底解决了一直以来制约北方地区鳜鱼养殖后期适宜饵料鱼越冬供应不足和不适的问题,为鳜鱼反季节养殖提供了重要的饵料鱼保障。
【专利说明】一种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隶属于鲈形目;鳜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刺少而肉多,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鳜鱼的养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养殖面积不断增加。在鳜鱼养殖中,饵料鱼配套技术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草鱼、团头鲂主要用于鳜鱼开口摄食和苗种培育阶段,鲫鱼、鲢鱼主要用于鱼种培育阶段,鲮鱼主要用于鳜鱼养殖的中后期阶段。而作为鳜鱼成鱼养殖主要饵料鱼的鲮鱼,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地区,水温低于7°C即开始死亡,鲮鱼在长江以北地区不能越冬存活。目前在长江以北地区的鳜鱼规模化养殖中,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和饵料鱼养殖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主要依赖属暖水性的鲮鱼为饵料鱼的一年一茬鳜鱼养殖模式,制约了鳜鱼养殖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闻。
[0003]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参鱼,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是优质的经济鱼类,全国各水系均产,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等优点。赤眼鳟养殖产量大,体型适合鳜鱼进食,且耐低温能力强,在(T34°C均可生长。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在培育赤眼鳟鱼种时采用了不同月份放苗法工艺,解决鳜鱼养殖中饵料鱼的越冬存活和低温养殖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清塘消毒在放苗前7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控制水源水质,进水用密网过滤,得到培育水质;
(2)培育条件苗种培育的适宜水温为20?30°C,鱼苗池水深1.2?1.5m,鱼种池水深1.5?2.0 m ;
(3)夏花培育
在受精卵孵化出膜72小时后,放苗下塘培育成夏花;
(4)鱼种培育
在培育赤眼鳟鱼种时采用了不同月份放苗法工艺:
1)5月放苗法:池塘在5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5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2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9月中旬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1000公斤; 2)6月放苗法:池塘在6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6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2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10月中旬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1000公斤;
3)7月放苗法:池塘在7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7月中旬放养规格为8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11月中旬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1000公斤;
4)8月放苗法:池塘在8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8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000?5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12月中旬到来年春天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850-900公斤;
5)9月放苗法:池塘在9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9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000?5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来年春天到8月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750?800公斤。
[0006]步骤(2)中所述的鱼苗池和鱼种池的给排水系统独立,且均装有防逃和防敌害过滤设施,均配备增氧机。
[0007]步骤(4)中赤眼鳟夏花培育的饲料为草鱼或团头鲂配合饲料,其投喂方法如下:在赤眼鳟全长5cm之前投喂粉状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8?10%,日投喂5?8次;全长5cm?8cm时投喂破碎料,投喂量为体重的5?8%,日投喂3?5次;全长8cm以后投喂颗粒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3?5%,日投喂2?3次。
[0008]所述的饲料颗粒大小为赤眼鳟最大口裂的1/3。
[0009]步骤(4)中鳜鱼饵料鱼的配比,以赤眼鳟和鳜鱼养殖产量以及饵料系数计,鳜鱼和赤眼鳟养殖池塘面积的配比为1:3?4。
[0010]所述的鳜鱼饵料鱼培育方法适合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0011]所述的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在鳜鱼反季节养殖中的应用。
[00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使用赤眼鳟作为鳜鱼养殖中后期的饵料鱼,赤眼鳟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耐低温能力强等优点;
2)使用赤眼鳟作为鳜鱼养殖中后期的饵料鱼,可以解决北方地区传统鳜鱼养殖后期饵料鱼鲮鱼越冬不能存活的问题,保证全国各地在全年各个月份都有鳜鱼商品鱼的上市;
3)使用赤眼鳟作为鳜鱼的饵料鱼,从水花培育成夏花的成活率非常高,可以达到90%以上,而鲫鱼和鲮鱼等鳜鱼的活饵料鱼在从水花培育成夏花时的成活率远低于赤眼鳟。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4]实施例1
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I)清塘消毒
在放苗前7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控制水源水质,进水用密网过滤得到培育水质;(2)培育条件
苗种培育的适宜水温为20?30°C,鱼苗池水深1.2?1.5m,鱼种池水深1.5?2.0 m ;鱼苗池和鱼种池的给排水系统独立,且均装有防逃和防敌害过滤设施,均配备增氧机;
(3)夏花培育
在受精卵孵化出膜72小时后,鱼苗游动能力好,肠管完全形成,放苗下塘培育成夏花,水花培育成夏花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
(4)鱼种培育
为了保障鳜鱼秋冬季养殖、越冬养殖和来年春天养殖过程中后期饵料鱼的供应,在培育赤眼鳟鱼种时采用了不同月份放苗法的技术工艺;为了供应鳜鱼反季节养殖中后期饵料鱼,提供可以越冬存活和生长的活饵料鱼,解决越冬饵料鱼不能存活、供应不足和不适等关键问题,赤眼鳟鱼种的培育技术工艺可分为:
O 5月放苗法:池塘在5月中旬前可以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5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2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9月中旬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可达1000公斤;
池塘5月中旬放养鳜鱼规格400尾/公斤的夏花,鳜鱼1cm以下的夏花以四大家鱼、团头鲂为饵料鱼,养殖中后期,鳜鱼以5月放苗培育的赤眼鳟为饵料鱼,9月中旬,鳜鱼规格可达500g左右,准备上市;
2)6月放苗法:池塘在6月中旬前可以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6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2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10月中旬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可达1000公斤;
池塘6月中旬放养鳜鱼规格400尾/公斤的夏花;鳜鱼1cm以下的夏花以四大家鱼、
团
头鲂为饵料鱼;养殖中后期,鳜鱼以6月放苗培育的赤眼鳟为饵料鱼;10月中旬,鳜鱼规格可达500g左右,准备上市;
3)7月放苗法:池塘在7月中旬前可以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7月中旬放养规格为8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11月中旬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可达1000公斤;
池塘7月中旬放养鳜鱼规格400尾/公斤的夏花;鳜鱼1cm以下的夏花以四大家鱼、
团
头鲂为饵料鱼;养殖中后期,鳜鱼以7月放苗培育的赤眼鳟为饵料鱼;11月中旬到年底,鳜鱼规格可达500g左右,准备上市;
4)8月放苗法:池塘在8月中旬前可以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8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000?5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12月中旬到来年春天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可达850?900公斤;
池塘8月中旬放养鳜鱼规格240尾/公斤的夏花;鳜鱼1cm以下的夏花以四大家鱼、
团
头鲂为饵料鱼;养殖中后期,鳜鱼以8月放苗培育的赤眼鳟为饵料鱼;年底到来年春天,鳜鱼规格可达500g左右,准备上市
5)9月放苗法:池塘在9月中旬前可以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9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000?5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来年春天到8月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可达750?800公斤;
池塘9月中旬放养鳜鱼规格160尾/公斤的夏花;鳜鱼1cm以下的夏花以四大家鱼、
团
头鲂为饵料鱼;养殖中后期,鳜鱼以9月放苗培育的赤眼鳟为饵料鱼;来年春天到8月,鳜鱼规格可达500g左右,准备上市;
(5)赤眼鳟的饲料投喂
1)饲料种类和要求,饲料可选择草鱼或团头鲂配合饲料,全长5cm之前投喂粉状饲料,5?8cm投喂破碎料,8cm以后投喂颗粒饲料;饲料应新鲜、无腐败变质,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饲料颗粒大小以赤眼鳟最大口裂的1/3 ;
2)投喂原则,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和定量的原则;
3)投喂频率,全长5cm之前日投喂5?8次,5?8cm日投喂3?5次,8cm以后日投喂2?3次;
4)投喂量,全长5cm之前投喂量为体重的8?10%,5?8cm投喂量为体重的5?8%,8cm以后投喂量为体重的3?5%。
[0015]步骤(4)中赤眼鳟苗种培育的技术工艺与鳜鱼养殖的关系为:
1)鳜鱼饵料鱼的配比:以赤眼鳟和鳜鱼养殖产量以及饵料系数计,鳜鱼和赤眼鳟养殖池塘面积的配比为1:3?4 ;饵料鱼赤眼鳟的适宜体长为鳜鱼的三分之一;
2)鳜鱼的反季节养殖和赤眼鳟的投喂:在鳜鱼养殖的前期,可以摄食鲫鱼、鲤鱼、鲢鳙等,供应可以达到8月份,之后由于鳜鱼的摄食习性和上述品种鱼类的体型及生活习性等不匹配,鳜鱼后期喜爱摄食鲮鱼等鱼类,但是从10月开始直至来年的春天,鲮鱼由于不能在低温下越冬的原因,因此在北方地区,鲮鱼也不是鳜鱼养殖后期的适宜饵料鱼,而赤眼鳟由于体型和能够越冬生长等特性,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鳜鱼反季节养殖的饵料鱼供应。赤眼鳟在下半年不同月份开始放养夏花的技术工艺可以满足鳜鱼在养殖后期,包括越冬养殖的饵料鱼供给。赤眼鳟在9月最后一次放养夏花后,可以培育出越冬以及来年春天到8月的鳜鱼养殖后期的饵料鱼。
【权利要求】
1.一种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清塘消毒 在放苗前7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控制水源水质,进水用密网过滤,得到培育水质; (2)培育条件 苗种培育的适宜水温为20?30°C,鱼苗池水深1.2?1.5m,鱼种池水深1.5?2.0 m ; (3)夏花培育 在受精卵孵化出膜72小时后,放苗下塘培育成夏花; (4)鱼种培育 在培育赤眼鳟鱼种时采用了不同月份放苗法工艺: 1)5月放苗法:池塘在5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5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2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9月中旬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1000公斤; 2)6月放苗法:池塘在6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6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2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10月中旬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1000公斤; 3)7月放苗法:池塘在7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7月中旬放养规格为8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11月中旬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1000公斤; 4)8月放苗法:池塘在8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8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000?5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12月中旬到来年春天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60?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850-900公斤; 5)9月放苗法:池塘在9月中旬前用作赤眼鳟夏花培育,在9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000?5000尾/公斤的赤眼鳟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00尾/亩,在来年春天到8月拉网收获,培育规格达80尾/公斤的赤眼鳟鱼种,亩产达750?800公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鱼苗池和鱼种池的给排水系统独立,且均装有防逃和防敌害过滤设施,均配备增氧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赤眼鳟夏花培育的饲料为草鱼或团头鲂配合饲料,其投喂方法如下:在赤眼鳟全长5cm之前投喂粉状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8?10%,日投喂5?8次;全长5cm?8cm时投喂破碎料,投喂量为体重的5?8%,日投喂3?5次;全长8cm以后投喂颗粒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3?5%,日投喂2?3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颗粒大小为赤眼鳟最大口裂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鳜鱼饵料鱼的配比,以赤眼鳟和鳜鱼养殖产量以及饵料系数计,鳜鱼和赤眼鳟养殖池塘面积的配比为1: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鳜鱼饵料鱼培育方法适合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81169SQ201410633040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2日
【发明者】韩冬, 叶金明, 董同瑚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扬州市珊瑚玛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扬州同瑚特种水产种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