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青贮饲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273674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青贮饲料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青贮的方法。本方法将刈割好的甘蔗尾,切短,长度为1-4cm,将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制剂均匀喷洒到新鲜甘蔗尾原料上,使新鲜甘蔗尾中含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活菌数含量都达到1×106cfu/g至2×106cfu/g,混合均匀,填充、压实,密封,密度为0.4kg/L,常温保存40天,制得甘蔗尾青贮。本发明解决了甘蔗尾直接饲喂反刍动物造成的适口性差的问题,公开了布氏乳杆菌联合植物乳杆菌应用不仅提高了乳酸含量,还能降低乙酸含量,提高青贮WSC利用效率。
【专利说明】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青贮饲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青贮饲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 青贮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甘蔗的收获具有季节性,据报道,仅广西2012-2013榨季产量就超过7500万吨,甘 蔗尾产量约占甘蔗产量1/4,为1875万吨。甘蔗尾作为反刍动物饲草遇到的问题,一是甘蔗 尾直接应用适口性较差,二是甘蔗尾收获的季节,恰逢冬季,不易制成干饲草,所以,能否对 这些甘蔗尾进行有效处理而长期保存对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贮制作是解决甘蔗尾 长期贮存的重要手段,不但能改善粗饲料品质,促进动物机体的消化,还能长期保存解决冬 季反刍动物饲料缺乏的问题。
[0003] 然而,目前为止,联合应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青贮新鲜甘蔗尾方面的文献 尚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青贮饲料的方法。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本发明应用的乳酸菌来源如下:布氏乳杆菌(Lactobasillusbuchneri)和植物 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均购买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0007]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青贮饲料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0008] 1?青贮原料的收集:
[0009] 收集甘蔗收获之后的新鲜甘蔗尾作为原料。
[0010] 2?切碎:
[0011] 将新鲜甘鹿尾分别切成Icm?4cm长度。
[0012] 3.添加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
[0013] 将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制剂均匀喷洒到新鲜甘蔗尾原料上,使新鲜甘蔗 尾中含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活菌数含量分别都达到IX106cfu/g至2X106cfu/g。
[0014] 4?填充、压实,密封:
[0015] 将步骤3添加了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的新鲜甘蔗尾逐层压实,填充 到密闭容器中,密度达到〇.4kg/L以上,盖紧盖子,再用封口膜进行密封保存。
[0016] 5?青贮发酵:
[0017] 将步骤4填充、压实,密封的新鲜甘蔗尾在温度15?25°C条件下青贮发酵,发酵时 间为40天以上。
[0018] 6?产品检测:
[0019]发酵完成后pH值在4. 32以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9. 85g/kgDM以上。
[0020] 7.检测合格后,常闭保存待用。
[0021] 上述乳酸菌和植物乳杆菌来源如下:布氏乳杆菌(Lactobasillusbuchneri)和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均购买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3] 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条件易行,原料易得。
[0024] 2.本发明通过在新鲜甘蔗尾青贮过程中添加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能够有效 提高甘蔗尾青贮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6] 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 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得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 合,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0027] 本发明应用的乳酸菌来源如下:布氏乳杆菌(Lactobasillusbuchneri)和植物 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均购买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0028] 实施例1
[0029]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青贮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0030] 1.青贮原料的收集:收集甘蔗收获之后的新鲜甘蔗尾作为原料。
[0031] 2.切碎:将新鲜甘蔗尾分别切成Icm?4cm长度。
[0032] 3.添加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将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制 剂均匀喷洒到新鲜甘蔗尾原料上,使新鲜甘蔗尾中含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活菌数含量 分别都达到lX106cfu/g。
[0033] 4.填充、压实,密封:将步骤3添加了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的新鲜甘 蔗尾逐层压实,填充到密闭容器中,密度达到〇.4kg/L以上,盖紧盖子,再用封口膜进行密 封保存。
[0034] 5.青贮发酵:将步骤4填充、压实,密封的新鲜甘蔗尾在温度15?25°C条件下青 贮发酵,发酵时间为40天以上。
[0035] 6.产品检测:发酵完成后pH值为4. 26 ± 0. 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12. 27±1.Olg/kgDM。
[0036]7.检测合格后,常闭保存待用。
[0037] 应用南京建成试剂盒测定甘蔗尾青贮中的乳酸含量:
[0038]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测定一蒽酮比色法
[0039] 蒽酮硫酸溶液:称取0?4g蒽酮(分析纯)溶于IOOrnl88 %硫酸(84份体积的浓 硫酸与16份体积的水混合)中。
[0040] 葡萄糖溶液:称取200mg葡萄糖(分析纯)溶于10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200ug/ ml的标准溶液。在试管中分别加入0、0. 1、0. 2、0. 3、0. 4、0. 5ml上述标准溶液,在相应的试 管中分别加1. 〇、〇. 9、0. 8、0. 7、0. 6、0. 5ml蒸馏水,对应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20、40、60、80、 100ug/ml。
[0041] 应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
[0042] 测定步骤:称取粉碎的样品0. 2g置于试管中,加IOml蒸馏水,沸水浴30min,过滤 于25ml、50ml或者IOOml容量瓶中,获得糖提取液;取Iml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液或糖提 取液,加入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沸水浴中煮沸lOmin,取出冷却,然后在620nm波长下测 定OD值,根据糖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糖含量。
[0043] 实施例2
[0044]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青贮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0045] 1.青贮原料的收集:收集甘蔗收获之后的新鲜甘蔗尾作为原料。
[0046] 2.切碎:将新鲜甘蔗尾分别切成Icm?4cm长度。
[0047] 3.添加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将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制 剂均匀喷洒到新鲜甘蔗尾原料上,使新鲜甘蔗尾中含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活菌数含量 分别都达到2X106。
[0048] 4.填充、压实,密封:将步骤3添加了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的新鲜甘 蔗尾逐层压实,填充到密闭容器中,密度达到〇.4kg/L以上,盖紧盖子,再用封口膜进行密 封保存。
[0049] 5.青贮发酵:将步骤4填充、压实,密封的新鲜甘蔗尾在温度15?25°C条件下青 贮发酵,发酵时间为40天以上;
[0050] 6.产品检测:发酵完成后pH值为4. 32±0. 20,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11. 86±2. 98g/kgDM。
[0051] 7.检测合格后,密闭保存待用。检测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52] 不同添加剂对甘蔗尾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见表1
[0053] 表1不同添加剂对甘蔗尾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权利要求】
1.用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甘蔗尾青贮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 下: (1) 青贮原料的收集: 收集甘蔗收获之后的新鲜甘蔗尾作为原料; (2) 切碎: 将新鲜甘蔗尾分别切成lcm?4cm长度; (3) 添加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 将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制剂均匀喷洒到新鲜甘蔗尾原料上,使新鲜甘蔗尾中 含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活菌数含量分别都达到1 X 106cfu/g至2 X 106cfu/g ; (4) 填充、压实,密封: 将步骤(3)添加了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的新鲜甘蔗尾逐层压实,填充到 密闭容器中,密度达到〇. 4kg/L以上,盖紧盖子,再用封口膜进行密封保存; (5) 青贮发酵: 将步骤(4)填充、压实,密封的新鲜甘蔗尾在温度15?25°C条件下青贮发酵,发酵时间 为40天以上; (6) 产品检测: 发酵完成后pH值在4. 32以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9. 85g/kg DM以上; (7) 检测合格后,密闭保存待用。
【文档编号】A23K3/03GK104351588SQ201410632953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邹彩霞, 梁辛, 夏中生, 唐振华, 梁贤威, 韦升菊, 李丽莉, 林波, 黄锋, 杨承剑, 唐庆凤, 覃广胜, 莫乃国, 赵朝步, 潘玉红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