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27648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解决了亲贝难养、怀卵量又少,培育的仔贝最大壳长1.8毫米,平均壳长1.59毫米,该方法培育的小刀蛏增养殖不需投饵,以单细胞藻类为食,这对发展低碳产业,改善海水富营养化、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专利说明】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的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
[0002]【背景技术】:
小刀蛏属竹蛏科刀蛏属,在我国从北到南沿海一带均有分布,舟山市只有在嵊泗海域才有,主要分布在马关、青沙一带的滩涂里。小刀蛏因外型美观、清爽,肉味鲜美而深受消费者欢迎,价格远远高于缢蛏。目前市场上每公斤卖到了 200元,价格最高时每公斤曾达到280元。这几年随着人们对小刀蛏消费量的增加,采捕强度连年加大,致使小刀蛏自然资源量日益锐减、规格降低、品质下降。
[0003]
【发明内容】
: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催产和采卵孵化:将亲贝清洗消毒,置于干燥通风处阴干刺激5-6h,然后再将亲贝取出,放入池中采苗网框上,采用充气法形成流水刺激促进排卵,2-3h后停止充气,待排卵后并且池中海水呈现乳白色时,水体中卵子密度控制在6-8个/mL,用330目的网框浸没在水中进行换水,直至水质清澈,池中卵细胞和精子混合形成受精卵,用靶子搅动水体,并把多余的精子和其他有害漂浮物搅成泡沫状捞出,进行原池孵化;
(2)胚胎及浮游幼体培养:将池中海水的盐度调节为23?26%。,将受精卵置于该海水中孵化,每日早上换水I次,总换水量为30 %至50 %,每4-5d倒池一次,水温变化范围20?26 V,pH8.0?8.2,溶解氧5 mg/L以上,氨氮0.2 mg/L以下,光照强度500 LX?1000 LX,待受精卵变态成D形幼虫后,开始投喂饵料,每日早上换水后投喂一次,傍晚再投喂一次,晚上补充投喂一次,饵料以金藻为主,小硅藻、小球藻为辅,比例为金藻:小硅藻:小球藻=4: I: 1,D型幼虫至壳顶幼虫期时饵料密度为0.3、.9万个/mL,在幼虫培育过程中连续充气;
(3)幼体附着:浮游幼体经过ll-12d的培育,壳长达到220um时,出现眼点,再经过5-6d培育,幼虫开始由浮游逐步转为匍匐爬行,进入附着变态期,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用海水清洗,并用300目网进行过滤,过滤好的泥浆进行沉淀,取沉淀好的泥,置于阳光下进行曝晒,待晒干后放入烘箱中进行进一步烘干和消毒,温度为120-125°C,消毒3-4h,将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泥铺于池底,厚度为2-3mm,作为小刀経匍匍期的附着基;
(4)稚贝培育:幼体附着后即进入稚贝培育期,稚贝培养期内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80%,每6-7d倒池I次,每次换水或倒池后投喂饵料,饵料为金藻、小硅藻、小球藻,比例为金藻:小硅藻:小球藻=3: I: 1,投喂量为2?4万个/mL。
[0004]所述的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所述的步骤(2)胚胎及浮游幼体培养中每隔2-3d使用浓度为lmg/L的青霉素。
[0005]所述的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所述的步骤(3)中的海泥为海边滩涂表面泥层。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解决了浮游幼体培育难度大、幼体附着成活率低的问题,该方法培育的小刀蛏增养殖不需投饵,以单细胞藻类为食,这对发展低碳产业,改善海水富营养化、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0007]【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08]人工催产和采卵孵化
将亲贝清洗消毒,置于干燥通风处阴干刺激5-6h,然后再将亲贝取出,放入池中采苗网框上,采用充气法形成流水刺激促进排卵,2-3h后停止充气,仔细观察亲贝的产卵及排精状况。待排卵后并且池中海水呈现乳白色时,用330目的网框进行换水,直至水质清澈,水体中卵子密度控制在6-8个/mL。小刀蛏为沉性卵,池中卵细胞和精子混合形成受精卵,需经常采用靶子搅动水体,并把多余的精子和其他有害漂浮物搅成泡沫状捞出,然后进行原池孵化。
[0009]胚胎及浮游幼体培养
受精卵在盐度为23?26 %。的海水中孵化,每日早上用虹吸法换水I次,总换水量从30 %逐渐增加至50 %,水温变化范围20?26 °C,pH8.0?8.2,溶解氧5 mg/L以上,氨氮0.2 mg/L以下,光照强度500 LX?1000 LX。
[0010]变态成D形幼虫后,开始投喂金藻、小硅藻和小球藻,日投饵三次,即早上换水后投喂一次,傍晚再投喂一次,晚上根据培育水体中藻类的密度,补充投喂一次。饵料以金藻为主,小硅藻、小球藻为辅,比例为金藻:小硅藻:小球藻=4: I: 1,饵料密度D型幼虫至壳顶幼虫期为0.3^0.9万个/mL。
[0011 ] 换水和倒池:在育苗过程中,每日换水I次,每4-5d倒池一次。
[0012]充气:在幼虫培育过程中连续充气,随着幼虫生长,逐渐加大充气量。
[0013]防病:每隔2-3d使用浓度为lmg/L的青霉素。
[0014]幼体附着
浮游幼体经过ll-12d的培育,壳长达到220 um左右时,出现眼点,再经过5-6 d左右培育,幼虫开始由浮游逐步转为匍匐爬行,进入附着变态期。附着基采用海泥,刮取海边滩涂表面泥层,用海水清洗,并用300目网进行过滤,过滤好的泥浆进行沉淀。取沉淀好的泥,置于阳光下进行曝晒,待晒干后放入烘箱中进行进一步烘干和消毒,一般温度为120-125?,消毒3-4h。将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泥铺于池底,厚度为2-3mm,以此作为小刀蛏匍匐期的附着基。
[0015]稚贝培育
幼体附着后即进入稚贝培育期,稚贝培养期内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80%,每6-7d倒池I次,每次换水或倒池后投喂饵料,饵料为金藻、小硅藻、小球藻,比例为金藻:小硅藻:小球藻=3: I: 1,投喂量为2?4万个/!^。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催产和采卵孵化:将亲贝清洗消毒,置于干燥通风处阴干刺激5-6h,然后再将亲贝取出,放入池中采苗网框上,采用充气法形成流水刺激促进排卵,2-3h后停止充气,待排卵后并且池中海水呈现乳白色时,水体中卵子密度控制在6-8个/mL,用330目的网框浸没在水中进行换水,直至水质清澈,池中卵细胞和精子混合形成受精卵,用靶子搅动水体,并把多余的精子和其他有害漂浮物搅成泡沫状捞出,进行原池孵化; (2)胚胎及浮游幼体培养:将池中海水的盐度调节为23?26%。,将受精卵置于该海水中孵化,每日早上换水I次,总换水量为30 %至50 %,每4-5d倒池一次,水温变化范围20?26 V,pH8.0?8.2,溶解氧5 mg/L以上,氨氮0.2 mg/L以下,光照强度500 LX?1000 LX,待受精卵变态成D形幼虫后,开始投喂饵料,每日早上换水后投喂一次,傍晚再投喂一次,晚上补充投喂一次,饵料以金藻为主,小硅藻、小球藻为辅,比例为金藻:小硅藻:小球藻=4: I: 1,D型幼虫至壳顶幼虫期时饵料密度为0.3、.9万个/mL,在幼虫培育过程中连续充气; (3)幼体附着:浮游幼体经过ll-12d的培育,壳长达到220um时,出现眼点,再经过5-6d培育,幼虫开始由浮游逐步转为匍匐爬行,进入附着变态期,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用海水清洗,并用300目网进行过滤,过滤好的泥浆进行沉淀,取沉淀好的泥,置于阳光下进行曝晒,待晒干后放入烘箱中进行进一步烘干和消毒,温度为120-125°C,消毒3-4h,将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泥铺于池底,厚度为2-3mm,作为小刀経匍匍期的附着基; (4)稚贝培育:幼体附着后即进入稚贝培育期,稚贝培养期内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80%,每6-7d倒池I次,每次换水或倒池后投喂饵料,饵料为金藻、小硅藻、小球藻,比例为金藻:小硅藻:小球藻=3: I: 1,投喂量为2?4万个/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胚胎及浮游幼体培养中每隔2-3d使用浓度为lmg/L的青霉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刀蛏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的海泥为海边滩涂表面泥层。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81178SQ201410705152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发明者】顾忠旗, 倪梦麟, 黄继, 范卫明, 戴央章 申请人:嵊泗县海洋科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