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桩腿、导流板、弹簧、鱼礁式抛填块、不锈钢杆和套筒,所述桩腿插在海底土层中,桩腿上套有导流板和套筒,套筒周围放置有多个鱼礁式抛填块,鱼礁式抛填块及套筒之间通过弹簧相互连接,鱼礁式抛填块周围布置有一圈不锈钢杆;所述套筒呈圆台型,表层布满蜂窝孔;所述鱼礁式抛填块为正六方体结构,内部为空心体,表层布满通孔;本技术既可以解决风电基础的冲刷维护难题,也可以形成人工鱼礁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一举两得。
【专利说明】
—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粧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海鱼类资源衰竭,一方面与过度捕捞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鱼类栖息场所遭受破坏有关,近年来海上风电场的发展,风电场在海洋恶劣环境下受到波流作用其基础常产生较为严重的冲刷问题,增加了工程维护成本,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风电桩基容易被冲刷的不足。
[000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包括桩腿、导流板、弹簧、鱼礁式抛填块、不锈钢杆和套筒,所述桩腿插在海底土层中,桩腿上套有导流板和套筒,套筒周围放置有多个鱼礁式抛填块,鱼礁式抛填块及套筒之间通过弹簧相互连接,鱼礁式抛填块周围布置有一圈不锈钢杆。
[0007]所述套筒呈圆台型,表层布满蜂窝孔。
[0008]所述鱼礁式抛填块为正六方体结构,内部为空心体,表层布满通孔。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技术既可以解决风电基础的冲刷维护难题,也可以形成人工鱼礁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一举两得,应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的立体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鱼礁式抛填块的主视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鱼礁式抛填块的剖视图;
[0013]图中:1、桩腿2、导流板3、弹簧4、鱼礁式抛填块5、不锈钢杆6、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包括桩腿1、导流板2、弹簧3、鱼礁式抛填块4、不锈钢杆5和套筒6,所述桩腿I插在海底土层中,桩腿I上套有导流板2和套筒6,套筒6周围放置有多个鱼礁式抛填块4,方便鱼类栖息和防止水流对土层的冲刷,鱼礁式抛填块4及套筒6之间通过弹簧3相互连接,海流大的时候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同时也防止鱼礁式抛填块4被冲走,鱼礁式抛填块4周围布置有一圈不锈钢杆5,有利于附着贝壳等海生物,可有效抵制土层被冲刷。
[0016]所述套筒6呈圆台型,表层布满蜂窝孔,对桩腿I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0017]所述鱼礁式抛填块4为正六方体结构,内部为空心体,表层布满通孔,方便鱼类和海生物栖息,且结构强度高。
[0018]所述导流板2呈半圆形结构,有助于水流网上引流,减少对土层的冲击力。
[001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将桩腿I插入到海底后,按设计在桩腿I上安装导流板
2、弹簧3、鱼礁式抛填块4、不锈钢杆5、套筒6后,套筒6采用套桩下滑的方式安装,鱼礁式抛填块4采用抛填方式;当海流很大时被鱼礁式抛填块4、导流板2进行缓解后,就大大降低了海底土层的冲击,同时为海洋鱼类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栖息地。
【权利要求】
1.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包括桩腿(I)、导流板(2)、弹簧(3)、鱼礁式抛填块(4)、不锈钢杆(5)和套筒(6),其特征是:所述桩腿(I)插在海底土层中,桩腿(I)上套有导流板(2 )和套筒(6 ),套筒(6 )周围放置有多个鱼礁式抛填块(4),鱼礁式抛填块(4)及套筒(6)之间通过弹簧(3)相互连接,鱼礁式抛填块(4)周围布置有一圈不锈钢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其特征是:所述套筒(6)呈圆台型,表层布满蜂窝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渔礁型近海风电防冲刷桩基,其特征是:所述鱼礁式抛填块(4)为正六方体结构,内部为空心体,表层布满通孔。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924088SQ201420240927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3日
【发明者】李强, 陈禹, 毛海鸣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恒尊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