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磨站的中转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磨站的中转管,包括具有水平段的管体、进灰口和设置在所述进灰口上的固定件,其还包括:能够套设在所述进灰口上的封堵盖,所述封堵盖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能够与所述固定件配合卡紧的卡槽,且所述封堵盖通过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进灰口上的钢条与所述进灰口连接;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水平段上,且设置位置靠近所述进灰口的立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立柱的设置,能够避免因皮带松脱滑落而影响硬质接头与进灰口的连接紧密性,增强了原灰正常输送的安全保障。同时,通过设置能够封堵进灰口的封堵盖,使进灰口不再始终处于敞开状态,能够避免输灰时原灰从另一进灰口处泄漏,从而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专利说明】一种粉磨站的中转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煤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粉磨站的中转管。
【背景技术】
[0002]在燃煤发电时,燃煤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粉煤灰,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一般会对粉煤灰进行回收以进行循环利用。
[0003]粉磨站是将收集到的未经过处理的粉煤灰(后续称为原灰)进行筛选、研磨的设备,经过粉磨站的加工,原灰被研磨成以更小颗粒状态存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一级灰或二级灰。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原灰需要被散罐车(这里主要指粉罐汽车,车体呈罐形,主要用于运输散装粉料的运输车辆)运送到粉磨站的工作现场,然后令散罐车的打灰管(打灰管为输出罐内原灰的管道,包括软管和硬质接头两部分)与粉磨站的中转管连通,散罐车内的原灰在高压气流的驱动下通过中转管进入到粉磨站的过渡仓中临时存储,以等待进行后续的筛选、研磨等加工。
[0004]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有两个中转管与过渡仓连通,中转管的上部沿竖直方向分布(即竖直段),下部靠近进灰口的部位设置有一弯管段,以将中转管的延伸方向由竖直方向变为水平方向,使进灰口的轴线沿水平方向,沿水平方向分布的部分则为中转管的水平段。在输灰时打灰管的硬质接头套设在其中一个中转管的进灰口的外侧,并与设置在进灰口边缘处的两个杆状固定件进行挂接,同时硬质接头上还连接有皮带,在将硬质接头挂接到固定件上以后,还需要将皮带绑到竖直段上,以充分实现进灰口与硬质接头的紧密连接,避免此连接处漏灰。但是,在气力输灰刚刚进行时,硬质接头和进灰口连接处承受的气压较大,高压气流会对硬质接头产生一个令硬质接头脱离进灰口的反推力,由于绑住皮带的竖直段与硬质接头和进灰口连接处的距离较远,且皮带只能由下部的弯管段往上套在竖直段上,与硬质接头连接的皮带在承受反推力时,其很容易松脱并经弯管段滑落,影响硬质接头与进灰管的连接紧密性,对原灰的正常输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0005]并且,在气力输灰的过程中,不断进入的气流会使过渡仓内部的气压上升,由于平时两个中转管的进灰口在不输灰时一直保持敞开状态,所以在输灰时过渡仓内的气流会因高压进入到另一中转管中泄压,这样原灰会随气流从过渡仓中进入该中转管中,进而令原灰从该中转管敞开的进灰口处泄露出来,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0006]因此,如何增强输灰的安全保障并避免污染,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磨站的中转管,其能够增强输灰的安全保障,并避免了因原灰泄漏造成的污染。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9]一种粉磨站的中转管,包括具有弯管段的管体、进灰口和设置在所述进灰口上的固定件,其还包括:
[0010]能够套设在所述进灰口上的封堵盖,所述封堵盖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能够与所述固定件配合卡紧的卡槽,且所述封堵盖通过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进灰口上的钢条与所述进灰口连接;
[001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水平段上,且设置位置靠近所述进灰口的立柱。
[0012]优选的,上述粉磨站的中转管中,所述卡槽为沿弧线延伸的弧形卡槽。
[0013]优选的,上述粉磨站的中转管中,所述卡槽为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卡槽,且与所述直线卡槽相对于所述封堵盖的轴线倾斜延伸。
[0014]优选的,上述粉磨站的中转管中,所述卡槽为L型卡槽,且所述L型卡槽中,其开口所在的直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封堵盖的轴线平行。
[0015]优选的,上述粉磨站的中转管中,所述钢条为L型钢条,且其一端卷绕成筒状,其另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所述封堵盖的封堵面转动连接。
[0016]优选的,上述粉磨站的中转管中,所述进灰口上设置有垂直于水平面的转轴,所述钢条的筒状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以与所述进灰口实现转动连接。
[0017]优选的,上述粉磨站的中转管中,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封堵盖上的把手。
[0018]优选的,上述粉磨站的中转管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表面的耐磨层。
[0019]优选的,上述粉磨站的中转管中,所述中转管的数量为四根,且分别与所述粉磨站的过渡仓独立连通。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中,其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上的进灰口、设置在进灰口上的固定件,以及封堵盖和立柱。其中,封堵盖通过可转动的设置在进灰口上的钢条与进灰口连接,从而令封堵盖既能够对进灰口实现封堵,又能够随同钢条移动,实现与进灰口的脱离。在进灰口不进行输灰时,令封堵盖随钢条移动至进灰口处,并使封堵盖套设在进灰口上,同时使固定件进入到卡槽中以与卡槽配合卡紧,从而实现封堵盖对进灰口的严密封堵,避免原灰从进灰口处泄露;当需要此进灰口进行输灰时,令卡槽与固定件松脱,并驱动封堵盖随钢条反方向移动,以使封堵盖与进灰口脱离,使打灰管能够顺利连接到进灰口上。同时,管体的水平段上设置有立柱,该立柱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位置靠近进灰口,当硬质接头挂接到固定件上之后,可以直接将皮带绑到立柱上以起到提高进灰口与硬质接头连接紧密性的作用,由于立柱底部与水平段连接,所以即使皮带松脱发生滑落,其也不会脱离立柱,并且立柱靠近进灰口设置,使皮带的固定位置更加靠近进灰口与硬质接头的连接处,从而令进灰口与硬质接头的连接紧密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立柱的设置,能够避免因皮带松脱滑落而影响硬质接头与进灰口的连接紧密性,增强了原灰正常输送的安全保障。同时,通过设置能够封堵进灰口的封堵盖,使进灰口不再始终处于敞开状态,能够避免输灰时原灰从另一进灰口处泄漏,从而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的结构示意图(封堵盖处于闭合状态);
[0023]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4]图3为中转管的结构示意图(封堵盖处于开启状态);
[0025]图4为封堵盖、钢条和把手的配合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27]图6为具有弧形卡槽的封堵盖的俯视图;
[0028]图7为具有L型卡槽的封堵盖的俯视图。
[0029]以上图1-图7中:
[0030]管体1、水平段2、进灰口 3、固定件4、封堵盖5、卡槽6、钢条7、立柱8、转轴9、把手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磨站的中转管,其能够增强输灰的安全保障,并避免了因原灰泄漏造成的污染。
[00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包括具有水平段2的管体1、进灰口 3和设置在进灰口 3上的固定件4,其还包括:
[0034]能够套设在进灰口 3上的封堵盖5,封堵盖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能够与固定件4配合卡紧的卡槽6,且封堵盖5通过可转动的设置在进灰口 3上的钢条7与进灰口 3连接;
[003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水平段2上,且设置位置靠近进灰口 3的立柱8。
[0036]本实施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中,其包括管体1、设置在管体I上的进灰口 3、设置在进灰口 3上的固定件4,以及封堵盖5和耐磨钢槽8。其中,封堵盖5通过可转动的设置在进灰口 3上的钢条7与进灰口 3连接,从而令封堵盖5既能够对进灰口 3实现封堵,又能够通过随钢条7移动,实现与进灰口 3的脱离。在进灰口 3不进行输灰时,令封堵盖5随钢条7移动,使封堵盖5套设在进灰口 3上,并使固定件4进入到卡槽6中以与卡槽6配合卡紧,从而实现封堵盖5对进灰口 3的严密封堵,避免原灰从进灰口 3处泄露;需要此进灰口 3进行输灰时,令卡槽6与固定件4松脱,并驱动封堵盖5随钢条7反方向移动,以使封堵盖5与进灰口 3脱离,使打灰管能够顺利连接到进灰口 3上。
[0037]同时,管体I的水平段2上设置有立柱8,该立柱8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位置靠近进灰口 3,当硬质接头挂接到固定件4上之后,可以直接将皮带(图中未画出)绑到立柱8上以起到提高进灰口 3与硬质接头连接紧密性的作用,由于立柱8底部与水平段2连接,所以即使皮带松脱发生滑落,其也不会脱离立柱8,并且立柱8靠近进灰口 3设置,使皮带的固定位置更加靠近进灰口 3与硬质接头的连接处,从而令进灰口 3与硬质接头的连接紧密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闻。
[0038]本实施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立柱8的设置,能够避免因皮带松脱滑落而影响硬质接头与进灰口 3的连接紧密性,增强了原灰正常输送的安全保障。同时,通过设置能够封堵进灰口 3的封堵盖5,使进灰口 3不再处于始终敞开状态,能够避免原灰从进灰口 3处的泄漏,从而避免了环境污染。
[0039]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中,卡槽6为沿弧线延伸的弧形卡槽。如图6所示,卡槽6在本实施例中的作用是使其与进灰口 3上的固定件4卡紧连接,以增强连接紧密性,即使高压气流进入到中转管中,也不会在进灰口 3处造成原灰的泄漏,避免污染。同时,固定件4与卡槽6的卡紧也能够避免封堵盖5与进灰口3之间发生意外脱落,提闻了封堵效果。
[0040]或者,卡槽6可以为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卡槽,且与直线卡槽相对于封堵盖5的轴线倾斜延伸。如图5所示,此种卡槽6的设置方式同样能够实现卡紧封堵盖5与进灰口 3的目的,其为一种优选实施例。
[0041]此外,卡槽6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设置为L型卡槽,且L型卡槽中,其开口所在的直线段的延伸方向与封堵盖5的轴线平行。如图7所示,由于L型卡槽有两个直线段,且两个直线段相互垂直,只要令具有开口的直线段的延伸方向与封堵盖5的轴线平行,则另一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就会与封堵盖5的轴线垂直。在与固定件4进行卡紧时,沿进灰口3的轴向套接封堵盖5,令固定件4从开口进入到L型卡槽内,并使固定件4深入到延伸方向与封堵盖5的轴线平行的直线段中,直至固定件4移动至L型卡槽的直角位置,然后停止封堵盖5的轴向移动,并使封堵盖5围绕进灰口 3的轴线转动,此时固定件4则进入到延伸方向与封堵盖5的轴线垂直的直线段内,直至其底部,这样就实现了封堵盖5与进灰口 3的卡接。
[0042]具体的,钢条7为L型钢条,且其一端卷绕成筒状,其另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封堵盖5的封堵面可转动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进灰口 3上设置有垂直于水平面的转轴9,钢条7的筒状端套设在该转轴9上以与进灰口 3实现转动连接。设置钢条7,使其成为连接封堵盖5和进灰口 3的部件,同时其也起到转动支撑的作用,封堵盖5与进灰口 3的靠近和远离,均是通过围绕转轴9旋转的钢条7实现。
[0043]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中,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封堵盖5上的钢质把手10。为了便于封堵盖5的移动和旋转,本实施例优选在封堵盖5上固定设置有把手10,操作人员通过把持此把手10,即可对封堵盖5进行移动和旋转(该旋转为以螺栓为轴的旋转)操作,其中,移动操作能够实现封堵盖5与进灰口 3的靠近、接触、分离和远离,旋转操作能够实现固定件4与卡槽6的卡紧和松脱。
[004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粉磨站的中转管中,还包括设置在固定件4表面的耐磨层(图中未画出)。由于进灰口 3与硬质接头的频繁拆装会对固定件4造成磨损,严重时甚至造成固定件4的断裂,影响进灰口 3与硬质接头的正常连接,所以本实施例优选在固定件4的表现也增设耐磨层,以减少磨损,具体的,该耐磨层优选为焊接在杆状的固定件4表面的不锈钢层。
[0045]本实施例中,中转管为直径12cm的镀锌管,且其数量为四根,并分别与粉磨站的过渡仓独立连通。本实施例将粉磨站中的中转管的设置为四根,并且保证每一根均与粉磨站的过渡仓独立连通,不同的中转管之间并不连通,能够使得输灰效率大大提高。
[004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粉磨站的中转管,包括具有水平段的管体、进灰口和设置在所述进灰口上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能够套设在所述进灰口上的封堵盖,所述封堵盖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能够与所述固定件配合卡紧的卡槽,且所述封堵盖通过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进灰口上的钢条与所述进灰口连接; 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水平段上,且设置位置靠近所述进灰口的立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磨站的中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沿弧线延伸的弧形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磨站的中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卡槽,且与所述直线卡槽相对于所述封堵盖的轴线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磨站的中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L型卡槽,且所述L型卡槽中,其开口所在的直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封堵盖的轴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磨站的中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条为L型钢条,且其一端卷绕成筒状,其另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所述封堵盖的封堵面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磨站的中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灰口上设置有垂直于水平面的转轴,所述钢条的筒状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以与所述进灰口实现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磨站的中转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封堵盖上的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磨站的中转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表面的耐磨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粉磨站的中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管的数量为四根,且分别与所述粉磨站的过渡仓独立连通。
【文档编号】B02C23/00GK203794227SQ201420240750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崔志明, 司峻山, 梁荣君, 杨灵生, 贾黎聪, 贺永利, 郑顺章, 陈慧明, 胡荣伟, 贾岩, 周建明, 倪善超 申请人: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