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24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排水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尾、漂身和漂脚,漂尾设有中空内腔,漂身上设有连通中空内腔和外部的第一孔,漂尾上至少设有两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孔,第二孔连通中空内腔和外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观察、灵敏度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
排水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排水鱼漂。

【背景技术】
[0002]鱼漂是垂钓时反应鱼咬钩讯息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
[0003]在渔具行业中,为了钓到大鱼或避免中老年等视力不佳的垂钓者观漂困难的问题,一般需要将鱼漂的漂尾加粗,但是漂尾加粗后,鱼漂的反应灵敏度也会大大降低,不便于垂钓者判断最佳起杆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观察、灵敏度高的排水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排水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尾、漂身和漂脚,所述漂尾设有中空内腔,所述漂身上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内腔和外部的第一孔,所述漂尾上至少设有两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中空内腔和外部。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漂尾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孔,一个所述第二孔位于所述漂尾远离漂身一端的端部,另一个所述第二孔位于所述漂尾的中部。
[0009]所述漂尾上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孔,一个所述第二孔位于所述漂尾远离漂身一端的端部,另外两个所述第二孔位于所述漂尾的中部并沿漂尾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0]位于所述漂尾中部的两个第二孔分设于所述漂尾的相对两侧。
[0011]所述漂尾的中部对应各第二孔的位置处均设有加强套,所述加强套套设于漂尾上并与漂尾粘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加强套。
[0012]所述漂身呈一端为平头状的顿口型。
[0013]所述漂尾连接于所述顿口型漂身的平头端,所述顿口型漂身的横截面积由漂尾向漂脚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所述顿口型漂身与漂脚平滑连接。
[0014]所述漂身为纳米材料制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漂,可以将漂尾设计得更粗,同时又不会影响灵敏度,便于钓大鱼,也方便视力不佳的垂钓者观测,入水时水会从漂身上的第一孔进入漂尾的中空内腔,再由漂尾上的第二孔排出,从而减小因漂尾加粗产生的剩余浮力,在鱼咬钩使排水漂下顿的过程中,漂尾的中空内腔中的水又可通过第一孔排出,这样使排水漂能够保持良好的灵敏度;同时,在漂尾上设有两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孔,排水漂的进排水速度更快、流畅性更好,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漂的灵敏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漂尾;11、第二孔;2、漂身;21、第一孔;3、漂脚;4、加强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尾1、漂身2和漂脚3,漂尾I设有中空内腔,漂身2上设有连通中空内腔和外部的第一孔21,漂尾I上设有两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孔11,两个第二孔11均连通中空内腔和外部。其中,一个第二孔11位于漂尾I远离漂身2 —端的端部,另一个第二孔11位于漂尾I的中部侧壁上。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漂,可以将漂尾I设计得更粗,同时又不会影响灵敏度,便于钓大鱼,也方便视力不佳的垂钓者观测,入水时水会从漂身2上的第一孔21进入漂尾I的中空内腔,再由漂尾I上的第二孔11排出,从而减小因漂尾I加粗产生的剩余浮力,在鱼咬钩使排水漂下顿的过程中,漂尾I的中空内腔中的水又可通过第一孔21排出,这样使排水漂能够保持良好的灵敏度;同时,在漂尾I上设有两个第二孔11,两个第二孔11沿漂尾I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排水漂入水的过程中,水先从漂身2的第一孔21进入漂尾I的中空内腔,漂尾I的两个第二孔11同时进行排气,当位于漂尾I中部的第二孔11浸入到水中后,水从漂身2的第一孔21和位于漂尾I中部的第二孔11同时进入漂尾I的中空内腔,在排水漂上浮的过程中,空气先从位于漂尾I端部的第二孔11进入漂尾I的中空内腔,漂身2的第一孔21和位于漂尾I中部的第二孔11同时排水,当位于漂尾I中部的第二孔11浮出水面后,漂尾I的两个第二孔11又同时进气,这样,排水漂的进排水速度更快、流畅性更好,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漂的灵敏度。
[0025]本实施例中,漂尾I的中部对应第二孔11的位置处设有加强套4,加强套4套设于漂尾I上并与漂尾I粘接为一体(例如采用502胶),第二孔11贯穿加强套4,使漂尾I的中空内腔与外部连通,该加强套4可以是塑料管套。由于在漂尾I上开孔后其强度降低,使用过程中漂尾I容易折断,设置加强套4后,可以增强漂尾I的强度,有效解决漂尾I容易折断的问题。
[0026]本实施例中,漂身2呈一端为平头状的顿口型,具体是,顿口型漂身2整体呈子弹头形状,顿口型漂身2的上端为平面,漂尾I垂直该平面与顿口型漂身2连接,顿口型漂身2的横截面积由漂尾I向漂脚3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顿口型漂身2的另一端与漂脚3平滑连接。这种结构的漂身2能够有效减缓排水漂在入水后反弹的速度,降低鱼的警惕性使鱼不会吐钩,从而使垂钓者对鱼咬钩的真实情况把握的更加准确。
[0027]本实施例中,漂身2为纳米材料制件,例如可采用PMI纳米泡沫材料制作,相比于普通的鱼漂,纳米材料的漂身2具有重量轻、浮力大、排水性好、动作灵敏等优点。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排水漂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漂尾I上共设有三个第二孔11,其中一个第二孔11位于漂尾I远离漂身2 —端的端部,另外两个第二孔11位于漂尾I的中部侧壁上,位于漂尾I的中部侧壁上的两个第二孔11沿漂尾I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排水漂的进排水效果更好,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同时,两个第二孔11分设于漂尾I的相对两侧,以尽可能的降低在漂尾I上开设第二孔11后对其强度的影响,也有利于提高排水漂的平稳性。漂尾I的中部对应每个第二孔11的位置处均设有加强套4,各加强套4的设置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漂尾I的中部侧壁上也可设有三个以上的第二孔11,第二孔11也不仅限于沿漂尾I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在漂尾I的同一圆周上设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孔11,或者设三个以上均布布置的第二孔11。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水漂,包括顺序连接的漂尾(I)、漂身(2)和漂脚(3),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I)设有中空内腔,所述漂身(2)上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内腔和外部的第一孔(21),所述漂尾(1)上至少设有两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孔(11),所述第二孔(11)连通所述中空内腔和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I)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孔(11),一个所述第二孔(11)位于所述漂尾(I)远离漂身(2 ) —端的端部,另一个所述第二孔(11)位于所述漂尾(I)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I)上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孔(11 ),一个所述第二孔(11)位于所述漂尾(I)远离漂身(2 )—端的端部,另外两个所述第二孔(11)位于所述漂尾(I)的中部并沿漂尾(I)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漂,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漂尾(I)中部的两个第二孔(11)分设于所述漂尾(I)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I)的中部对应各第二孔(11)的位置处均设有加强套(4),所述加强套(4)套设于漂尾(I)上并与漂尾(I)粘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孔(11)贯穿所述加强套(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2)呈一端为平头状的顿口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I)连接于所述顿口型漂身(2)的平头端,所述顿口型漂身(2)的横截面积由漂尾(I)向漂脚(3)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所述顿口型漂身(2 )与漂脚(3 )平滑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2)为纳米材料制件。
【文档编号】A01K93/00GK203913074SQ20142028236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李便 申请人:李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