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槽式光照培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78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水槽式光照培养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槽式光照培养架,其包括框架、隔板及灯管,所述隔板自上而下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隔板呈水平设置,所述框架被所述隔板分成多个培养空间,所述灯管设置于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且每一所述培养空间内均具有所述灯管,其中,还包括水槽,所述水槽呈滑动地卡合于所述框架上,且每一所述培养空间内均具有所述水槽,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灯管与该灯管之上的所述隔板之间,所述水槽的开口处盖有一盖板,所述盖板贯穿开设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槽,利用水槽内水分蒸发散热的功能,散去下层灯管产生的高度热量,避免了下层灯管对上层植物组织的烘烤危害,同时代替加湿器,维持培养室里的湿度。
【专利说明】水槽式光照培养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专用光照培养架,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水槽降温及提供湿度的培养架。

【背景技术】
[0002]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细胞及原生质体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生长、繁殖、分化,直至生长出完整植株的过程和技术。具有周期短、生长快、可重复性强、经济高效的特点;植物组织培养中适宜的光照、温度及湿度是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提供培养过程中的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培养架的适当选择也是另一关键问题。
[0003]现有的培养架如图1所示,该培养架包括框架10'、隔板20'及灯管30',隔板20'用于承载具有植物组织的培养容器,灯管30'提供培养环境中足够的光照,另外在培养环境中通过增加加湿器来调节培养环境中的湿度,所述隔板20'自上而下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框架10'上,所述隔板20'呈水平设置,所述框架10'被所述隔板20'分成多个培养空间11',该培养空间11'所界定的高度为L' (即,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之间的高度差),所述灯管30'设置于相邻的所述隔板20'之间,且每一所述培养空间内均具有所述灯管30',具体地灯管的说明如下;
[0004]每层(即,一培养空间)安装有6-8支28瓦的灯管,为培养提供光源以满足植物组织的光合作用,但由于下层的灯管距离上层的隔板较近,使得隔板的温度远远超过正常所述的28°C,一般隔板的温度能达到35°C,从而影响培养中植物组织的正常生长;特别是在转基因育种过程中,侵染后的受体材料愈伤组织,经过3个月的筛选和恢复,转入分化培养基,放在培养架上光照培养,由于下层灯管的烘烤,导致愈伤组织老化死亡,还未分化再生出幼苗,就已失去原有的实验价值,降低了幼苗再生率,给研究人员造成很大的损失;另,下层灯管的烘烤,使得培养基里的水分蒸发凝结在培养容器的盖子上,培养容器的盖子上的水滴不仅温度高,滴下后会烫死愈伤组织,而且还会造成污染,使培养容器内大面积长菌失去实验价值。如果通过拉开下层灯管与上层隔板的距离来降温,会使得培养架的层数减半才有效,这样就失去了培养架培养量大的优点,失去了使用培养架的价值。
[0005]另,目前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利益,该技术实现了定向育种,提高了育种效率。因此,转基因育种已经成为现代分子育种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转基因育种过程中,组织培养再生阶段是极其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环节。组织培养再生阶段是指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转化农杆菌,进而侵染愈伤组织,经抗性筛选后得到抗性愈伤组织,再经分化培养获得再生苗,炼苗移栽,最后栽入大田的过程。栽入大田的再生苗越多,获得的阳性苗越多,后期的大田育种才会更有效。因此,在转基因育种过程中,植物组织培养的量相当大,实验成本也很高,实验人员的工作量也相当大,这就需要有高效的培养环境作保障,以减少损失和提闻效率。
[0006]基于上述理由,本 申请人:经过长期的实验和生产实践,研制出来即能保证培养环境充足的光照,又能保持培养环境适宜的温度及湿度的适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架,该培养架与现有的培养架相比,在结构设计、温度调节及湿度调节上突破了现有的观念,通过较小的结构改动弥补了现有的培养架所存在的缺陷,并且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能确保培养环境充足的光照,又能保持培养环境适宜的温度及湿度的适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具有水槽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槽式光照培养架,其包括框架、隔板及灯管,所述隔板自上而下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隔板呈水平设置,所述框架被所述隔板分成多个培养空间,所述灯管设置于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且每一所述培养空间内均具有所述灯管,其中,还包括水槽,所述水槽呈滑动地卡合于所述框架上,且每一所述培养空间内均具有所述水槽,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灯管与该灯管之上的所述隔板之间,所述水槽的开口处盖有一盖板,所述盖板贯穿开设有若干通孔。
[0009]较佳地,所述框架相对的两侧上分别具有凹槽,所述水槽呈水平滑动地卡合于所述凹槽内。
[0010]较佳地,所述框架相对的两侧上分别间距一定距离向所述培养空间内凸伸出两凸块,两所述凸块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凹槽。
[0011]较佳地,所述水槽式光照培养架还包括水槽承载件及上卡块,所述水槽承载件呈水平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灯管之上,所述上卡块连接于所述框架上并位于所述水槽承载件之上,所述上卡块与所述水槽承载件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凹槽。
[0012]较佳地,所述盖板上还贯穿开设有注水孔。
[0013]较佳地,所述注水孔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边角处;通过外侧边角处设置的注水孔,将水槽往往拉出一部分即可对水槽进行注水,操作简单且方便省力。
[0014]较佳地,所述水槽的深度为介于3cm-5cm之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呈滑动地卡合于所述框架上的水槽,每一培养空间内均具有所述水槽,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灯管与该灯管之上的所述隔板(即,以水槽所在的培养空间为参照物,灯管之上的隔板亦称上层隔板)之间,在使用时水槽内注入水,灯管通电后在为植物组织提供光照的同时,其所产生的热量辐射至水槽上,水槽受到灯管的热辐射其内的水因受热而发生蒸发,从而将灯管辐射出的热量吸收掉,确保了灯管之上的隔板(即,上层隔板)不会因为灯管的照射而使其温度显著上升而导致的植物组织因温度过高而被烘烤损伤及死亡的后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水槽内的水份受热发生蒸发,从而使得培养环境具有足够的湿度来满足植物组织培养所需,因此不需如现有技术中还需额外提供加湿器来提供培养环境的湿度,有效的节省了成本和简化了结构?’另’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水槽的开口处还盖设有具有通孔的盖板,通过盖板的设置,使得水槽在移动过程其内的水在盖板的阻挡下不会轻易动荡出水槽,确保了整个培养环境的电气安全,同时通过盖板上的通孔能使水槽内的水份受热蒸发时,所蒸发的水份能均匀的散发出,确保培养环境的温度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槽,并利用水槽内水分蒸发散热的功能,散去下层灯管产生的高度热量,降低下层灯管对上层植物组织的烘烤危害,同时代替加湿器,维持培养室里的湿度,从而为植物组织的培养保持了适宜的温度及湿度,灯管与水槽的配合使用即为植物组织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又避免了下层灯管对上层植物组织的烘烤危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培养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的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21]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100包括框架10、隔板20、灯管30及水槽40,所述隔板20自上而下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框架10上,所述隔板20呈水平设置,所述框架10被所述隔板20分成多个培养空间11,该培养空间11所界定的高度为L(即,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之间的高度差),所述灯管30设置于相邻的所述隔板20(相邻的所述隔板20,即为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之间,且每一所述培养空间11内均具有所述灯管30,所述水槽40呈滑动地卡合于所述框架10上,且每一所述培养空间11内均具有所述水槽40,所述水槽40位于所述灯管30与该灯管30之上的所述隔板20之间,所述水槽40的开口处盖有一盖板50,所述盖板50贯穿开设有若干通孔51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呈滑动地卡合于所述框架10上的水槽40,每一培养空间11内均具有所述水槽40,在使用时水槽40内注入水,水槽40受到灯管30的热辐射其内的水因受热而发生蒸发,从而将灯管30辐射出的热量吸收掉,有效的避免了植物组织因温度过高而被烘烤损伤及死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水槽40内的水份受热发生蒸发而产生湿度,因此不需额外提供加湿器来提供培养环境的湿度,有效的节省了成本和简化了结构;同时水槽40的开口处还盖设有具有通孔51的盖板50,通过盖板50的设置,使得水槽40在移动过程其内的水在盖板50的阻挡下不会轻易动荡出水槽40,确保了整个培养环境的电气安全,并确保培养环境的温度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槽40,并利用水槽40内水分蒸发散热的功能,散去下层灯管30产生的高度热量,降低下层灯管30对上层隔板20之上的植物组织的烘烤危害,同时代替加湿器,维持培养室里的湿度,从而为植物组织的培养保持了适宜的温度及湿度,灯管30与水槽40的配合使用即为植物组织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又避免了下层灯管30对上层隔板20之上植物组织的烘烤危害。以下继续结合图1及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100作一详细的说明:
[0022]较佳者,所述框架10相对的两侧上分别具有凹槽12,所述水槽40呈水平滑动地卡合于所述凹槽12内。
[0023]如图2所示,较佳者,所述框架10相对的两侧上分别具有凹槽12,所述水槽40呈水平滑动地卡合于所述凹槽12内,具体地,所述框架10相对的两侧上分别间距一定距离向所述培养空间11内凸伸出两凸块13a、13b,两所述凸块13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凹槽12 ;所述水槽40卡合于所述凹槽12内时,水槽40的底面与位于下方的凸块13b接触,即所述水槽40承载于凸块13b上,位于上方的凸块13a对水槽40上所盖的盖板50进行限位,即盖于水槽40的开口处的盖板50位于凸块13a的正下方。
[0024]如图3所示,较佳者,所述框架10相对的两侧上分别具有凹槽12,所述水槽40呈水平滑动地卡合于所述凹槽12内;具体地,所述水槽式光照培养架100还包括水槽承载件14及上卡块15,所述水槽承载件14呈水平的设置于所述框架10上并位于所述灯管30之上,所述上卡块15块连接于所述框架10上并位于所述水槽承载件14之上,所述上卡块15与所述水槽承载件14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凹槽12 ;所述水槽40卡合于所述凹槽12内时,水槽40的底面与水槽承载件14接触,即所述水槽40承载于所述水槽承载件14上,所述上卡块15对水槽40上所盖的盖板50进行限位,即盖于水槽40的开口处的盖板50位于上卡块15的正下方。
[0025]图2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图2所示的凹槽是由两呈上下设置的凸块13a、13b所形成,而图3所示的凹槽13是由一横跨框架10的相对两侧的呈板状或条状的水槽承载件14及位于其上的上卡块15所形成,该上卡块15实质是与图2所示的凸块相同的物件。
[0026]图2及图3所示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均只给出了具有六个隔板20的实施例,所述框架10被该六个隔板20分成五个培养空间11,使用时,六个隔板20上均可放置具有植物组织的培养容器,六个隔板20上放置的植物组织的培养容器所接收到的光照、温度及湿度基本保持一致,位于最上层的隔板20上放置的培养容器内的植物组织的光照主要来源与培养环境内的照明设备及邻进灯管30的照射,因此也不会影响上层的隔板20上的植物组织的培养;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100也可选择设置七个隔板20,而形成六个培养空间11 ;也可选择设置五个隔板20,而形成四个培养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100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无需任何创造性的劳动,根据实际具体的需要即可选择出所述的隔板20数量。
[0027]如图2及图3所示,较佳者,所述水槽40的深度为介于3cm-5cm之间。
[0028]如图2-图4所示,较佳者,所述盖板50上还贯穿开设有注水孔52。具体地,所述注水孔52位于所述盖板50的外侧边角处;通过外侧边角处设置的注水孔52,将水槽40往外拉出一部分即可对水槽40进行注水,操作简单且方便省力。
[0029]本申请所提供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100,是本 申请人:经过长期的实验和生产实践所创造出的,该水槽式光照培养架100能有效的确保培养环境的光照、温度及湿度均适于植物组织的培养,该水槽式光照培养架100与现有的培养架相比,在结构设计、温度调节及湿度调节上突破了现有的观念,通过较小的结构改动弥补了现有的培养架所存在的缺陷,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有益效果,具体结合图2-图4所示,如下: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呈滑动地卡合于所述框架10上的水槽,每一培养空间11内均具有所述水槽40,所述水槽40位于所述灯管30与该灯管30之上的所述隔板20( S卩,以水槽所在的培养空间为参照物,灯管30之上的隔板亦称上层隔板)之间,在使用时水槽40内注入水,灯管30通电后在为植物组织提供光照的同时,其所产生的热量辐射至水槽40上,水槽40受到灯管30的热辐射其内的水因受热而发生蒸发,从而将灯管30辐射出的热量吸收掉,确保了灯管30之上的隔板20 (即,上层隔板)不会因为灯管30的照射而使其温度显著上升而导致的植物组织因温度过高而被烘烤损伤及死亡的后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水槽40内的水份受热发生蒸发,从而使得培养环境具有足够的湿度来满足植物组织培养所需,因此不需如现有技术中还需额外提供加湿器来提供培养环境的湿度,有效的节省了成本和简化了结构;另,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水槽40的开口处还盖设有具有通孔51的盖板50,通过盖板50的设置,使得水槽40在移动过程其内的水在盖板50的阻挡下不会轻易动荡出水槽40,确保了整个培养环境的电气安全,同时通过盖板50上的通孔51能使水槽40内的水份受热蒸发时,所蒸发的水份能均匀的散发出,确保培养环境的温度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槽40,而为植物组织培养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及湿度,还节省了使用加湿器,灯管30与水槽40的配合使用即为植物组织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又避免了下层灯管对上层植物组织的烘烤危害。
[003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槽式光照培养架,包括框架、隔板及灯管,所述隔板自上而下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隔板呈水平设置,所述框架被所述隔板分成多个培养空间,所述灯管设置于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且每一所述培养空间内均具有所述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槽,所述水槽呈滑动地卡合于所述框架上,且每一所述培养空间内均具有所述水槽,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灯管与该灯管之上的所述隔板之间,所述水槽的开口处盖有一盖板,所述盖板贯穿开设有若干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相对的两侧上分别具有凹槽,所述水槽呈水平滑动地卡合于所述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相对的两侧上分别间距一定距离向所述培养空间内凸伸出两凸块,两所述凸块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槽承载件及上卡块,所述水槽承载件呈水平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灯管之上,所述上卡块连接于所述框架上并位于所述水槽承载件之上,所述上卡块与所述水槽承载件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还贯穿开设有注水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孔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边角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式光照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深度为介于3cm-5cm 之间。
【文档编号】A01H4/00GK203912832SQ20142029610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5日
【发明者】沈亚欧, 刘敏, 李婉蓉, 杨勇, 彭焕伟, 林海建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