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212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包括:景观水池和与所述景观水池相连通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深度小于景观水池的深度;园林灌溉系统,与景观水池相连通,并从景观水池中抽水进行园林灌溉;园林地下渗滤系统,收集园林灌溉渗进土壤中的水,回流至集水井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水景系统和灌溉系统共用一个集水井,建造方便,且灌溉水渗流到地下的还可以通过地下渗滤系统汇集到集水井中,进而回流至景观水池中,实现水循环,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目的。
【专利说明】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水景,水上或海上的景色,现多指人文水景观,即喷泉。喷泉水景在我国园林建造中应用广泛,随着国外技术的涌进,已经使得喷泉技术由原有的单纯利用地势之高差或自然之水压,而形成镜池、溪流、涌泉、壁流、瀑布等单一景观形式转变成声、光、景三者相互协调和同步变化的各种音乐喷泉、程控喷泉、激光喷泉,已经层出不穷,变化多端。
[0003]灌溉系统,随着人工费的上涨,好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注意到自动灌溉系统发展的必要性,其中喷灌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之一,多用于城市综合性公园的灌溉。喷灌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或园林中,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或林地,达到灌溉的目的。般来说,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0004]上述这两种系统目前在城市园林系统中应用较多,但是往往都是各自自成一个系统,一个综合性公园往往需要建两个集水池,分别供水景系统和灌溉系统使用,造成人、材、机的浪费,另外灌溉系统中用的水全部渗进地下,耗水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结构简单合理,水景系统和灌溉系统共用一个集水井,建造方便,且灌溉水渗流到地下的还可以通过地下渗滤系统汇集到集水井中,最终回流至景观水池中,实现水循环,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目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包括:
[0007]景观水池和与所述景观水池相连通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深度小于景观水池的深度;
[0008]园林灌溉系统,与景观水池相连通,并从景观水池中抽水进行园林灌溉;
[0009]园林地下渗滤系统,收集园林灌溉渗进土壤中的水,回流至集水井中。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地下渗滤系统包括多个条形通体暗沟和连通各个条形通体暗沟的连通暗沟,所述连通暗沟的末端与集水井相连通;
[0011]所述条形通体暗沟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原状土壤层、中砂填充层和碎石填充层;
[0012]所述连通暗沟位于条形通体暗沟的底部,采用碎石填充形成,且将多个条形通体暗沟的碎石填充层连通起来。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条形通体暗沟的深度为120cm,宽度为20?30cm。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原状土壤层的厚度为30cm,所述中砂填充层的厚度为65cm,所述碎石填充层的厚度为25cm。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砂填充层中中砂的粒径为0.35?lmm,所述碎石填充层中碎石的粒径为f 1.5cm。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集水井和景观水池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中设置有滤料。
[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将灌溉系统与水景系统相结合,共用一个集水井,节约土地和建材;
[0019]2、下渗的水,可以通过地下渗滤系统回流至集水井中,经过过滤再进入到景观水池中,从而达到水循环的目的;
[0020]3、采用这种系统,达到水肥一体化,还有助于不良土质的土壤改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0024]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集水井,2、条形通体暗沟,21、原状土壤层,22、中砂填充层,23、碎石填充层,3、连通暗沟,4、景观水池,5、滤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27]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包括:
[0028]景观水池4和与所述景观水池4相连通的集水井I,所述集水井I的深度小于景观水池4的深度,使得集水井I中的水可以自然的回流到景观水池4中。
[0029]所述集水井I和景观水池4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中设置有滤料5,集水井I中的水经过滤料5的过滤再进入景观水池4中,保证了景观水池用水的要求。
[0030]园林灌溉系统,与景观水池4相连通,并从景观水池4中抽水进行园林灌溉,所述园林灌溉系统采用喷灌技术,通过埋设管道与景观水池4相连通,抽水泵从景观水池4中抽水用于灌溉。
[0031]园林地下渗滤系统,收集园林灌溉渗进土壤中的水,回流至集水井I中,再经过管道中的滤料5过滤,最终回流至景观水池4中,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0032]灌溉系统与水景系统共用一个集水井1,节约了土地和建材,降低了建设成本。
[0033]所述地下渗滤系统包括多个条形通体暗沟2和连通各个条形通体暗沟2的连通暗沟3,所述连通暗沟3的末端与集水井I相连通;
[0034]所述条形通体暗沟2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原状土壤层21、中砂填充层22和碎石填充层23,所述中砂填充层22和碎石填充层23构成一个石质透水结构。
[0035]优选的,所述条形通体暗沟的深度为120cm,宽度为2(T30cm,其中所述原状土壤层的厚度为30cm,所述中砂填充层的厚度为65cm,所述碎石填充层的厚度为25cm,所述中砂填充层中中砂的粒径为0.35?1_,所述碎石填充层中碎石的粒径为f 1.5cm。
[0036]所述连通暗沟3位于条形通体暗沟2的底部,采用碎石填充形成,碎石的粒径为Γ1.5cm,连通暗沟3将多个条形通体暗沟的碎石填充层23连通起来,园林地下渗滤系统造好后,在土地上种植园林植物,通过园林灌溉系统进行灌溉,灌溉后下渗的水最终到达碎石填充层23,再通过连通暗沟3回流至集水井中,最终回流到景观水池中,达到了水循环的目的。
[003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8]1、将灌溉系统与水景系统相结合,共用一个集水井,节约土地和建材;
[0039]2、下渗的水,可以通过地下渗滤系统回流至集水井中,经过过滤再进入到景观水池中,从而达到水循环的目的;
[0040]3、采用这种系统,达到水肥一体化,还有助于不良土质的土壤改良。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景观水池和与所述景观水池相连通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深度小于景观水池的深度; 园林灌溉系统,与景观水池相连通,并从景观水池中抽水进行园林灌溉; 园林地下渗滤系统,收集园林灌溉渗进土壤中的水,回流至集水井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下渗滤系统包括多个条形通体暗沟和连通各个条形通体暗沟的连通暗沟,所述连通暗沟的末端与集水井相连通; 所述条形通体暗沟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原状土壤层、中砂填充层和碎石填充层;所述连通暗沟位于条形通体暗沟的底部,采用碎石填充形成,且将多个条形通体暗沟的碎石填充层连通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通体暗沟的深度为120cm,宽度为2(T3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状土壤层的厚度为30cm,所述中砂填充层的厚度为65cm,所述碎石填充层的厚度为2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砂填充层中中砂的粒径为0.35?1_,所述碎石填充层中碎石的粒径为f 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景与园林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和景观水池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中设置有滤料。
【文档编号】A01G25/00GK203968850SQ201420307116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发明者】张英 申请人:江南园林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