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5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它是在温室内四周地下设置隔热沟,在隔热沟内铺设隔热材料;在温室内地下中间纵向设置中间蓄热槽,在温室内地下东西两侧分别纵向设置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中间蓄热槽与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之间都连通若干热交换管,中间蓄热槽上部设置进风筒,在进风筒上安装风机,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上分别设置多个出风管;它还包括一个根据室温控制启动风机的电控箱。它把白天温室内的余热贮存在土壤里,夜间向室内释放,缩小温室内昼夜温差,有利于植物生长,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在北方应用。
【专利说明】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光温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应用的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日光温室已经由传统农业型向现代农业型快速发展。在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建造日光温室的关键在于节能保温,充分利用好太阳能源。
[0003]在我国北方的冬季,特别是在晚秋或早春季节日光温室内气温超过栽培合适的温度,为了不使温室内气温过高,一般采用放风的方法来排出室内多余热量以降低温室内温度,而夜间或者阴天由于没有日光照射温室内的温度又很低,不利于植物生长。日光温室遇到超低温天气或者连续多日的降雪天气,一旦锅炉供暖不及时,经常容易造成冻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保温效果好,能把白天温室内的余热贮存在土壤里,夜间再作为热源向室内释放,缩小温室内昼夜温差,有利于植物生长,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在北方应用的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它包括墙体和棚顶,棚顶由若干双膜拱架作为支撑骨架,在支撑骨架的内侧和外侧都固定塑料膜构成双层膜日光温室棚顶;其特征在于:在温室内四周地下设置隔热沟,在隔热沟内铺设隔热材料;在温室内地下中间纵向设置中间蓄热槽,在温室内地下东西两侧分别纵向设置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中间蓄热槽与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之间都连通若干热交换管,中间蓄热槽上部设置进风筒,在进风筒上安装风机,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上分别设置多个出风管;它还包括一个根据室温控制启动风机的电控箱。
[0006]热交换管的内径为0.12?0.18米,热交换管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4?0.6米,热交换管铺设深度距离温室内底面高度为0.4?0.6米。
[0007]为了提高保温效果,它采用半地下式设计形式,温室内地面比温室外地面低
0.5 ?1.2 米。
[0008]所述的墙体包括侧墙体和后墙体,后墙体由土壤堆建而成,后墙体的侧剖面呈梯形,梯形的下底宽度为4?5米,梯形的高度是2.3?2.8米,内侧底角是70°?85°,外侧底角是50°?70。。
[0009]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措施,在屋前地基的南侧设置防寒沟,在防寒沟铺设隔热物料。
[0010]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0011]I)它可以在白天室温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通过电控箱自动启动风机,使室内高温空气进入中间蓄热槽,再由中间蓄热槽通过热交换管进入两侧的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然后由出风管进入温室内,热空气在通过热交换管过程中给土壤加热,提高土壤温度,储存热能,一方面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温室空气温度,使得温室内温度更适合植物生长。
[0012]2)在夜间没有太阳照射的时候,温室内的温度开始下降,这时土壤内部储存的热量开始释放,减缓了温室内空气温度降低速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0013]3)在遇到超低温或降雪的天气,温室内温度降低到要造成冻害的时候,电控箱自动启动风机,强制使土壤中存储的热量与温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缓解温室内空气的降温速度,避免锅炉供暖不及时造成冻害。
[0014]4)在温室内四周地下设置隔热沟,在隔热沟内铺设隔热材料;可以减少温室经过蓄热增温的土壤热量损失,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0015]5)它采用半地下式设计形式和适宜厚度的墙体,保证了墙体的保温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建造成本,这种结构尤其适合在向阳的山坡建造,在挖掘半地下式温室的同时,将土壤直接堆积墙体,可以采用挖掘机挖土,镇压机或链轨拖拉机镇压,最后切削成形的方法建造厚墙体,建造成本低廉,建设速度快,保温效果好。
[0016]6)它还具有结构简单、建造容易的特点,适合在我国北方纬度40°?45°的寒冷地区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间蓄热槽、东侧蓄热槽、西侧蓄热槽和热交换管等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双膜拱架,2-隔热沟,3-中间蓄热槽,4-东侧蓄热槽,5-西侧蓄热槽,6-热交换管,7-进风筒,8-风机,9-出风管,10-电控箱,11-后墙体,12-防寒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它包括墙体和棚顶,棚顶由若干双膜拱架I作为支撑骨架,在支撑骨架I的内侧和外侧都固定塑料膜构成双层膜日光温室棚顶;在温室内四周地下设置隔热沟2,在隔热沟2内铺设隔热材料;在温室内地下中间纵向设置中间蓄热槽3,在温室内地下东西两侧分别纵向设置东侧蓄热槽4和西侧蓄热槽5,中间蓄热槽3与东侧蓄热槽4和西侧蓄热槽5之间都连通16个热交换管6,热交换管的内径为0.16米,热交换管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5米,热交换管铺设深度距离温室内底面高度为0.5米。中间蓄热槽3上部设置进风筒7,在进风筒7上安装轴流式风机8,东侧蓄热槽4和西侧蓄热槽5上分别设置3个出风管9 ;它还包括一个根据室温控制启动风机的电控箱10。它采用半地下式设计形式,温室内地面比温室外地面低0.8米。所述的墙体包括侧墙体和后墙体11,后墙体11由土壤堆建而成,后墙体11的侧剖面呈梯形,梯形的下底宽度为4.5米,梯形的高度是2.5米,内侧底角是80°,外侧底角是60°。在屋前地基的南侧设置防寒沟12,在防寒沟12铺设隔热物料。
[0023]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它包括墙体和棚顶,棚顶由若干双膜拱架作为支撑骨架,在支撑骨架的内侧和外侧都固定塑料膜构成双层膜日光温室棚顶;其特征在于:在温室内四周地下设置隔热沟,在隔热沟内铺设隔热材料;在温室内地下中间纵向设置中间蓄热槽,在温室内地下东西两侧分别纵向设置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中间蓄热槽与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之间都连通若干热交换管,中间蓄热槽上部设置进风筒,在进风筒上安装风机,东侧蓄热槽和西侧蓄热槽上分别设置多个出风管;它还包括一个根据室温控制启动风机的电控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热交换管的内径为0.12?0.18米,热交换管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4?0.6米,热交换管铺设深度距离温室内底面高度为0.4?0.6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半地下式设计形式,温室内地面比温室外地面低0.5?1.2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包括侧墙体和后墙体,后墙体由土壤堆建而成,后墙体的侧剖面呈梯形,梯形的下底宽度为4?5米,梯形的高度是2.3?2.8米,内侧底角是70°?85°,外侧底角是50°?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土壤蓄热防冻节能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屋前地基的南侧设置防寒沟,在防寒沟铺设隔热物料。
【文档编号】A01G9/14GK203912737SQ20142034778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发明者】熊国强, 孙立峰 申请人:赤峰楚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赤峰市松山区高新技术开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