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水草活动种植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控水草活动种植架,其特征是,种植架为圆形结构,由浮圈、浮子、连接撑、基架、网片、基撑、种植基、悬吊绳、坠石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种植架,把水草根部固定于种植基内,水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成为分布于种植架的水草群,控制水草向外发展,种植架为活动式,根据需要整体拉到需要设置的区域即可;本实用新型面积可控,位置可控,根据需要随时牵拉,控制水质环境效果好,还能够为鱼虾提供栖息场所。
【专利说明】可控水草活动种植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领域,具体是可控水草活动种植架。
【背景技术】
[0002]水草是水域生物圈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饲料、栖息、隐蔽、繁殖场所,还是水质环境的控制者,通过水草吸收水域中过多的营养元素,在避免水质富营养化,避免蓝藻等有害生物的大发生等方面,有重要功能;一些水域水体比较深,或者养殖水域不适合在水底种植水草,或者底质状况复杂,或者底质为石头等硬质底,使得水草不能生长,水域环境营养元素不能及时被吸收,往往会造成爆发蓝藻等有害藻类,水质环境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可控水草活动种植架。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可控水草活动种植架,其特征是,种植架为圆形结构,上部为浮圈,浮圈采用直径5— 8厘米PVC管制作,浮圈直径10 — 30米,浮圈周边设置塑料泡沫制作的浮子,浮圈下边设置若干内倾的连接撑,连接撑长度0.5 —1.5米,连接撑的底端与基架连接,基架为圆形,基架采用直径5— 8厘米PVC管制作,基架直径8 — 26米,在连接撑的外围设置网片,网片的上缘缝制于浮圈上,网片的下缘缝制于基架上,在基架内交叉设置若干基撑,基撑采用直径3— 6厘米PVC管制作,基撑间距1一2米,在基撑的上方固定设置若干种植基,种植基为直径6 —12厘米塑料网筒,用于固定水草的根部,种植基设置间距为0.5—1.5米,沿基架周边设置若干悬吊绳,悬吊绳间距1一2米,悬吊绳长0.5—1米,每个悬吊绳的底端连接一个坠石,每个坠石质量为50—150克。
[0005]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种植架,把水草根部固定于种植基内,水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成为分布于种植架的水草群,控制水草向外发展,种植架为活动式,根据需要整体拉到需要设置的区域即可;本实用新型面积可控,位置可控,根据需要随时牵拉,控制水质环境效果好,还能够为鱼虾提供栖息场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0007]图中:1浮圈,2浮子,3连接撑,4基架,5基撑,6种植基,7悬吊绳,8坠石,9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08]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控水草活动种植架,其特征是,种植架为圆形结构,上部为浮圈1,浮圈1采用直径5— 8厘米PVC管制作,浮圈1直径10 — 30米,浮圈1周边设置塑料泡沫制作的浮子2,浮圈1下边设置若干内倾的连接撑3,连接撑3长度0.5-1.5米,连接撑3的底端与基架4连接,基架4为圆形,基架4采用直径5— 8厘米PVC管制作,基架4直径8 — 26米,在连接撑3的外围设置网片9,网片9的上缘缝制于浮圈1上,网片9的下缘缝制于基架4上,在基架4内交叉设置若干基撑5,基撑5采用直径3— 6厘米PVC管制作,基撑5间距1一2米,在基撑5的上方固定设置若干种植基6,种植基6为直径6—12厘米塑料网筒,用于固定水草的根部,种植基6设置间距为0.5-1.5米,沿基架4周边设置若干悬吊绳7,悬吊绳7间距1一2米,悬吊绳7长0.5— 1米,每个悬吊绳7的底端连接一个坠石8,每个坠石8质量为50—150克。
[0009]使用本实用新型种植架的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种植架,把水草根部固定于种植基内,水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成为分布于种植架的水草群,控制水草向外发展,种植架为活动式,根据需要整体拉到需要设置的区域即可;本实用新型面积可控,位置可控,根据需要随时牵拉,控制水质环境效果好,还能够为鱼虾提供栖息场所。
【权利要求】
1.可控水草活动种植架,其特征是,种植架为圆形结构,上部为浮圈,浮圈采用直径5—8厘米PVC管制作,浮圈直径10—30米,浮圈周边设置塑料泡沫制作的浮子,浮圈下边设置若干内倾的连接撑,连接撑长度0.5-1.5米,连接撑的底端与基架连接,基架为圆形,基架采用直径5—8厘米PVC管制作,基架直径8 — 26米,在连接撑的外围设置网片,网片的上缘缝制于浮圈上,网片的下缘缝制于基架上,在基架内交叉设置若干基撑,基撑采用直径3-6厘米PVC管制作,基撑间距I一2米,在基撑的上方固定设置若干种植基,种植基为直径6—12厘米塑料网筒,用于固定水草的根部,种植基设置间距为0.5 — 1.5米,沿基架周边设置若干悬吊绳,悬吊绳间距I一2米,悬吊绳长0.5— I米,每个悬吊绳的底端连接一个坠石,每个坠石质量为50—150克。
【文档编号】A01G9/02GK204069905SQ20142057157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杨成胜 申请人:杨成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