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7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其特点是,棚膜由两块塑料薄膜构成,两块塑料薄膜的下方分别埋在棚外两侧下方的泥土中,上方部分相互重叠,搭在大棚的顶部,压膜线在两两弓架的中间压住两膜。这种双膜大棚在通风时散热效率高,操作方便,还可以可避免大棚温度的大起大落,防止出现“扫地风”,有利于大棚作物的早熟高产,并能减少昆虫的侵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专利说明】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

【技术领域】
[0001]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涉及农用塑料大棚的通风口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

【背景技术】
[0002]农用塑料大棚是一种蓄积和转化太阳能,将太阳的光能部分转化为热能,用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设施。其通风口的设计是事关大棚作物栽培效率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农用塑料大棚在塑料大棚的使用过程中常常要根据棚内作物生长的需求和棚内温度的变化进行通风散热,调节棚内的温度,使之达到作物生长各个时期的最佳需要,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如果大棚内的温度过低,会对棚内的作物生长产生抑制,延缓生长发育,使塑料大棚促进作物早熟高产的效果大打折扣;温度再低就会使棚内的作物遭受“冷害”,造成生理伤害,生长停滞,难以恢复;更低的温度则会给作物造成“冻害”,导致作物死亡。高温对作物的危害同样不可轻视,气温超过作物所需要的界限,作物生长同样会受到抑制,过犹不及;更高的温度还会使植物叶片受到灼伤,极端的高温还会导致作物死亡。目前农用塑料大棚白天的温度调节主要依靠通风口来进行。通风口的位置与大棚调节气温的效率和安全性有很大关系。现有的农用塑料大棚多为三膜型的大棚,即顶膜和两侧下方的裙膜。这种塑料大棚的通风口在顶膜和裙膜的结合部,处于大棚两侧的下部。当棚内的气温过高时,从结合部将裙膜与顶膜分开,形成通风口,进行换气降温;当棚内气温过低时,将两膜重新叠合,闭合通风口使之升温。这种大棚的通风口设计有其不合理之处。从大棚内部热量运动的规律来看,大棚内的热气是由下向上运动的。当塑料大棚升温时,热空气首先向大棚的上中部汇集,上中部的空气升温最快,塑料大棚最热的地方在大棚的上中层,下面作物生长的地方温度反而最低。当大棚通风散热时,打开两边侧下方的通风口,棚外的冷空气随之进入塑料大棚。但棚外进入的冷空气进入大棚后并不是直接与上方的热空气汇合给大棚降温,而是先贴近地面扩散,然后逐渐向上扩展,先在棚内形成气温的两极分化,下部冷得快,上中部降温慢。在早春,虽然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棚内会有很高的温度,但棚外仍然是春寒料峭,寒气逼人。所以在早春大棚降温的过程中,有时人在棚内还感炎热,但棚的下方却已严重降温;当大棚上中部的气温降到正常时,靠近地面的作物却因气温过低造成了“冷害”,农民俗称“扫地风”,对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危害。由此可见,现有的塑料大棚在两侧偏下的位置设置通风口的做法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三膜型塑料大棚出风口设计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由大棚弓架、压膜线和棚膜构成,其特征在于,大棚高度为1.8-2.lm,棚膜由两块塑料薄膜构成,两块塑料薄膜的下方分别埋在棚外两侧下方的泥土中,上方部分相互重叠,搭在大棚的顶部,压膜线在两两弓架的中间压住两膜。所述的相互重叠的两块塑料薄膜的重叠宽度为20-30cm。
[0006]当大棚需要通风降温时,操作者站在大棚中部的过道上举手扒开两膜顶部的结合部,打开“天窗”,进行降温。通风完毕,反向操作,关闭“天窗”。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8]由于本实用新型将通风口设在塑料大棚的顶部,有以下好处:
[0009]1.通风时热气向上流动,首先将上部过热的空气散发出去,符合空气热力学原理,散热直接且快速。
[0010]2.通风时,冷热空气的交流在大棚的顶部进行,冷空气在下沉的过程中逐步被加热,不会造成棚内作物生长区温度的大起大落,可有效避免“扫地风”的冷空气侵害。
[0011]3.利用顶部通风口通风,棚内的热空气向上流动,形成向上的热气流,棚外的各种害虫入侵的阻力大,可以减少棚内的害虫,特别是蚜虫的侵入,既能防虫也有效地预防蚜虫所携带的病毒病的危害。
[0012]4.通风口在大棚的顶部,保持了作物群体内部的温度稳定和合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能够促进作物早熟高产。
[0013]5.通风口处于大棚的顶部,正好在棚内的过道上方,操作行走方便,效率高。
[0014]6.大棚的高度为1.8-2.lm,最好为2m,目的是使操作者站在棚内举手就可以打开“天窗”,方便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个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的横截面图。
[0016]图中:1为大棚弓架,2为膜1,3为膜2,4为压膜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个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由大棚弓架1、压膜线4和棚膜构成,其特征在于,大棚高度为1.8-2.lm,棚膜由两块塑料薄膜膜12和膜23构成,两块塑料薄膜的下方分别埋在棚外两侧下方的泥土中,上方部分相互重叠,搭在大棚的顶部,压膜线4在两两弓架的中间压住两膜。两块相互重叠的两块塑料薄膜的重叠宽度为20-30cm。
[0018]当大棚需要通风降温时,操作者站在大棚中部的过道上举手扒开两膜顶部的结合部,打开“天窗”,进行降温。通风完毕,反向操作,关闭“天窗”。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由大棚弓架、压膜线和棚膜构成,其特征在于,大棚高度为1.8-2.lm,棚膜由两块塑料薄膜构成,两块塑料薄膜的下方分别埋在棚外两侧下方的泥土中,上方部分相互重叠,搭在大棚的顶部,压膜线在两两弓架的中间压住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膜型农用塑料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互重叠的两块塑料薄膜的重叠宽度为20-30cm。
【文档编号】A01G9/14GK204104427SQ20142061110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段立珍, 林平 申请人:安徽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