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裸腹溞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30555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裸腹溞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裸腹溞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包括步骤:将自来水加入到育种池和培养池中,温度调节至25-30℃,并通入压缩空气;将蛋白核小球藻浓缩液和EM菌液投入到饵料罐中,在25-30℃的温度下,通入压缩空气活化24-48h,形成混合饵料;将混合饵料加入到育种池中,添加量为水体质量的1-5‰;将裸腹溞的种苗投入到育种池中,投入量为水体质量的1-3‰,并向育种池中继续流加混合饵料;当育种池中的裸腹溞培养48-72h后,将其投放到培养池中,培养池温度保持25-30℃;当培养池中裸腹溞为培养水体质量的10‰以上时,将其排出采收。该裸腹溞生物饵料是未来水产养殖业最理想的生物开口饵料。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裸腹潘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裸腹潘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水产养殖的苗种培育中,自然界发现的继轮虫之后的生物饵料有卤虫幼体、桡 足类和枝角类(即裸腹潘)。卤虫幼体(由卤虫卵孵化而成)因资源日益稀缺,价格逐年飙 升,且存在弧菌等病原性细菌污染;桡足类、枝角类虽以微藻为饵具有丰富的营养,但靠天 然水域捞取受季节、气候等限制,来源很不稳定。所以依靠充足的微藻生物,结合益生菌类 在室内高密度培养桡足类和枝角类成为水产养殖业的梦想。
[0003] 裸腹潘(Moina macrocopa),又称枝角类,属无脊椎动物,体长0· 2-1. Omm,多数生 长于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鱼类的重要食饵,故俗称"鱼虫"。裸腹潘的适应性广,繁殖 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是水产养殖苗种培养阶段的适口饵料。裸腹潘室内高密度 培养,克服了野外自然生长环境杂菌污染、生长不稳定等缺陷,产品产能高、营养适口、洁净 无污、使用方便,是卤虫幼体的优秀替代品,是未来水产养殖业最理想的生物开口饵料。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裸腹潘生物饵料的培 养方法,其能培养出具有培养成本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无污染、使用方便的生物饵 料。
[0005]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裸腹潘生物饵料的培 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包括步骤:将自来水加入到育种池和培养池中,温度调节至25-30°C, 并通入压缩空气,通气量以形成水体3-5cm/s的缓流为宜;将蛋白核小球藻浓缩液和EM 菌液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投入到饵料罐中,在25-30°C的温度下,通入压缩空气活化 24-48h,形成裸腹潘的混合饵料;将混合饵料加入到育种池中,添加量为培养水体质量的 1-5%。;将裸腹潘的种苗投入到育种池中,投入量为育种池水体质量的1-3%。,并向育种池中 继续流加混合饵料;当育种池中的裸腹潘培养48-72h后,将培养液连同裸腹潘投放到培养 池中,培养池温度保持25-30°C ;当培养池中裸腹潘为培养水体质量的10%。以上时,将裸腹 潘虫体与培养液从培养池的溢流口排出。
[0006]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与卤虫幼体等传统饵料相比具有培 养成本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无污染、使用方便等特点,是未来水产养殖业最理想的生 物开口饵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 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裸腹潘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包括步 骤:将自来水加入到育种池和培养池中,温度调节至25-30°C,并通入压缩空气,通气量以 形成水体3-5cm/s的缓流为宜;将蛋白核小球藻浓缩液和EM菌液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 例投入到饵料罐中,在25-30°C的温度下,通入压缩空气活化24-48h,形成裸腹潘的混合 饵料;将混合饵料加入到育种池中,添加量为培养水体质量的1-5%。;将裸腹潘的种苗投 入到育种池中,投入量为育种池水体质量的1-3%。,并向育种池中继续加入混合饵料;当育 种池中的裸腹潘培养48-72h后,将培养液连同裸腹潘投放到培养池中,培养池温度保持 25-30°C ;当培养池中裸腹潘为培养水体质量的10%。以上时,将裸腹潘虫体与培养液从培养 池的溢流口排出。
[0009] 其中,EM菌液中包括枯草杆菌、光合细菌与裂殖壶菌。
[0010] 其中,培养液的PH为6. 5-8.0。
[0011] 其中还包括步骤:
[0012] 溢流口排出的裸腹潘虫体经80-100目的过滤筛;过滤出的裸腹潘经自来水浸洗 后,装至塑料袋中,以l_2cm的厚度平放在冷冻盘中,然后急速冷冻,速冻温度控制在-30°C 以下;冷冻好的裸腹潘虫体装箱存放,存放温度为零下15-20°C。
[0013] 过滤得到的培养液经泡沫分离器净化处理后返回培养池循化使用。
[0014] 培养器材与设施
[0015] 培养器具:裸腹潘高密度培养使用育种池和大型培养池两种容器,育种池采用亚 克力水缸,用于裸腹潘种苗的培养和放大,一般为l-2m3;培养池采用水泥池,用于产业化培 养,容积为l〇-2〇m3。
[0016] 培养水体:具体水位视裸腹潘种苗数量确定,先期可控制在容量的30-40%之间, 之后逐渐添加到池深的80%。
[0017] 培养馆料:利用蛋白核小球藻浓缩液和益生菌(含枯草菌、光合细菌、裂殖壶菌) 的混合液作为裸腹潘的培养饵料。
[0018] 热水锅炉:为培养池提供热源,利用循环热水通过换热管路满足裸腹潘培养池的 恒温控制。
[0019] 饵料罐与计量泵:用于均匀地为裸腹潘培养池提供饵料,供料速率根据裸腹潘的 密度来确定,投饵量应控制在始终满足裸腹潘12-24小时的富余食量,避免缺食和过量残 饵污染。
[0020] 泡沫分离器:用于清除培养液中的有机物,以减少虫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维持水 质清洁。
[0021] 实施例1
[0022] 将自来水加入到育种池和培养池中,温度调节至28°C,并通入压缩空气,通气量以 形成水体4cm/s的缓流为宜;将蛋白核小球藻浓缩液和EM菌液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投 入到饵料罐中,在28°C的温度下,通入压缩空气活化36h,形成裸腹潘的混合饵料;将混合 饵料加入到育种池中,添加量为培养水体质量的3%。;将裸腹潘的种苗投入到育种池中,投 入量为育种池水体质量的4. 6%。,并向育种池中继续加入混合饵料;当育种池中的裸腹潘 培养72h后,将培养液连同裸腹潘投放到培养池中,培养池温度保持25-30°C ;当培养池中 裸腹潘为培养水体质量的10%。以上时,将裸腹潘虫体与培养液从培养池的溢流口排出。
[0023] 培养条件:水量:IOL ;水温:28. (TC ;培养时间:72小时。
[0024] 培养结果:投放裸腹潘种苗460g,占水体的4. 6%,可期待产量:46kg/T ;饵料系数 为 1:1。
[0025] 实施例2
[0026] 其余同实施例1
[0027] 培养条件:水量1000L,水温25-26°C ;培育时间48h。
[0028] 试验结果:投放裸腹潘种苗3kg,产出21kg,净产量18kg,消耗小球藻浓缩液30kg, 饵料系数(净产量与小球藻浓缩液的质量比)为1:1. 7。
[0029] 实施例3
[0030] 其余同实施例1
[0031] 培养条件:水量20000L,水温25-26°C ;培育时间54h。
[0032] 试验结果:投放裸腹潘种苗50kg,产出318kg,净产量268kg,消耗小球藻浓缩液 500kg,饵料系数为1:1.87。
[0033] 1实施例1-3检测结果:
[0034] 检测环境条件:温度19°C相对湿度45%
[0035] 检测所用仪器:EK_200i电子天平AA600石墨炉原子吸收器
[0036] LRH-150生化培养箱
[0037] 表1实施例1-3制备的裸腹潘生物饵料的检测结果
[0038]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裸腹潘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自来水加入到育种池和培养池中,温度调节至25-30°C,并通入压缩空气,通气量以 形成水体3-5cm/s的缓流为宜; 将蛋白核小球藻浓缩液和EM菌液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投入到饵料罐中,在 25-30°C的温度下,通入压缩空气活化24-48h,形成裸腹潘的混合饵料; 将混合饵料加入到育种池中,添加量为培养水体质量的1-5%。; 将裸腹潘的种苗投入到育种池中,投入量为育种池水体质量的1-3%。,并向育种池中继 续流加混合馆料; 当育种池中的裸腹潘培养48-72h后,将培养液连同裸腹潘投放到培养池中,培养池温 度保持25-30°C ; 当培养池中裸腹潘为培养水体质量的10%。以上时,将裸腹潘虫体与培养液从培养池的 溢流口排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EM菌液中包括枯草杆菌、光合细菌与 裂殖壶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培养液的PH为6. 5-8.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溢流口排出的裸腹潘虫体经80-100目的过滤筛过滤采收; 将过滤出的裸腹潘虫体清洗,在_30°C以下冷冻; 经冷冻的裸腹潘虫体存放于-15°C至_20°C的冷冻库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过滤得到的培养液经泡沫分离器净化处理后返回培养池循环使用。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4488829SQ20151000736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5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5年1月7日
【发明者】董乃畅, 姜石中, 郑宇喆 申请人:董乃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