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子与白苏的套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6014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子与白苏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麻子是甘肃地区特有农产品之一,其籽实可食用、榨油、药用,也可作为鹦鹉饲料,其茎秆则可作为燃料,也可用于抽取麻绳,是一种用于麻绳,是一种多用途的农作物。麻子茎秆较多,枝叶繁茂且易倒伏,主要是由于麻子呈伞状结构,主干处较为脆弱而枝叶较多,使其承受过重所致。目前,有关麻子种植的报道较少,而且传统的种植方法以开放式种植为主,即为密植和蔬植,进行密植,则长势高,分叉少,成熟季节割下,将秆用水浸泡数日,再将皮剥下,即成麻:进行疏植,则分叉多,多用于采集种子。针对上述两种种植方法而言,密植则会影响麻子籽实的产量,甚至造成绝收现象,进行疏植则会影响麻子茎秆的质量,抽麻则会明显减少。

白苏为一年生草木,其种子可榨油,并可与老茎共入药,叶可提取芳香油,株高约1米,茎方形有沟,多分枝,基部坚硬,光滑,上部有白色毛茸。叶卵圆形,先端尖,背面有腺肥、中耕、除草和防治褐斑病、锈病和造桥虫。种子含油率为30%—51%,其油含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麻酸等,属快干性油,工业上用作涂料。白苏嫩叶幼花也可供食用,中医学上称紫苏和白苏为苏梗,用于治疗感冒风寒,食积气滞,白苏种子还可作鸟粪的饲料。

由于麻子株高1米以上,而白苏株高约为1米,因此,将白苏与麻子进行套种,白苏则可为麻子主干提供支撑,有效防止麻子倒伏,同时,麻子也可为白苏提供支撑,防止白苏倒伏,进一步说,还可以使麻子与苏子形成高低层次,有效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子与白苏的套种方法,采用相互支撑的伞状结构,有效防止两种作物倒伏,还使其形成高低层次的结构,更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麻子与白苏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 具体步骤:

1、选地及施肥

1)选地:由于麻子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山丘地即可种植,而白苏对土壤要求较高,其性喜温向阳环境,适栽于疏松肥沃土壤环境中,因此,麻子与白苏套种时,其选地要求以白苏对土壤的需求为主,选择向阳且土壤疏松、土壤肥沃的土地;

2)整地:将选择好的土地播种前年秋季深耕一次,然后磨碎、耙平;

3)施肥:种植当年开春后施足农家肥,施肥量为100千克∕亩;

2、播种

1)种子处理:播种前,麻子和白苏种子均需晾晒,以防止种子下播后坏死;

2)翻地:播种当天浅耕土地,耕地深度为15—20厘米,然后磨碎土质待播;

3)播种:播种时间为3到4月份,麻子和白苏实行单行混播,麻子亩播种量为0.5—1.0千克,白苏亩播种量为0.5—0.8千克,麻子和白苏播种行距为40—50厘米;

3、田间管理

1)补苗:播种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种植密度,补苗采用稠苗稀栽的方法进行,即出苗过密的种苗移栽至缺苗处,移栽应选择阴天或小雨时进行;

2)浇水与排水:浇水采用喷灌,确保幼苗获得均衡的水分,以免淹苗或早苗;

3)追肥:每次浇水后应视牧草生长情况追肥,追肥主要以钾肥、磷肥为主,追肥量为钾肥10—20千克∕亩,磷肥千克∕亩:

4)除草:麻子植株生长至50—60厘米,白苏植株长至30—40厘米左右时,进行除草,应以人工除草为宜,除草时连带松土,破土深度为3—5厘米,应注意防止伤苗;

5)病虫害防治:麻子和白苏病虫害发生很小,应注意观察,若发生病虫害时用敌敌畏喷洒防止即可;

4、收获:

麻子与白苏收获期基本相同,均在中秋后开始收获,收获时先收割白苏,后收割麻子,白苏收割后先摊放1天,然后扎捆便于运送,麻子收割后直接扎捆;

5、脱粒

经晾晒、扎捆的白苏运送至干净宽敞的场地,然后摊开充分晒干,麻子也分开摊放以充分晒干,白苏晒干后用长棍轻轻敲打脱粒,麻子晒干后扎成小捆,然后手握根于摔打脱粒,脱粒后充分晒干,回收保存。

与现有种植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麻子与白苏进行套种,使麻子与白苏形成层次结构,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麻子与白苏均为伞状,套种可相互支撑,有效防止倒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