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竹头无料仿生栽培竹荪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荪被誉为“真菌皇后”,是我国名贵的食用菌。自九十年代初期福建省古田县首创野外荫棚畦床栽培竹荪成功之后,实现了当年春季接种,发菌培养便进入收获期,每平方米竹荪产量干品达250~350克,高产的达500克。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二,单产提高10倍的高效成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栽培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采取竹头无料仿生栽培竹荪的方法,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降低成本,而且拓宽栽培领域,解决“菇粮争地”的矛盾,使竹荪生产又出现一次新的飞跃。
该方法包括:①选择砍伐2年以上的毛竹头,在竹头旁边上坡方向,挖一个穴位,大小5~6厘米,深20~25厘米,穴位填腐竹叶厚5厘米。②播一层竹荪菌种后,再填一层腐竹叶10厘米厚,再播种一层菌种,照此填播2~3层,最后用腐竹叶和挖出来的土壤覆盖2~3厘米厚,轻轻踩实。若土壤干燥,要浇水增湿,上覆杂草、枝叶遮阳挡风,保湿保温。菌种下播时,注意下层少播,上层多播,使菌丝恢复后更好的走向死竹鞭。③也可以采取在竹林里从高向低,每隔25~30厘米挖一条小沟,深7~10厘米,沟底垫上少许腐竹或竹鞭,撒上菌种,然后盖土。
一般每亩毛竹林有旧竹头180~200个,挖蔸花工费钱,留作又难腐烂,就地利用栽培竹荪,可以进行竹头分解,两全其美。利用旧竹头栽培竹荪,完全靠自然环境条件,因此在春季3~4月播种为宜,此时春回大地,气温地湿适宜菌丝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该方法包括:①选择砍伐2年以上的毛竹头,在竹头旁边上坡方向,挖一个穴位,大小5~6厘米,深20~25厘米,穴位填腐竹叶厚5厘米。②播一层竹荪菌种后,再填一层腐竹叶10厘米厚,再播种一层菌种,照此填播2~3层,最后用腐竹叶和挖出来的土壤覆盖2~3厘米厚,轻轻踩实。若土壤干燥,要浇水增湿,上覆杂草、枝叶遮阳挡风,保湿保温。菌种下播时,注意下层少播,上层多播,使菌丝恢复后更好的走向死竹鞭。③也可以采取在竹林里从高向低,每隔25~30厘米挖一条小沟,深7~10厘米,沟底垫上少许腐竹或竹鞭,撒上菌种,然后盖土。
一般每亩毛竹林有旧竹头180~200个,挖蔸花工费钱,留作又难腐烂,就地利用栽培竹荪,可以进行竹头分解,两全其美。利用旧竹头栽培竹荪,完全靠自然环境条件,因此在春季3~4月播种为宜,此时春回大地,气温地湿适宜菌丝生长。
竹荪不耐旱也不耐渍,因此穴位排水沟要疏通。干旱时要浇水保湿,以不低于60%为好。冬季15~20天浇水一次,夏季3~5天一次。浇水不宜过急,防止冲散表面盖叶层。土壤含水量要经常保持15~18%。每年都必须砍伐一定数量的竹子,增加竹鞭腐殖质,使菌丝每年均有新的营养成源。每年冬季必须耕地一次,除掉杂草,疏松土壤,使菌丝得到一定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