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沙漠的植物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534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沙漠改良的方法,特别涉及到一种改良沙漠的植物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荒漠化也即沙漠化,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定义的关键是“沙质地表条件”。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我国68%的后备土地资源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沙化土地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耕地面积近1/4,涉及212个县(旗)。在这些沙化土地中,大兴安岭两侧的半干旱地带约占41%;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约占32%;西部干旱荒漠地带约占27%。全国每年因沙化荒漠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而且沙化面积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扩展,已影响到全国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存环境。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沙漠改良的方法,用以解决我国目前沙漠化严重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沙漠的植物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沙漠的植物种植方法,为采用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与具有抗旱、固氮、耐盐碱特性的多年生牧草植物相结合,同步建成植被生态和牧草生产系统的技术,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

(1)选择春季的3-5月,将目标沙漠地平整,进行灌溉,灌溉播种具有抗旱、固氮、耐寒、耐盐碱特性的草原3号杂花小叶苜蓿、甘肃红豆草、沙打旺、野豌豆或沙生冰草多年生牧草植物;

(2)在播种的沙地喷洒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

(3)自然生长1年后进行牲畜放牧,强度为3-5只/年/m2

所述的植改良沙漠的植物种植方法,种子播种前在25-35℃的清水中浸泡2-3天。

所述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为采用重量百分比为30—50%有机麦草秸秆、20-30%的无机氮磷化肥和20-30%的腐殖质,混合后高温发酵制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具有抗旱、固氮、耐寒、耐盐碱特性的多年生牧草植物与具有粘结固沙、吸湿渗水、保持水土、肥沙养苗和保温促长作用的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相结合,同步建成植被生态和牧草生产系统的技术,同时通过有限制的进行畜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改良沙漠的植物种植方法,为采用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与具有抗旱、固氮、耐盐碱特性的多年生牧草植物相结合,同步建成植被生态和牧草生产系统的技术,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

选择春季的3-5月,将目标沙漠地平整,进行灌溉,灌溉播种具有抗旱、固氮、耐寒、耐盐碱特性的草原3号杂花小叶苜蓿、甘肃红豆草、沙打旺、野豌豆或沙生冰草多年生牧草植物;所述的植改良沙漠的植物种植方法,种子播种前在25-35℃的清水中浸泡2-3天。

(4)在播种的沙地喷洒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

(5)自然生长1年后进行牲畜放牧,强度为3-5只/年/m2

所述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为采用重量百分比为30—50%有机麦草秸秆、20-30%的无机氮磷化肥和20-30%的腐殖质,混合后高温发酵制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