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272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牡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据说全球有100多种,我国已报道的有20多种,牡蛎自附着开始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着物而自行移动,仅有启闭壳运动,左壳固着,只有右壳能启闭张合运动,并依靠右壳启闭运动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动,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紧闭贝壳以度难关,长牡蛎为广温性贝类,在0~32℃水温中能生活,最适生长水温为15~25℃,它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在盐度为10-40‰范围内均有分布,盐度低的海区生长快,牡蛎主要摄食单细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无特殊的规律性,一般水温在10~25℃时摄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摄食强度相对减弱,目前牡蛎养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两种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过程有:亲贝暂养与促熟,采卵、孵化和选优,饵料与幼虫培育,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稚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过程有:采苗场选择、亲贝性腺发育检查、浮游幼虫的采集和调查、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等工序。

牡蛎的养殖方法较多,随着养殖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其中较常见的有插竹养殖、底播养殖、条石和立石养殖、垂下养殖等,其中垂下养殖又分为栅架式、延绳式和筏架式,不论是哪种养殖方法、方式,然而棚架式的养殖方式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人们使用较多的养殖方式,然而在牡蛎附苗器制作过程中要在附苗器上打上一个一个穿线孔,目前全部靠人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增加了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轻巧灵活的牡蛎附苗器打孔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包括基座,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固定柱和凹槽,在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横臂,在所述横臂顶端一体成型设置有限位筒,所述固定柱顶端通过螺丝固定有摇臂,所述摇臂和所述横臂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摇臂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摇臂上设置打孔针,所述打孔针穿过所述限位筒,所述打孔针上设置有挡片,所述打孔针为双针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或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不少于3个,所述摇臂不少于3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提出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使用方便、轻巧灵活,不用的时候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摇臂被弹起,打孔针离开凹槽,使用时直接按下把手即可,可同时对多个附苗器进行打孔作业,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节省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的固定柱主视图;

图3是是本发明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的固定柱左视图;

图4是是本发明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的摇臂结构图;

图5是是本发明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的打孔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包括基座1,在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固定柱2和凹槽3,在所述固定柱2上设置有横臂4,在所述横臂4顶端一体成型设置有限位筒5,所述固定柱顶2端通过螺丝6固定有摇臂7,所述摇臂7和所述横臂4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8,所述摇臂连接固定杆71,所述固定杆71上设置有把手72,所述摇臂7上设置有打孔针9,所述打孔针9穿过所述限位筒5,所述打孔针9上设置有挡片91,所述打孔针为双针头设置,这样可以直接对多个附苗器进行打孔,而且一次性完成,不需要再对同一个附苗器进行二次打孔操作,使用起来节省了很多时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为3个,所述摇臂为3个

本发明所提出一种多重针头牡蛎附苗器的打孔装置,使用方便、轻巧灵活,不用的时候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摇臂被弹起,打孔针离开凹槽,使用时直接按下把手即可,可同时对多个附苗器进行打孔作业,就可以在牡蛎附苗器上打下用于穿绳子的孔,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节省了时间。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