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用中药杀菌消毒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67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验科用中药杀菌消毒液。

(二)

背景技术:

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检验科作为医院进行医学检验的科室,检验工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混入检验标本,影响检验效果,使检验结果不精确,为此,检验科的杀菌消毒工作十分重要。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一种检验科用中药杀菌消毒液。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检验科用中药杀菌消毒液,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茵陈10-25克、良姜10-26克、姜黄11-26克、黄药子12-25克、五味子10-25克、连翘10-26克、白芷10-26克、紫苏叶10-25克、知母10-24克、花椒10-26克、大蓟10-23克、黄芪10-26克、莪术10-25克、大青叶10-25克、红藤10-26克、茜草10-26克、薄荷10-25克、羌活10-22克、升麻10-23克、柴胡10-23克、泽泻10-26克、麻黄10-25克、桂枝10-29克、防风10-26克、常山10-25克、佩兰10-26克、石苇10-25克、桑寄生10-22克、蛇床子10-26克、何首乌10-25克、菊花10-26克、大戟10-26克、芫花10-25克、赤芍10-23克、瞿麦10-26克、虎杖10-25克、蚤休10-25克、当归10-25克。

优选的,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茵陈10克、良姜10克、姜黄11克、黄药子12克、五味子10克、连翘10克、白芷10克、紫苏叶10克、知母10克、花椒10克、大蓟10克、黄芪10克、莪术10克、大青叶10克、红藤10克、茜草10克、薄荷10克、羌活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常山10克、佩兰10克、石苇10克、桑寄生10克、蛇床子10克、何首乌10克、菊花10克、大戟10克、芫花10克、赤芍10克、瞿麦10克、虎杖10克、蚤休10克、当归10克。

将上述中药清洗后煎煮,滤渣、放凉后,按照1:9的比例与75%的酒精溶液混合,混合均匀后静置、滤渣,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杀菌洗液,即为所述的检验科用中药杀菌消毒液。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经、胃经、膀胱经。清湿热、退黄疸。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湿退黄药。用治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性肝炎。含叶酸、挥发油;花及果中含有6,7-二甲氧基香豆精、氯化钾和绿原酸。具有利胆、解热、降脂、降血压、平喘、抑菌、抗病毒、利尿、抗癌等作用,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良姜:性热,味辛。归脾经、胃经。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属温里药。用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根茎含多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还可能含有鼠李柠檬素及7-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又含挥发油。

姜黄:性温,味苦、辛。归脾经、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用治心腹痞满胀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主要含挥发油及酚性物质。挥发油已鉴定出51种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有姜黄酮、姜油烯等;酚性成分主要有姜黄素等。应用薄层一比色法测定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并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炎、抗肿瘤、抗艾滋病、抗生育、降血脂等作用。

黄药子:性平,味苦。归肝经、心经。清热、凉血、解毒、消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用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甲状腺肿。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含少量薯蓣皂苷、薯蓣毒皂苷以及黄药子萜A、黄药子萜B、黄药子萜C等呋喃去甲基二萜类化合物。临床上用黄药子酊、复方黄药子浸膏片、黄药子素片治疗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瘤,有一定的疗效,其中以复方黄药子浸膏片(含碘化钾)疗效较好。对甲状腺、食道、胃及直肠、乳房恶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经、心经、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用治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果实含多种木脂素,还含挥发油,对中枢兴奋药戊四唑和士的宁半数致死量的影响。种仁含五味子素A、B、C,五味子醇A及五味子醇B[17]。据报导,五味子煎剂静脉注射,对正常兔和大都有呼吸兴奋作用,使吸收加深、加快,并能对抗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酊剂亦有同样效果。

连翘:性微寒,味苦。归肺经、心经、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用治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含木脂素类、黄酮类、挥发性成分、苯乙烷类、乙基环己醇类、三萜类及香豆素类等化合物。其中桦木酸、连翘苷、牛蒡子苷、罗汉松脂苷、松脂素、连翘醇苷C、连翘醇苷D等具重要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主要功能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保肝、强心利尿、止呕、降压和维生素P样作用。

白芷:性温,味辛。归胃经、大肠经、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用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尤其对头痛等有良好的效果,并有解毒、消炎作用。近来发现,对心脏冠脉有扩张作用,可考虑用治冠心病。含挥发油。挥发油中检出29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甲基环葵烷、1-十四碳烯、月桂酸乙酯。还含数种呋喃香豆素。甲醇提取物有抗辐射作用。水煎剂还对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有散寒解表、行气宽中的功效。紫苏叶能扩张毛细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发汗,其浸液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紫苏叶与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寒作用。用于体弱婴儿,对偶感风寒易患感冒者有效。

知母:性寒,味苦、甘。归肺经、胃经、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用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含多种皂苷。尚含胆碱、烟酸、泛酸以及恾果苷。药理研究认为,有解热、镇痛、消炎和利尿作用。

花椒: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属温里药。用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等;外用治湿疹瘙痒。含挥发油,油中含有柠檬烯、枯醇、牻牛儿醇等。药理实验表明,果皮注射液有止痛、麻醉作用;牻牛儿醇小量可引起离体肠管蠕动,大量则使之抑制;水煎剂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副伤寒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所含挥发油可使蛔虫、蛲虫中毒。

大蓟:性凉,味甘、苦。归心经、肝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外用鲜品适量,捣敷。用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鲜叶含有6-甲氧基柳穿鱼苷、6,4’一二甲氧基黄芩素-7-鼠李葡萄糖苷。并含柳穿鱼素,5,7-二羟基-6,4’一二甲氧基黄酮。据报道,全草显生物碱及挥发油反应。具有降血压、抗菌等作用,对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治疗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补气宜炙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主要含三萜皂苷、黄酮及多糖等成分。水煎剂具调节免疫、抗衰老和抗应激作用。

莪术: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肝经。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用于治疗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含挥发油。临床用莪术油注射剂静脉滴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获较好疗效,对婴儿RSV肺炎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油制剂具抗肿瘤作用,治疗卵巢癌、恶性淋巴癌、肺癌、肝癌有一定疗效。

大青叶:性寒,味苦。归心经、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清斑。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用治温病、血热发斑、壮热不退以及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症等。含黄酮苷一山大青苷,对大鼠有利尿作用,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及右旋糖酐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此外,也含有靛玉兰、靛蓝等成分。

红藤:苦,平。归大肠经、肝经。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凉血、止血、祛瘀、通经。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阏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含紫茜素、茜素、茜草色素等成分。小鼠口服根煎剂有明显止咳和祛痰作用,但加酒精沉淀后,滤液即无效;根煎剂能对抗离体兔回肠的收缩作用;根水提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根温浸液能扩张蛙足蹼膜血管,并稍能缩短家兔的血液凝固时间;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薄荷:性凉,味辛。归肺经、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用治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红肿疼痛、皮肤瘙痒、麻疹透发不畅等。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薄荷中主要含挥发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本品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80%(毫升/克)。具有发汗、解热、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具消炎及解痉等作用;还能刺激神经末梢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向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对革兰氏阻性、革兰氏阴性球菌、杆菌及多种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羌活:性温,味辛、苦。归膀胱经、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用治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羌活根茎含香豆精类化合物、酚性化合物、挥发油(约2.7%)、脂肪酸类、氨基酸类、糖类,羌活还含苯乙基阿魏酸酯。宽叶羌活的地下部分含香豆精类化合物、酚性化合物,还含β-谷甾醇葡萄糖甙及挥发油。

升麻:性微寒,味辛、微甘。归肺经、胃经。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用治风热头痛、热毒咽肿、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对兔、大鼠的食物性高胆甾醇血症具有降低胆甾醇的作用。

柴胡: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根含皂苷、挥发油.柴胡醇,另含春福寿醇等成分。药理试验证明有解热、抗炎、抗肝损伤、抗辐射损伤、抗菌等作用。

泽泻:性寒,味甘。归肾经、膀胱经。利小便、清湿热。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用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等。含有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包括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C及泽泻醇A酸酯、泽泻醇B酸酯、泽泻醇C酸酯等。并含胆碱、卵磷脂和一种磷脂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泽泻醇A24-醋酸酯、泽泻醇B23-醋酸酯的含量。有利尿、调节血脂、抗肾结石形成、降血压、抗脂肪肝、抗肾炎活性等药理作用。在大白鼠的利尿试验中,发现冬季产的泽泻利尿效力大,生泽泻、酒炙、麸炒泽泻均有利尿作用,而盐泽泻无利尿作用。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经、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用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多用治表症已解、气喘咳嗽。含多种生物碱及挥发性盐基苄基甲胺等。其中以麻黄碱为主要有效成分,占总生物碱量的40%~90%,另含大量微量元素。能兴奋中枢神经,还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能抗过敏,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有解热作用;麻黄油乳剂有镇痛作用及引起肌肉瘫痪现象,对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麻黄定碱能降低血压,并有利尿作用。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属辛温解表药。实验表明,桂皮醛还有抗惊厥、抗菌、抗病毒、扩张血管和抗炎作用。用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是桂皮醛,为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防风:性温,味甘、辛。归膀胱经、肝经、脾经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治疗感冒、头痛、发热、无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皮肤风湿瘙痒、破伤风等症。含挥发油,油中有20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辛醛、β-甜没药烯,人参炔醇(相对含量为82.6%),此外含有色原酮、香豆素、聚乙炔类、多糖类等成分。防风煎剂或醇浸剂,给兔灌胃或给大鼠腹腔注射,有解热作用;给小鼠灌胃或腹腔及皮下注射防风煎剂及醇浸剂,有镇痛作用;肌注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大鼠血液黏度;防风煎剂、醇浸剂灌服或腹腔给药,对大鼠、小鼠具抗炎免疫作用。防风煎剂具抗菌、抗病毒作用。

常山:性寒,味苦、辛。有毒。归肺经、肝经、心经。截疟、涌吐劫痰。属涌吐药。用治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含常山碱甲、常山碱乙和常山碱丙、常山次碱、喹唑酮、常山素A、常山素B和伞形花内酯等。总提取物对人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和动物实验性疟原虫均有较好疗效。常山碱乙抗阿米巴原虫效力比依米丁大1倍。动物试验表明,常山碱甲、常山碱乙、常山碱丙能降低血压。

佩兰:性平,味辛。归脾经、胃经、肺经。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属化湿药。多用治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含挥发油;叶含香豆精、香豆酸、麝香草氢醌;根含兰草素。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排卵。

石苇:具备利水通淋,清肺泄热等功效。可用于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等。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经、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用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广寄生苷、槲皮素及槲皮苷;叶中含金丝桃苷。桑寄生水浸出液、乙醇一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均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注射液对正常和颤动的豚鼠心脏冠状血管有舒张作用。此外,还具利尿和抗病毒作用。

蛇床子:性温,味辛、苦。归肾经。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属杀虫止痒药。用治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具性激素样、平喘、镇静、局部麻醉和抗微生物等作用。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蒎稀、异缬草酸龙脑酯、欧芹酚甲醚、二氢欧山芹醇、佛手柑内酯、蛇床子素、异茴芹素等。

何首乌:性温,味苦、甘、涩。归肝经、肾经、心经。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血药。何首乌具抗衰老、增强免疫、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能促进血细胞新生和发育、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并具保肝作用。用治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含蒽醌类化合物,其中大黄素-8-0-B-D-葡萄糖苷是何首乌中促智的活性成分之一;醌类成分二苯乙烯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一2-0-B-D-葡萄糖苷具有广泛的心血管活性、免疫调节、保肝作用等,酰胺化合物有穆坪马兜酰胺、N-反式阿魏酰基-3-甲基多巴胺等;色原酮类有7一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等;以二苯乙烯苷,为抗衰老、降血脂的活性成分。另含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6”-O-a-D-吡喃葡萄糖)-B-D-葡萄糖苷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作用。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归肺经、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用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含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密蒙花苷等。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凡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均忌用。

大戟:性寒,味苦。归肺经、脾经、肾经。泻水饮、利二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峻下逐水药。应用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大戟根乙醚抽出物有致泻作用,热水抽出物对猫有剧泻作用。根皮70%乙醇提取液注射于动物,血压轻微上升,肾容积显著缩小,无论剂量大小,利尿作用均不显著。健康成人服煎剂亦无明显利尿作用。提取液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能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东北的大戟(Euphorbia sp.)鲜叶汁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但除去鞣质后,抗菌作用即消失,制剂保存数天或加热亦可使抗菌作用减弱甚至丧失。

芫花:苦、辛,温;有毒。归肺经、脾经、肾经。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

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用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养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含芍药苷、新芍药苷、赤芍甲素、赤芍乙素及棕榈酸等。提取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ADP、烙铁头蛇毒和花生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水煎剂在体外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正丁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S-180实体瘤有抑制作用。因本品含苯甲酸及酚类,可配合其他中草药作为化妆品的防腐剂。

瞿麦:性寒,味苦。归心经、小肠经。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用治热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月经闭止。含皂苷、糖类维生素A样物质。全草尚含少量生物碱。药理研究表明,有利尿、降血压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虎杖:性微寒,味微苦。归肝经、胆经、肺经。祛风利湿、散瘀止痛、止咳化痰。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退黄药。用治关节疼痛、经闭、湿热黄疸、慢性支气管炎、高血脂症、烫火伤、跌扑损伤等。含有蒽醌类衍生物,据分析总量可达2.1010,以游离型为主(1.4%),结合型含量较低(0.6%)。并含有芪类化合物芪三酚(即白藜芦醇)及其苷芪三酚苷(即虎杖苷)等,含一定量的鞣质、多个黄酮类化合物。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的含量,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蒽醌的含量(以大黄素计不得少于1.5%)。药理实验表明,本品能调节血脂,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并能改善高血脂动物的血液高黏状态,使血黏度恢复正常,防治血栓的形成和血瘀症;并有抗肝损伤、抗休克、抗菌、镇咳、降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蚤休: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归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用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含重楼皂苷A、重楼皂苷B、重楼皂苷C、重楼皂苷D、重楼皂苷E、重楼皂苷F、重楼皂苷G、重楼皂苷H,苷元为薯蓣皂苷。此外,尚含多种氨基酸及甾酮。动物实验表明,水煎剂有抑菌止咳作用;皂苷部分有抗癌作用,并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经、心经、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用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酯、正丁烯基嗼内酯和当归酮等。尚含维生素B12和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抑制离体动物的子宫而兴奋整体动物的子宫。藁本内酯对实验动物有平喘作用,对其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抗贫血作用可能与所含的维生素B12和铁、锌等微量元素有关。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具有杀菌能力强,作用速度快,稳定性好的显著优点,适应于检验科以及医院其他科室的杀菌消毒,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动物无刺激,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理想杀菌药物。

(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茵陈25克、良姜26克、姜黄26克、黄药子25克、五味子25克、连翘26克、白芷26克、紫苏叶25克、知母24克、花椒26克、大蓟23克、黄芪26克、莪术25克、大青叶25克、红藤26克、茜草26克、薄荷25克、羌活22克、升麻23克、柴胡23克、泽泻26克、麻黄25克、桂枝29克、防风26克、常山25克、佩兰26克、石苇25克、桑寄生22克、蛇床子26克、何首乌25克、菊花26克、大戟26克、芫花25克、赤芍23克、瞿麦26克、虎杖25克、蚤休25克、当归25克,将上述中药清洗后煎煮,滤渣、放凉后,按照1:9的比例与75%的酒精溶液混合,混合均匀后静置、滤渣,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杀菌洗液,即为所述的检验科用中药杀菌消毒液。

实施例2:

取茵陈10克、良姜10克、姜黄11克、黄药子12克、五味子10克、连翘10克、白芷10克、紫苏叶10克、知母10克、花椒10克、大蓟10克、黄芪10克、莪术10克、大青叶10克、红藤10克、茜草10克、薄荷10克、羌活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常山10克、佩兰10克、石苇10克、桑寄生10克、蛇床子10克、何首乌10克、菊花10克、大戟10克、芫花10克、赤芍10克、瞿麦10克、虎杖10克、蚤休10克、当归10克,将上述中药清洗后煎煮,滤渣、放凉后,按照1:9的比例与75%的酒精溶液混合,混合均匀后静置、滤渣,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杀菌洗液,即为所述的检验科用中药杀菌消毒液。

实施例3:

取茵陈20克、良姜21克、姜黄20克、黄药子21克、五味子22克、连翘20克、白芷20克、紫苏叶21克、知母19克、花椒20克、大蓟18克、黄芪18克、莪术19克、大青叶21克、红藤21克、茜草20克、薄荷20克、羌活18克、升麻19克、柴胡18克、泽泻19克、麻黄20克、桂枝21克、防风20克、常山20克、佩兰19克、石苇21克、桑寄生16克、蛇床子19克、何首乌18克、菊花21克、大戟21克、芫花20克、赤芍18克、瞿麦19克、虎杖19克、蚤休21克、当归20克,将上述中药清洗后煎煮,滤渣、放凉后,按照1:9的比例与75%的酒精溶液混合,混合均匀后静置、滤渣,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杀菌洗液,即为所述的检验科用中药杀菌消毒液。

临床实验:

1、实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2、菌种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

3、抑菌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本发明杀菌药物,对照组选用氯酸钠消毒液。

4、具体实验步骤:

(1)制备菌液:将上述两组菌种分别接种于两个琼脂培养基上,在37℃下培养24小时,分别从中挑取典型菌落分别接种于两个新鲜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同温度下,培养18小时,备用;

(2)分别取本发明杀菌药物和氯酸钠消毒液各100ml,分别置于稀释容器中,对其分别稀释20 倍,将上两种稀释液溶液分别分置两个容器内,置于无菌条件下,备用;

(3)将上述步骤(1)经营养肉汤培养18 小时的实验菌种用无菌的营养肉汤分别稀释100 倍,每种菌种分装于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对照组和实验组;

(4)将上述步骤(2)所得的本发明消毒液的稀释溶液滴入实验组培养皿,氯酸钠消毒液稀释溶液滴入对照组培养皿。

5、实验观察测量:

对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并测量菌种残留面积,具体结果如上表。

6、观测测量完毕后,将上述培养皿均置于无菌条件下静置三天,跟踪观察发现,对照组菌落继续繁殖,而实验组菌落无变化。

7、实验结果:

实验组的杀菌能力远大于对照组的杀菌能力,且能够抑制菌种继续繁殖。

以上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