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6638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川贝母是中医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其植物形态及功效用途都有详细的论述。川贝母主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是润肺止咳化痰的良药,其中医处方达1000余个,以川贝母为原料的中成药达100种以上。

目前,川贝母药材仍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由于蕴藏量的不断减少,1987年即被国家医药局列为野生资源濒危药材,1995年,川贝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三级品种,由于历版药典收藏的川贝母品种均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均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海拔区,且人工栽培难度相当大。目前川贝母的年市场需求量在1000吨左右,而野生资源的蕴藏量在100吨左右,但是市场对川贝母的需求在逐年攀升,故随着川贝母用量增大,川贝母资源已面临枯竭,其价格也是逐年上涨,直接威胁到广大群众用药和川贝母的市场供应,解决川贝母药用资源问题已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010版药典新增了既能在较低海拔1500米-2000米左右栽培,药用疗效又突出的品种——太白贝母,其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重庆、湖北等地2400-3150米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作为川贝药材的主要种源之一的太白贝母,如今也面临着与川贝母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种子萌发率、开花率、挂果率、成活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地:在海拔高度为1500-3500m,环境温度在-5-20℃,选择有机质含量15%以上,土壤pH值5.0~6.5,坡度不超过10°的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沙土壤区,设置种植区,并设计排水系统,同时应远离麦类作物且避免选马铃薯等块茎作物茬口和重茬、迎茬茬口地;

步骤2,整地:在9-10月份平整种植地,将土壤破碎成粒度为0.3-0.5厘米的细土地,做畦,在上面覆腐熟有机肥,厚度为3-4cm,有机肥和种植区土壤用多菌灵消毒并添加50%氯丹乳油0.5-1kg/667㎡;

步骤3,点播:将经过后熟处理的未干种子分成3瓣,于畦面按5-6cm株行距开穴,每穴1瓣,在种子上用40目~50目的筛子再覆一层基质,其厚度为2-4cm,之后对播种后的地畦进行覆盖,所述基质为砂性泥土、锯末、泥土、腐质土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步骤4,搭建荫棚:每年3月中下旬太白贝母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施熏土或消毒的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667㎡,并需分畦搭建荫棚,出苗后第一年荫棚的郁闭度为50%-70%,第二年郁闭度为50%,第三年郁闭度为30%,并且需要在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炼苗;

步骤5,追肥:每年4月中上旬太白贝母苗出土后,5月中旬增施肥料,每667㎡施尿素30-40kg,磷肥60-100kg,钾肥60-100kg,期间,对种植区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8-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6-7月太白贝母花果期内用40-60kg的过磷酸钙或40-60kg的磷酸二氢钾追施肥一次;8月中下旬太白贝母倒苗后,在畦面上覆2-3㎝厚的熏土或消毒的腐熟有机肥,另外在太白贝母生长过程中,太白贝母露出的部分要及时覆土,避免太白贝母曝晒于太阳下;

步骤6,除草:太白贝母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杂草,除草时带出的小贝母随即栽入土中,每隔10-15天将除的草,放在田间暴晒,暴晒后的草肥沃在幼苗的根系两侧;

步骤7,病虫害防治:当幼苗出土0.8~1.2cm,用50%甲基托布津600~9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600~900倍,喷洒2~3次,每次间隔10~15天,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消毒病穴,也可撒草木灰消毒;

步骤8,采收:播种后第四年即可采收,采收的方式是使用塑料抓耙进行翻动泥土,然后将泥土里的果实采收到预留的腐殖地里,腐殖地表面覆盖秸秆,即可过冬。

上述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对播种后的地畦进行覆盖,所使用的覆盖物有:塑料薄膜、稻草、木屑、苔藓、泥炭、树皮、腐殖质土、谷壳、松针、黑色遮阳网;其中木屑采用针叶树木屑;黑色遮阳网选用8-16根网,即经纬每25mm有8-16根编丝。

上述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需要进行后熟处理的种子选择形状为倒卵状三角形、呈明亮的黄褐色、干粒重为1.4g~2.0g的果实。

上述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的种子后熟处理采用低温流水方法处理,然后再进行赤霉素浸泡处理;所述低温流水方法处理的温度为2℃~5℃,时间为10~30天,水流速度为0.8m/s~1.2m/s;所述赤霉素浓度为20~40ppm、浸泡时间为28~32小时。

上述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的种子后熟处理是将种子和腐殖土堆放入存储槽内,先在存储槽底部铺一层层高为10-15cm的腐殖土,然后在腐殖土表面均匀堆放层高不超过25cm的种子,再在种子表面均匀铺一层层高为10-15cm的腐殖土,腐殖土的湿度保持为80%-85%,采用恒温方法处理时间40天,后熟处理的恒温温度为8℃。

上述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土壤PH值不达标时,需要调整土壤pH值,可使用土壤施硫磺粉,施入硫磺粉时要在栽植前一年结合整地进行,将硫磺粉过筛后与5倍体积细土混匀后施用。

上述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土壤PH值不达标时,需要调整土壤pH值,可使用松针配合硫磺粉对土壤进行改良,其中松针、原土、粪肥、硫磺粉按照重量份数比2:3:1:2。

上述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土壤PH值不达标时,需要调整土壤pH值,可在土壤中施入锯未、草炭、苔藓和硫磺粉进行土壤改良,其中锯未、草炭、苔藓和硫磺粉的重量份数比为1:1: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播种时采用点播的方法,其种子用量少,萌发率高,植株存活率高,种植成本低,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产量,播种后再用特殊的基质进行覆盖,更好地促进了种子的胚分化,同时,本发明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施肥量和各种培育参数,有机肥料和种植区土壤用多菌灵消毒并添加氯丹乳油及贝母生长过程中对种植区喷甲基托布津,可以防止锈病,也可避免金针虫等危害植株,降低了太白贝母鳞茎的病虫害,在太白贝母花果期内追施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提高了种子及商品鳞茎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地:在海拔高度为1500-3500m,环境温度在-5-20℃,选择有机质含量15%以上,土壤pH值5.0~6.5,坡度不超过10°的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沙土壤区,设置种植区,并设计排水系统,如果土壤PH值不达标时,需要调整土壤pH值,可使用土壤施硫磺粉,施入硫磺粉时要在栽植前一年结合整地进行,将硫磺粉过筛后与5倍体积细土混匀后施用,或者可使用松针配合硫磺粉对土壤进行改良,其中松针、原土、粪肥、硫磺粉按照重量份数比2:3:1:2,或者可在土壤中施入锯未、草炭、苔藓和硫磺粉进行土壤改良,其中锯未、草炭、苔藓和硫磺粉的重量份数比为1:1:1:2,同时应远离麦类作物且避免选马铃薯等块茎作物茬口和重茬、迎茬茬口地;

步骤2,整地:在9-10月份平整种植地,将土壤破碎成粒度为0.3-0.4厘米的细土地,做畦,在上面覆腐熟有机肥,厚度为3cm,有机肥和种植区土壤用多菌灵消毒并添加50%氯丹乳油0.5kg/667㎡;

步骤3,点播:将经过后熟处理的未干种子分成3瓣,于畦面按5cm株行距开穴,每穴1瓣,在种子上用50目的筛子再覆一层基质,其厚度为2-4cm,所述基质为砂性泥土、锯末、泥土、腐质土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之后对播种后的地畦进行覆盖,所使用的覆盖物有:塑料薄膜、稻草、木屑、苔藓、泥炭、树皮、腐殖质土、谷壳、松针、黑色遮阳网;其中木屑采用针叶树木屑;黑色遮阳网选用8-16根网,即经纬每25mm有8-16根编丝;

步骤4,搭建荫棚:每年3月中下旬太白贝母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施熏土或消毒的腐熟有机肥2000kg/667㎡,并需分畦搭建荫棚,出苗后第一年荫棚的郁闭度为50%-70%,第二年郁闭度为50%,第三年郁闭度为30%,并且需要在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炼苗;

步骤5,追肥:每年4月中上旬太白贝母苗出土后,5月中旬增施肥料,每667㎡施尿素30kg,磷肥60kg,钾肥60kg,期间,对种植区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8天喷一次,连喷3次;6-7月太白贝母花果期内用40kg的过磷酸钙或40kg的磷酸二氢钾追施肥一次;8月中下旬太白贝母倒苗后,在畦面上覆2-3cm厚的熏土或消毒的腐熟有机肥,另外在太白贝母生长过程中,太白贝母露出的部分要及时覆土,避免太白贝母曝晒于太阳下;

步骤6,除草:太白贝母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杂草,除草时带出的小贝母随即栽入土中,每隔10-15天将除的草,放在田间暴晒,暴晒后的草肥沃在幼苗的根系两侧;

步骤7,病虫害防治:当幼苗出土0.8~1.2cm,用50%甲基托布津6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600倍,喷洒3次,每次间隔10天,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消毒病穴,也可撒草木灰消毒;

步骤8,采收:播种后第四年即可采收,采收的方式是使用塑料抓耙进行翻动泥土,然后将泥土里的果实采收到预留的腐殖地里,腐殖地表面覆盖秸秆,即可过冬。

进一步地,步骤3中需要进行后熟处理的种子选择形状为倒卵状三角形、呈明亮的黄褐色、干粒重为1.4g~2.0g的果实。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种子后熟处理采用低温流水方法处理,然后再进行赤霉素浸泡处理;所述低温流水方法处理的温度为2℃~5℃,时间为10~30天,水流速度为0.8m/s~1.2m/s;所述赤霉素浓度为20~40ppm、浸泡时间为28~32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种子后熟处理是将种子和腐殖土堆放入存储槽内,先在存储槽底部铺一层层高为10-15cm的腐殖土,然后在腐殖土表面均匀堆放层高不超过25cm的种子,再在种子表面均匀铺一层层高为10-15cm的腐殖土,腐殖土的湿度保持为80%-85%,采用恒温方法处理时间40天,后熟处理的恒温温度为8℃。

实施例2:

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地:在海拔高度为1500-3500m,环境温度在-5-20℃,选择有机质含量15%以上,土壤pH值5.0~6.5,坡度不超过10°的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沙土壤区,设置种植区,并设计排水系统,如果土壤PH值不达标时,需要调整土壤pH值,可使用土壤施硫磺粉,施入硫磺粉时要在栽植前一年结合整地进行,将硫磺粉过筛后与5倍体积细土混匀后施用,或者可使用松针配合硫磺粉对土壤进行改良,其中松针、原土、粪肥、硫磺粉按照重量份数比2:3:1:2,或者可在土壤中施入锯未、草炭、苔藓和硫磺粉进行土壤改良,其中锯未、草炭、苔藓和硫磺粉的重量份数比为1:1:1:2,同时应远离麦类作物且避免选马铃薯等块茎作物茬口和重茬、迎茬茬口地;

步骤2,整地:在9-10月份平整种植地,将土壤破碎成粒度为0.4-0.5厘米的细土地,做畦,在上面覆腐熟有机肥,厚度为4cm,有机肥和种植区土壤用多菌灵消毒并添加50%氯丹乳油1kg/667㎡;

步骤3,点播:将经过后熟处理的未干种子分成3瓣,于畦面按6cm株行距开穴,每穴1瓣,在种子上用40目的筛子再覆一层基质,其厚度为2-4cm,,所述基质为砂性泥土、锯末、泥土、腐质土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之后对播种后的地畦进行覆盖,所使用的覆盖物有:塑料薄膜、稻草、木屑、苔藓、泥炭、树皮、腐殖质土、谷壳、松针、黑色遮阳网;其中木屑采用针叶树木屑;黑色遮阳网选用8-16根网,即经纬每25mm有8-16根编丝;

步骤4,搭建荫棚:每年3月中下旬太白贝母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施熏土或消毒的腐熟有机肥3000kg/667㎡,并需分畦搭建荫棚,出苗后第一年荫棚的郁闭度为50%-70%,第二年郁闭度为50%,第三年郁闭度为30%,并且需要在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炼苗;

步骤5,追肥:每年4月中上旬太白贝母苗出土后,5月中旬增施肥料,每667㎡施尿素40kg,磷肥100kg,钾肥100kg,期间,对种植区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15天喷一次,连喷2次;6-7月太白贝母花果期内用60kg的过磷酸钙或60kg的磷酸二氢钾追施肥一次;8月中下旬太白贝母倒苗后,在畦面上覆2-3㎝厚的熏土或消毒的腐熟有机肥,另外在太白贝母生长过程中,太白贝母露出的部分要及时覆土,避免太白贝母曝晒于太阳下;

步骤6,除草:太白贝母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杂草,除草时带出的小贝母随即栽入土中,每隔10-15天将除的草,放在田间暴晒,暴晒后的草肥沃在幼苗的根系两侧;

步骤7,病虫害防治:当幼苗出土0.8~1.2cm,用50%甲基托布津9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900倍,喷洒2次,每次间隔15天,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消毒病穴,也可撒草木灰消毒;

步骤8,采收:播种后第四年即可采收,采收的方式是使用塑料抓耙进行翻动泥土,然后将泥土里的果实采收到预留的腐殖地里,腐殖地表面覆盖秸秆,即可过冬。

进一步地,步骤3中需要进行后熟处理的种子选择形状为倒卵状三角形、呈明亮的黄褐色、干粒重为1.4g~2.0g的果实。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种子后熟处理采用低温流水方法处理,然后再进行赤霉素浸泡处理;所述低温流水方法处理的温度为2℃~5℃,时间为10~30天,水流速度为0.8m/s~1.2m/s;所述赤霉素浓度为20~40ppm、浸泡时间为28~32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种子后熟处理是将种子和腐殖土堆放入存储槽内,先在存储槽底部铺一层层高为10-15cm的腐殖土,然后在腐殖土表面均匀堆放层高不超过25cm的种子,再在种子表面均匀铺一层层高为10-15cm的腐殖土,腐殖土的湿度保持为80%-85%,采用恒温方法处理时间40天,后熟处理的恒温温度为8℃。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优选应用范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要点做出的简单修改、结构更改变化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