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榧扦插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19539发布日期:2018-12-11 19:39阅读:2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香榧扦插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为红豆杉科(Taxaceae)榧属(TorreyaArn.)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 ex Lindl)中的一个栽培类型,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资源稀少,生命周期长,是集果用、油用、药用、材用、绿化观赏、生态等多用途的优质经济树种类群。香榧种子食用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加工成干果能作为美味食品,同时也是名贵中药材,其性味甘平,入药具有杀虫、消炎润肺的功效。此外,香榧的树皮可提制工业用的栲胶。其木材纹理直且硬度适中,是造船、建筑、枕木、家具及工艺雕刻的优良材料。香榧景观效果好,四季常绿、树姿优美;生态功能强,幼苗、幼树耐阴,适宜在疏林下种植,造林对原有植被破坏少,是低价值林分改造的优良树种。香榧树冠浓密,林下落叶层厚,树叶容易腐烂,对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都有重要意义。

目前香榧种子极高的经济价值推动了香榧生产的发展,种植规模大幅度增加,对苗木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香榧多嫁接繁殖,仅以榧树作砧木至少要培养2年,常用2+2(2年砧木培养+2年嫁接苗培养)的嫁接苗木,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且目前有培养大苗移栽的趋势,而扦插繁殖在生产上尚未广泛应用。

近年来,由于香榧极高的经济价值,有关香榧的研究报告也不少,主要侧重于细胞学和组织学、分子标记、成分分析、嫁接繁殖技术、栽培抚育技术、组织培养等。就香榧扦插技术也有相关报道,如:专利文献(公开号:CN 104838829A)公开了一种优质食用香榧的无性快繁方法,其直接用选取枝条制作插穗,将插穗扦插在苗床上培育成苗,省去了传统香榧嫁接法催芽育种嫁接的过程,大大降低育苗成本,而且缩短了苗木的结果时间。陈树茂(2001)4月中旬进行香榧1a生硬枝扦插,次年成活率0%;6月下旬扦插,次年成活率65%。郭维华(2002)在7月上、中旬进行扦插,用1000mg·L-1 ABT6号生根粉(GGR6)处理,当年存活率92%,次年保有率83%。万小金等(2006)研究发现,春季香榧1a生枝条扦插,成活率62%;夏季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扦插,基端用0.05% ABT1号生根粉或萘乙酸(NAA)1000mg·L-1溶液蘸10s,55d左右生根,成苗率80%。这些试验得到了一定的初步结果,对香榧扦插有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香榧扦插生根困难作为本领域的技术难题一直没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事实上因香榧扦插苗根系多不发达,尤其是缺乏健壮的侧根,扦插成活率通常会造成一种“假象”,即表面上枝条是成活的,实质上枝条下部没有生根或者很少生根,采用这种扦插苗移栽时也极易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香榧扦插繁殖的方法,解决扦插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香榧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插床准备:于温室中搭建插床,扦插床上方铺设透光率50%的遮阳网,插床内装填扦插基质;

插床为0.3m(W)×1.1m(L)×0.2m(H)的泡沫槽组成,用铁丝固定,底部带有排水槽与排水孔;扦插前在泡沫槽表面喷施0.03%高锰酸钾溶液并覆盖薄膜密封消毒14d;

插床内装填的基质为泥炭、珍珠岩和蛭石的混合基质,体积配比为:泥炭:珍珠岩:蛭石=1:1:1;装填基质时插床底部先铺一层3cm厚半径为1-2cm的陶粒排水层;扦插前2d喷施0.125%多菌灵(25%有效含量)溶液,对基质进行消毒;

2)插穗采集:夏季从10-12a生香榧雌株上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且基部带一段3cm长2a生枝段的枝条(以下简称带踵枝条)作插穗,立即用湿毛巾包裹切口,以防止插穗失水、氧化,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枝条;去除2a生枝段上的叶片;整个插穗浸泡在0.125%多菌灵溶液中消毒约2min,沥干后放在阴凉处备用;所采用的带踵枝条为2a生枝段上保留3条具顶芽的当年生枝条;

作为优选,插穗规格最好为粗度0.2-0.3cm,长度13-15cm,其中长14cm,粗0.27cm效果最好;

3)插穗处理与扦插:扦插前用锋利刀片平切插穗基部,注意保持切口光滑平整,用2.5mg·L-1标典3721扦插专用生根液浸泡插穗基部15s后扦插于插床的基质中,扦插深度为将2a生枝段置于基质中;扦插后立即浇水,保证插穗基部与基质充分接触;

4)扦插后期管理:主要包括水分管理、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水分管理方法如下:扦插初期,利用自动喷雾设备与遮阳网对插穗进行保湿控温,喷雾间隔为喷雾30s停5min,运行时间为8:30-17:00,保持插床湿度70-90%,温度33℃以下;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并发达后,调整喷雾间隔为喷雾30s停20min,运行时间为8:30-17:00;

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每隔10-15d喷施0.125%多菌灵溶液,与0.01%代森锰锌轮用,以防产生抗性;在愈伤组织形成并发达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15%尿素混合液作为叶面肥,间隔期为10-15d;

5)移栽:扦插后5个月对扦插苗进行移栽;基质为泥炭:珍珠岩:蛭石=1:1:1(V/V/V),容器为无纺布育苗袋;作为优选,在移栽前最好进行断根尖处理;

6)移栽后期管理:移栽后于翌年3月份施奥绿肥(OSMOCOTE)5号控释肥(氮磷钾比例为14-13-13),每盆约2g。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香榧扦插生根率达96.67%,侧根数多,根系发达;扦插苗移栽后14个月进行统计,存活率达91.67%,新梢生长量4.53cm,根系发达。本发明解决了香榧扦插不易生根、生根周期长的问题,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能够实现香榧有效快速的无性繁殖,对加快香榧优良基因型推广、促进其保育与造林推广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提及的浓度未作说明的,为本领域的常规的浓度表示方法,即质量百分浓度。

实施例1

香榧扦插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插床准备:扦插地点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北纬29°56'-30°23',东经118°51'-119°52')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的温室。温室扦插床上搭建1.8m高铁架,铺设透光率约50%的遮阳网,配备自动喷雾设备。插床为0.3m(W)×1.1m(L)×0.2m(H) 的泡沫槽组成,用铁丝固定,底部带有排水槽与排水孔。在泡沫槽表面喷施0.03%高锰酸钾溶液并覆盖薄膜密封消毒14d;

2)扦插基质:基质为泥炭(0-10mm,丹麦Pindstrup)、蛭石(5-8mm)、珍珠岩(2-4mm),按泥炭:珍珠岩:蛭石=1:1:1(V/V/V)混合配比。装填基质时插床底部先铺一层3cm厚半径为1-2cm的陶粒排水层。扦插前2d喷施0.125%多菌灵(25%有效含量)溶液,对基质进行消毒。插床及基质的消毒能减少插穗病虫害的发生,保证香榧扦插的成活率;

3)插穗采集与制作:于7月上旬早晨或傍晚于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内的香榧培育基地,从10-12a生香榧雌株上采集带踵枝条做插穗(2a生枝段上保留3条具顶芽的当年生枝条,长约14cm,粗约0.27cm),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枝条。插穗的处理尽量在采集后2h内完成,且处理过程中随时用湿毛巾包裹插穗,以防止插穗失水、氧化。去除踵部以下叶片。整个插穗浸泡在0.125%多菌灵(25%有效含量)溶液中消毒约2min,沥干后放在阴凉处备用;

4)扦插:扦插前用锋利刀片平切插穗基部,注意保持切口光滑平整,切口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越短越好,用2.5mg·L-1标典3721扦插专用生根液(郑州标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浸泡插穗基部15s后扦插。扦插深度不宜过深,约3cm,间距6×6cm,并压紧压实插穗周围的基质,扦插后立即浇水,保证插穗基部与基质充分接触;

5)扦插后期管理:

水分管理:扦插初期,利用自动喷雾设备与遮阳网对插穗进行保湿控温,喷雾间隔为喷雾30s停5min,运行时间为8:30-17:00,保持插床湿度70-90%,温度33℃以下。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并发达(约1个月)后,调整喷雾间隔为喷雾30s停20min,运行时间为8:30-17:00;

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每隔10-15d喷施0.125%多菌灵(25%有效含量)溶液,与0.01%代森锰锌轮用,以防产生抗性。梅雨季节要加强防治,及时通风,防止插穗病虫害发生。在愈伤组织形成并发达(约1个月)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15%尿素混合液作为叶面肥,间隔期为10-15d,具有提高扦插苗抗性,促进生长的作用;

6)移栽:扦插后5个月(当年12月)对扦插苗进行移栽。基质为泥炭:珍珠岩:蛭石=1:1:1(V/V/V),容器为7cm×15cm无纺布育苗袋(美植袋)。移栽前进行断根尖处理;

7)移栽后期管理:移栽后于翌年3月份施奥绿肥(OSMOCOTE)5号控释肥(氮磷钾比例为14-13-13)。

采用该方案,香榧扦插生根率达96.67%,侧根数多,根系发达;扦插苗移栽后14个月进行统计,存活率达91.67%,新梢生长量4.53cm,根系发达。

实施例2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北纬29°56'-30°23',东经118°51'-119°52')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的温室及实验室。温室扦插床上搭建1.8m高铁架,铺设透光率约50%的遮阳网,配备自动喷雾设备。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及处理

早晨或傍晚于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内的香榧培育基地,从10-12a生香榧雌株上采集当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枝条(以下简称普通枝条)。插穗的处理尽量在采集后2h内完成,且处理过程中随时用湿毛巾包裹插穗,以防止插穗失水、氧化。插穗粗度0.2-0.4cm,长度13-15cm,木质化程度相近,并去除基部总叶片的1/3。整个插穗浸泡在0.125%多菌灵(25%有效含量)溶液中消毒约2min,沥干后放在阴凉处备用。扦插前用锋利刀片斜切插穗基部,注意保持切口光滑平整,切口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越短越好,并进行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深度为插穗总长度1/3,一般为5cm,间距4×5cm,并压紧压实插穗周围的基质,保证插穗基部与基质充分接触。

2.2试验方法

2.2.1扦插季节对香榧扦插生根的影响

四季扦插,春季扦插在2015年4月2日进行,夏季扦插在2014年7月8日进行,秋季扦插在2014年10月6日进行,冬季扦插在2015年1月30日进行。采用当年生枝条,统一用300mg·L-1的GGR6(又名双吉尔生根粉;北京艾比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浸泡20min。每个季节为一个处理,每处理为30株,重复3次。

2.2.2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香榧扦插的影响

夏季采集香榧半木质化插穗进行扦插,用(1)GGR6;(2)α-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NAA);(3)吲哚丁酸(Indole-3-butyric acid,IBA)3种外源生长调节剂(A)进行处理,每种激素采用3种浓度(B),即(1)100mg·L-1;(2)200mg·L-1;(3)500mg·L-1。插穗均处理20min,以(CK)清水浸泡插穗20min为对照。共有10个处理组合,每处理组合30株,重复3次。

2.2.3插穗的选择与处理对香榧扦插的影响

夏季分别采集带踵枝条(同实施例1)、来自香榧树冠上部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长约8.4cm,粗约0.24cm)作插穗,在温室进行扦插;夏季分别采集带踵枝条(长约11.3cm,粗约0.22cm)、当年生普通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长约10.5cm,粗约0.27cm),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扦插。所有插穗用2.5mg·L-1标典3721扦插专用生根液(郑州标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浸泡插穗基部15s后扦插。每处理为10株,3次重复。

2.2.4不同基质对香榧扦插生根的影响

秋季采集当年香榧硬枝进行扦插,插穗规格基本一致(长14-15cm,粗0.24-0.30cm),供试验基质有泥炭(0-10mm,丹麦Pindstrup)、蛭石(5-8mm)、珍珠岩(2-4mm)、稻壳炭(大连九成)。共五种配比,即(A)泥炭:珍珠岩:蛭石=1:1:1(V/V/V,下同);(B)泥炭:珍珠岩:蛭石=1:2:1;(C)泥炭:珍珠岩:蛭石=1:4:1;(D)泥炭:珍珠岩:蛭石=1:8:1;(E)泥炭:珍珠岩:蛭石:稻壳炭=1:3:1:1。基质于2014年10月5日配制,然后进行扦插。扦插期间管理一致,如同时进行喷雾等。把每种基质配比看作是1个处理,每处理为30株,3次重复。使用农业环境监测仪(TNHY-D-16,杭州托普仪器有限公司,精度为3%)在基质配制扦插后约3.5个月下午2:00时进行基质水分含量测定。

2.2.5不同下切口处理对香榧扦插生根的影响

于夏季采集嫩枝,分别对插穗基部进行平切、斜切处理,统一用300mg·L-1的GGR6浸泡20min后扦插。

2.2.6不同来源枝条培育对香榧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将(A)带踵枝条,(B)树冠上部枝条,(C)树冠中下部枝条,(D)普通枝条扦插繁殖5个月且生长较为一致的扦插苗不作任何处理进行移栽,移栽基质及容器同实施例1,对9个月后也即自扦插开始共培育14个月的苗木进行根系形态、生物量、生长量测定,并统计苗木的保存率。每种苗随机抽取1株,3次重复。

2.3生根指标测定与统计

扦插后,每隔7-10d进行生根状态观察,记录愈伤组织出现期、不定根出现期,每次每处理取3株,观察后小心栽回。在大部分处理生根,主根伸长并且出现侧根时进行生根统计,调查统计生根率、愈伤率,死亡率。每处理选具有代表性的5株统计每个插穗的不定根数,即主根数、侧根数,3次重复,共15株;用直尺测量主根长、侧根长,并计算生根指数(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根长为单株的平均总根长(cm)。

根系形态观察:取各处理培育时间为14个月的扦插移栽苗,将插穗根系进行数字化扫描(Epson perfection V700 photo,Japan)以获得完整的根系图像,然后用配套的根系分析系统软件WinRHIZO_ProV2007b(Regent Instrument Inc. Canada)分析根系形态,获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参数。

生物量测定基于烘干(80℃,72 h至恒重)后的干物质质量测定,每处理选具有代表性的5株进行测定。根冠比=地下部分生物量干重/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

2.4数据统计与分析

利用Excel2003对所测数据进行整理,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百分数和计数数据分别进行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和平方根转换,再进行方差分析;用新复极差法(Duncan法)对方差分析差异显著的结果进行多重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扦插季节对香榧扦插生根的影响

当年生枝条四季扦插长出侧根后开始生根统计。春季在扦插后163d,夏季在扦插后170d,秋季在扦插后339d,冬季在扦插后225d进行生根统计。观察表明,香榧在四个季节进行扦插都能生根(表1)。春季和夏季进行扦插,插穗生根时间少于秋季和冬季。春季和夏季的插穗根伸长期分别为扦插后第83d、65d,而秋季、冬季分别在第168d、145d出现根伸长(表1)。

插穗扦插后或者成活,或者死亡,成活的插穗又有生根及仅形成愈伤组织而未形成根的情况,三者的百分率之和为100%。在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显著差异的基础上所做的多重比较表明,春季和夏季扦插生根率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P<0.05),春季生根率为31.67%,夏季为31.11%,分别比秋季和冬季高8.34%、23.34%和7.78%、22.78%(表2)。只形成愈伤组织而不生根的插穗统计为愈伤率。夏季扦插插穗愈伤率显著高于春秋冬三季(P<0.05),达61.11%,分别比其它三个季节高56.66%、45.55%、56.11%(表2)。成活率为生根率及愈伤率之和,夏季(92.22%)>秋季(38.89)>春季(36.67%)>冬季(13.33%)。死亡率则冬季(86.67%)>春季(63.33%)>秋季(61.11%)>夏季(7.78%),春秋季接近,以夏季扦插的死亡率最低。

四季扦插每个插穗的主根数无明显的差异,但秋季和冬季扦插侧根数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表2)。春季和秋季扦插,其生根指数显著高于冬季(P<0.05)(表2)。但从培育时间上来看,春季扦插少于秋季,秋季扦插苗培育时间比春季多了176d(表2)。从地上部分干质量来看,春季至冬季,插穗地上部分干质量逐渐递增,冬季最高,达1.14g,而春季最小,为0.62g,夏秋两季分别为0.87g、0.99g。春季扦插,其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三季度,达0.14,分别比夏秋冬三季提高了133.33%、40%、180%(P<0.05)。

由此可见,四季扦插,夏季扦插较好,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死亡率低,生根时间较短,生根率较高。

3.2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香榧扦插生根的影响

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外源生长调节剂种类(A)、浓度(B)对香榧夏季扦插生根均有显著影响(P<0.05)(表3)。A对生根率、愈伤率、每个插穗的主根数、侧根数、生根指数、根部干质量、根冠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表3)。B对生根率、愈伤率、每个插穗的侧根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表3)。双因素的交互效应(A×B)对插穗的生根率、愈伤率、地上部分干质量、根冠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每个插穗的主根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余各指标则无显著影响(表3)。

外源生长调节剂种类对香榧插穗生根影响的多重比较表明,生根率NAA>IBA>GGR6(P<0.05)(表4),愈伤率GGR6>IBA>NAA,与生根率成反比。每个插穗的主根数、侧根数、生根指数NAA>IBA>GGR6。根部干质量、根冠比NAA>IBA>GGR6,其中NAA和IBA相近(P<0.05)(表4)。因此,香榧夏季扦插外源生长调节剂种类选择NAA较好。

外源生长调节剂浓度对香榧插穗生根影响的多重比较表明,生根率和愈伤率100mg·L-1和200 mg·L-1处理显著高于500mg·L-1处理(P<0.05)(表5)。每个插穗的侧根数则500>200>100mg·L-1处理(P<0.05)。根冠比100mg·L-1处理显著高于500mg·L-1处理(P<0.05),其余各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表5)。低浓度的外源生长调节剂生根率和根冠比高,愈伤率也高,但侧根数显著低于高浓度的外源生长调节剂。因此,香榧夏季扦插,外源生长调节剂浓度选择100mg·L-1或200mg·L-1处理较好。

综合分析,100mg·L-1或200mg·L-1的NAA处理香榧插穗较好,生根率分别为64.44%、55.56%,比清水对照(CK)分别高出25.18%、16.3%,每个插穗的主根数、侧根数、生根指数较高(表6)。

3.3插穗的选择与处理对香榧扦插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插穗对夏季香榧扦插生根有显著作用(P<0.05)(表7)在温室条件下,带踵枝条作插穗扦插,每个插穗的侧根数、生根指数、地上及根部干质量显著高于来自香榧树冠上部的枝条(P<0.05),生根率、死亡率等其余各指标则不同插穗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7)。在温室用带踵枝条扦插较好,其生根率为96.67%,侧根数为13.83条,根部干质量高,根系生长较好。

3.4不同基质对香榧扦插生根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配比基质的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表8),A>E>B>C>D;A到D随着珍珠岩比例的增加,透水性逐渐增强,基质水分含量逐渐降低;A基质水分含量最高,为19.53%,D最低,为4.83%。

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也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对香榧扦插生根率、愈伤率、抽梢率、插穗侧根数、生根指数、根部干质量、根冠比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表9)。生根率处理A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A>D>C>B>E,其中C和D接近;愈伤率A和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A>B>D>E,其中A和C接近;成活率A>C>D>B>E;死亡率则与成活率相反;抽梢率A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A>C>D>B>E,其中C和D接近。侧根数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每个插穗的主根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生根指数A和D显著高于B和C(P<0.05)。根部干质量和根冠比处理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地上部分干质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因此,处理A最佳,其生根率、成活率、抽梢率、侧根数、生根指数较高,而处理D生根指数和根冠比较高,处理E生根率和成活率最低。

3.5插条基部处理试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插穗基部平切和斜切,其生根率、愈伤率、每个插穗的主根数、侧根数、生根指数、根部干质量、根冠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表10)。平切扦插生根率为61.67%,比斜切提高了30.56%,每个插穗的主根数、每个主根上的侧根数,生根指数分别提高了97.42%,106.57%,1049.50%,成活率斜切高于平切。平切相比斜切,根冠比提高了50%。因此,基部平切优于斜切,其生根率、每个插穗的主根数、侧根数、生根指数、根冠比显著提高。

3.6不同来源枝条培育对香榧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夏季香榧扦插发现,三种类型的枝条生根率和生根质量较高,分别为带踵枝条、树冠上部、中下部枝条。因此移栽9个月后,观察这些处理扦插苗根系和生长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香榧不同来源枝条培育的扦插苗,培育14个月后根系特性不同类型苗间差异显著(P<0.05)(表11)。A类苗除了根系平均直径外,其余根系特性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和D类苗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显著高于C;根系平均直径B显著高于C;根系总长、根尖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A根系性状最佳,B和D次之,处理最差。

抽芽数A显著低于其他类型,保存率和抽梢率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量D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地上和根部干质量A显著高于其他类型,C显著小于B和D;根冠比A和C显著高于B和D(P<0.05)。

综合分析, A地上、根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最高,根系性状好,但抽芽数少,抽梢率低;B根性状次之;D地上生长量高,地上生物量也高,但根系性状较差,根冠比最低;C地上、根部生物量最低,根系性状较差,但根冠比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