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钨夹及钓鱼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4217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钓鱼用钨夹及钓鱼竿。

背景技术:
由于鱼钩的重量较轻,通过铅坠或者锡坠增加鱼钩端的重量,抛竿远投时钓者借助铅坠的重量,把鱼钩和鱼饵抛入前方的钓点,入水后又靠它的重量来起作用平衡钓组。但是由于铅是有毒物质,铅落入水中可能造成水污染,然而锡的密度较小也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因此一种更安全实用的鱼钩坠是急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钨夹及钓鱼竿,通过材料为金属钨能够有效减少铅的危害,还能实现钨夹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钓鱼用钨夹,用于鱼具上,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块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固定,鱼线置于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之间,将所述钓鱼用钨夹固定在所述鱼线的鱼钩一端,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的材料为金属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还包括钓鱼用钨夹及钓鱼竿,可有效减少铅的危害,还能实现钨夹的循环利用。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一夹块相对的面上与所述第一线槽对应位置设置第二线槽。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块上与所述第二夹块相对的面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一夹块扣合时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啮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起。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块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交错平行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一夹块扣合时对应所述第一凸起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凹槽。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为金属丝,所述金属丝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深度之和,所述金属丝露出所述第一通孔机所述第二通孔外的部分金属丝弯曲扣住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相对的切面为圆面。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块或/及所述第二夹块上标有字符,所述字符表示所述钓鱼用钨夹的重量。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夹块的所述第一线槽的两边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二夹块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钓鱼竿,包括:把手、鱼竿主体、鱼线及鱼钩,还包括上述的钓鱼用钨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钓鱼用钨夹,通过使用钨材料能够有效减少铅的危害,通过两片设计通过固定件固定的方式使所述钨夹,方便固定和拆卸,可以循环使用,提高利用率。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钓鱼用钨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钓鱼用钨夹的部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钓鱼用钨夹的另一部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钓鱼用钨夹与鱼线配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钓鱼用钨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钓鱼用钨夹包括:包括:第一夹块11、第二夹块12及固定件13,使鱼线卡入所述第一夹块11与所述第二夹块12之间,后用所述固定件13将其固定,所述第一夹块11和所述第二夹块12的材料为金属钨,可有效减少铅的危害,还能实现钨夹的循环利用。图1所示的钓鱼用钨夹的形状为边缘平滑的圆柱体,图1仅为一实例中的钓鱼用钨夹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钓鱼用钨夹的形状为限。通过两片设计,再用固定件将两片固定在一起,用起来比较方便,有利于重复使用,提高钓鱼用钨夹的利用率。详细地,金属钨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极高,硬度很大,蒸发速度较小,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进一步地,金属钨的密度相对于金属铅和金属锡较高。详细地,所述钓鱼用钨夹包括第一夹块11。图2示出了一个实例中的所述第一夹块11的示意图。图2中的实施例的第一夹块11大体呈圆柱体,其中一圆面与侧面平滑相接,在所述第一夹块11的另一圆面115上设置第一线槽111,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槽111过所述另一圆面115的圆心。进一步地,若所述钓鱼用钨夹的形状不为图中所示的形状,则线槽穿过所述钓鱼用钨夹的重心。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夹块11的两相对的圆面的方向设置第一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2与所述第一线槽111交错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夹块11的另一圆面115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13(图中仅示出一个),详细地,所述第一凹槽113可以是圆柱侧面,多面柱体的侧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11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13交错平行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凸起114(图中仅示出了一个)。详细地,所述钓鱼用钨夹包括第二夹块12。图3示出了一个实例中的所述第二夹块12的示意图。所述第二夹块12与所述第一夹块11类似,所述第二夹块12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通孔112对应的第二通孔122。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夹块12的两相对的圆面的方向设置与所述第一通孔112对应的第二通孔1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块12与所述第一夹块11相对的面上与所述第一线槽111对应位置设置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与所述第二通孔122交错设置。在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二线槽与所述第一线槽111配合时,所述鱼线置于所述第二线槽与所述第一线槽111所夹称的线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块12与所述第一夹块11扣合时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13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113啮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起123(图中仅示出一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块12与所述第一夹块11扣合时对应所述第一凸起114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24(图中仅示出一个)。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也可以设置为盲孔,凸起也可以设置成与所述盲孔啮合的凸点。详细地,通过凹槽(盲孔)与凸起(凸点),使所述第一夹块11与所述第二夹块12接触面不平整且相互吻合,可使鱼线夹得更牢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11或/及所述第二夹块12上标有字符,所述字符表示所述钓鱼用钨夹的重量。详细地,在制作所述钓鱼用钨夹时,可以制作不同规格。例如,制作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等。详细地,每个钓鱼用钨夹的表面刻制字符,所述字符用于标记所述钓鱼用钨夹的重量。具体地,在使用时,钓鱼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重量的钓鱼用钨夹,也可以根据所述需要在所述鱼线上固定不止一个钓鱼用钨夹。详细地,所述第二夹块12与所述第一夹块11相对独立,也可以通过固定件13固定在一起。固定件1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2和所述第二通孔122将所述第一夹块11与所述第二夹块12固定,鱼线穿过所述第一线槽111将所述钓鱼用钨夹固定在所述鱼线的鱼钩一端,所述第一夹块11与所述第二夹块12的材料为金属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11和所述第二夹块12也可以在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的两边均设置通孔,例如,在所述第一夹块11的所述第一线槽111的两边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二夹块12的所述第二线槽的两边分别设置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2和所述第二通孔122将所述第一夹块11与所述第二夹块12固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对应,另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将所述第一夹块11与所述第二夹块12加强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13为金属丝,所述金属丝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2和所述第二通孔122深度之和,所述金属丝露出所述第一通孔112机所述第二通孔外的部分金属丝弯曲扣住所述第一夹块11和所述第二夹块12。详细地,所述第一通孔112与所述第二通孔122的孔径略大于所述铁丝。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13也可为螺母和螺栓配合而成的固定件,所述第一通孔112和所述第二通孔122的内壁面为与所述螺栓啮合的内螺纹面。根据本实施例的钓鱼用钨夹,在钓鱼时候将钨夹固定在鱼钩一端的鱼线上,由于所述第一夹块11和所述第二夹块12的相对面设置了凸起和凹槽,使所述钨夹不会沿着鱼线滑动,使其更加固定。进一步地,使用金属钨作为原材料,密度更大,使鱼钩更容易入水,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进一步地,所述钨夹采用两片设计,方便拆卸和安装,有利于钨夹的循环利用,提高钨夹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钓鱼竿,包括:把手、鱼竿主体、鱼线、鱼钩及钓鱼用钨夹。本实施例中的钓鱼用钨夹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通过使用钨夹减少使用铅坠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钓鱼用钨夹与鱼线配合的示意图。详细地,所述鱼线内嵌如第一夹块11的第一线槽111和第二夹块12的第二线槽121内。具体地,将所述安装钓鱼用钨夹安装在所述鱼线14上,将所述鱼线内嵌如第一夹块11的第一线槽111和第二夹块12的第二线槽121内,然后通过所述固定件13将所述第一夹块11与所述第二夹块12夹紧。本实施例的钓鱼竿,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所述鱼钩扔入湖里,河里,鱼池等钓鱼场所,由于钨夹的重量使所述鱼钩更容易入水;进一步地,所述钨夹采用两片设计,方便拆卸和安装,有利于钨夹的循环利用,提高钨夹的利用率。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