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078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紫苏,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选择当地适应性好的紫苏品种;

(2)整地与施基肥: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地块,深翻土地,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猪、牛、鸡、鸭粪)2500-3000公斤,耕翻、耙细整平,作成80-100cm宽的畦;

(3)育苗、移栽:苗床宜选向阳温暖处,施足基肥,于4月先浇透水,然后撒种,覆细土约1cm,如果气温低,可覆盖塑料薄膜,幼苗出土后揭除,苗高5-6cm时需间苗,苗高15-20cm时,选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距30-40cm、行距50-60cm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1-2次;

(4)田间管理:

a.封行前必须经常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b.苗高50-60cm时,每亩追施1500-1600公斤农家肥,配施15-18公斤尿素,施后培土浇水;

c.幼苗和花期需水较多,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5)病虫害防治:紫苏生长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如出现锈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为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虫,可采用敌敌畏、速灭杀丁等残效期短的强力杀虫剂喷治,喷药一定要在叶片采摘后立即进行,为降低农药残留量,可延后下一次采叶时间;

(6)采收:药用紫苏一般当花穗抽出1.5-3cm时,其植株含挥发油较多,因此8-9月份,花序初现时,收割全草做“紫苏”用;枝叶繁茂时采下叶子,阴干后做“苏叶”用;果实成熟时全株割下、晒干,打出果实,即为“苏子”;而食用紫苏主要食用其嫩茎叶,当植株长至40-50cm时,即可陆续采收,每隔4-7天采摘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简便易行,能有效提高紫苏的产量和品质,而且种紫苏,市场前景好,可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选择当地适应性好的紫苏品种;

(2)整地与施基肥: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地块,深翻土地,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猪、 牛、鸡、鸭粪)2500公斤,耕翻、耙细整平,作成80cm宽的畦;

(3)育苗、移栽:苗床宜选向阳温暖处,施足基肥,于4月先浇透水,然后撒种,覆细土约1cm,如果气温低,可覆盖塑料薄膜,幼苗出土后揭除,苗高5cm时需间苗,苗高15cm时,选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距30cm、行距50cm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1次;

(4)田间管理:

a.封行前必须经常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b.苗高50cm时,每亩追施1500公斤农家肥,配施15公斤尿素,施后培土浇水;

c.幼苗和花期需水较多,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5)病虫害防治:紫苏生长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如出现锈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危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虫,可采用敌敌畏、速灭杀丁等残效期短的强力杀虫剂喷治,喷药一定要在叶片采摘后立即进行,为降低农药残留量,可延后下一次采叶时间;

(6)采收:药用紫苏一般当花穗抽出1.5-3cm时,其植株含挥发油较多,因此8-9月份,花序初现时,收割全草做“紫苏”用;枝叶繁茂时采下叶子,阴干后做“苏叶”用;果实成熟时全株割下、晒干,打出果实,即为“苏子”;而食用紫苏主要食用其嫩茎叶,当植株长至40-50cm时,即可陆续采收,每隔4天采摘一次。

实施例二:

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选择当地适应性好的紫苏品种;

(2)整地与施基肥: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地块,深翻土地,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猪、牛、鸡、鸭粪)3000公斤,耕翻、耙细整平,作成100cm宽的畦;

(3)育苗、移栽:苗床宜选向阳温暖处,施足基肥,于4月先浇透水,然后撒种,覆细土约1cm,如果气温低,可覆盖塑料薄膜,幼苗出土后揭除,苗高5-6cm时需间苗,苗高20cm时,选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距40cm、行距60cm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2次;

(4)田间管理:

a.封行前必须经常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b.苗高60cm时,每亩追施1600公斤农家肥,配施18公斤尿素,施后培土浇水;

c.幼苗和花期需水较多,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5)病虫害防治:紫苏生长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如出现锈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为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虫,可采用敌敌畏、速灭杀丁等残效期短的强力杀虫剂喷治,喷药一定要在叶片采摘后立即进行,为降低农药残留量,可延后下一次采叶时间;

(6)采收:药用紫苏一般当花穗抽出1.5-3cm时,其植株含挥发油较多,因此8-9月份,花序初现时,收割全草做“紫苏”用;枝叶繁茂时采下叶子,阴干后做“苏叶”用;果实成熟时全株割下、晒干,打出果实,即为“苏子”;而食用紫苏主要食用其嫩茎叶,当植株长至40-50cm时,即可陆续采收,每隔7天采摘一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选种;(2)整地与施基肥;(3)育苗、移栽;(4)田间管理;(5)病虫害防治;(6)采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简便易行,能有效提高紫苏的产量和品质,而且种紫苏,市场前景好,可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技术研发人员:苏庭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贵港市港南区鸿德源铁皮石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6.02.24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