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鳞铲颌鱼的成鱼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99749发布日期:2018-11-02 21:21阅读:1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鳞铲颌鱼的成鱼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多鳞铲颌鱼又名多鳞白甲鱼,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和山东泰山。是生活在海拔高程为300~1500米的山涧水溪中的一种珍贵的小型经济鱼类,多鳞铲颌鱼不但肉质细嫩,味美不腥,同时以其营养丰富及独特的药用保健价值而闻名于世。近年来由于天气干旱、旅游开发、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人为污染等诸多原因,多鳞铲颌鱼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活空间越来越小,野生数量越来越少,北京拒马河水系已濒临灭绝,目前在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已将多鳞铲颌鱼列为省级保护动物。

目前人工饲养多鳞铲颌鱼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从幼苗到成鱼的成长周期超过了自然环境下的生长周期;2、多鳞铲颌鱼的饲养均采用普通冷水鱼的流水养殖方式,饲养密度大,成鱼终身在一个鱼池成长;3、没有合适合理搭配的成鱼饲料,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鳞铲颌鱼的成鱼饲养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多鳞铲颌鱼的成鱼饲养方法,包括:

(1)鱼池的建设

在相邻鱼池之间的池壁上加水管接通形成鱼道,使整个鱼池形成一个闭环的循环;

(2)定期清洗鱼池并且在日常鱼池的清洗过程中,利用多鳞铲颌鱼本身的逆流和极度擅长跳跃的特性,迫使它从低水位的鱼池向高水位的鱼池迁徙;

(3)每年6月初投放鱼苗,鱼苗在培育1月之后,根据鱼苗根据大小、规格分池饲养;

(4)改进成鱼的饲料配方与投喂

(41)成鱼的饲料配方按照质量计,包括6.5份小麦酪蛋白、5.5份明胶、20.9份鱼粉、17份大豆浓缩蛋白、4份螺旋藻、0.5份酵母粉、18份小麦淀粉、1份纤维素、15份玉米淀粉、1.6份鱼油、1.8份大豆油、0.5份虾蟹壳硬素、1.9份蛋氨酸、1份维生素添加剂、2.65份预混料、2份磷酸二氢钙和0.15份胆碱;

(42)投喂:7月份,鱼苗的投饵率为8%;8月份,鱼苗的投饵率为6%;9月份,鱼苗的投饵率为4%;10月份,鱼苗的投饵率3%,若鱼池的水温温度低于4℃则不用投喂。

进一步地,步骤(41)中的维生素添加剂为海联科3505。

进一步地,步骤(42)中,成鱼生长到体重20g后,投饵率降低为2%,并开始投喂动物性饵料,投饵率为2%。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物性饵料为任意质量比的黄粉虫和水蚯蚓。

进一步地,在成鱼饲养的过程中,定期进行显微镜检查和鱼体解剖检查,判断鱼苗是否有疾病发生。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鳞铲颌鱼的成鱼饲养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成鱼运动量增大,鱼体健康,品质好;

2、保证了多鳞铲颌鱼善跳跃的特性,使它的肌肉纤维更加发达,使之遗传学特性得以稳定表达,不会随着饲养的时间而丧失;

3.自主研发的饲料配方较之市面上的冷水鱼饲料,更为适合多鳞铲颌鱼的成鱼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一种多鳞铲颌鱼的成鱼饲养方法,包括:

(1)鱼池的建设

在相邻鱼池之间的池壁上加水管接通形成鱼道,使整个鱼池形成一个闭环的循环;

(2)定期清洗鱼池并且在日常鱼池的清洗过程中,利用多鳞铲颌鱼本身的逆流和极度擅长跳跃的特性,迫使它从低水位的鱼池向高水位的鱼池迁徙;

(3)每年6月初投放鱼苗,鱼苗在培育1月之后,根据鱼苗根据大小、规格分池饲养;

(4)改进成鱼的饲料配方与投喂

(41)成鱼的饲料配方按照质量计,包括6.5份小麦酪蛋白、5.5份明胶、20.9份鱼粉、17份大豆浓缩蛋白、4份螺旋藻、0.5份酵母粉、18份小麦淀粉、1份纤维素、15份玉米淀粉、1.6份鱼油、1.8份大豆油、0.5份虾蟹壳硬素、1.9份蛋氨酸、1份维生素添加剂、2.65份预混料、2份磷酸二氢钙和0.15份胆碱;

(42)投喂:7月份,鱼苗的投饵率为8%;8月份,鱼苗的投饵率为6%;9月份,鱼苗的投饵率为4%;10月份,鱼苗的投饵率3%,水温温度低于4℃则不用投喂。

进一步地,步骤(41)中的维生素添加剂为海联科3505。

进一步地,步骤(42)中,成鱼生长到体重20g后,投饵率降低为2%,并开始投喂动物性饵料,投饵率为2%。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物性饵料为任意质量比的黄粉虫和水蚯蚓。

进一步地,在成鱼饲养的过程中,定期晶型显微镜检查和鱼体解剖检查,判断鱼苗是否有疾病发生。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