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

文档序号:1099974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马尾藻人工增殖和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大型海藻场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者和稳定者。由于环境污染以及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自然岩礁岸线遭到严重破坏,岩相潮间带马尾藻资源严重衰竭,马尾藻场生态功能也随之明显减弱。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在海底投放大量的人工渔礁的方式修复海藻场,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是这种修复方式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和建造庞大的基质,操作不方便,耗时耗力,不适用于岩相潮间带。
[0003]采用增殖、移殖马尾藻方法是实现岩相潮间带马尾藻场恢复的真正有效方式。目前,基于海藻有性生殖的增移殖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但此技术仅限于藻体的生殖季节,而对幼苗阶段的移殖技术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其操作方便,不需要建造庞大的基质,花费资金少。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网袋捆苗投石法,移植并培育马尾藻幼苗;使所述的马尾藻幼苗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所述的网袋捆苗投石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马尾藻幼苗固定于网袋中,使所述的马尾藻幼苗的假根紧贴网袋;
(2)将石块置于所述的网袋中,并将网袋口扎紧封口;
(3)低潮时,将步骤2所得的网袋投置于潮间带的小潮低潮线与大潮低潮线之间。
[0006]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网袋捆绑马尾藻幼苗,并在网袋中放置苗和石块,投置于欲进行修复的受损的马尾藻场海域的低潮位处,通过在海区自然条件下的培育,上述移植引入的在受损的马尾藻场海域移植并培育马尾藻幼苗将生长并发育至性成熟,并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大量可正常附着岩相基质的马尾藻幼殖体,同时上述移植引入的马尾藻幼苗的假根也能再附着生长,并进行营养繁殖在假根上长出新芽,从而起到在受损马尾藻场海域实现马尾藻种群重建,维系种群正常繁衍,促进使所述的马尾藻场的修复。
[0007]所述的网袋优选为尼龙网袋,孔径为为4?6cm。
[0008]优选地,所述的网袋在使用前在海水中浸泡至少I个月,以使网袋充分吸收海水,利于假根再附着生长。
[0009]优选地,使用棉绳将所述的马尾藻幼苗的假根捆缚在网袋上。
[0010]优选地,所述的网袋上固定有数字标牌,以便于统计。
[0011]优选地,所述的网袋上系有浮球,以便于寻找移植后的马尾藻。
[0012]根据潮汐情况,当潮水退至大潮低潮线、露出网袋后,在恰当的时间间隔观察记录马尾藻的生长发育情况。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针对目前大亚湾海域岩相潮间带区域马尾藻资源严重衰退,马尾藻场岩相生境严重破坏的现状,以及人工抛石护岸岸线的生态化建设现实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网袋捆苗投石法”在受损马尾藻场海域成功移殖了马尾藻幼苗,为马尾藻场人工修复重建提供有效技术方法;
(2)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移殖的马尾藻能正常生长并达到性成熟,并通过有性生殖可产生大量可附着的马尾藻幼殖体,同时移殖的马尾藻假根能再附着生长,并进行营养繁殖长出新植株,实现马尾藻种群重建,并在受损区域进一步拓殖;
(3)本发明在移殖马尾藻幼苗后,无需人工管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劳动强度小,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4)本发明的方法所移殖的马尾藻为自然马尾藻幼苗,需要幼苗数量较少,节省了室内人工育苗培育的工作;
(5)本发明的方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了马尾藻增移殖所需的大量附着基质的制备;
(6)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移至的马尾藻存活率高,再附着生长能力强,易于跟踪观察和管理。
【附图说明】
[0014]下文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的捆绑马尾藻幼苗网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实施例中的马尾藻幼苗在移植4个月后的生长状况;
图3示出了实施例中的马尾藻幼苗在移植4个月后的附着生长于棉绳上的假根;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中的马尾藻幼苗在移植4个月后的附着生长于网袋上的假根;
图5为实施例中的马尾藻幼苗在移植4个月后与天然马尾藻的藻体长度和假根径长对比分析图;
图6示出了实施例中的马尾藻幼苗在移植5个月后产生的雌生殖托;
图7示出了实施例中的马尾藻幼苗在移植5个月后产生的雄生殖托;
图8示出了实施例中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粘附于雌生殖托上的受精卵;
图9示出了实施例中的马尾藻有性繁殖成功、附着于石块上的幼孢子体。
[0016]【附图说明】:1-浮球;2-数字标牌;3-网袋;4-假根;5-石块;6_马尾藻幼苗;7_棉绳;9-马尾藻;10-雌生殖托;11-雄生殖托;12-受精卵;13-幼孢子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一种修复马尾藻场的方法,采用网袋捆绑马尾藻幼苗,并在网袋中放置石块,投置于受损的马尾藻场海域,移殖的马尾藻幼苗在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发育至性成熟,实现可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的马尾藻种群重建,促进马尾藻场的修复。
[0018]所述的网袋捆苗投石法包括以下步骤: (1)网袋准备:将孔径为5cm的尼龙网片裁剪成50cmX10cm规格10张,用尼龙绳缝制成一边开口的网袋3,并在网袋3上捆上亚克力数字标牌2,便于日后统计,将网袋3在自然海水中浸泡I个月;
(2)马尾藻幼苗准备:11月中下旬低潮期时,在大亚湾未受损的岩相潮间带采集100多棵形态完整的半叶马尾藻植株幼苗,藻体长5?10cm,带海水运至育苗车间,用棉绳将幼苗6绑在上述的网袋上,每个网袋上捆绑10棵半叶马尾藻幼苗6,尽量使藻体假根紧贴网袋3,将捆绑好的幼苗暂养在存有自然海水的水池中;
(3)移殖至潮间带:低潮时,将捆苗网袋运至大亚湾受损的岩相潮间带,现场在潮间带选取合适大小的石块5置于网袋中,用尼龙绳封口,将其置于潮间带的小潮低潮线与大潮低潮线之间,并在网袋上系上浮球I,便于日后寻找和跟踪观察。
[0019](4)生长情况跟踪观察:移殖4个月后,在潮水退至大潮低潮线时,将露出水面的捆苗网袋露出并捞起。此时马尾藻的生长状况如图2?4所示。用尺子测量移殖马尾藻的体长和假根径长,记录马尾藻的存活率,同时测量并与未被破坏的天然区域的自然马尾藻场中马尾藻的长生情况,以进行比较分析(图5)。结果表明,移殖的马尾藻能正常生长,成活率为36.7%,其中66.7%马尾藻成功再附着于棉绳或者网袋上,说明马尾藻假根具有较强的再附着能力,而马尾藻假根未能成功附着到石块上,可能由于持续不断的风浪影响,假根不能贴附并附着于石块表面。移殖马尾藻的藻体长为83.34± 50.22cm,显著低于自然马尾藻长度(159.54±63.17 cm)(P〈0.05),而移殖马尾藻的假根径长(I.01 ±0.5cm)与自然马尾藻的(1.96±1.44 cm)无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由于与自然马尾藻相比,移殖的马尾藻将组织内较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用于假根的生长、再附着生长,从而对藻体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0020](5)有性繁殖情况跟踪观察:移殖5个月后,观察移殖马尾藻的形态发育情况。如图6?9所示,移殖的马尾藻均达到成熟,成熟的马尾藻在叶腋间形成生殖托。半叶马尾藻为雌雄异株,雌生殖托1粗短,长达4mm,直径约1.5mm,雄生殖托11细长,长达15mm,直径约1mm。采集成熟的生殖托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个生殖托上有许多生殖窝,生殖窝可排放大量的精子与卵子,成熟的卵子排出后挂靠在雌生殖托上等待受精成为产生受精卵12。受精卵随风浪和潮流的冲刷脱离雌生殖托,生长发育成马尾藻幼殖体,长出假根,进而固着在岩礁和石块上生活,生长发育成幼孢子体13,最终促进马尾藻种群在受损海域重建。。
[0021](6)无性繁殖情况跟踪观察:移殖6个月后,潮水退至大潮低潮线,网袋露出并捞起,观察移殖马尾藻的形态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移殖马尾藻在有性生殖期过后,生殖托大量脱落,除了藻体基部假根和主径外其余部分基本腐烂,假根上可萌发数棵新芽长成新的藻体,说明移殖马尾藻的假根与自然马尾藻一样,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这种营养繁殖可成功地为受损区域提供大量苗种,促进马尾藻场的重建与恢复。
[0022]以上实施例仅用于阐述本发明,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以上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和各参数所取范围,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网袋捆苗投石法,移植并培育马尾藻幼苗,使所述的马尾藻幼苗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所述的网袋捆苗投石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马尾藻幼苗固定于网袋中,使所述的马尾藻幼苗的假根紧贴网袋; (b)将石块置于所述的网袋中,并将网袋口扎紧封口; (C)低潮时,将步骤b所得的网袋投置于潮间带的小潮低潮线与大潮低潮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袋为尼龙网袋,孔径为为4?6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袋在使用前在海水中浸泡至少I个月。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棉绳将所述的马尾藻幼苗的假根捆缚在网袋上。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袋上固定有数字标牌。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袋系有浮球。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潮间带马尾藻场的方法,其采用网袋捆苗投石法,移植并培育马尾藻幼苗,使所述的马尾藻幼苗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所述的网袋捆苗投石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马尾藻幼苗固定于网袋中,使所述的马尾藻幼苗的假根紧贴网袋;(b)将石块置于所述的网袋中,并将网袋口扎紧封口;(c)低潮时,将步骤b所得的网袋投置于潮间带的小潮低潮线与大潮低潮线之间。本方法操作方便,不需要建造庞大的基质,花费资金少。
【IPC分类】A01G33/00
【公开号】CN105706895
【申请号】CN201610134683
【发明人】黄洪辉, 韩婷婷, 戴明, 齐占会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