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警示灯的可切换为锄的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508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锹,尤其涉及一种设有警示灯的可切换为锄的锹。

背景技术:
户外运动者进行户外运动时,常常需要携带锹、锄、砍刀、锯子和警示灯等用具。在中国专利号为01279224.1、授权公告日为20102年9月328日、名称为“锹”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锹体。现有的户外用具功能单一、其中锹也不例外,使得户外运动者携带多种户外用具时十分不便,尤其是同时携带锹和锄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有警示灯的可切换为锄的锹,解决了现有的锹功能单一而导致的户外运动者同时携带锹锄和警示灯时不便的问题。一种设有警示灯的可切换为锄的锹,包括锹体和连接于锹体一端的锹柄,所述锹体的另一端设有锹刃,其特征在于,所述锹柄铰接于所述锹体,所述锹柄和锹体之间设有使锹柄和锹体形成锹的第一定位结构,所述锹柄和锹体之间设有使锹柄和锹体形成锄的第二定位结构,所述锹柄的周面上设有警示灯。当要使用锹时,转动锹柄和锹体基板处于一平面上即呈锹的状态,然后通过第一定位结构使得锹体和锹柄保持在锹的状态。当要使用锄时,解除第一定位结构的定位作用,转动锹柄和锹体基板处于基本垂直的状态即呈锄头的状态,然后通过第二定位结构使得锹体和锹柄保持在锄的状态。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结构可以为在翘板和锹体上设置当处于对应状态时能够对齐的插孔、将插销同时插在两个部件的插孔中来实现定位;在翘板和锹体上设置当处于对应状态时能够对齐的插孔,将螺栓同时插在两个部件的插孔中配合螺母进行锁紧来实现定位;在翘板和锹体二者的一者时设置螺柱、另一种设置当处于对应状态时能够套在螺柱上的卡槽,螺柱配合螺母进行锁紧来实现定位;设置抱箍或夹子将锹体和锹柄夹持而固定在对应状态进行定位。需要进行警示时,开启警示灯:如果地面松软则保持为锹的状态且将锹体插在地上而将警示灯竖起进行警示,如果地面坚硬则保持为锄的状态且将锹体平置在地上而将警示灯竖起进行警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锹体的第一卡接面和螺纹连接于所述锹柄的同所述第一卡接面配合的卡接环,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锹体的同所述卡接环配合的第二卡接面和所述卡接环。当要使用锹时,转动锹柄和锹体基板处于一平面上即呈锹的状态,此时卡接环同第一卡接面对齐,然后转动卡接环到同第一卡接面抵紧在一起,当抵紧后则锹体和锹柄不能够自由转动而保持为锹。要使用锄时,转动锹柄和锹体基板处于垂直即呈锹的状态然后转动卡接环到同第二卡接面抵紧在一起,当抵紧后则锹体和锹柄不能够自由转动而保持为锄。部件数量少,定位可靠,定位部件不容易掉落且不会干涉锹体的使用。作为优选,所述锹体设有连接耳,所述锹柄铰接于所述连接耳,所述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都设置于所述连接耳。制作方便,定位结构的设置不会破坏本发明的外观。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耳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锹柄铰接于所述侧壁,所述锹柄位于所述底壁的上方,所述锹体向下转动到底壁同锹柄抵接在一起时、所述锹柄和锹体构成锹。能够方便快速地使锹体和锹柄转换为锹的状态。作为优选,所述锹柄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首段、中间段和尾段,所述首段的首端同所述锹体连接在一起,所述中间段的首端设有内置于所述首段的尾端内的刀片,所述警示灯设置于所述尾段。当需要使用警示灯时将尾段取下即可;当需要使用刀和灯将尾段或中间段都取下即可。首段和中间段之间、中间段和首段之间可以通过相同结构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使得尾段能够直接连接在首段上、从而满足同时使用锹锄和刀的需要、且灯仍旧连接在用锹柄上而不容易产生遗漏。将刀片设置在中间段的尾段而内置在尾段内,将中间段设计为至少两段、将刀片设置在其中的一个中间段上且内置在另一个中间段内的技术方案属于本权利要求书中的“所述中间段的首端设有内置于所述首段的尾端内的刀片”的等同技术方案。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卡接,通过螺栓配合螺母连接,通过插销配合插孔连接等方式。作为优选,所述尾段设有安全锤锤头。具有安全锤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携带时的方便性。安全锤垂头可以设置于尾段的尾端端部或尾段的周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安全锤垂头设置在所述尾段的首端,所述安全锤垂头内置于所述中间段的尾端内。结构紧凑性好。作为优选,所述首段和中间段之间、所述尾段和中间段之间通过相同的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使得尾段能够直接连接在首段上、从而满足同时使用锹和刀的需要、且灯仍旧连接在锹上而不容易产生遗漏。作为优选,所述首段和中间段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中间段和尾段螺纹连接在一起。连接可靠、结构紧凑、制作方便和便于保证手柄内部的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锹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刀刃、另一侧设有锯齿。使得锹体能够当作砍刀和锯子使用,拓展了锹的功能。锹体上的功能部件布局合理,使用一个功能件时不会导致另一个功能件的无用磨损。作为优选,所述锹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设有第二刀刃。能够方便地激将藤条割断。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刀刃的刃口线为弧线。能够提高割断藤条时的方便性。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能够当作锹、锄和警示灯用,提高了携带时的方便性;当作警示灯用时能够方便地固定松软或坚硬的地面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构成锹时的分体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变换成锄时的示意图。图中:锹体1、锹刃11、第一刃口111、第二刃口112、踏脚板12、第一刀刃13、锯齿14、缺口15、第二刀刃16、尖头17、连接耳18、底壁181、侧壁182、锹体部铰接孔183、锹柄2、首段21、连接块211、第三螺纹段212、锹柄部铰接孔213、中间段22、尾段23、第一螺纹孔241、第二螺纹孔242、第一外螺纹段251、第二外螺纹段252、刀片26、安全锤垂头27、警示灯28、铰轴3、第二卡接面41、第一卡接面42、卡接环43、压接环431、螺纹套432、压接环431、螺纹套4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设有警示灯的可切换为锄的锹,包括锹体1、锹柄2和铰轴3。锹体1长度方向的一端即前端设有锹刃11。锹刃11包括第一刃口111和第二刃口112。第一刃口111和第二刃口112连接在一起形成尖头17。锹体1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刀刃13。第一刀刃13的刃口线为直线。第一刀刃13同第一刃口111对接在一起。锹体1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锯齿14和缺口15。锯齿14同第二刃口112对接在一起。锯齿14位于锹刃11和缺口15之间。缺口15设有第二刀刃16。第二刀刃16的刃口线为弧线。锹体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即后端设有踏脚板12和连接耳18。踏脚板12为锹体边缘向锹体正面弯折而成的翻边。连接耳18包括底壁181和侧壁182。侧壁182有两个,两个侧壁182和底壁181三者呈“U”字形连接在一起。侧壁182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即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锹体部铰接孔183。侧壁182的上端面构成第二卡接面41。侧壁182的后端面构成第一卡接面42。锹柄2包括首段21、中间段22和尾段23。首段21的首端从前向后依次设有连接块211和第三螺纹段212。连接块211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锹柄部铰接孔213。第三螺纹段212上连接有卡接环43。卡接环43包括压接环431和螺纹套432。压接环431套设于第三螺纹段212上。螺纹套432和压接环431为分体结构即断开的。螺纹套432螺纹连接于第三螺纹段212上。第一卡接面42和卡接环43构成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卡接面41和卡接环43构成第二定位结构。首段21的尾端设有第一螺纹孔241。中间段22的首端设有第一外螺纹段251。中间段22的首端的端部设有刀片26。中间段22的尾端设有第二螺纹孔242。尾段23的首端设有第二外螺纹段252。尾段23的首端的端部设有安全锤垂头27。尾段23的尾端的周面上设有警示灯28。警示灯28为LED灯。第一螺纹孔241和第二螺纹孔242的规格相同。第一外螺纹段251和第二外螺纹段252的规格相同。将锹柄组装在一起的方法为:将刀片26经第一螺纹孔241内置到首段21内,第一外螺纹段251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241内而将中间段22和首段21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持续连接在一起。将安全锤垂头27经第二螺纹孔242内置到中间段22内,第二外螺纹段252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242内而将中间段22和尾段23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在一起。锹柄2和锹体1组装在一起的方法为,将连接块211放置在底壁181的上方且位于两个侧壁182之间,将铰轴3同时穿过锹体部铰接孔183和锹柄部铰接孔213,从而将锹柄2和锹体1铰接在一起即可。当本发明当作锹用时,以铰轴3为轴向下转动锹体1中的底壁181同连接块211抵接在一起,此时锹柄2和锹体1保持为图1中的基本位于一个平面的状态,转动螺纹套432去驱动压接环431朝向锹体1靠拢到压接环431抵接在第一卡接面42上即可。当需要砍较大的树木竹时,握持住锹柄使第一刀刃13朝向树木竹并砍向树木竹,从而实现将将树木竹砍断。当割草芦苇等一年生植物时,通过往复拉锹柄驱动锯齿14去割即可。当割藤条时,时藤条位于缺口15中,通过第二刀刃16去割即可。需要使用安全锤时,将尾段23取下即可。需要使用小刀时,将中间段22取下即可。参见图2,当本发明当作锄用时,松开第一定位结构的定位作用,以铰轴3为轴向上转动锹柄2到锹柄2同锹体1处于基板插座的状态即为锄的状态,然后转动螺纹套432驱动压接环431抵接在第二卡接面41上即可。需要进行警示时,开启警示灯28,参见图1,当地面松软时,则使本发明保持为锹的状态,通过将锹体1插在地面上而将警示灯28立起。参见图2,当地面坚硬时,则使本发明保持为锄的状态,通过将锹体1平整在地面上而将警示灯28立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