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合鳞片扦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6613阅读:1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百合鳞片扦插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殖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百合扦插方法。



背景技术:

百合繁殖方法有两种: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种子繁殖生长慢,一般需要3年方能开花及再次结实,目前只有新铁炮百合使用种子繁殖生产,其他各种类型百合均为无性系,只能通过无性繁殖方式扩大繁殖。无性繁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株繁殖、珠芽繁殖、组培繁殖和鳞片繁殖(单艳等,2006)。分株繁殖一年只能得到1-3个小鳞茎,如卷丹,繁殖速度慢,并且繁殖系数低,长期容易引起百合品种的退化;珠芽繁殖只能应用于特定的品种,如卷丹、淡黄花百合和通江百合三种;组培繁殖虽提高了繁殖系数,但是所需技术及生产成本高,很难被一般的生产者推广应用;鳞片扦插技术是百合繁殖中最常使用的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并且繁殖系数高(刘仁坤等,2010)。百合的鳞片很多,每个鳞片基部可以产生几个小鳞茎,每个小鳞茎又能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样一个种球经鳞片扦插后一般可以产生上百个种球,该方法简便易于推广,目前广泛应用于百合种球的规模化及商业化生产中(Van Tuyl,1996)。

百合鳞片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繁殖器官,对于一些百合原种,组织培养技术虽能达到脱毒、快繁之目的,但是生产投资大,所需的技术水平、成本较高,很少在规模化生产上直接使用组培种球。鳞片扦插在百合的生产上被广泛应用,一般每个种球可剥鳞片10-20片,每个鳞片通过扦插可得1至多个小籽球,小籽球种植2-3年就能形成商品种球,应用于切花生产及庭院栽培中(刘小峰等,2009)。该繁殖方法可降低种球成本10倍以上,是规模化种球繁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鳞片扦插繁殖大大提高了百合的繁殖系数,因而广泛应用于百合的规模化生产中。影响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因素很多,内因有品种特性和鳞片部位,外因包括温度、湿度及各种物理或化学诱导剂处理。刘仁坤等(2010)对东方百合‘索蚌’的鳞片扦插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前期鳞片的消毒处理、鳞片层次、扦插时间及激素处理上进行了试验,认为在9-10月使用外层鳞片扦插所得繁殖系数和鳞片利用率较高,达3.72;刘小峰等(2009)在对6种栽培百合的鳞片扦插技术研究中,得出在不同扦插基质及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中,Yelloween较其他种类均有较低的腐烂率和较高的繁殖系数,达2.14;牛立新等(2005)分别从预处理、扦插基质的筛选、催芽环节、营养液选配等几方面对4种东方百合的扦插技术做了系统研究;郝瑞杰(2012)等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不同扦插深度对兰州百合鳞片扦插各项指标的影响;国外也有相应的研究,Matsuo和Van Tuyl(1986)指出对鳞片贮藏条件的变温处理,能够快速增殖出小鳞茎,初始温度为35℃时,有些扦插材料在20天左右即产生小鳞茎,但是对大多数亚洲百合杂种系的鳞茎来说,初始温度在23℃能促进小鳞茎的形成,之后将温度降低到17℃,能诱导茎的生成。然而上述这些扦插方法过程相对较为繁琐,往往在前期处理中需要经过几个过程才能完成扦插实验,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刘仁坤等(2010)虽得到了较高的繁殖系数,但受季节影响太大,并且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也大大增加了扦插繁殖的成本,这些因素限制了扦插繁殖在生产应用中的大面积推广。传统的百合鳞片扦插方法步骤相对较为繁琐,从最初鳞片低温预处理、消毒方法、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扦插基质及扦插季节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不仅费时,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制约了其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而且研究指出,并不是扦插繁殖系数越高越好,通常扦插所得小鳞茎直径与繁殖系数成反比,即繁殖系数越高,所得小鳞茎直径越小,在生产中的利用率就越低,因而扦插繁殖系数为2-3为宜。因此,简化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技术过程,并提高扦插繁殖的系数,对于百合种球的规模化及商业化生产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百合鳞片扦插繁殖中的诸多弊端,提供了一种快速提高扦插繁殖效率的试剂A,并结合适当的消毒方式,解决了腐烂率高及繁殖系数低等问题。

快速提高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消毒过的鳞片浸泡于含有一定浓度的试剂A中。其中试剂A的体积分数为4%,浸泡时间为12h。

本发明方法采用了4%的试剂A浸泡处理经消毒的鳞片12h,扦插下25天左右即生出小籽球,鳞片腐烂率低,并得到较高的扦插繁殖系数2.25(平均每个鳞片增殖出2-3个小籽球),该扦插方法不受温度和扦插季节的影响,适合规模化生产,为百合进一步引种推广提供高效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索蚌’扦插25天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生长对比图。

处理组:经4%的试剂A浸泡处理12h鳞片的出球情况。对照组:未用试剂A浸泡处理的鳞片在扦插25天后生长情况。

图2是‘索蚌’经试剂A处理50天后鳞片生长情况图。

扦插50天后,处理组与对照生长情况图。处理组:4%的试剂A处理12h下鳞片生长情况图;对照组:未经试剂A处理的鳞片生长情况图。

图3是‘西伯利亚’扦插60天后处理组与对照生长情况对比图。

‘西伯利亚’处理组与对照出球率对比图。处理组:经4%的试剂A处理12h的出球图;对照图:未经试剂A处理的鳞片出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选取种球:选取生长一致,于冷库中保存50天左右的‘索蚌’百合球为试验材料,放室温下一天左右。

2、鳞片消毒:剥取外层无病虫害的健壮鳞片为试验材料,采用800倍液的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或其他消毒剂均可)对鳞片浸泡消毒20min。

3、本实施方式用于提高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系数的试剂为A试剂。

4、本实施方式对提高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系数的试剂A设置了不同的浓度梯度和处理时间,浓度梯度:2%、4%、6%;处理时间:6h/12h/24h,设计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见表1),共10个处理组合,每个组合处理50个鳞片,鳞片浸泡之后扦插于草炭中,随时观察记录鳞片的生长情况,统计出球鳞片数及出球个数(见表2)。

表1 因素水平表

Table 1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

鳞片经浸泡后,扦插于草炭中,随机摆放于温室外。经试剂A浸泡处理过的鳞片,在扦插12天左右鳞片基部即开始膨大,25天时即开始生出小籽球;对照组中,扦插42天后开始生出小籽球。待鳞片扦插下60天分化率稳定后,对其长球鳞片数、小籽球总数及繁殖系数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由该表可知,经试剂A处理后,处理5得到了最高的繁殖系数2.25,并且该处理下,鳞片分化率高达96%,视为本试验的最优处理组合。

表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

Table 2 Analyze of the experiment

采用T-检验对最优处理组合5和对照的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组统计量

独立样本检验

经T-检验,可知经试剂A处理的鳞片繁殖系数与对照差异显著,因而经4%的试剂A处理12h能显著提高扦插鳞片的繁殖系数。

将所得繁殖系数与前人研究做对比,刘小峰等(2009)在对6种东方百合栽培品种扦插试验的研究中,尝试了不同浸水时间、不同扦插环境、不同生长调节剂及不同时间温汤处理对扦插繁殖系数的影响,最终虽得到较高的繁殖系数2.14,但所经步骤繁琐,成本较高;刘仁坤等(2010)分别从鳞片消毒处理、鳞片层次、扦插时间和激素处理4个方面研究鳞片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繁殖系数高达3.72,但是该繁殖系数受扦插季节影响较为严重,必须在9-10月份进行,并且鳞片生出小籽球时间所需较长,为35天,比本实验晚10天左右,另外虽然该实验中繁殖系数很高,但是其小籽球利用率低,籽球最大直径仅为4毫米,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并非繁殖系数越高越好,在2-3之间所得籽球利用率最高;杨勋(2005)在对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中,采用不同配比的营养液浸种待扦插鳞片,并做了催芽处理,繁殖系数达2.68,但最初萌生小籽球所需时间相对较长,需5-8周左右。以往扦插繁殖的研究中,在扦插前期进行了多步骤处理,并加入了生长调节剂及营养液,变相增加了扦插繁殖的成本,并未从实际上提高繁殖效率问题。本试验从提高繁殖效率和繁殖系数为研究切入点,在提高繁殖系数的同时,又缩短了出球时间,并且方法简便易行,不需复杂的设备和昂贵的试剂,易于大面积推广。

5、利用4中所得的最优处理组合对不同的百合品种(例如,卷丹、‘西伯利亚’等等),均得到较高繁殖系数。

6、该方法于15年10月、12月及16年3月均进行过试验,不受扦插季节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