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036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花卉栽培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用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与许多油料作物一样,油用牡丹的种子可制取食用油,属木本坚果食用油。牡丹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特别是其中的α-亚麻酸含量高达42%以上。α-亚麻酸是构成人体脑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自身不能合成又不能代替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血液营养素”、“维生素F”和“植物脑黄金”之称。目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存在着出苗率低以及稀有元素含量低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选地势高燥、易排水、肥沃的沙质壤土,忌粘重、盐碱、低洼地块,土壤的PH值为6.5-8.0,且有一定的排灌条件;(2)整地精细整地,土壤深翻30—40厘米,接着施用1500—2000公斤/亩农用土杂肥作底肥,同时施入5—10/亩公斤辛硫磷颗粒剂和2—4公斤/亩土壤杀虫杀菌剂;(3)选种摘取7-8月份的黄色果实,放于室内阴凉处,并进行翻动,所述翻动的频率为2-4天/次;(4)种子处理播种前1—3天,用45-55℃温水浸种24—48小时,浸好的种子捞出、沥干水分,用杀菌剂进行拌种,所述杀菌剂为粉剂多菌灵和福美砷;(5)播种在整地后的土壤上按6-9cm的行距,开5cm深的沟,接着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平,所述种子用量为100-150kg/亩;(6)苗床管理出苗后进行拔除杂草处理,并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和喷施叶面肥,所述波尔多液的喷施频率为15—20天/次,所述叶面肥的喷施频率为30-40天/次;(7)幼苗栽植将油用牡丹幼苗按栽培密度为3300—3500株/亩进行栽植,栽植后按行封成高10—20厘米的土埂;(8)田间管理栽植后每亩施用40—5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5:5:5-15:15:15的复合肥,并进行病虫防治处理。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种子处理中杀菌剂进行拌种后再进行催芽剂拌种。优选的,所述催芽剂组成为赤霉素和萘乙酸,所述赤霉素和萘乙酸的配比为6:4-9:1。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覆土盖平后在土上覆盖地膜。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和亚硒酸钠,所述磷酸二氢钾的浓度为0.2-0.4%,所述亚硒酸钠的浓度为0.1-0.3%。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病虫害防治采用60-80%甲基托布津400-600倍液喷防。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所述种子处理中杀菌剂进行拌种后再进行催芽剂拌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芽率及出苗率低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所述覆土盖平后在土上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能够延长牡丹种子生根时间,提高出苗率,所述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和亚硒酸钠,可以提高油用牡丹的含硒量,提高其食用价值,所述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虫害对油用牡丹的破坏,提高其产量。采用此种种植方法种植出来的油用牡丹具有出苗率高以及稀有元素硒含量高的的优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选地势高燥、易排水、肥沃的沙质壤土,忌粘重、盐碱、低洼地块,土壤的PH值为6.5,且有一定的排灌条件;(2)整地精细整地,土壤深翻30厘米,接着施用1500公斤/亩农用土杂肥作底肥,同时施入5/亩公斤辛硫磷颗粒剂和2公斤/亩土壤杀虫杀菌剂;(3)选种摘取7月份的黄色果实,放于室内阴凉处,并进行翻动,所述翻动的频率为2天/次;(4)种子处理播种前1天,用45℃温水浸种24小时,浸好的种子捞出、沥干水分,用杀菌剂进行拌种,所述杀菌剂为粉剂多菌灵和福美砷,种子处理中杀菌剂进行拌种后再进行催芽剂拌种,所述催芽剂组成为赤霉素和萘乙酸,所述赤霉素和萘乙酸的配比为6:4;(5)播种在整地后的土壤上按6cm的行距,开5cm深的沟,接着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平,所述种子用量为100kg/亩,覆土盖平后在土上覆盖地膜;(6)苗床管理出苗后进行拔除杂草处理,并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和喷施叶面肥,所述波尔多液的喷施频率为15天/次,所述叶面肥的喷施频率为30天/次,所述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和亚硒酸钠,所述磷酸二氢钾的浓度为0.2%,所述亚硒酸钠的浓度为0.1%;(7)幼苗栽植将油用牡丹幼苗按栽培密度为3300株/亩进行栽植,栽植后按行封成高10厘米的土埂;(8)田间管理栽植后每亩施用4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5:5:5的复合肥,并进行病虫防治处理,病虫害防治采用6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喷防。实施例2: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选地势高燥、易排水、肥沃的沙质壤土,忌粘重、盐碱、低洼地块,土壤的PH值为7.3,且有一定的排灌条件;(2)整地精细整地,土壤深翻35厘米,接着施用1750公斤/亩农用土杂肥作底肥,同时施入7.5/亩公斤辛硫磷颗粒剂和3公斤/亩土壤杀虫杀菌剂;(3)选种摘取7.5月份的黄色果实,放于室内阴凉处,并进行翻动,所述翻动的频率为3天/次;(4)种子处理播种前2天,用50℃温水浸种36小时,浸好的种子捞出、沥干水分,用杀菌剂进行拌种,所述杀菌剂为粉剂多菌灵和福美砷,种子处理中杀菌剂进行拌种后再进行催芽剂拌种,所述催芽剂组成为赤霉素和萘乙酸,所述赤霉素和萘乙酸的配比为9:4;(5)播种在整地后的土壤上按7.5cm的行距,开5cm深的沟,接着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平,所述种子用量为125kg/亩,覆土盖平后在土上覆盖地膜;(6)苗床管理出苗后进行拔除杂草处理,并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和喷施叶面肥,所述波尔多液的喷施频率为17.5天/次,所述叶面肥的喷施频率为35天/次,所述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和亚硒酸钠,所述磷酸二氢钾的浓度为0.3%,所述亚硒酸钠的浓度为0.2%;(7)幼苗栽植将油用牡丹幼苗按栽培密度为3400株/亩进行栽植,栽植后按行封成高15厘米的土埂;(8)田间管理栽植后每亩施用4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10:10的复合肥,并进行病虫防治处理,病虫害防治采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防。实施例3: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选地势高燥、易排水、肥沃的沙质壤土,忌粘重、盐碱、低洼地块,土壤的PH值为8.0,且有一定的排灌条件;(2)整地精细整地,土壤深翻40厘米,接着施用2000公斤/亩农用土杂肥作底肥,同时施入10/亩公斤辛硫磷颗粒剂和4公斤/亩土壤杀虫杀菌剂;(3)选种摘取8月份的黄色果实,放于室内阴凉处,并进行翻动,所述翻动的频率为4天/次;(4)种子处理播种前3天,用55℃温水浸种48小时,浸好的种子捞出、沥干水分,用杀菌剂进行拌种,所述杀菌剂为粉剂多菌灵和福美砷,种子处理中杀菌剂进行拌种后再进行催芽剂拌种,所述催芽剂组成为赤霉素和萘乙酸,所述赤霉素和萘乙酸的配比为9:1;(5)播种在整地后的土壤上按9cm的行距,开5cm深的沟,接着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平,所述种子用量为150kg/亩,覆土盖平后在土上覆盖地膜;(6)苗床管理出苗后进行拔除杂草处理,并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和喷施叶面肥,所述波尔多液的喷施频率为20天/次,所述叶面肥的喷施频率为40天/次,所述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和亚硒酸钠,所述磷酸二氢钾的浓度为0.4%,所述亚硒酸钠的浓度为0.3%;(7)幼苗栽植将油用牡丹幼苗按栽培密度为3500株/亩进行栽植,栽植后按行封成高20厘米的土埂;(8)田间管理栽植后每亩施用5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并进行病虫防治处理,病虫害防治采用8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防。经过以上方法后,分别取出样品,测量结果如下:检测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现有指标出苗率(%)96999789含硒量(mg)0.20.40.10.09病虫发病率(%)6149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当实施例2参数时种植后的油用牡丹比现有技术种植后的油用牡丹的出苗率高,且病虫发病率低,含硒量比现有技术种植的高,此时更有利于油用牡丹的种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所述种子处理中杀菌剂进行拌种后再进行催芽剂拌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芽率及出苗率低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所述覆土盖平后在土上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能够延长牡丹种子生根时间,提高出苗率,所述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和亚硒酸钠,可以提高油用牡丹的含硒量,提高其食用价值,所述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虫害对油用牡丹的破坏,提高其产量。采用此种种植方法种植出来的油用牡丹具有出苗率高以及稀有元素硒含量高的的优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