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龟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0369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斑龟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龟的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斑龟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斑龟属爬行动物,长有蹼足,是高度水栖的。幼体缘盾的腹面具黑色斑点,似一粒粒珍珠,成体色泽艳丽或墩厚,常生活于低海拔的水域,如池塘、运河,缓流的河流中,为杂食性动物,会食鱼、虾、昆虫、青菜、水果等。斑龟性情温顺,不攻斗、不咬人,适应性一般。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因此提供一种斑龟养殖方法,提高其适应性,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病能力强,存活率高的斑龟养殖方法。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斑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设子母池塘,其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池塘,围绕所述第一池塘外圆周设置的数个圆柱形的第二池塘,以及气泵;所述气泵的导气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内设置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通过第一轴体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内,所述橡胶球的直径为2cm,相邻橡胶球之间的距离为2.5-4.5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橡胶球的直径,所述第二池塘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设置有可调节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所述喂食板上间隔设置有2-3个第一隔板,以将所述喂食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区域,所述喂食板上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4-5cm,且若干圆形通孔的上表面积的总和占所述喂食板上表面积的总和的1/3-1/2,所述圆形通孔处设置有圆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通过第二轴体与所述圆形通孔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圆形通孔之间具有1mm的间隙,所述第二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绕所述第二轴体旋转;

步骤二、幼龟在不需喂食时投放于第一池塘中,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2-15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6-7只幼龟,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温度在22℃-35℃,将幼龟饲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幼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表面铺满一层;

步骤三、当幼龟体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8-10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4-5只,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温度在22℃-35℃,将成龟饲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成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表面铺满一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孔径为1mm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轴体表面设置有固体润滑膜。

优选的是,所述幼龟饲料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包括:

a.将7份柳叶马鞭草、6份干姜、5份灯心草、10份苧蔴叶、7份金钱草和4份远志粉碎过80目筛,混匀,得第一中药预混料;

b.将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25份绿壳鸡蛋壳和10份脱脂鱼粉混匀,用波长为250nm的紫外线照射30min,期间每隔5分钟翻动一次,得到第一预混料;

c.将10份复合维生素、50份粗蛋白、8份植物有机硒、30份玉米粉和25份脱水蔬菜混匀,研磨过100目筛,得第一主料,向所述第一主料中按接种量为8%-9%接入EM菌,在26℃下发酵32-36小时,得第二主料;

d.将第一预混料与第二主料混匀,继续避光发酵18-24小时,得第三主料;

e.将第三主料与第一中药预混料混匀,在55-60℃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第四主料,将第四主料制粒,控制饲料颗粒质量为0.5-1g,得幼龟饲料。

优选的是,所述成龟饲料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包括:

a.将3份柳叶马鞭草、6份干姜、5份灯心草、10份苧蔴叶、7份金钱草和4份远志粉碎过80目筛,混匀,得第二中药预混料;

b.将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和10份脱脂鱼粉混匀,用波长为250nm的紫外线照射30min,期间每隔5分钟翻动一次,得到混合物A;

c.将10份复合维生素、50份粗蛋白、25份毛豆、30份玉米粉和25份脱水蔬菜混匀,研磨过100目筛,得混合物B,向所述混合物B中按接种量为8%-9%接入EM菌,在26℃下发酵32-36小时,得混合物C;

d.将混合物A与混合物C混匀,继续避光发酵18-24小时,得混合物D;

e.将混合物D与第二中药预混料混匀,在55-60℃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混合物E,将混合物E制粒,控制饲料颗粒质量为0.5-1g,得成龟饲料。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池塘内铺设有30cm厚的细砂和淤泥,并设置有沉水植物,接种有EM菌。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斑龟的养殖方法,喂食饲料的池塘和生活池塘分开,防止饲料污染生活池塘中的水质,导致斑龟容易患病,例如疥疮和腐皮、腐甲症,同时将饲料池塘经过改造,提高斑龟在进食过程中的运动量,有利于其提高生长速度、增强体质提高增重率,并促进其肌肉和骨骼生长得更好,从而抵抗能力增强,生长健康不易患病;

斑龟在幼龟时使用特制的幼龟饲料,能满足幼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同时,防止斑龟产生腐甲症和白眼病,将斑龟在幼龟和成龟时的饲料配方进行了改变,以适应斑龟在生长不同时期所需的营养,且幼龟期间生长快速,为提高斑龟品相,在饲料原料中添加柳叶马鞭草、绿壳鸡蛋壳、植物有机硒能有效解决该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子母池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喂食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一种斑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设子母池塘,其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池塘,围绕所述第一池塘外圆周设置的数个圆柱形的第二池塘,以及气泵;所述气泵的导气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为了给龟提供足够的溶氧量,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内设置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通过第一轴体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内,所述橡胶球的直径为2cm,相邻橡胶球之间的距离为2.5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橡胶球的直径,所述第二池塘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设置有可调节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所述喂食板上间隔设置有2个第一隔板,以将所述喂食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区域,所述喂食板上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4cm,且若干圆形通孔的上表面积的总和占所述喂食板上表面积的总和的1/3,所述圆形通孔处设置有圆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通过第二轴体与所述圆形通孔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圆形通孔之间具有1mm的间隙,所述第二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绕所述第二轴体旋转。

子母池塘的使用方法为,子池塘是专用于斑龟喂食饲料的,通过在第二池塘内设置橡胶球,使斑龟在第二池塘中需要不断的运动,根据当前斑龟的大小,调节喂食板的高度,喂食板的最佳高度设置为:斑龟需要伸出脖子朝上可接触喂食板,当第二隔板上铺设有饲料时,且保证第二隔板与喂食板在同一水平面,斑龟通过间隙可知第二隔板上有饲料,斑龟需要通过触碰第二隔板,使第二隔板绕第二轴体转动一定角度,饲料从圆形通孔落下,斑龟在进食时,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从幼龟到成年龟每天两次运动,提高了斑龟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促进斑龟的生长。

步骤二、幼龟在不需喂食时投放于第一池塘中,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2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6只幼龟,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温度在22℃,将幼龟饲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幼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表面铺满一层。

步骤三、当幼龟体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8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4只,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温度在22℃,将成龟饲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成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表面铺满一层。

在上述实施例中斑龟从幼年阶段到成龟阶段每天都保持了足够的运动量,提高了斑龟的成活率,本实施例中共投放幼龟180只,成活178只,成活率达到了98.9%,期间没有斑龟患腐甲病。

实施例2

一种斑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设子母池塘,其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池塘,围绕所述第一池塘外圆周设置的数个圆柱形的第二池塘,以及气泵,所述第一池塘和第二池塘内均导入有水;所述气泵的导气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为了给龟提供足够的溶氧量,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内设置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通过第一轴体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内,所述橡胶球的直径为2cm,相邻橡胶球之间的距离为4.5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橡胶球的直径,所述第二池塘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设置有可调节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所述喂食板上间隔设置有3个第一隔板,以将所述喂食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区域,所述喂食板上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5cm,且若干圆形通孔的上表面积的总和占所述喂食板上表面积的总和的1/2,所述圆形通孔处设置有圆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通过第二轴体与所述圆形通孔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圆形通孔之间具有1mm的间隙,所述第二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绕所述第二轴体旋转。

子母池塘的使用方法为,子池塘是专用于斑龟喂食饲料的,通过在第二池塘内设置橡胶球,使斑龟在第二池塘中需要不断的运动,根据当前斑龟的大小,调节喂食板的高度,喂食板的最佳高度设置为:斑龟需要伸出脖子朝上可接触喂食板,当第二隔板上铺设有饲料时,且保证第二隔板与喂食板在同一水平面,斑龟通过间隙可知第二隔板上有饲料,斑龟需要通过触碰第二隔板,使第二隔板绕第二轴体转动一定角度,饲料从圆形通孔落下,斑龟在进食时,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从幼龟到成年龟每天两次运动,提高了斑龟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促进斑龟的生长。

步骤二、幼龟在不需喂食时投放于第一池塘中,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5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7只幼龟,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温度在35℃,将幼龟饲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幼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表面铺满一层。

步骤三、当幼龟体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0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5只,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温度在35℃,将成龟饲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成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表面铺满一层。

在上述实施例中斑龟从幼年阶段到成龟阶段每天都保持了足够的运动量,提高了斑龟的成活率,本实施例中共投放幼龟150只,成活147只,成活率达到了98%,期间没有斑龟患腐甲病。

实施例3

一种斑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设子母池塘,其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池塘,所述第一池塘内铺设有30cm厚的细砂和淤泥,并设置有沉水植物,接种有EM菌。围绕所述第一池塘外圆周设置的数个圆柱形的第二池塘,以及气泵;所述气泵的导气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所述第二池塘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内设置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通过第一轴体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内,所述橡胶球的直径为2cm,相邻橡胶球之间的距离为3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橡胶球的直径,所述第二池塘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设置有可调节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所述喂食板上间隔设置有3个第一隔板,以将所述喂食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区域,所述喂食板上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4.5cm,且若干圆形通孔的上表面积的总和占所述喂食板上表面积的总和的1/2,所述圆形通孔处设置有圆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孔径为1mm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板通过第二轴体与所述圆形通孔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圆形通孔之间具有1mm的间隙,所述第二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绕所述第二轴体旋转,所述第二轴体表面设置有固体润滑膜,以减小第二轴体和第二隔板间的摩擦力,减小旋转所需的力,在第二轴体上设置固体润滑膜更加适用于幼龟,由于其力量相较于成龟要弱,在没有固体润滑膜时,有时候无法翻动第二隔板,导致不能吃到饲料。

步骤二、幼龟在不需喂食时投放于第一池塘中,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13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7只幼龟,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温度在33℃,将幼龟饲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幼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表面铺满一层。

所述幼龟饲料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包括:

a.将7份柳叶马鞭草、6份干姜、5份灯心草、10份苧蔴叶、7份金钱草和4份远志粉碎过80目筛,混匀,得第一中药预混料;

b.将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25份绿壳鸡蛋壳和10份脱脂鱼粉混匀,用波长为250nm的紫外线照射30min,期间每隔5分钟翻动一次,得到第一预混料;

c.将10份复合维生素、50份粗蛋白、8份植物有机硒、30份玉米粉和25份脱水蔬菜混匀,研磨过100目筛,得第一主料,向所述第一主料中按接种量为8%接入EM菌,在26℃下发酵32小时,得第二主料;

d.将第一预混料与第二主料混匀,继续避光发酵18小时,得第三主料;

e.将第三主料与第一中药预混料混匀,在55℃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第四主料,将第四主料制粒,控制饲料颗粒质量为0.5g,得幼龟饲料。

步骤三、当幼龟体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8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中,控制第二池塘中每平方米投放5只,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的温度在33℃,将成龟饲料投放于第二隔板上,所述成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表面铺满一层。

所述成龟饲料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包括:

a.将3份柳叶马鞭草、6份干姜、5份灯心草、10份苧蔴叶、7份金钱草和4份远志粉碎过80目筛,混匀,得第二中药预混料;

b.将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和10份脱脂鱼粉混匀,用波长为250nm的紫外线照射30min,期间每隔5分钟翻动一次,得到混合物A;

c.将10份复合维生素、50份粗蛋白、25份毛豆、30份玉米粉和25份脱水蔬菜混匀,研磨过100目筛,得混合物B,向所述混合物B中按接种量为8%接入EM菌,在26℃下发酵32小时,得混合物C;

d.将混合物A与混合物C混匀,继续避光发酵18小时,得混合物D;

e.将混合物D与第二中药预混料混匀,在55℃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混合物E,将混合物E制粒,控制饲料颗粒质量为0.5g,得成龟饲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斑龟从幼年阶段到成龟阶段每天都保持了足够的运动量,提高了斑龟的成活率,本实施例中共投放幼龟300只,成活297只,成活率达到了99%,期间没有斑龟患腐甲病。

实施例4

一种斑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1-2所示,建设子母池塘,其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池塘2,所述第一池塘2内铺设有30cm厚的细砂和淤泥,并设置有沉水植物,接种有EM菌。围绕所述第一池塘2外圆周设置的数个圆柱形的第二池塘1,以及气泵;所述气泵的导气管伸入所述第二池塘1的底部,所述第二池塘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正方形凹槽,所述正方形凹槽内设置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通过第一轴体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正方形凹槽内,所述橡胶球的直径为2cm,相邻橡胶球之间的距离为3.5cm,所述正方形凹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橡胶球的直径,所述第二池塘1位于液面上方水平设置有可调节高度且可拆卸的喂食板11,所述喂食板11上间隔设置有2个第一隔板12,以将所述喂食板11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区域,所述喂食板11上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13,所述圆形通孔13的直径为6cm,且若干圆形通孔13的上表面积的总和占所述喂食板11上表面积的总和的1/3-1/2,所述圆形通孔13处设置有圆形的第二隔板14,所述第二隔板14上设置有若干孔径为1mm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板14通过第二轴体15与所述圆形通孔13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14与所述圆形通孔13之间具有1mm的间隙,所述第二隔板14在外力作用下可绕所述第二轴体15旋转,所述第二轴体15表面设置有固体润滑膜,以减小第二轴体15和第二隔板14间的摩擦力,减小旋转所需的力,在第二轴体15上设置固体润滑膜更加适用于幼龟,由于其力量相较于成龟要弱,在没有固体润滑膜时,有时候无法翻动第二隔板14,导致不能吃到饲料。

步骤二、幼龟在不需喂食时投放于第一池塘2中,控制第一池塘2中每平方米投放13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2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1中,控制第二池塘1中每平方米投放7只幼龟,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1的温度在32℃,将幼龟饲料投放于喂食板11上,所述幼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14表面铺满一层。

所述幼龟饲料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包括:

a.将7份柳叶马鞭草、6份干姜、5份灯心草、10份苧蔴叶、7份金钱草和4份远志粉碎过80目筛,混匀,得第一中药预混料;

b.将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25份绿壳鸡蛋壳和10份脱脂鱼粉混匀,用波长为250nm的紫外线照射30min,期间每隔5分钟翻动一次,得到第一预混料;

c.将10份复合维生素、50份粗蛋白、8份植物有机硒、30份玉米粉和25份脱水蔬菜混匀,研磨过100目筛,得第一主料,向所述第一主料中按接种量为9%接入EM菌,在26℃下发酵36小时,得第二主料;

d.将第一预混料与第二主料混匀,继续避光发酵24小时,得第三主料;

e.将第三主料与第一中药预混料混匀,在60℃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第四主料,将第四主料制粒,控制饲料颗粒质量为1g,得幼龟饲料。

步骤三、当幼龟体重大于150g以后,控制第一池塘2中每平方米投放10只,每天早上9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喂食,将第一池塘2中的幼龟转移到第二池塘1中,控制第二池塘1中每平方米投放5只,且启动气泵,控制第二池塘1的温度在35℃,将成龟饲料投放于喂食板11上,所述成龟饲料的投放量为将第二隔板14表面铺满一层。

所述成龟饲料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包括:

a.将3份柳叶马鞭草、6份干姜、5份灯心草、10份苧蔴叶、7份金钱草和4份远志粉碎过80目筛,混匀,得第二中药预混料;

b.将15份水蛭粉、18份蚯蚓粉和10份脱脂鱼粉混匀,用波长为250nm的紫外线照射30min,期间每隔5分钟翻动一次,得到混合物A;

c.将10份复合维生素、50份粗蛋白、25份毛豆、30份玉米粉和25份脱水蔬菜混匀,研磨过100目筛,得混合物B,向所述混合物B中按接种量为9%接入EM菌,在26℃下发酵36小时,得混合物C;

d.将混合物A与混合物C混匀,继续避光发酵24小时,得混合物D;

e.将混合物D与第二中药预混料混匀,在60℃下烘至含水量低于10%,得混合物E,将混合物E制粒,控制饲料颗粒质量为1g,得成龟饲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斑龟从幼年阶段到成龟阶段每天都保持了足够的运动量,提高了斑龟的成活率,本实施例中共投放幼龟300只,成活295只,成活率达到了98.3%,期间没有斑龟患腐甲病。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