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华盖木的嫁接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7345阅读:1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华盖木的嫁接繁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苗繁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华盖木的嫁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 Law)隶属木兰科(Magnoliaceae)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起源于1.4亿年前,是木兰科中最古老的单种属植物之一,为木兰科顶生花木兰族Magnolieae中的原始类群,对木兰科分类系统和古植物学区系等研究有极其重大的学术价值。华盖木为常绿大乔木,高可达45m,胸径可达1.5m,其树干挺拔通直,树冠密茂,蔚然成“华盖”伞状;叶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深绿光亮;花被片肉质,9-11片,外轮3片长圆形,外面深红色,内面白色,长8-10cm,内2轮白色,花色艳丽、大而芳香;种子外种皮红色。华盖木树体、花、果、叶型俱佳,是珍贵的绿化观赏树种。其心材淡绿色,光泽似丝绢,纹理直,结构细致,耐腐、抗虫,当地群众称它为“缎子绿豆树”,在木材中极罕见,是极珍贵的用材树种。

由于华盖木分布范围狭窄、人为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自然更新困难等原因,仅在云南西畴法斗、马关古林箐及河口发现3个天然华盖木群落,最新调查统计结果,我国华盖木野生种群现仅存大小植株不到50株(其中成年大树仅有7株),为极度濒危树种,199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保护名录的极度濒危种,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华盖木野生种质资源极其匮乏,自然状态下每隔1-2年才开一次花,而且花枝极少,每年仅结20-30个果,每个果只有10粒左右种子,故成熟种子产量甚少,同时由于其花芳香,开放时常被昆虫咬食雌蕊群,自然授粉结实率极低,影响天然更新。另外即使有少量种子成熟,又因树体高大,采种极其困难;加之种子外种皮含油量高,不易发芽。因此华盖木种子产量已成其保护及利用的巨大障碍。国内外相关技术人员也探索了华盖木扦插繁殖技术,虽有扦插成活的报道,但没提及扦插成活率。由于扦插繁殖育苗需要大量的种条,而仅存母树种条资源非常有限,扦插苗生产规模严重受限,导致目前华盖木现有种苗极为稀缺。嫁接繁殖可高效利用有限种质资源,通过大砧嫁接快速营建采穗圃,适合规模化种苗生产,是珍稀种质资源保护和创制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

目前华盖木嫁接繁育技术未见公开报道,本发明是基于该技术背景下提出的。

由于华盖木为单种属树种,本砧资源稀缺。为此,异砧嫁接的砧木筛选和嫁接方法的优化,高效稳定嫁接繁殖技术体系建立的科学意义重大。本发明以二乔玉兰(M.soulangeana Soul.-Bod.)为嫁接砧木,通过砧木培育与选择、穗条采集、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及接后管理等技术要素优化,提供了一种砧木来源丰富,嫁接技术稳定、嫁接成活率高及成苗快的华盖木嫁接繁殖方法,可快速繁殖华盖木各种规格的种苗,为拯救、保护和高效利用华盖木这一珍稀濒危木兰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华盖木本砧资源稀缺,异砧嫁接亲和性差、嫁接成活率低、接后假活和生长缓慢等关键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嫁接繁殖方法,该方法具有砧木亲和性好、嫁接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健壮等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嫁接砧木树种选择:选择二乔玉兰(M.soulangeana Soul.-Bod.)及其园艺栽培品种为嫁接砧木。

(2)嫁接时间:选择在苗木生长基本停止时间(1月-2月)进行,嫁接时选择晴朗多云天气。

(3)接穗采集:嫁接前,采集华盖木母树中上部外围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枝条通直、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木质化枝条。徒长枝、细弱枝嫁接成活率低,不宜作接穗。接穗采集时间以清晨和傍晚为好。穗条一般随采随用。如要长途运输,可用吸水脱脂棉或湿卫生纸或湿毛巾包扎穗条基部,装入塑料袋,用泡沫箱保湿降温运输。

(4)嫁接方法:采用切接方法。嫁接具体步骤如下:

(5)苗砧控水:准备嫁接前3-5d,苗砧进行控水管理。

(6)断砧切砧:从步骤(1)的苗木中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地径2.0cm以上苗木作为砧木,在离开苗木根径30-50cm处剪断(或锯断),选择平滑面从切口往下弦切砧木,深度1.0-1.5cm,备用。

(7)削穗插穗:从步骤(3)采集的接穗中选择,嫁接时去除枝条上所有叶片,用嫁接刀在芽的下方二侧各呈45°斜削一个1.0-1.5cm的楔型削面,削面要求平滑;每个接穗保留1-2个芽,将削好的接穗插入步骤(6)的砧木弦切口内。

(7)包扎:将塑料保鲜薄膜切成宽度为1.5-2.0cm的包扎带,将上述接穗和砧木密闭包裹。

(8)遮阳防雨:用防水牛皮纸或毛竹笋壳等材料按东西方向扎在接穗外层作遮阳防雨用。

(9)抹芽除萌:为了保证接穗芽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应及时对砧木进行抹芽和除蘖工作。

(10)绑扶支撑:嫁接成活后接穗萌枝生长快,应及时绑扶在砧桩上,避免风拆或碰断。在新梢长出10cm以上时应及时立支棍缚引新梢,支棍下要绑牢固,上部绑缚新梢要稍松,以不妨碍生长为宜,待接口愈合牢固后再解除支棍。

(11)嫁接后15d内进行控水管理,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一种华盖木的嫁接繁殖方法,筛选木兰属二乔玉兰及其栽培品种作砧木,具有良好的亲和性。

(2)嫁接前苗砧控水管理3-5d,解决了伤流过多的问题。

(3)嫁接后采用防水牛皮纸或毛竹笋壳等材料作遮阳防雨,同时控水管理15d左右。解决了砧木和接穗过分暴晒以及雨水冲刷而导致烂砧、裂砧和枯芽问题。

(4)嫁接砧木上极易长出萌芽,随时抹除,保证了接穗芽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提高了嫁接成活率。

(5)本发明中,选取木兰属树种二乔玉兰(M.soulangeana Soul.-Bod.)及其园艺栽培品种为砧木,华盖木当年木质化枝条为接穗,在1-2月采用切接方法,用塑料保鲜薄膜条绑缚,并加盖遮阳防雨材料,及时抹芽除萌和扶绑支撑,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当年高生长量可达1.0m以上。该方法操作简便,嫁接效率高,同时嫁接亲和性强,接口愈合好,生长快。通过规模化嫁接繁殖,可为我国华盖木种质资源异地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有着极其重大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砧木培育与选择

图2为断砧、切砧

图3为插穗(切接法)

图4为包扎

图5为套袋与遮阳

图6为剪袋与拆袋

图7为接穗萌发

图8为愈合与成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实验人员依据以上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和各参数所取范围,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实施例一:应用本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进行,选择二乔玉兰作砧木,华盖木当年生木质化枝条作接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嫁接砧木选择:选择地径2.0cm以上的二乔玉兰容器苗。

(2)嫁接时间:在1月-2月的晴朗多云天气进行嫁接。嫁接前5d进行控水管理。

(3)接穗采集与处理:在基地已引种的华盖木母树上采集中上部生长健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木质化枝条。长8-10cm、粗度0.5-1.0cm为宜。

(4)嫁接方法:采用切接方法。将地径2.0cm以上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的二乔玉兰苗木,在离根径30-50cm处剪断,清洗切面,从切面往下弦切深度1.0-1.5cm。取接穗枝条上的带1-2个芽枝段,去除叶片,用嫁接刀在芽的下方二侧各呈45°斜削一个1.0-1.5cm的楔型削面,将砧木切口轻轻张开,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弦切口内;用宽度为1.5-2.0cm的塑料保鲜薄膜包扎带,将接穗和砧木密闭包裹,用防水牛皮纸包扎在接穗外层。

(5)嫁接后管理:嫁接后进行控水管理15d左右,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①检查成活率:于嫁接后20-30d,检查嫁接成活率。凡接穗保持新鲜,芽体饱满膨大或已抽芽,说明已嫁接成活。如果芽体皱缩干枯,说明未嫁接成活,应及时补接。

②抹芽除萌:嫁接后及时对砧木进行抹芽和除蘖工作。

③剪袋与拆袋:当嫁接新稍生长已达遮阳袋时,及时剪开其顶部,让新稍自然生长;当新稍已达半木质化时,解除遮阳袋;

④扶绑支撑:解除遮阳袋后,在新梢长成10cm以上时,及时立支棍缚引新梢,支棍下要绑牢固,上部绑缚新梢要稍松,以不妨碍生长为宜,待接口愈合牢固后再解除支棍。

⑤解除塑料包扎带:当砧穗愈合牢固后,可解除包扎带,解绑时,用锋利刀片自上而下轻轻将绑缚物割断,防止伤及砧木木质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任何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基础上的改动都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