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中茶的矮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6298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林中茶的矮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钦州浦北五皇山,原名叫“五皇岭”,五皇山是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钦州市浦北县龙门、北通、白石水、大成、张黄五镇境内,距离县城30多公里。五皇山自然风景区内有高山茶园。近年来,浦北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完善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原生态茶叶开发、生产与保护,将五皇山等山脉上的原生态林中茶(野生茶,以下统称林中茶)打造成茶叶品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林中茶因其天然、无污染开始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林中茶是指茶树常年在野外生长,特别是原始森林或者原始山林,没有人工管理,生长环境远离污染源,没有施用过化肥农药,味道厚重。浦北五皇山等山脉上常年野生的茶树叶,就是这样的林中茶。看似集中连片,彼此却有间隔,因为平时无需修剪所以就这么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的长着,细看多是粗枝大叶,显得野味十足,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5-6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因为有很多树,可以遮挡光线,这样可以产生很多反射光,有助于它内含物质的形成。另外山地海拔大概有600-1000多米,昼夜的温差非常大,所以茶树里面氨基酸含量比常规的台地茶茶园要高,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所以口感更加鲜爽。

林中茶,不用打药,不用修剪,在自然的环境发展生长,有天然雨水滋润,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周围花朵草木的香气。山里树多,树叶落在地上,形成腐殖质,这就是天然的有机肥料。普通的茶园在幼苗时要经过修剪发育成很多生长枝,而林中茶没有经过修剪所以比较稀疏,所以产量少。茶树的无修剪,就是让其自然生长;矮化,就是生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剪,去除顶端优势,让茶树成形的更矮一些。无修剪和矮化,各有利弊,无修剪的产量较低,采摘难度大,叶片并不如矮化后规则化;矮化,能加大茶树的产量、方便采茶和管理,但是矮化的茶类似于台地茶,叶片肥厚,口感会变差,如果是古茶树矮化的话,那么古树茶的基本特征慢慢会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林中茶的矮化栽培方法,栽培过程中,无需农药化肥,矮化后,保持品质,增加产量。

一种林中茶的矮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冬至前后3天,选择5-6米高的林中茶,在茶树主干离地面1.9-2.1米或者在主干最低侧枝以上20-30cm截断主干;

2)在截断的主干截断面上包裹油茶饼浸膏,同时在主干的底部施加油茶饼浸膏作为肥料;

3)5-7天后去除主干上包裹的油茶饼浸膏,保持林中茶的野生状态生长;

步骤2)所述的油茶饼浸膏,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①选料:挑选林中茶的茶籽,洗净;

②冷榨茶籽油:将茶籽经脱壳、压扁、蒸炒,待料胚露出油光,用双螺杆冷榨机压榨,采用二次冷榨,保持出料温度≤60℃,过滤得毛油,油茶饼备用;

③油茶饼处理:将步骤②得到的油茶饼打碎,加入同等质量的纯净水,调整pH6.5-7.0,按体积百分比为10-15%接入培养成熟的乳酸菌液体菌种,放入发酵罐中发酵,发酵温度在35-37℃,发酵时间3-4h,然后灭活,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70℃时测为1.30的浸膏。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包裹油茶饼浸膏,优选采用塑料薄膜包裹油茶饼浸膏,浸膏的厚度在2-5cm;

所述的在主干的底部施加油茶饼浸膏,优选以主干为中心,半径0.5-1.0m,高度10-15cm堆肥,用塑料薄膜覆盖堆肥;

所述的乳酸菌,优选乳脂链球菌、两歧双歧杆菌,当混合时,为任意比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油茶饼中合有14%左右的油茶皂角甙,简称为皂甙油茶总皂甙。油茶总皂甙是山茶属植物中含有的一类天然糖甙化合物。油茶总皂甙分子是由亲水性的糖体和疏水性的配位基因构成,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油茶的各种次生物质成分中,油茶皂甙元对病菌的抑制杀菌作用最强。本发明通过乳酸处理油茶饼,使得油茶饼中的皂甙转化为皂甙元,皂甙元的存在,可使病菌渗透的氨基酸量增加,菌丝体向外大量渗漏氨基酸导致病原菌细胞死亡,从而大大增加了抑菌杀菌功能。本发明通过对油茶饼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增强对林中茶主干截断后切面的杀菌保护,同时还可以给林中茶根部提供丰富的营养。

2、本发明在林中茶的矮化栽培过程中,没有添加化肥农药等外来物质,而是充分利用林中茶所得茶籽榨油后的残渣,增加了茶籽的价值。

3、本发明的林中茶的矮化栽培方法,解决了林中茶茶树高不好采摘和产量偏低等问题,矮化后的林中茶,茶芽长且饱满,相比矮化前产量会提高20-30%。矮化后不仅大树易于采摘,而且发芽比未矮化的林中茶茶树要快,同片区矮化的树会提前10-15天发芽。

4、现有技术一般矮化后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但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茶叶,通过多组口感测试,矮化后的林中茶和未矮化的林中茶,口感上没有差别,两者所沏的茶汤,汤色清正,滋味醇厚,香气清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林中茶的矮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冬至前3天,选择5米高的林中茶,在茶树主干离地面1.9米截断主干;

2)在截断的主干截断面上采用塑料薄膜包裹油茶饼浸膏,浸膏的厚度在2cm,同时在主干的底部施加油茶饼浸膏作为肥料,以主干为中心,半径0.5m,高度15cm堆肥,用塑料薄膜覆盖堆肥;

3)5天后去除主干上包裹的油茶饼浸膏,保持林中茶的野生状态生长;

步骤2)所述的油茶饼浸膏,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①选料:挑选林中茶的茶籽,洗净;

②冷榨茶籽油:将茶籽经脱壳、压扁、蒸炒,待料胚露出油光,用双螺杆冷榨机压榨,采用二次冷榨,保持出料温度≤60℃,过滤得毛油,油茶饼备用;

③油茶饼处理:将步骤②得到的油茶饼打碎,加入同等质量的纯净水,调整pH6.5,按体积百分比为15%接入培养成熟的乳脂链球菌液体菌种,放入发酵罐中发酵,发酵温度在35-37℃,发酵时间3h,然后灭活,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70℃时测为1.30的浸膏。

实施例2:

一种林中茶的矮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冬至前3天,选择6米高的林中茶,在茶树最低侧枝以上20cm截断主干;

2)在截断的主干截断面上采用塑料薄膜包裹油茶饼浸膏,浸膏的厚度在5cm,同时在主干的底部施加油茶饼浸膏作为肥料,以主干为中心,半径1.0m,高度10cm堆肥,用塑料薄膜覆盖堆肥;

3)7天后去除主干上包裹的油茶饼浸膏,保持林中茶的野生状态生长;

步骤2)所述的油茶饼浸膏,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①选料:挑选林中茶的茶籽,洗净;

②冷榨茶籽油:将茶籽经脱壳、压扁、蒸炒,待料胚露出油光,用双螺杆冷榨机压榨,采用二次冷榨,保持出料温度≤60℃,过滤得毛油,油茶饼备用;

③油茶饼处理:将步骤②得到的油茶饼打碎,加入同等质量的纯净水,调整pH7.0,按体积百分比为10%接入培养成熟的两歧双歧杆菌液体菌种,放入发酵罐中发酵,发酵温度在35-37℃,发酵时间4h,然后灭活,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70℃时测为1.30的浸膏。

实施例3:

一种林中茶的矮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冬至,选择5.5米高的林中茶,在茶树主干离地面2.0米截断主干;

2)在截断的主干截断面上采用塑料薄膜包裹油茶饼浸膏,浸膏的厚度在3cm,同时在主干的底部施加油茶饼浸膏作为肥料,以主干为中心,半径0.8m,高度10cm堆肥,用塑料薄膜覆盖堆肥;

3)6天后去除主干上包裹的油茶饼浸膏,保持林中茶的野生状态生长;

步骤2)所述的油茶饼浸膏,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①选料:挑选林中茶的茶籽,洗净;

②冷榨茶籽油:将茶籽经脱壳、压扁、蒸炒,待料胚露出油光,用双螺杆冷榨机压榨,采用二次冷榨,保持出料温度≤60℃,过滤得毛油,油茶饼备用;

③油茶饼处理:将步骤②得到的油茶饼打碎,加入同等质量的纯净水,调整pH6.5,按体积百分比为12%接入培养成熟的乳脂链球菌、两歧双歧杆菌液体菌种,放入发酵罐中发酵,发酵温度在35-37℃,发酵时间3.5h,然后灭活,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70℃时测为1.30的浸膏。

对比例:

在冬至,选择5.5米高的林中茶,在茶树主干离地面2.0米截断主干,保持林中茶的野生状态生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