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观光采摘兼顾的阳光玫瑰葡萄省力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8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生产与观光采摘兼顾的阳光玫瑰葡萄省力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园地选择:选择临近水源,灌溉方便,地下水位在2m以下,地势平坦的地块;

(2)搭建棚架:采用水平网格棚架;

(3)栽培基质:采用草木灰、蛭石、黄沙、园土、苔藓、醋糟、椰糠、松鳞、泥炭、腐熟的羊粪按体积比为1∶1∶1∶2∶1∶1∶1∶1∶1∶2混合,所述基质要无病原菌,过筛去杂均匀混合,基质维持孔隙度为50~60%,pH值为5.5~7;

(4)起垄:采用高垄栽培,起垄的规格为宽×高=1.5m×0.5m,长度视地况而定,垄的四周采用大理石板、塑料限根片、水泥砖墙、玻璃、塑料、树脂或石块加固,形成与周围隔绝的空间,垄内填充栽培基质,上表面覆盖3~4cm厚的树皮屑,垄两侧铺园艺地布;

(5)定植:

选用品种纯正、发育良好、芽饱满、枝条中部粗度在0.4cm以上、根系良好、分布均匀且无病虫害的1年生阳光玫瑰葡萄苗,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株距为5米,行距为6米,定植前根系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消毒,茎干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

将葡萄苗根放在垄的中心点上,将苗木扶直,将根理顺后覆土并踏实,覆土至嫁接口下,浇透水,主干留3~4个饱满芽短截;

(6)水分管理:当土壤持水量低于20%时,必须灌水,采用浇灌、喷灌或滴灌方法;

(7)“爪”形整形修剪:

第一年,苗木发芽后,从萌发的新梢里,选留1根直立性强,长势旺盛的新梢向上生长,其余新梢抹除,新梢生长至25厘米时,用竹竿诱引向上直立生长;新梢长至1.8~1.9m时,也就是B点时进行摘心,摘心的位置会萌发副梢,从中选择三个最利于固定到棚架上,且三个主枝之间两两的角度能调整到45°并且长势旺盛的副梢作为主枝BC、BD、BE,三根主枝沿铁丝走向,顺向固定在铁丝上,靠近的两根主枝之间的夹角保持在45°,主枝向前端生长,保持顶端优势,主枝两侧培养侧枝,侧枝呈叶脉状排列,侧枝同侧间距保持在20cm左右,侧枝为12~13片叶时摘心,侧枝萌发的副梢留2片叶反复摘心,主枝前端萌发的副梢,留最壮的一个保持向前生长并留5片叶反复摘心,所有主枝、侧枝固定在网架上,主干不留侧枝,一律去除,冬季修剪时,疏除病弱枝、过粗过细枝,其余结果母枝留1~4芽短截;

第二年及以后,春季结果母枝上的芽萌发,选留位置好,生长健壮的1~2个新梢作为当年结果枝,固定在网架上,结果枝呈叶脉状排列,同侧间距保持在20cm左右,侧枝12片叶时摘心,侧枝萌发的副梢留2片叶反复摘心,主枝前端萌发的副梢,留最壮的一个保持向前生长,留5片叶反复摘心,主干不留侧枝,一律去除,冬季修剪时,疏除病弱枝、过粗过细枝,其余结果母枝留1~4芽短截,根据枝条密度调节枝量,保证来年结果枝不要过密或过稀;

(8)无核化处理:

整穗:处理前,将枝条全部固定到铁丝上,将花穗理顺,全部垂直向下,每个花穗疏除副穗及上部支穗,疏除穗尖2cm,回缩过长小穗,留下部14~15个支穗;

定穗:坐果后,待果粒生长至大黄豆大小,疏除位置不佳、穗形不整齐的果穗,以13片叶片留1穗果作为标准;

疏果:每穗留60~65粒,疏除挤压果,妨碍穗形果;

药剂处理:

①第一次处理于盛花后1~3天进行蘸穗,所用试剂为GA3 5~10ppm、苯基脲类细胞分裂素1~2ppm、朴海因0.83mL/L和咯菌氰0.2g/L;

②第二次处理于第一次处理后12~15天进行蘸穗,所用试剂为GA3 20~30ppm、苯基脲类细胞分裂素3~5ppm、朴海因0.83mL/L和咯菌氰0.2g/L;

(9)套袋:疏果工作完成后,立即套袋,防治农药污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与观光采摘兼顾的阳光玫瑰葡萄省力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网格棚架高度为1.9~2m,所述棚架由水泥柱、架子和镀锌钢丝编织的网面组成,拉7股直径为1cm的热镀锌钢绞线,形成棚架的骨架,用紧线器拉紧固定在边柱和支柱上,沿两个边柱用1.8mm热镀锌钢丝交错编织40cm×40cm平面网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与观光采摘兼顾的阳光玫瑰葡萄省力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还包括施肥管理:每年秋季施肥,在垄内主干四周逐年交替挖对角线式浅沟,亩施腐熟稻草1000kg、有机肥1000~1200kg、钙镁磷肥40~50kg、硫酸钾20~25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与观光采摘兼顾的阳光玫瑰葡萄省力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还包括摘叶,如果棚面叶片过于密集,果实着色期从果穗以下的第一节开始摘除2~3节的叶片,并且在地面覆盖反光膜助于着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与观光采摘兼顾的阳光玫瑰葡萄省力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还包括病虫害防治:露天栽培采用“1+5+3”法,即整个生育期采用1次石硫合剂、5次生物与生物化学制剂、3次波尔多液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避雨栽培采用“1十3十1”法,即整个生育期采用1次石硫合剂、3次生物与生物化学制剂、1次波尔多液进行预防的方法。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