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养殖业技术领域,涉及家禽育种技术,具体为一种黄羽黑胫蛋鸡配套系父本的育种方法及其配套系的制种模式。
背景技术:
黄羽黑胫鸡、麻羽黑胫鸡和黑羽黑胫鸡的主要区别是鸡的黑色羽毛占全身羽毛的比例。95%以上羽毛全部为黄羽黑胫的为黄羽黑胫鸡,黄羽鸡为底色为深黄色或浅黄色羽,仅在尾部或颈部有黑羽。我国地方鸡种有许多是黄羽黑胫鸡,如固始鸡、淮南麻鸡等,我国市场上还没有黄羽黑胫的蛋鸡配套系。黑胫熟称黑脚、铁脚、青脚。黄羽黑胫蛋鸡配套系不仅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还有较好的活体和屠体外观,因此培育黄羽黑胫蛋鸡具有商业意义。
我国地方鸡种体型外貌美观、鸡肉和鸡蛋的味道鲜美,但产蛋率低,全年产蛋量200个以下,难以净化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禽淋巴白血病病毒,阳性率一般高于10%。本专利发明为克服地方鸡种的这些缺点提供了黄羽黑胫鸡配套系新的制种模式。本发明的高产黄羽黑胫蛋鸡的配套系,父母代后代母雏为黄羽黑胫,公雏为白羽,可自别雌雄,此商品代72周龄产蛋量可达300个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黄羽黑胫蛋鸡配套系父本的育种方法及其配套系的制种模式,这种模式下的黄羽黑胫鸡商品代可以羽色自别雌雄,提高雌雄鉴别率。这种配套系模式的关键是培育一个合适的高产蛋鸡父本,具体为:
一种黄羽黑胫蛋鸡配套系父本的育种方法,其步骤包括:
(a)第0世代雏鸡的获得方法使用通过选择的黄羽黑胫公鸡与海兰灰母鸡配种得到的。所述选择的黄羽黑胫公鸡为羽色鲜艳、纯黄且无白色羽毛、皮肤为黄色、精液浓稠且量大的公鸡,所述选择的海兰灰母鸡为褐色羽、尾羽为黑色羽、产蛋率〉90%且蛋形指数大于1.3小于1.5的母鸡,公鸡和母鸡经过禽白血病和鸡白痢沙门氏菌检测,选择全部为阴性的个体。
其中黄羽黑胫鸡素材很多,国内鸡种至少有固始鸡和淮南麻鸡等,国外也有一些黄羽黑胫鸡品种。选择素材的关键依据是基本符合目标市场的需要,根据市场对蛋壳颜色、蛋重、肤色和体重的要求,选择比较接近的品种或品系。如市场需要小粉壳蛋鸡,则选择蛋重较小的黄羽黑胫,需要黄皮肤的则尽量不使用黑皮肤的鸡,需要小体型鸡,则选择成年体重较小的鸡种。
(b)将步骤(a)中得到的第0世代雏鸡,淘汰弱小雏鸡,只饲养健康活泼的雏鸡;饲养至90日龄时淘汰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以下的个体,120日龄前转群,转群后淘汰所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的个体;鸡群开产后淘汰晚开产的20%的母鸡,淘汰精液量最低的40%的公鸡,淘汰开产蛋重大于平均蛋重的母鸡。这样就初步选出了的第0世代公鸡和第0世代母鸡。
(c)将(b)中得到的第0世代公鸡与第0世代母鸡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法配种孵化得到雏鸡,根据要求选择得到第1世代公鸡和第1世代母鸡。
其中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孵化是家系育种法常用的方法,选择好的公鸡与母鸡分别做好标记,放在个体笼饲养,个体笼鸡1只1个笼。1个公鸡与1-40个母鸡配种,收集的种蛋上标注公鸡和母鸡的标记,孵化时相同标记的种蛋放在一起,落盘时将受精胚蛋放在1个通气的袋子中,袋子内放一张折叠好的写种蛋的标记纸头。出雏时,记录各个家系标记的出雏数,标记雏鸡。
其中根据要求选择为选择羽色为黄羽的健康雏鸡;饲养至90日龄时淘汰体重高于平均体重0.5个标准差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个体,120日龄前转群,转群后淘汰所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和禽白血病阳性的个体;鸡群开产后淘汰晚开产的20%的母鸡,淘汰精液量最低的50%的公鸡,淘汰开产蛋重大于平均蛋重0.5个标准差的母鸡。
(d)饲养(c)得到的第1世代公鸡与洛岛白母鸡进行常规的半同胞家系配种,利用后代羽色筛选后,再用常规的家系选择法选出配种用第1世代公鸡;所述利用后代羽色筛选为保留后代公雏是白羽的,母雏是黄色羽黑胫。
所述洛岛白母鸡国内饲养有海兰褐父母代母鸡、罗曼褐父母代母鸡、新杨褐父母代母鸡、伊沙褐父母代母鸡等羽色自别的褐壳蛋鸡父母代。
常规的半同胞家系配种即为1个公鸡只与特定的多个母鸡配种,配种的后代只记录公鸡的信息,不记录母鸡的信息。公鸡的信息通过给公鸡佩戴翅号区分,1个公鸡与配的多个母鸡可以饲养在一起。
所述常规的家系选择法可为考察同胞家系母鸡的开产日龄不晚于平均值,产蛋数不低于平均值;选择蛋重和蛋色一致的同胞家系母鸡。
(e)将步骤(d)中得到的配种用第1世代公鸡和步骤(c)中得到的第1世代母鸡,进行鸡沙门氏菌和禽白血病的净化后,用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法配种后,保留黄羽黑胫雏鸡,得到第2世代雏鸡。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法同步骤(c)。
(f)饲养步骤(e)中得到第2世代雏鸡,初步筛选选出的第2世代公鸡和第2世代母鸡。
所述初步筛选的方法为淘汰羽色不是黄羽或胫色不黑或体质较差的雏鸡,第56-63日龄时淘汰个体体重大于体重平均数0.5个标准差或小于体重平均数2个标准差的个体;饲养过程中严格按照纯系种鸡生产的生物安全规程进行隔离、免疫和检疫,淘汰所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个体和禽白血病阳性的个体,22-24周龄测定公鸡个体胫长,淘汰胫长最短的20-40%的公鸡个体。鸡群开产后淘汰晚开产的20%的母鸡,淘汰精液量最低的50%的公鸡,淘汰开产蛋重大于平均蛋重0.5个标准差的母鸡。
(g)将步骤(f)中得到第2世代公鸡与海兰褐父母代母鸡进行常规的半同胞家系配种,利用后代羽色筛选后,再用常规的家系选择法选出的配种用第2世代公鸡;所述利用后代羽色筛选为保留后代公雏是白羽的,母雏是黄色羽黑胫的。常规的半同胞家系配种方法同步骤(d)。
(h)将步骤(g)中得到配种用第2世代的公鸡和将步骤(f)中得到的第2世代母鸡,进行鸡沙门氏菌和禽白血病的净化后,用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法后,保留黄羽黑胫雏鸡,得到第3世代雏鸡。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法同步骤(e)。
(i)培育步骤(h)中第3世代雏鸡,在其56-63日龄和16-17周龄时分别淘汰个体体重距离体重平均数1.5个标准差以上的个体;饲养过程中严格按照纯系种鸡生产的生物安全规程进行隔离、免疫和检疫,淘汰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个体和禽白血病阳性个体;进一步筛选得到第3世代母鸡和第3世代公鸡即为黄羽黑胫蛋鸡配套系父本。
进一步筛选为在25岁周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多性状家系选择,即在25周龄时与洛岛白母鸡配种进行后裔测定,根据后裔测定雌雄鉴别状态和雏鸡体质,在29-30周龄独立淘汰所有不能自别雌雄的第三世代全同胞家系公鸡和母鸡;饲养候选公鸡的后裔,记录后裔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状,包括开产体重、开产日龄、蛋重、蛋色和产蛋数,到第三世代60周龄时,后裔测定已经具有从开产至30周龄的产蛋性能,计算第一世代、第二世代、第三世代和后裔测定个体开产日龄和产蛋数的育种值,其中的系谱信息包括个体,母亲、同胞和后裔,按开产日日龄和产蛋数权重分别为30%和70%计算候选个体的综合育种值,独立淘汰第三世代的全同胞家系10-15%。
(二)配套系制种
步骤(i)中得到黄羽黑胫蛋鸡配套系父本,以洛岛白品系作做母本,构成黄羽黑胫蛋鸡的配套系,父母代后代母雏为黄羽黑胫,公雏为白羽,可自别雌雄。
步骤(i)中选的公鸡与洛岛白母鸡家系配种,每个种公鸡有80个以上后代母雏。配种前,洛岛白种母鸡需按照种鸡生产程序饲养,并且全部母鸡是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和鸡白血病阴性。按商品代蛋鸡标准程序饲养上述母雏,在饲养过程中开展高产黄羽黑胫蛋鸡配套系商品代的性能测定,根据市场反应调整父本公鸡的选择方向。
上述性能测定方案结合第3世代公鸡的配套系后裔测定。按常规家系留种法记录后代母雏的公鸡家系号,每个公鸡的后代母雏佩戴同样号码的翅号,每个公鸡有4种颜色的翅号,每种颜色分别有20个以上的母雏。13-15周龄上产蛋笼,产蛋鸡舍分为4个部分,每个部分上笼1个颜色翅号的母鸡。每个颜色翅号母鸡按种公鸡编号顺序上笼,同一个公鸡编号的母鸡放在相邻母鸡笼位。记录每个颜色每个公鸡后代的母鸡数量、产蛋数量、蛋重和体重。根据市场目标需求,按照简单算术平均数统计各公鸡后裔的生产性能。
根据上述方法测定第3世代母鸡性能,根据市场需求,采用常规的家系选择法在第3世代种鸡60-62周龄时进行选种,按常规家系留种法生产第4世代。
第4世代的种鸡选育与第3世代相同,在选择候选后裔测定的公鸡时,第3世代后裔测定鸡群为53周龄,利用53周龄后裔测定成绩选择第4世代候选公鸡。第4世代自留种时,利用第3世代公鸡后裔测定的完整记录(70周龄)、第1-4世代的个体和系谱记录、第4世代的后裔测定记录选择产蛋数。
第5世代选择与第4世代相同。
在本专利发明提供的黄羽黑胫鸡配套系新的制种模式下选育成功的黄羽黑胫蛋鸡品系做配套系的父本,以市场上的洛岛白品系做母本,构成高产黄羽黑胫蛋鸡的配套系,父母代后代母雏为黄羽黑胫,公雏为白羽,可自别雌雄。因此商品代72周龄产蛋量可达300个以上。根据这个模式,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变化,可培育出更适合市场的鸡父本;本发明所提供方法培育的鸡父本生产的黄羽黑胫鸡配套系商品代产蛋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但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1、购买成年固始公鸡200只和海兰灰母鸡600只,按纯系鸡生产程序生产。引进后开展常规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净化和鸡白血病净化,固始公鸡为黑胫羽色鲜艳、纯黄且无白色羽毛、皮肤为黄色、精液浓稠且体积大的公鸡,海兰灰母鸡选择色羽、尾羽为黑色羽且蛋形指数大于1.3小于1.5的母鸡。保留100个公鸡和500个母鸡,按1:5的公母配比,进行全同胞家系配种。得到的鸡中既有白羽,也有黄羽黑胫和其他羽毛颜色。保留黄羽黑胫雏鸡为0世代雏鸡,佩戴翅号,记录亲本序号。第0世代雏鸡500只公雏,5000只母雏。
2、第0世代饲养至90日龄时淘汰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以下的个体,120日龄前转群,转群后淘汰所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的个体;鸡群开产后淘汰晚开产的20%的母鸡,淘汰精液量最低的40%的公鸡,淘汰开产蛋重大于平均蛋重的母鸡。这样就初步选出了的第0世代公鸡150只和第0世代母鸡3000只。
3、第0世代150只公鸡与第0世代3000只母鸡按1:20的比例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法配种孵化得到雏鸡,根据要求选择得到第1世代公鸡和第1世代母鸡。
其中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孵化是家系育种法常用的方法,选择好的公鸡与母鸡分别做好标记,放在个体笼饲养,个体笼鸡1只1个笼。1个公鸡与20个母鸡配种,收集的种蛋上标注公鸡和母鸡的标记,孵化时相同标记的种蛋放在一起,落盘时将受精胚蛋放在1个通气的袋子中,袋子内放一张折叠好的写种蛋的标记纸头。出雏时,记录各个家系标记的出雏数,标记雏鸡。
其中根据要求选择为选择羽色为黄羽的健康雏鸡;饲养至90日龄时淘汰体重高于平均体重0.5个标准差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个体,120日龄前转群,转群后淘汰所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和禽白血病阳性的个体;鸡群开产后淘汰晚开产的20%的母鸡,淘汰精液量最低的50%的公鸡,淘汰开产蛋重大于平均蛋重0.5个标准差的母鸡。
4、第1世代雏鸡饲养过程中严格按照纯系种鸡生产的生物安全规程进行隔离、免疫和检疫,淘汰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个体和禽白血病阳性个体。测定个体开产日龄、产蛋重、蛋壳颜色、产蛋数量、公鸡性成熟和精液品质。60日龄留种400只公鸡,24周龄留种300只公鸡。
5、300只种公鸡与海兰褐父母代母鸡进行常规的半同胞家系配种,观察后代羽色。结果105只公鸡的后裔公雏为全部为白羽,母雏为全部为有色羽(主要是黄羽黑胫)。
6、选择第1世代母鸡的开产日龄最早、产蛋数最多、蛋重和蛋色等性状。根据半同胞母鸡的算术平均性能,从105只公鸡中选择60只作为种公鸡留种。按照市场目标的粉壳蛋、小型蛋要求选择开产最早、蛋重最小的母鸡1200只留种。配种之前再次进行鸡沙门氏菌和禽白血病的净化,最后留种54个公鸡和1165个母鸡。留种后按照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法出雏,保留600个公雏和6000个母雏建立第2世代黄羽黑胫鸡品系。
7、在第2世代鸡56日龄-63日龄时淘汰个体体重距离体重平均数2个标准差以上的个体,保留450个公雏和5500个母雏。饲养过程中严格按照纯系种鸡生产的生物安全规程进行隔离、免疫和检疫,淘汰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个体和禽白血病阳性个体。测定个体开产日龄、产蛋重、蛋壳颜色、产蛋数量、公鸡性成熟和精液品质。22-24周龄测定公鸡个体胫长,淘汰胫长最短的100个公鸡个体,保留300个公鸡测定精液品质,选择200个公鸡进行后裔测定。
8、200个第2世代公鸡与海兰褐父母代母鸡进行常规的半同胞家系配种,观察后代羽色,175个种公鸡的后代公雏为白羽,母雏为有色羽(主要是黄羽黑胫)。
9、从175个种公鸡中再选择95个留种。主要考察同胞家系母鸡的开产日龄最早、产蛋数最多、蛋重和蛋色等性状。第2世代选择母鸡的方法为常规选择,主要选择个体的产蛋性能和蛋色等市场目标,中选母鸡数量1830只。通过鸡沙门氏菌和禽白血病的净化,选中公鸡89个,中选的母鸡1798只。常规全同胞家系配种法留种生产第3世代公雏2000只,母雏12000只。
10、在第3世代鸡56日龄-63日龄和16-17周龄时分别淘汰个体体重距离体重平均数1.5个标准差以上的个体,参考亲本后期产蛋量,留种青年公鸡1500只,青年母鸡11000只。亲本后期产蛋量包括个体父亲半同胞的母鸡产蛋量和个体母亲及其姐妹的产蛋量。上一世代中选的种母鸡在自留种后继续个体记录,直至淘汰,个体记录用于亲本后代的选择,选留亲本后代产蛋量排名靠前的个体继续生产性能测定。
饲养过程中严格按照纯系种鸡生产的生物安全规程进行隔离、免疫和检疫,淘汰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个体和禽白血病阳性个体。测定个体开产日龄、产蛋重、蛋壳颜色、产蛋数量、公鸡胫长、公鸡性成熟和精液品质。25周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多性状家系选择,保留500只公鸡和8800只母鸡。保留的群体为第3世代的黄羽黑胫蛋鸡配套系父本的遗传稳定群体。
11、第3世代的500只公鸡与海兰褐父母代母鸡10000只家系配种,按1:20的比例配种,收集10-12天种蛋。按半同胞家系配种和孵化,按常规家系留种法记录后代母雏的公鸡家系号,每个公鸡的后代母雏佩戴同样号码的翅号,每个公鸡有4种颜色的翅号,每种颜色分别有20个以上的母雏参加后裔测定。
12、后裔测定为青年鸡14周龄上产蛋笼,2个产蛋鸡舍饲养测定鸡,每个鸡舍2个部分,每个部分上笼1个颜色翅号的母鸡。每个颜色翅号母鸡按种公鸡编号顺序上笼,同一个公鸡编号的母鸡放在相邻母鸡笼位。记录每个颜色每个公鸡后代的母鸡数量、产蛋数量、蛋重和体重。
13、后裔测定鸡生产性能统计到28周龄时,选择种公鸡。后裔测定群体,即黄羽黑胫蛋鸡配套系商品代,跟踪后裔测定群体的性能指标与市场对接,确定父本公鸡的选择方向。根据后裔测定成绩和同胞成绩,选择第3世代的100个公鸡留种。同时根据家系和个体成绩选择2010只第3世代的母鸡留种。运用全同胞法自留种,收集种蛋25天,1批次孵化,生产第4世代公雏2000只,母雏12100只。
14、第4世代的青年鸡选育与第3世代相同,在选择候选后裔测定的公鸡时,第3世代后裔测定鸡群为53周龄,利用53周龄后裔测定成绩选择第4世代候选公鸡。第4世代自留种时,利用第3世代公鸡后裔测定的完整记录(70周龄)和第4世代的个体和系谱记录。
15、第5世代以后的纯系群体的测定方法和选育方法与第4世代相同。
选育的第3世代的父本品系的生产性能下表。
孵化性能和生长性能
第3世代公鸡后裔测定的商品代黄羽黑胫蛋鸡孵化性能和生长性能:
由此可见,本方法培育的父本生产性能都较好,配套系商品代公雏为白羽,母雏为黄羽黑胫,易于辨别,且配套系商品代产蛋率高,均高于通常的产品。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和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