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直根伸长的植物的栽培方法和栽培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7672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促进直根伸长的植物的栽培方法和栽培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甘草、何首乌、党参、当归、黄芪、桔梗或其他的利用直根的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以及栽培装置,并涉及牛蒡或长度与直径之比为例如20以上的利用直根的植物的栽培方法以及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有时需要在附加价值较高且栽培较难的植物上获得各种药用植物或长而直的直根的根菜作物等。例如,甘草在日本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汉方药原料的一种,虽然进行了在国内的栽培并由此进行了各种尝试,但现在约95%依赖于从中国等进口。并且,另一方面,随着农业从事者的高龄化、年轻人躲避3K劳动,需要省时省力的作业。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用于栽培甘草的栽培筒,提出了使用从板状部件的状态通过嵌合左右的长边部而连接的栽培筒的方案。在该栽培筒的里面的几乎整个面上,排列有板状部件发生局部变形而以弯入/膨出的形状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垄状部。在形成栽培筒的板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几个位置设置有垄状部的断续处(断续部位),在该断续处,除了用于封闭并组装栽培筒的连接处以外,具有并未设置凹凸结构而形成短圆筒状的部分。利用该短圆筒状的部分,各个垄状部断续。并且,在与栽培筒的上端稍微隔开间隙的部位设置有多个用于甘草的匍匐根延伸的小孔。

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有在使用带开孔底板的栽培筒栽培甘草时,使栽培筒的长度以及放置栽培筒的田地的垄的高度最适化的情况。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从竹子的残株拔除底部以外的节(joint)并在底部附近的侧面开孔的用于甘草的栽培容器的方案。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利用栽培筒栽培藠头等根菜植物的方案。并且,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在栽培长芋时,将装有土的袋子插入埋入地下的圆筒体中,并在生长后连同袋子一起拔出的方案。在此,在圆筒体的侧面在长边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小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专利10-13197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6357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6-01036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7-30080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1461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利用直根的药用作物或根菜作物的栽培方法以及栽培装置,其中,可以提高获得的收获物的品质,并且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生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栽培装置为包含装有土且在上下方向上直立的多个栽培筒和向这些栽培筒中供给营养液的供给管的植物栽培装置,栽培筒在组装成筒状之前的状态下,由细长的长方形的树脂片材构成,该长方形的树脂片材包括:(1)左右的长边部,其设置有通过互相重叠按压而能够连接,并且通过牵拉而使其互相分离从而能够拆开的连接部,该连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或者形成列;(2)开设有多个流通用孔的上端部;以及(3)主体部,能够通过使树脂片材局部变形而形成的垄状部或者在上下方向长的长圆状膨出部的列从与所述上端部的边界连续地沿上下方向延伸至所述长方形的树脂片材的下端的附近,并且以夹持比垄状部或者长圆状膨出部的宽度窄的间隙部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实质上并不具有孔,其中,在栽培筒中,在通过重叠且互相连接而组装成筒状后的状态下,垄状部或者长圆状膨出部向内侧膨出并且沿栽培筒的周向排列,并且,在组装成筒状后装有土的状态下,被树脂片材的上端部包围处被留下而形成上端空隙部,流通用孔在组装状态的各个栽培筒上形成隔着上端空隙部彼此相对的对,至少一对流通用孔以穿过偏离栽培筒的中心轴线的附近的部位且在栽培筒的左右方向结成直线状的方式配置,多个栽培筒在田地或栽培棚中以沿上下方向直立,且形成至少一列的左右方向的列的方式互相靠近排列,各个供给管具有用于向栽培筒内供给营养液的供给孔,以插通排成一列的多个栽培筒的流通用孔的对,且在左右方向上直线状延伸的方式配置,这时,供给孔配置在栽培筒内的上端空隙部中,供给管所插通的流通用的各个孔的截面积至少为该供给管的截面积的1.5倍,由此,空气能够穿过供给管与流通用孔的边缘之间并在左右方向上从一侧向另一侧流通。另外,栽培筒的主体部也可以不具有装入栽培筒内的土,例如以火山灰为主要组成的土所漏出的孔,而是具有比其小的孔。例如,可以具有2mm以下或1mm以下的小孔。另一方面,长圆状膨出部的任一截面都没有弯曲部或者拐点,由平滑膨出的曲线构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使用上述栽培装置,在排列多个栽培筒并插通供给管之前或之后,在组装成筒状的装有土的状态的栽培筒的中心轴线附近设置一颗苗或一个种子,在生长中从供给管进行营养液的供给,在生长期结束后,打开拆除了供给管的栽培筒将植物的根取出。

发明效果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提高收获物的品质,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将一实施方式的栽培筒组装起来并装入了土的状态,并且表示栽培筒的上端部的孔中插通有供给管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将图1的栽培筒中连接用的左右的长边部互相分离,且稍微打开的状态的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将图1的栽培筒完全打开成平面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为与图1的栽培筒组合的供给管的从侧向观察的图,且仅示出有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区域。

图4B为从下方观察图4A的供给管的图。

图5为图1的栽培筒的上下端部以外的横截面图。

图6为图1的栽培筒的上端部的横截面图。

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将图1的栽培筒插入到田地的垄中并纵横排列,并且插通了供给管的形状的栽培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图6的栽培装置的与图6对应的示意性的截面图,以在前后方向上也设置了流通用孔的形式表示。

图9为甘草充分生长状态下的图6的栽培装置中的各个栽培筒的纵截面图。

图10为表示根据实施例获得的典型的甘草的根的照片。

图11A为表示根据比较例的栽培装置以及栽培方法的栽培的状态,特别是液肥的散布状态的照片。

图11B为表示使用了比较例的栽培装置以及栽培方法的情况下的典型的甘草的根的照片。

图12为表示未使用栽培筒的情况下的典型的甘草的根的照片。

图13为表示根据实施例的栽培装置以及栽培方法栽培六个月获得的典型的党参的根的照片。

图14为表示不使用栽培筒而栽培一年获得的典型的党参的根的照片。

图15为表示根据实施例的栽培装置以及栽培方法栽培六个月获得的典型的桔梗的根的照片。

图16为表示根据比较例的栽培装置以及栽培方法栽培六个月获得的典型的白首乌的根的照片。

图17为第一变形实施方式的栽培筒的与图2相同的立体图。

图18为表示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栽培筒完全打开成平面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为沿着图18的A-A线切断的截面图。

图20为沿着图18的B-B线切断的截面图。

图21为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与图7同样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栽培筒;1A栽培筒的长度;1B形成栽培筒的树脂片材的宽度;10栽培装置;11主体部;11A垄状部;11B间隙部;11C长圆状膨出部;12上端部;12A流通用孔;13、14左右的连接用长边部;13A、14A魔术贴;13B嵌合凹部;14B嵌合凸部;15上端空隙部;16栽培筒内的土;16A堆肥;16B黑色火山灰土;17垄状部突出的尺寸;18左右方向;19下端部;2供给管;21供给孔;3生长后的植物;31植物的主根;32茎;33叶;34田地的垄。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利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以及栽培装置栽培的药用植物,特别是可举出甘草、何首乌(赤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erg)、隔山消(白首乌Cynanchum Wilfordi Hemsley)、党参、当归、黄芪以及桔梗。并且,作为栽培的根菜植物等特别是可举出牛蒡。此处举出名称的各种植物为包含属于同一生物种类的同一属且用途相同的植物。例如,当为甘草时,包含能够作为甘草等使用的甘草属的各种植物。除了这些之外,如果是与上述植物相同的利用直根部分的药用植物或者根菜植物等的栽培,就可以根据情况使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以及栽培装置。直根为与地上的茎连接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根。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获得的直根,仅切断取出作为汉方药原料或根菜等构成商品的部分,在除去可以称作枝或须的部分的状态下,所述直根的长度与直径之比至少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特别的是,对于牛蒡等根菜植物优选20以上,更优选30以上。作为除了牛蒡之外的根菜植物可举出长芋。

使用的栽培筒为将细长的长方形的树脂片材呈圆筒状封闭组装起来的栽培筒。该树脂片材包括:(1)左右的长边部,其设置有通过互相重叠按压而能够连接,并且通过牵拉而使其互相分离从而能够拆开的连接部,该连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或者形成列;(2)开设有多个流通用孔的上端部;以及(3)主体部,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使树脂片材局部变形而形成的垄状部或者在上下方向长的长圆状膨出部从与所述上端部的边界连续地沿上下方向延伸至所述长方形的树脂片材的下端的附近,并且以夹持比垄状部或者长圆状膨出部的宽度窄的间隙部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实质上并不具有孔。在此,树脂片材局部变形是指,夹持于雄型与雌型之间用冲压加工等的方法,使其从平坦的树脂片材发生变形。

另一方面,在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长圆状膨出部的长圆为跑道状,上下端部由半圆、圆弧或者椭圆弧构成,上下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由等宽度的一对直线构成。伴随此,在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长圆状膨出部的上下端部通过球面的一部分、旋转椭圆体面的一部分或者与这些类似的弯曲面形成,上下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由圆筒面的一部分、椭圆筒面的一部分或者与这些类似的弯曲面形成。因此,在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长圆状膨出部的左右方向(筒的状态的周方向)截面由圆弧、椭圆弧、抛物线状等构成。其中,长圆状膨出部的长圆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为椭圆。长圆状膨出部夹持比其宽度窄的间隔构成上下方向的列。此外,长圆状膨出部的列夹持比长圆状膨出部的宽度窄的间隔,排列于左右方向(周方向)。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左右的长边部具备的连接部为使用魔术贴形成的连接部。作为魔术贴,只要能够实现足够强度的连接,则能够使用各种魔术贴。例如,可以是被组合的一侧为蘑菇状或带头销状的突起丛生,另一侧相同或者是环状的突起或起毛丛生。另外,也可以是一侧为钩状的突起或起毛,或者鱼齿状的突起丛生。魔术贴能够将带状的部件熔合或粘合于树脂片材的长边部,并且,根据情况不同能够通过细微成型等与树脂片材一体设计(“互铸模钩”:Inter-mold hook)。并且,可以在形成栽培筒的树脂片材的各个长边部设置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截面L字状的突起,将设置有魔术贴的片材沿长度方向插入并固定。作为魔术贴的带基材例如可以利用聚烯烃材料等的材料,与由同种的聚烯烃材料等形成的栽培筒的树脂片材通过高频焊接进行熔合。并且,在PET树脂片材等高熔点片材的背面侧,使用将与树脂片材同种的材料(例如聚烯烃材料)作为熔合层进行叠层的片材,通过高频焊接、热冲压或者熨烫,也可以与树脂片材熔合。并且,根据情况,能够用强力粘胶或双面胶带来粘贴市售的较强力的魔术贴的带。另一方面,将树脂片材本身的一部分作为魔术贴,例如,能够通过射出成型或连续射出成型而一体设置蘑菇状的突起。

作为能够使用的市售的魔术贴,可举出例如,日本可乐丽Fastening株式会社(Kuraray Fastening Co.,Ltd.)的“Magic Tape(注册商标)S-P/tape,S-E/tape”(高频焊接用的织制魔术贴)、“マジロックハイボリュームタイプ(high volumn type)”(土木用的塑料钩)、“マジロック”(互铸模钩)等,以及YKK株式会社的“Quicklon HMPP”(带有对聚丙烯或聚乙烯树脂的强力粘胶)等。市售的魔术贴可以通过高频焊接等的熔合、粘合剂或胶带的粘合而安装于左右的长边部,根据情况也可以通过卡钉等进行安装。并且,在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魔术贴设置为在左右的长边部遍及主体部全长连续延伸的一个带状。然而,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断续地虚线状地延伸。并且,左右的长边部的魔术贴可以是在互相按压住之前,就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充分连接的魔术贴。

连接部也可以通过嵌合用的凸部与嵌合用的接收部的组合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嵌合用凸部排列在左右的一侧的长边部上,将嵌合用的接收部排列在另一侧的长边部上。嵌合用的接收部可以是与嵌合用的凸部紧密嵌合的凹部或者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嵌合用的凸部以及接收部在树脂片材的俯视图中观察,可以是八边形、六边形、正方形、圆形或者与它们相近的形状。并且,嵌合用的凸部以及接收部优选在上下方向等间隔排列。这时的凸部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接收部彼此之间的间隔可以设定为栽培筒的外径的10~200%,特别是20~100%。

垄状部以及上述嵌合用的凸部和嵌合用的凹部可以通过冲压加工等一次性的加工操作而同时设置。并且,垄状部以及上述凸部和凹部能够通过树脂片材的局部变形而形成,因此均形成在树脂片材的一侧的面凸出,在另一侧的面凹陷的形状。并且,流通用孔以及嵌合用孔可以通过钻孔操作同时设置。另外,树脂片材可以使用例如具有适度的柔性和刚性,且耐久性优良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或其他的聚烯烃树脂等。未变形的上端部的树脂片材的厚度(垄状部形成之前的片材厚度)可以设定为0.1~5mm,特别可以设定为0.2~3mm,例如0.3~2mm。

上述长方形的树脂片材可以通过将左右的长边部互相重叠按压而彼此连接,从而组装成筒状。优选可以通过仅宽度较窄的左右的长边部,即,仅将连接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或排列的部位重叠,从而组装成筒状。这样一来,与一部分的垄状部也重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长方形的树脂片材的宽度,并可以降低材料费以及栽培筒的重量。

设置于栽培筒的主体部的垄状部在横截面上为沿着没有折弯的圆滑的曲线膨出的形状,在被组装成筒状的状态下,优选形成拱形状,特别是圆弧状或椭圆弧状。垄状部遍及填充有土的主体部的几乎整个长度尺寸,以没有断续部的方式设置,并且在横截面上为膨出的形状,因此可想而知当植物的根伸过来时,植物的根不会被挂住(撞击),可以防止根的分支。本发明人认为,在野生状态下,当药用植物等的直根伸向下方时,每次撞到石头或岩石,都会产生根的分支。这样设置,也许能够将挂住或撞击的可能性最小化,从而抑制分支的生成,获得商品价值较高的、直且粗的根。另一方面,为了促进植物的直根伸向下方,垄状部是必需的。本发明人认为:通过遍及全周设置垄状部,特别是通过在除去连接用长边部的部位以外的全周均匀分布实质上同一形状和尺寸的垄状部,可以引导直根使其位于连接垄状部的顶点的圆的内侧,并且可以从垄状部之间的空间以及连接用长边部的部位进行充足的营养供给。

从如上述观点出发,将垄状部设置为拱形状时的曲率半径可优选设定为栽培筒的上端部的半径的35~65%,特别优选设定为40~60%,垄状部的突出尺寸可优选设定为栽培筒的上端部的半径的10~30%,特别优选设定为15~25%。一方面,除了连接用长边部的部位之外均匀分布的垄状部之间的间隙部的宽度优选设定为垄状部的宽度的10~40%,特别优选设定为10~25%。从植物的根延伸时不会被挂住的观点出发,可想而知间隙部的宽度最好不要太小,并且在横截面图中观察时的间隙部的底部附近的垄状部的斜面的倾斜最好不要太大。与此情况相关联,垄状部的数目优选为4~8,特别优选为5~7。另一方面,为了使仅连接用的长边部重叠,优选连接用的长边部的宽度与垄状部间的间隙部的宽度相同或比垄状部间的间隙部的宽度稍微小一些。

代替垄状部设置长圆状膨出部的列的情况下,能够将上述一个垄状部置换为2列的长圆状膨出部。因此,主体部中长圆状膨出部的列的数量为8~16。长圆状膨出部的长度(上下方向尺寸)相对于宽度(横方向尺寸)的比为1.5~5倍,特别是能够为1.5~3倍。长圆状膨出部之间的纵方向和横方向的间隔为长圆状膨出部的10~50%,特别是可以为15~30%。设置长圆状膨出部的列的情况与设置垄状部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同样能够促进直根向下方的伸长。此外,对树脂片材的加强效果比设置垄状部的情况下大。为了达到树脂片材的加强,在构成栽培筒的树脂片材的上端部和左右的连接用长边部也设置长圆状膨出部。在左右的连接用长边部设置的情况下,魔术贴或者嵌合用凹部和嵌合用凸部的组合构成的粘合部以及长圆状膨出部能够在纵方向交替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栽培筒的上端开口的直径为3~25cm,优选为5~25cm,长度为30~120cm。并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流通用孔的直径设定为1~5cm,所述上端部以及上端空隙部的上下方向尺寸为4~12cm。在一实施方式中,栽培筒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为3~20,优选为4~10,所述上端部以及上端空隙部的上下方向尺寸为栽培筒的上端开口的直径的20~150%,优选为30~120%,再优选为40~100%。但是,可以根据栽培的植物的根的特性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党参的栽培中,可以使用20~40cm长的栽培筒,牛蒡的栽培中可以使用60~120cm长的栽培筒。

向栽培筒中装入土时,装入土直至到达主体部与上端部的边界附近,由此被上端部所包围的空间形成上端空隙部。在栽培筒的上端部设置有多对流通用孔,优选设置1~3对流通用孔。流通用孔优选为圆形或接近圆形的椭圆形。当栽培时,特别是植物的叶生长繁茂而覆盖栽培筒的开口时,通过流通用孔,外部的空气与上端空隙部的空气可以互相顺利流通。为了使得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从一侧向另一侧,且可以穿透栽培筒的上端部以及上端空隙部,流通用孔每两个设置于互相对应处(相互对应的部位),且各自成对。即,以在栽培筒的上端部,从一侧向另一侧贯通水平方向的方式开设有孔的形式设置成对的流通用孔。特别的是,将栽培筒排列成一列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以穿过稍微偏离(离开)栽培筒的中心轴线处(中心轴线的部位)且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方式,设置成对的流通用孔。在上端空隙部的沿中心轴线的部位,由于具有植物的茎,因此认为在偏离中心轴线的位置空气更易流通。

装入了土的多个栽培筒至少形成一列、互相连接,或者接近,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在这样排列有栽培筒的状态下,在栽培中用于向植物供给营养液的供给管插通于流通用孔,优选以在左右方向上呈一直线延伸的方式配置。供给管可以是在各个栽培筒上仅贯通一根,但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贯通两根。即,可以在植物的茎的前后两侧进行营养液的供给。这样一来,插通供给管的两对流通用孔的位置在供给管位于圆形的孔的下端的情况下,供给管可以配置在与栽培筒的中心轴线错开上端部的直径的10~30%,特别是15~25%的位置。并且,在排列多列栽培筒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排列成矩阵状的情况下,在同一列的左右栽培筒之间,不仅仅通过流通用孔进行空气的流通,也可以在前后的列之间通过流通用孔进行空气的流通。例如,为了使一列栽培筒与下一列栽培筒互相错开,即,前一列的一栽培筒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作为下一列的后列的两个栽培筒之间,从而使得位于前列的栽培筒的后侧的两个流通用孔分别与后列的栽培筒的前侧的流通用孔部分连通。并且,还可以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穿透的至少一对流通用孔。即,可以在前后方向上连接或邻近配置的栽培筒的上端空隙部之间进行空气的流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营养液从供给管向各个栽培筒的供给能够以从设置于供给管的小的多个孔滴下营养液的方式进行。营养液的供给例如可以是每天或一天2~3次,例如用控制装置和低压泵进行。另外,通过将孔的数目和大小设定为适当的数目和大小,可以使得向任一栽培筒均供给等量的营养液。即,在营养液的供给量上,可以使得在每个栽培筒或每次供给时不会产生偏差,并且在任意一个栽培筒上,在任意一次供给时都均匀进行供给。并且,可想而知供给的营养液全部进入栽培筒内,并渗入土中。相反,若是以往一般的从上方喷雾的方式,则在植物的叶生长繁茂之后,由于被叶遮挡,未进入栽培容器中浪费的部分在一例中达到了95%以上。

在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供给管为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树脂或其他聚烯烃树脂等树脂作为材料的柔性管。

供给管所插通的流通用的各个孔的截面积为该供给管截面积(外径标准)的至少1.5倍,优选2倍以上,更优选3倍~20倍,例如3倍~5倍。由此,空气能够通过供给管与流通用孔的边缘之间在左右方向上从一侧向另一侧流通。

在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供给管所插通的流通用的各个孔的截面积可以是栽培筒的上端开口的面积的1~20%,优选2~10%。并且,可以在流通用孔设置格子状的部分等。即,若可以插通供给管,则可以是并非一个开口,而是分割成多个开口,也可以是网状。然而,设置一个圆的开口更容易制造,并且可以将手指勾在该孔上,进行搬运或从田地的垄等的拔出。

在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被装入栽培筒内的土或从供给管供给的营养液中包括包含乳酸菌或酵母菌的微生物或利用该微生物获得的发酵生成物。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被装入栽培筒内的土或从供给管供给的营养液中不包含农药或其他的有可能不利于安全性的合成物质。并且,作为被装入到栽培筒内的土,例如可以使用将火山灰、沙子以及腐殖土或者堆肥等根据栽培的植物的种类以适当的比例混合的土。

在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在栽培筒的下部可以装入分布于火山山麓等的黑色火山灰土,在栽培筒的上部可以装入堆肥。在此,黑色火山灰土为以火山灰为主体的土壤中腐植土较多的表层黑色或黑褐色的土。例如,可以在除去上端空隙部的栽培筒的长度尺寸中,下部的40~80%中装入黑色火山灰土,剩余的上部中装入堆肥。其中,装入下部的土可以使用在黑色火山灰土中加入10~50重量%(以混合后的土为基准)的火山灰、细沙以及堆肥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并且,装入上部的土可以使用在堆肥中加入10~50重量%(以混合后的土为基准)的黑色火山灰土以及细沙中的至少一者。另一方面,为了获得此处使用的堆肥,可以将喂养无农药的食物而养育的猪、牛以及鸡的粪尿用如上所述的包含乳酸菌或酵母菌的微生物进行发酵而获得液肥之后,向收割了的野草喷雾该液肥,在堆叠的状态下使其发酵。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可以在栽培筒中装入土之后,在中心轴线附近埋入种子或苗1~8个,优选2~5个,再优选2~4个,进行栽培。并且,在如此设置了种子或苗之后,可以在田地的垄上以栽培筒的长度尺寸的10~50%,特别是20~40%埋入地下的方式进行插入。

接着,对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利用图1~7对本实施方式的栽培装置10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栽培筒1包括:主体部11,其整体为圆筒状,排列有垄状部11A且没有孔;上端部12,其不具有凹凸且具有流通用的两对孔12A;连接用长边部13、14;以及轴向尺寸较小的圆筒状的下端部19。各个垄状部11A遍及主体部11的全长连续延伸,且不具有断续部。连接用长边部13、14在如图3的展开的状态下为沿长方形的左右的长边的部分,可以如图2的卷起,彼此重叠按压而能够连接,这样组装成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连接用长边部13、14分别具有利用魔术贴的连接部13A、14A。在图示的例子中,连接部13A、14A几乎遍及主体部1的全长连续延伸,与形成栽培筒1的树脂片材的左右边缘以及垄状部11A仅隔开一定间隔地隔开间隙设置。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左方的长边部13上,连接部13A设置于到达(成为)圆筒状的外侧的面,在右方的长边部14上,连接部14A设置于到达(成为)圆筒状的内侧的面。

如图1所示,前后两个供给管2分别穿透上端部12的前后两对流通用孔12A。并且,如图6所示,前后的供给管2在与栽培筒1的中心轴线仅错开栽培筒1直径的约1/4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各个供给管2的下端部,以尽量均匀滴下到栽培筒1内的土16的表面的方式设置多个供给孔21。

另外,在图8中,根据与图6对应的上端部12处的截面图示出将栽培筒彼此之间紧密排列并插通了供给管2的状态。并且,图8表示在前后方向上也设置有一对流通用孔12B的变形方式。当为该变形方式时,通过被三个栽培筒包围的间隙和流通用孔12A以及12B,在左右方向栽培筒1之间进行空气流通,并且也在前后列的栽培筒之间进行空气流通。

在一具体例中,栽培筒1的长度1A为60cm,形成栽培筒1的长方形的树脂片材的宽度1B约为34cm,上端部12的中心轴线方向尺寸为6cm,左右的长边部13、14的宽度为3.5cm。因此,栽培筒1的上端开口的直径约为10cm。一方面,在打开为平面状的树脂片材的状态下,垄状部11A的宽度为3.5cm,间隙部11B的宽度为0.5cm,垄状部11A突出的尺寸17为1.0cm。并且,下端部19的宽度(中心轴线方向尺寸)为0.5cm。另一方面,在该具体例中,供给管2的外径为1.0cm,供给孔21以在供给管2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方式在下端以大约1.0cm的间隔设置成一列。并且,形成栽培筒1的树脂片材的厚度,即栽培筒1的壁的厚度约为0.2cm。

在上述具体例中,流通用的各个孔12A的截面积为各个供给管2的截面积的4倍,约为栽培筒1的上端开口的面积的4%。并且,各个垄状部11A在图5的横截面图中为圆弧状,其曲率半径约为上端部12的半径的50%,垄状部11A的突出尺寸17约为上端部12的半径的20%,垄状部11A的数目为7个。另外,间隙部11B的宽度约为垄状部11A的宽度的15%。另一方面,栽培筒1中,长度与直径之比约为6,上端部12的上下方向尺寸约为栽培筒1的上端开口径的80%。并且,在各个栽培筒1中,在组装成筒状的状态下,土16被装入直至到达主体部11的上端,即留下与上端部12上下方向尺寸相等的上端空隙部15。这时,首先,将黑色火山灰土16B仅装入上端部以外的长度尺寸的2/3,剩余的1/3中装入堆肥16A。

此处的黑色火山灰土取自本申请人所在地的附近((济州岛ダランシオルム火山丘)的山麓)的本申请人所有的草地。并且,堆肥是通过在从同一草地上取得的野草上施加本申请人生产的“BARU微生物发酵液”使其发酵而获得的。该“BARU微生物发酵液”为利用野生药草获得的、得到包括九种乳酸菌和三种酵母菌的复合微生物液之后,加入本申请人仅喂养无农药的草以及饲料进行饲养的猪、牛以及鸡的粪尿使其发酵而获得的液肥。

如图7所示,向田地的垄34中插入装入了土的栽培筒1,以纵横上几乎互相连接的方式紧密排列成八列。并且,此后,使得各个供给管2成为图1的状态地在左右方向,即沿田地的垄34的方向以沿一直线延伸的方式配置。

利用上述栽培装置栽培了甘草。首先,春天在栽培筒1的中心部播种,每天两次,将上述“BARU微生物发酵液”作为液肥,通过供给管2进行供给。播种后,大约2~3个月,从茎32和枝延伸的叶33几乎完全覆盖栽培筒1的开口部分。叶生长繁茂时的田地的外观若除去营养液供给用的喷雾器则与下述比较例中的图11A的照片完全相同,因此省略中实施例中同样的照片。然而,利用上述栽培装置栽培的结果是,植物3如图9中的示意所示地生长约一年半,主根31成为可收获的大小。获得的主根31重量偏差较小,约90%为如图9所示的大小(约500g±20%)。并且,如图10所示,约90%分支较少,成为商品价值较高的主根。选择典型的主根,测定甘草甜素的含量,并与典型的市售品(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中最一般的商品)比较,含量提高了15%以上。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利用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栽培筒,除了不用供给管进行营养液的供给,而是与以往相同地通过散布进行营养液的供给之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地进行栽培。在图11A的照片中表示有叶生长繁茂时的田地的外观,特别是液肥散布的状态。在该比较例中,平均重量达到相同程度则需要将近两年。并且,获得的主根的偏差较大,300g以下的主根约占30%。另外,如图11B的照片所示的分支较多的主根较多,如上述图10所示的商品价值较高的主根并未超过约40%。并且,甘草甜素的含量与典型的市售品相比仅提高了5~10%左右。

此外,在通过散布供给营养液时,液肥的使用量为供给管时的两倍。这是因为,考虑到散布的营养液原封不动地进入栽培筒内或沿着叶或茎进入到附近的栽培筒中的营养液为一半左右。认为在散布的情况下,即使平均的营养液供给量为相同程度,每个栽培筒的偏差,或每次散布时的偏差也较大。

另一方面,在通过不使用栽培筒的以往的方法进行栽培的情况下,需要培育大概2年半~3年,并且如图12所示,大部分分支非常多。并且,重量的偏差比上述比较例更大。另外,虽照片中未示出,但利用没有垄状部的完全的圆筒形的栽培筒与上述比较例同样地进行栽培的情况,处于比较例的情况和未使用栽培筒的情况的大致中间。即,在培育所需的时间、重量的偏差以及分支的程度上,处于大致中间。

在图13以及图14中,示出有栽培了党参的情况下的与上述图10以及12对应的照片。即,示出有将党参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栽培装置中栽培六个月时获得的典型的收获物和根据未使用栽培筒的现有的一般的栽培方法栽培一年获得的典型的收获物。另外,图13的党参根据除了将栽培筒的长度1A设定为30cm并将生长期间设定为六个月以外与栽培甘草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完全相同的栽培装置以及栽培方法获得。如照片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装置以及方法,收获物的品质以及生长速度上明显优异。

在图15的照片中,示出有与上述党参的本实施方式完全相同地栽培桔梗获得的典型的收获物。即,示出有根据除了将栽培筒的长度1A设定为30cm并将生长期间设定为六个月以外与栽培甘草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完全相同的栽培装置以及栽培方法获得的收获物。虽照片中未示出,但关于桔梗,当使用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栽培筒,且不通过供给管供给营养液,而是与以往相同通过散布来进行营养液供给时,与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以及方法相比,收获物的品质以及生长速度明显较差。

在图16的照片中,示出有将白首乌用专利文献1的上述比较例的装置以及方法栽培六个月获得的收获物。关于白首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装置以及方法进行的栽培并未完成,但在观察了栽培中途的白首乌之后,可以看出与比较例的白首乌相比,易于棒状地较长地延伸,并且生长速度明显提高。

在图17中,示出有第一变形实施方式的栽培筒1’。在此,不在利用魔术贴的连接部13A、14A,而是在左右的连接用长边部13、14分别设置有嵌合凹部13B以及嵌合凸部14B,通过与图2相同的半开状态进行表示。嵌合凹部13B以及嵌合凸部14B任一个均为点阵状地使树脂片材局部变形且从到达栽培筒内侧的面朝到达外侧的面突出的部件。嵌合凹部13B遍及主体部11的全长而排列于左方的长边部13,在右方的长边连接部14排列有与嵌合凹部13B对应的嵌合凹部14B。在图17的实施方式的栽培筒1’中,通过嵌合凹部13B与嵌合凸部14B紧密嵌合,进行可拆下的连接。使用图17的栽培筒的变形实施方式除了连接部以外,与图1~7的实施方式完全相同。由于与专利文献1同样,使用了嵌合凹部13B以及嵌合凸部14B,因此为了组装成筒状,需要用树脂锤等进行敲打而嵌合的操作。因此,与使用魔术贴的上述实施方式相比,组装时的操作性较差。

图18~21表示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栽培筒1”。图18中表示打开为平面状的状态,图19~20表示各自的纵方向和横方向的截面图。此外,图21中作为栽培装置的状态与图7同样表示。如图18所示,设置有长圆状膨出部11C的列代替垄状部11A。在此,上端部11C1和下端部11C3由球面的一部分构成,这些之间的中间部11C2由圆筒面的一部分构成。图示的具体例中,上端部11C1和下端部11C3由将半球面分割为一半的形态构成,中间部11C2由半圆筒构成。此外,图示的具体例中,主体部11中长圆状膨出部11C以构成14个纵方向的列的方式整齐排列为矩阵状。此外,图示的具体例中,长圆状膨出部11C彼此之间的间隔,在纵方向和横方向的任一个中,均为长圆状膨出部11C的长度的15~25%。

图示的具体例中,与图17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同样,在左右的连接用长边部13、14设置有嵌合凹部13B和嵌合凸部14B。但是,嵌合凹部13B为八边形,嵌合凸部14B为圆形。此外,图示的具体例中,左右的连接用长边部13、14,在嵌合凹部13B彼此之间的每个间隙和嵌合凸部14B彼此之间的每个间隙具备2个长圆状膨出部11C。这些长圆状膨出部11C,在重叠的状态下与主体部11的长圆状膨出部11C具有同样的作用。此外,上端部12,在流通用孔12A彼此之间设置有长圆状膨出部11C,加强上端部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