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9109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促进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共有油茶林3,。67×106 hm2,但大多数油茶林产量低、品质差,这严重制约了油茶产业的高效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油茶品种混在外,主要是管理方面的不足。传统的经济林果林地管理模式市,以垦覆为主要手段,土壤肥力主要依赖于化肥,病虫害防治完全依赖化学农药。长期清耕致使林地地力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果实严重下降,品质恶劣。因此改变传统的油茶林地土壤管理模式,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油茶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已经成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沼气发酵技术已成为畜禽养殖场处理粪污的有效技术之一。随着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立,沼气残余物产量越来越多,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沼气发酵残余物除了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水解酶、氨基酸、有机酸、生长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有机液体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采用生态栽培模式,林农套种,以耕代抚、以耕代管,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既可节省大量抚育和管护经费,又可增加经济收入,并且优化了资源的利用,对环境友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林地的选择

选择酸性红土壤或红黄土壤,光照均匀,排水及时的缓坡地进行种植;

(2)林地的整理

深翻:采用机垦方式深翻土地并清除土壤表层的杂石杂草;

定点挖穴:在缓坡的垂直方向上划分出多个油茶种植区,相邻的两个油茶种植区之间的距离为3.0m,每个油茶种植区向坡体内挖开有用于种植油茶的水平梯带,在油茶种植区间挖穴,穴深宽50cm见方,相邻的两个穴之间的距离为2.5m;

施肥:每穴施加沼肥0.75kg,复合肥0.25kg,钙镁磷0.5kg,然后将四周的表土填入穴内,再盖上15~20cm细土,过两个月即可种植;

(3)间种种植

选苗:油茶选用二年生芽砧嫁接壮苗,苗高40-60cm,基径0.4-0.6cm,间种植物选择黄豆和花生;

油茶的种植:种植前一两天,先把种植穴填成龟背形,使原来施的基肥和表土垫在底层,栽植时,根据油茶苗根系长短,刨一小穴,把苗放入穴中,使苗正、根舒,用表面细土回填分层压实,再覆盖5-10cm松土层,并使苗兜成浅碗状。栽植深度不宜太浅,要使嫁接口低于畦面2-3cm,种植后畦面要用锄头均匀挖大小不等的鱼鳞坑;

豆科植物的间种:在油茶种植后的第二年进行间作,豆科植物种植距离油茶树兜60cm,在油茶种植区之间交叉种植黄豆和花生;

(4)林间管理

盖草遮阴保湿:油茶苗栽植后要在树兜周围半径40~50cm的范围内盖上稻草或杂草15~20cm厚,山岗和风口地要压上少量泥土,7月上中旬,再盖一层草,秋分后结合锄草垦复,把锄下杂草盖在兜边,使幼苗顺利渡过头年最后一次死苗关一秋旱,另外间种的豆科作物,收获后当天,将花生蔓或豆科杆,及时地将幼树兜盖起来;

施肥: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速效氮肥及钾肥和磷肥,每株施0.05kg,6月中下旬施复合肥,每株施0.6kg,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施上述沼肥,每株施0.4kg;

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方法是根据农产品的有机生产技术规程来执行的。

所述的沼肥包括沼液和沼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沼肥和化肥的配方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微生物碳、氮的含量,从而显著改良土壤的生物特性,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良好微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增强其抗冻、抗旱能力,减少病虫害,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沼肥优化了资源的利用,并且对环境友好。

本发明在每层油茶种植区之间种植豆科类植物,可保持水土,防止水土养分流失,豆科作物收获后,将花生蔓或豆科杆,及时地将幼树兜盖起来,也起到防止雨水径流,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性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生态栽培模式,林农套种,以耕代抚、以耕代管,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既可节省大量抚育和管护经费,又可增加经济收入。本发明采用幼林间种豆科作物,可起到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油茶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增加各微生物菌群的生物量,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提高油茶产量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油茶栽培方式可有效地提高无性油茶种植的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林地的选择

选择酸性红土壤,光照均匀,排水及时的缓坡地进行种植;

(2)林地的整理

深翻:采用机垦方式深翻土地并清除土壤表层的杂石杂草;

定点挖穴:在缓坡的垂直方向上划分出多个油茶种植区,相邻的两个油茶种植区之间的距离为3.0m,每个油茶种植区向坡体内挖开有用于种植油茶的水平梯带,在油茶种植区间挖穴,穴深宽50cm见方,相邻的两个穴之间的距离为2.5m;

施肥:每穴施加沼肥0.75kg,复合肥0.25kg,钙镁磷0.5kg,然后将四周的表土填入穴内,再盖上15~20cm细土,过两个月即可种植,穴可保水肥,表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疏松,加上油茶根趋肥性强,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扩展,提高成活率;

(3)间种种植

选苗:油茶选用二年生芽砧嫁接壮苗,苗高40-60cm,基径0.4-0.6cm,刚好种植,成活率高,长根快,萌芽早,间种植物选择黄豆和花生;

油茶的种植:种植前一两天,先把种植穴填成龟背形,使原来施的基肥和表土垫在底层,栽植时,根据油茶苗根系长短,刨一小穴,把苗放入穴中,使苗正、根舒,用表面细土回填分层压实,再覆盖5-10cm松土层,并使苗兜成浅碗状。栽植深度不宜太浅,要使嫁接口低于畦面2-3cm,这种低位种植,既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又可抑制嫁接口下萌发出此生芽,种植后畦面要用锄头均匀挖大小不等的鱼鳞坑,这是为了减少下雨时径流,起到蓄水、保土保肥的作用;

豆科植物的间种:在油茶种植后的第二年进行间作,豆科植物种植距离油茶树兜60cm,在油茶种植区之间交叉种植黄豆和花生,幼林间种豆科作物,可起到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油茶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增加各微生物菌群的生物量,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提高油茶产量的目的;

(4)林间管理

盖草遮阴保湿:油茶苗栽植后要在树兜周围半径40~50cm的范围内盖上稻草或杂草15~20cm厚,山岗和风口地要压上少量泥土,防止盖草被风吹掉,7月上中旬,再盖一层草,防止雨水径流,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使油茶苗安全度夏,秋分后结合锄草垦复,把锄下杂草盖在兜边,使幼苗顺利渡过头年最后一次死苗关一秋旱,另外间种的豆科作物,收获后当天,将花生蔓或豆科杆,及时地将幼树兜盖起来,也可起到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

施肥: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速效氮肥及钾肥和磷肥,每株施0.05kg,6月中下旬施复合肥,每株施0.6kg,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施上述沼肥,每株施0.4kg;

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方法是根据农产品的有机生产技术规程来执行的。

所述的沼肥包括沼液和沼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和技术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