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可调的三行复式作业甘薯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503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行距可调的三行复式作业甘薯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移栽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距可调的三行复式作业甘薯移栽机。



背景技术:

甘薯又名山芋、番薯、红薯、白薯、地瓜、红苕等,因地区不同而各地称谓各异,甘薯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经济作物、粮食作物、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应用原料。甘薯起源于南美洲,我国现在生产总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公顷左右,占全球总面积的60%左右,年产量为85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左右。

甘薯生产属于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要的生产环节包括排种育苗、耕整起垄、剪苗、移栽、田间管理(灌溉、中耕、施药等)、清理藤蔓、挖掘薯块、清选、运输、储藏等。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田间作业完全依赖人力,劳动强度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大幅度转移至其他行业,加上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制约了甘薯产业的稳定发展。由于甘薯兼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还是重要的能源作物的特点,并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用途广等有优点。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为满足粮食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上对甘薯营养保健作用的倍加重视,以至于在不少发达国家范围内形成了食用甘薯热,所以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近些年来逐步引起重视。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进行传统甘薯工艺种植、多功能的行距可调的三行复式作业甘薯移栽机。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行距可调的三行复式作业甘薯移栽机,包括大架,大架沿移栽机运动的反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第一横梁可拆卸地固定有起垄部件和旋耕机,第二横梁可拆卸地固定有整形部件,第三横梁可拆卸地固定有纵梁,纵梁与栽植器总成固定连接,起垄部件与栽植器总成之间设置有整形部件,旋耕机和整形部件之间设置有起垄部件,第一横梁设置肥箱,肥箱设置施肥管,旋耕机与起垄部件之间设置有施肥管的出肥口,栽植器总成沿移栽机运动的反方向依次设置开沟器、栽植器和镇压轮,开沟器、栽植器和镇压轮分别固定在纵梁上,起垄部件的中心、开沟器、栽植器的放苗组件和镇压轮的中心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平面与移栽机运动方向平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沿移栽机运动的反方向依次设置旋耕机、施肥管、起垄部件、整形部件、开沟器、栽植器和镇压轮,能够一次依次完成旋耕碎土、垄底施肥、起垄压实、开沟移栽、覆土,移栽机能够按照人工种植甘薯的工序进行甘薯种植,能够解决甘薯种植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行距可调的三行复式作业甘薯移栽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行距可调的三行复式作业甘薯移栽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行距可调的三行复式作业甘薯移栽机的整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的行距可调的三行复式作业甘薯移栽机,包括大架10,大架10沿移栽机运动的反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第一横梁11可拆卸地固定有起垄部件30和旋耕机20,第二横梁12可拆卸地固定有整形部件40,第三横梁13可拆卸地固定有纵梁14,纵梁14与栽植器总成固定连接,起垄部件30与栽植器总成之间设置有整形部件40,旋耕机20和整形部件40之间设置有起垄部件30,第一横梁11设置肥箱83,肥箱83设置施肥管84,旋耕机20与起垄部件30之间设置有施肥管84的出肥口,栽植器总成沿移栽机运动的反方向依次设置开沟器50、栽植器60和镇压轮70,开沟器50、栽植器60和镇压轮70分别固定在纵梁14上,起垄部件30的中心、开沟器50、栽植器60的放苗组件和镇压轮70的中心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平面与移栽机运动方向平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沿移栽机运动的反方向依次设置旋耕机、施肥管、起垄部件、整形部件、开沟器、栽植器和镇压轮,旋耕机通过三点挂接方式与拖拉机相连接,能够一次依次完成旋耕碎土、垄底施肥、起垄压实、开沟移栽、覆土,使用移栽机按照甘薯种植的人工种植工序进行机械种植,避免移栽机对甘薯苗破坏,旋耕机与起垄部件之间设置有施肥管的出肥口,使得肥料和泥土进行充分混合,起垄部件的中心、开沟器、栽植器的放苗组件和镇压轮的中心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平面与移栽机运动方向平行,在同一作业线上完成旋耕碎土、垄底施肥、起垄压实、开沟移栽、覆土等工序,优选的,设置三组旋耕机、施肥管、起垄部件、整形部件、开沟器、栽植器和镇压轮。

进一步的,包括放水管,开沟器50与栽植器60之间设置有放水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括放水管,开沟器与栽植器之间设置有放水管,能够实现栽植器一边移栽甘薯苗,放水管一边在甘薯苗根部进行浇水,提高了甘薯苗的存活率。

参考图1和图2,进一步的,包括切草装置85,切草装置85与第三横梁13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起垄部件30与开沟器50之间设置有切草装置8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起垄部件与开沟器之间设置有切草装置,切草装置将经过起垄部件形成的垄上的草切碎,减小甘薯移栽过程中秸秆、杂草等对后续机具的缠绕作用,提高了整形部件、开沟器地轮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和图2,进一步的,包括地轮80和传动轴81,地轮80与第三横梁13可调节相对高度地固定连接,传动轴81与纵梁14固定连接,地轮80与传动轴81传动连接,传动轴81与栽植器60传动连接,开沟器50与纵梁14可调节相对高度地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地轮与传动轴传动连接,可以但不限于地轮与传动轴通过链条传动,链条设置张紧轮,避免链条发生掉链,传动轴与栽植器传动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传动轴与栽植器通过链条传动,拖拉机带动移栽机运动,地轮滚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栽植器运动,开沟器与纵梁可调节相对高度地固定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开沟器设置连接板,连接板竖直方向设置有不同高度连接孔,螺栓通过不同高度的连接孔实现开沟器与纵梁相对高度的调节,通过调节开沟器与纵梁的相对高度以及地轮与第三横梁的相对高度来控制甘薯苗的栽植深度。

参考图1、图2和图4,进一步的,整形组件40设置芯轴41和两个锥轮42,锥轮42固定有轴套43,锥轮42的轴线与轴套43的轴线重合,轴套43套接在芯轴41上,两个锥轮42的锥面相对设置,轴套43设置固定装置44,固定装置44与芯轴41配合用于固定轴套43和芯轴41的相对位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可以但不限于为固定在轴套上的螺母,螺母螺接有螺栓,螺栓的一端可以紧顶芯轴,达到固定锥轮和芯轴相对位置的目的,螺栓未接触芯轴时,轴套和芯轴之间可以产生相对滑动,整形组件将起垄后的土进行整形和压实,通过调节固定两个锥轮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垄宽,优选的,垄宽设置在200-260mm。

参考图1、图2和图4,进一步的,锥轮42为中空结构,锥轮42的空腔内设置加强筋45,加强筋45的两端分别与轴套43和锥轮42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锥轮为中空结构,在满足工作需求的同时能够减轻锥轮的重量,节约用料,锥轮的空腔内设置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轴套和锥轮固定连接,优选的,加强筋沿锥轮的径向设置,提高了锥轮和轴套连接的强度。

参考图1和图2,进一步的,第三横梁13固定有座椅82,座椅82面向栽植器6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三横梁固定有座椅,优选的,座椅为双人座椅,座椅面向栽植器,操作人员坐在座椅上,向栽植器中放入甘薯苗,栽植器将甘薯苗传送到开沟器开好的沟中进行移栽。

参考图1和图2,进一步的,起垄部件30可沿第一横梁11方向移动地固定在第一横梁11上,整形部件40可沿第二横梁12方向移动地固定在第二横梁12上,纵梁14可沿第三横梁13方向移动地固定在第三横梁13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起垄部件可沿第一横梁方向移动地固定在第一横梁上,可以但不限于起垄部件通过U型螺卡固定在钢板上,钢板通过U型螺卡固定在第一横梁上,通过调节U型螺卡达到调节起垄部件和第一横梁的相对高度,起垄部件固定在第一横梁的位置,从而控制起垄部件之间的距离,进而控制起垄的间距,整形部件可沿第二横梁方向移动地固定在第二横梁上,可以但不限于整形部件通过U型螺卡固定在第二横梁向,可以调节整形部件固定在第二横梁上的位置,当设置多个整形部件时,能够控制垄之间的行距,纵梁可沿第三横梁方向移动地固定在第三横梁上,可以但不限于,纵梁通过U型螺卡固定在第三横梁上,根据调节好的整形部件,对纵梁固定在第三横梁的上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针对不同的移栽要求,进行改变行距,贴合劳作实际需求。

参考图1和图2,进一步的,起垄部件30与第一横梁11可调节相对高度地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起垄部件与第一横梁可调节相对高度地固定连接,可以但不限于起垄部件通过U型螺卡固定在第一横梁上,实现调节相对高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这对不同的作用要求完成不同起垄深度的目的。

参考图1、图2和图3,进一步的,第二横梁12固定有连接板48,连接板48设置第一连接孔46,整形部件40设置第二连接孔47,螺栓穿插第一连接孔46和第二连接孔47,整形部件40与连接板48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整形部件与连接板转动连接,由于地面会出现坑洼不平的情况,当整形部件工作时,当遇到地面高低不平的情况时,整形部件通过转动,调节整形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实现弹性运动,避免整形部件与地面刚性接触,提高了整形部件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拖拉机(120马力以上)与旋耕机20进行挂接后,一边往前行驶一边通过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旋耕机20,带动旋耕机20工作将地旋耕并粉碎;电动肥箱83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施肥,可选的,施肥量可调,肥料通过下肥管落到施肥管84中,施肥管84将肥料排出,再深埋到土中,可选的,施肥深度可以通过施肥管84的上下安装位置调节来实现。可选的,起垄部件30、整形部件40、栽植器总成设置为三组,起垄部件30将旋耕施肥过的平地起成3个高垄,可选的,垄高为350mm以上,再通过整形部件40进行整形与压实形成标准的3个垄,可选的,垄高为300mm以上,垄面宽度为200-260mm,两侧坡度为50度,垄不容易发生塌垄现象,切草装置85将垄上的草进行切碎,减小移栽过程中秸秆、杂草等对机具的缠绕作用;开沟器50在垄上开出一条沟,然后甘薯苗通过栽植器60栽植,可选的,栽植方式可以分为直栽、斜栽、舟底栽,在已开的沟中,栽植器60的动力是通过地轮80传动来实现的,同时开沟器50前端装有放水管,可以一边移栽一边在苗的根部进行浇水,随后土会自动回到沟中将苗盖住,再通过镇压轮60将土压实完成栽植,可选的,栽植深度可以通过调节地轮80和开沟器50安装位置来调整,可选的,苗的栽植深度为60-80mm,此时垄高为280mm-300mm左右,此时肥料深度在120mm左右,保证肥料在苗的下方50mm左右,避免苗直接接触肥料产生烧苗现象,苗箱用来放置要移栽的备用甘薯苗;可选的,采用双人座椅82,一个栽植器60由两个人负责放苗,放苗速度可以达到45株/分钟,对单人来说放苗速度不超过25株/分钟,低于标准速度30-35株/分钟,这样降低了人的工作强度。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