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方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宝莲灯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宝莲灯又名粉荀酸脚杆、美丁花,为野牡丹科酸脚杆属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株型茂盛,枝杈粗糙坚硬,原产在菲列宾、马来西亚等热带雨林,高1.5~2.5米。茎有四棱或四翅,分枝扁平。单叶对生,无柄,叶卵形或长圆形,灰绿色,革质有光,叶脉基出,叶主脉有明显的象牙白色凹陷。花序似风铃,花蕾抽出后先露粉红色苞片,花序上绽出珍珠状粉色小圆花,花型独特,花期超长,可达八九个月,自然花期2~8月,单株花期可持续数月,可实现终年开花。盆栽高不超过70厘米。高档花国庆至春节上市,为花卉中的贵族。大部分从欧洲进口,2004年开始从荷兰引进而国产化,不耐运输。但是目前的栽培技术,尤其是栽培营养液方面,不能满足宝莲灯的生产生长,致使一些叶片出现褶皱,从而影响观赏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宝莲灯栽培方法,以满足宝莲灯的观赏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宝莲灯栽培方法,将宝莲灯扦插苗,将20-10-20稀释800~1200倍液,每隔5-7天进行一次浇肥,做到见干见湿;EC值为0.8~1.2ms/cm;pH为4.5~5.5。
优选的,试验期间光照不超过20000勒克斯,温度在15-24℃,环境通风良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宝莲灯栽培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对宝莲灯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尤其在对宝莲灯叶片生长上,提高了宝莲灯的观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中的20-10-20指的是氮、磷、钾的百分含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发明分为发明组和对照组,每组选择宝莲灯扦插苗50盆,放置在相同环境中,定期对宝莲灯进行浇肥,发明组浇20-10-20的肥水,对照组浇宝莲灯专用肥,记录发明组与对照组浇肥后出现的现象。
发明组:
例1:进行上述操作后,将20-10-20稀释1000倍液,每隔5-7天进行一次浇肥,做到见干见湿,并记录好EC和pH,观察叶片生长情况。
对照组1:进行上述操作后,将20-10-20稀释2000倍液,每隔5-7天进行一次浇肥,做到见干见湿,并记录好EC和pH,观察叶片生长情况。
对照组2:
进行上述操作后,将宝莲灯专用肥稀释1000倍液,每隔5-7天进行一次浇肥,做到见干见湿,并记录好EC和pH,观察叶片生长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浇将20-10-20稀释1000倍液的肥水EC为1.0ms/cm左右,pH为5.0左右,对宝莲灯叶片作用最显著,其叶片的褶皱明细少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提高了宝莲灯的观赏价值。
宝莲灯专用肥配方:晶体硝酸钙90.6kg、Fe-110.8kg、磷酸氢钾2.7kg、硫酸钾36kg、硝酸镁0.32kg、20-10-2080kg。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