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绿化智能洒水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959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绿化智能洒水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如今城市道路上处处可见绿化带,人们时常可看到环保工人对绿化带进行修剪与维护,尤其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每天都有工人利用水管从消防栓或者浇灌车接水对绿化带进行浇水,以防止植被干枯死亡。然而在浇水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水经常会溢出绿化带,淹没道路,这样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给行人和行驶车辆造成了不便,容易造成道路堵塞;且利用人工浇灌绿化带费时费力,浪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节约水资源,节能环保的城市绿化智能洒水监测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绿化智能洒水监测系统,包括洒水管,还设有湿度传感器,洒水管和湿度传感器预埋于绿地土壤层内,所述洒水管设于绿地土壤层的上表面,所述湿度传感器设于绿地土壤层的底部,所述洒水管上设有滴灌孔;还设有蓄水箱,蓄水箱与洒水管的一端连接,洒水管与蓄水箱的连接处设有出水阀;所述绿地土壤层的下方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集水槽的一侧外壁上连接有水泵,水泵与蓄水箱连接,水泵与蓄水箱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进水阀;所述蓄水箱远离第一进水阀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蓄水箱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进水阀,第二进水阀延伸出蓄水箱,第二进水阀连接有自来水进水管;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水泵、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滴灌孔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网。

进一步,所述绿地土壤层与集水槽之间设有过滤层。

进一步,所述出水阀、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均为电控阀门,所述出水阀、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均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湿度传感器、水泵、出水阀、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阀、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控制器均连接有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湿度传感器检测绿地土壤层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小时,水泵优先抽取集水槽中的水,补充蓄水箱水位,当集水槽水位过低时,水泵和第一进水阀关闭,可通过自来水进水管对蓄水箱进行补充,当蓄水箱水位达到标准时,出水阀打开,水由于重力作用,自发经洒水管流向绿地土壤层,并经滴灌孔滴灌,无需抽取,节约能源;绿地土壤层多余水分经过渗透和和过滤层过滤又回到集水槽中,形成循环,节能环保,节约大量财力物力,且洒水管、集水槽等埋藏在绿地土壤层中,占地面积较小,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洒水管2和湿度传感器6,洒水管2和湿度传感器6预埋于绿地土壤层1内,洒水管2设于绿地土壤层1的上表面,湿度传感器6设于绿地土壤层1的底部,洒水管2上设有滴灌孔3,且滴灌孔3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网;还设有蓄水箱10,蓄水箱10与洒水管2的一端连接,洒水管2与蓄水箱10的连接处设有出水阀8;绿地土壤层1的下方设有过滤层4,过滤层4的下方设有集水槽5,集水槽5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14,集水槽5的一侧外壁上连接有水泵7,水泵7与蓄水箱10连接,水泵7与蓄水箱10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进水阀9;蓄水箱10远离第一进水阀9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水位传感器11,蓄水箱1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进水阀13,第二进水阀13延伸出蓄水箱10,第二进水阀13连接有自来水进水管12。

还设有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出水阀8、第一进水阀9和第二进水阀13均为电控阀门,且出水阀8、第一进水阀9和第二进水阀13均与控制器连接,湿度传感器6、水泵7、第一水位传感器11和第二水位传感器14也均与控制器连接,湿度传感器6、水泵7、出水阀8、第一进水阀9、第二进水阀13、第一水位传感器11、第二水位传感器14和控制器均连接有电源。

湿度传感器6检测绿地土壤层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小时,湿度传感器6将此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指令水泵7工作并打开第一进水阀9,水泵7抽取集水槽5中的水,通过第一进水阀9向蓄水箱10补充水,当集水槽5水位过低时,集水槽5中的第二水位传感器14将此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指令水泵7停止工作,并将第一进水阀9关闭,当第一水位传感器11和第二水位传感器14检测到水位都过低时,第一水位传感器11和第二水位传感器14将此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指令第二进水阀13打开,自来水进水管12向蓄水箱10补充水,当蓄水箱10水位达到标准时,控制器控制出水阀8打开,水由于重力作用,自发经洒水管2流向绿地土壤层1,并经滴灌孔3滴灌,无需抽取,节约能源;绿地土壤层1多余水分经过渗透和和过滤层4过滤又回到集水槽5中,形成循环,节能环保,节约大量财力物力,且洒水管2、集水槽5等埋藏在绿地土壤层1中,占地面积较小,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